① 印光法师如何恭敬三宝
何谓恭敬?印光大师云:“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凡欲阅读经典,须先洗手漱口、洁净几案、端身正坐、合起双掌,然后以拇指与二指翻开经本,慎重小心保护经文,勿令染污、勿使损毁。一则保持经文寿命,二则保持经文完整,三则能生福德及智慧性,四则远离诸过也。
何谓不恭敬?印光大师云:“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也。”例如将经典放置不净几案上、或置于世间杂乱书中、或放置最底处、或床头上、或置衣物中,或用指甲划经页翻阅、令经篇上有指甲划痕,或用口涎沾于指上来翻经页,或用二指及中指夹起经文翻阅,或穿鞋时用手指提鞋、再用此手翻阅经典,或眼看经文、心思经文,双手无事,则闲摩其脚及脚指隙,然后再用手翻阅经典。或正在观阅经时,咳嗽、打喷嚏、打呵欠不用手掩口,或正阅经时,未将经覆盖便与人谈话、及大说大笑,或不端身正坐、及半坐半卧、并斜身翘起脚来阅读,或将经置于腿上翻阅,或将经书卷起,当小说唱本看等等。以上各举不敬经典有十五种,若详举则无量矣。
祈缁素大德,于观览经文之时,必须仔细思量,对于三藏圣教灵文,恭敬与不恭敬之福罪为要。
② 居士要具备的十种功德都是什么 出自哪里
居士要具备的十种功德:信心﹑种姓﹑清净﹑恭敬三宝﹑深慧严身﹑堪忍无懈怠﹑尸罗净无缺﹑忍辱﹑不悭吝﹑勇健﹑坚愿行。
出自《大日经疏》
《大日经疏》我国密教与日本真言宗之最主要圣典,共七卷。唐朝善无畏、一行等译。详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略称为《大毗卢遮那成佛经》、《大毗卢遮那经》。收在《大正藏》第十八册。‘大毗卢遮那’,意为‘大日’。
③ 净空法师:如何『恭敬三宝』及『奉事师长』
『恭敬三宝』。佛在经上教训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两尊佛,对这两尊佛不恭敬,去恭敬外面的佛就错了。这两尊佛是谁?就是你的父母。此地虽然没讲孝顺父母,但恭敬三宝含有孝养父母之意,不孝养父母就是不恭敬三宝。孝养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仅是物质生活,如果只限于物质生活,畜生也办得到。人与畜生不同之处,最重要的是养父母之志,光大父母之德,此大孝也。当前使父母在社会上,久远的使父母在历史上,都能受到大众的尊敬,方是真正尽孝。如何能做得到?必须自己成圣成贤。圣贤的父母,那个人不恭敬?不但人恭敬,鬼神都恭敬;不但鬼神恭敬,诸佛菩萨都恭敬。这才是真正孝养父母,修行就要从这里起修。过去我们不懂,是愚痴。现在接受佛陀的教导,我们智慧开显出来,知道应该怎样对人、对事、对物,把从前种种错误、种种过失都改正过来,这是真修行。故佛在一切大小乘经论中教导我们,都是从孝顺父母、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下手。《华严经》善财童子的示范,《地藏菩萨本愿经》里地藏菩萨的示现,我们听了,读了之后,要觉悟,要认真去学习,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三宝」,广义言之,就是一切众生。「佛宝」是自性觉,佛在经上说过,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然有佛性,皆当作佛。那个众生不是佛!《华严》、《圆觉》尤其说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以恶意对待一个众生,就是恶意对待佛,如何谈得上恭敬三宝。「觉」是自性,自性觉,法与僧也还是自性。自性的活动是有规律的,有条不紊是「法」。自性是清净的,自性是和睦的,这是「僧宝」的意思。外面的境界、一切有情众生、无情众生全是自性起作用,自性变现。自性既然具足三宝,自性所变出来的万事万物,怎么不是三宝。恭敬三宝,首先要知道三宝真实的含义。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无不是三宝,意义与第二品之「德遵普贤」完全相应。
普贤十愿,一者「礼敬诸佛」就是「恭敬三宝」的意思。几个人能做到?这个人是我喜欢的,我恭敬他;那个人是我的冤家对头,就恨透了他。这样的分别执著怎么能修,怎么能学佛,怎么能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要用清净心、平等心来修学的。离开清净、平等就不能相应。古德云,「心净则土净」,你心不清净,怎么能生净土!务必要记住。
『奉事师长』。没有老师教导我们,虽有佛经展在我们面前,我们能看得懂吗?开经偈说,「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我们是不是能理解?不能!纵然有古德的注疏为我们讲解,我们依然看不懂,听经也听不懂。为什么?真正听懂了,你一定会去做。做不到就是听不懂。不但真妄、邪正没搞清楚,连利害也搞不清楚,怎样做有利,怎样做有害,都搞不清楚。所以,学佛必须依止明师,接受教诲,才有开解悟入之成就。
为什么要对父母、师长这样恭敬奉事?因为父母师长教育我们成人,恩德无比。没有父母师长,纵然得一个人身,与禽兽有什么不同?人所以不同于禽兽,就是由于父母师长爱心的教导,使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尤其是佛法的老师,他帮助我们断烦恼,脱轮回,成佛道,这样的恩德,若不知道恭敬奉事,你还会有什么成就!
孝顺父母师长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现在社会的伦理教育脱序,不讲求了。因此,儿女不知道为什么要孝顺父母,不知道为什么要尊敬师长。要父母跟儿女说「你要孝顺我,我养你怎么怎么辛苦」,这话说不出口。说出来,儿女一反驳,自己也没话好讲。当老师的也是,要向学生说「我是你的老师,我辛苦教导你,你要对我尊敬」,这话也一样说不出口。所以,教育一个人很不容易,尤其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地藏经》曰,「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所以,必须父母与师长巧妙的配合起来,父母教儿女要尊师重道,把道理说出来,令其明了;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使他恍然大悟,对父母应当要孝顺。单靠一方面是决定不能成功的,要父母、老师双方配合得很好,才能成就一个人才。
④ 如何恭敬三宝
三宝者,佛、法、僧也。其义甚广,今唯举其少分之义耳。 今言佛者,且约佛像而言,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纸画者也。 今言法者,且约经、律、论等书册而言,或印刷或书写也。 今言僧者,且约当世凡夫僧而言,因菩萨、罗汉等附入敬佛门也。 第一、敬佛 (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 礼佛时宜洗手漱口,至诚恭敬,缓缓而拜,不可急忙。宁可少拜,不可草率。 佛几清洁,供香端直。供佛之物,以烹调精美,人所能食者为宜。今多以食物之原料及罐头而供佛者,殊为不敬。蕅益大师《大悲行法》中,曾痛斥之。又供佛宜在午前,不宜过午也。供水果亦宜午前。供水宜捧奉式。供花,花瓶水宜常换。 纸画之佛像,不可仅以绫裱,恐染蝇粪等秽物也(少蝇者或可),宜装入玻璃镜中。 木石等雕塑者,小者应入玻璃龛中,大者应作宝盖罩之,并须常拂拭像上之尘土也。 凡大殿及供佛之室中,皆不宜踞坐笑谈。如对于国王大臣乃至宾客之前尚应恭敬,慎护威仪,何况对佛像耶?不可佛前晒衣服,宜偏侧。不得在大殿前用夜壶水浇花。若卧室中供佛像者,眠时应以净布遮障。 第二、敬法 (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 读经之时,必须洗手、漱口、拭几,衣服整齐,威仪严肃,与礼佛时无异。蕅益大师云:“展卷如对活佛,收卷如在目前,千遍万遍,寤寐不忘。”如是乃能获读经之实益也。 对于经典,应十分恭敬护持,万不可令其污损。又翻篇时,宜以指腹轻轻翻之,不可以指爪划,又不应折角。若欲记志,以纸片夹入可也。 若经典残缺者亦不可烧。卧室中几上置经典者,眠时应以净布盖之。 第三、敬僧 (略举常人所应注意者数条) 凡剃发披袈裟者,皆是释迦佛子。在家人见之,应一例生恭敬心,不可分别持戒、破戒。 若皈依三宝时,礼一出家人为师而作证明者,不可妄云“皈依某人”。因所皈依者为僧,非皈依某一人。应于一切僧众若贤若愚,生平等心,至诚恭敬,尊之为师,自称弟子,则与皈依僧伽之义,乃符合矣。 供养僧者亦尔。不可专供有德者,应于一切僧生平等心普遍供之,乃可获极大之功德也。专赠一人者功德小,供众者功德大。 出家人若有过失,在家人闻之万不可轻言。此为佛所痛诫者,最宜慎之。
⑤ 居士如何恭敬三宝
二千多年前抄化相三宝中的佛陀,已离我们远去,无缘见到。如今看到的是住持三宝中的玉琢、石刻、金铸、纸绘,乃至木雕的佛像,这些只不过是假像而已。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些佛像,会兴起佛的心想,使我们深深的怀念起佛陀、恋慕佛陀。虽然我们无缘接触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但是还有这殊胜的因缘见到佛像,能够继续在我们的心里种下善根,依这个化相三宝,提升我们的内心,对于三宝更进一步的皈向。这就是最大的恭敬
⑥ 佛弟子懂得如何依敬奉行 恭敬三宝莫造口业
修十善业,以善业修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南无阿弥陀佛!
⑦ 关于恭敬三宝,如何正确的和出家师父们相处
处处恭敬,另外,建议不要进入出家师父的生活领域中,阿弥陀佛!
⑧ (引用)在家居士怎样护持三宝
那么在家的居士护持三宝,怎么去护持?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护持寺庙常住物质上的财物布施。这个寺庙有困难了、那个师父有困难了,我们想办法帮助他,更重要的是帮助这个寺庙的正法的弘扬。如果知道这个地方盖了庙以后,或者说钱捐了以后,并没有弘扬佛法、没有弘扬正法,那我们要小心。你一定要护持正法。另一方面,在你内心当中,要护持正念,什么叫护法?就是护持你心中有正法,居士心中也要有正法。什么是居士心中的正法呢?就包括我们对三宝的第二个中坚力量是发菩提心的,有能力、有机会弘法的、护持佛法的居士。有些居士除了自己业余爱好和意念;以慈悲善良的心去做事情;以生起正确的知见,听闻正教。然后你学习一个法门:包括念佛、参禅,在心中不离这个法门,不离开这个修持的法门,这就是护持自己的正念,这就是真正的护法。假如你在寺庙里面,想到的是贪、嗔、痴;表现出来的是人我是非,那你不是一个真正的护法居士,你连法都没有,甚至是在破法。因为让别人跑到寺庙里来一看这个居士会说:哎呀,学佛的人都是这个样子,我不学了,所以居士的责任重大。
三宝是最珍贵的,你一旦有了这个感受以后,这个感受你不要让它丢失,你一直感觉到,在人世间只有三宝是我的皈依。这才算是见闻读诵、解说受持,才算四个字。
这是从护法的角度来说,那么从学习佛法的角度来说,居士的中坚力量非常强大。佛在世,有维摩诘居士,佛灭度以后有许许多多大德居士,在佛教史上留下弘法利生的功德无量。在中国过去有南北朝时期的付大士;唐朝的庞居士;近代的杨仁山居士,还有赵朴初居士,很多居士都竭尽全力的弘扬佛法,护持正法。那么居士护持佛法的重要性到底在哪里?如果用一个比喻来说:师父在寺庙里接引大众,他在那里是等着居士来学习的,那么那些不学佛的人,没有遇到佛法的人,他怎么会来向师父学习呢?就是靠居士在后面推他来,居士要引导社会大众来学习佛法,你的责任就重大了。你怎么去引导社会大众?首先你的行为、你的知识、甚至你的长相,你都要让社会大众,生欢喜心,你不能学了佛以后,整天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吃素一吃,什么好菜也不吃,吃一点菜干,吃了几天,面黄肌瘦的,人家一看:我学佛不学了,越学身体越差。没有智慧,佛法是智慧的结晶啊!你必须有智慧、有定力;别人遇到烦恼的时候,你能站出来,帮别人解决烦恼;人家遇到人生困难的时候,你能告诉他,我有办法引导你到寺庙来亲近善知识、恭敬三宝,让他的烦恼消除了。
所以所有的居士,到寺庙来,一定要想到,这个是让信众来学习的地方,不是让大家来讲是非的。发现有些寺庙的护法居士非常不如法,当然是不懂啦!懂的人是不会的,不懂的人他一看到这个寺庙的师父对我好一点,跑出去拉居士去了:你不要到那个庙去,到我这个庙,这个庙的师父好一点。你在讲是非,讲那个地方不好,这是诽谤三宝,罪过大的不得了,一点儿功德也没有。你如果讲:某某居士,你到这个寺庙来,这个寺庙师父很好。这样讲功德无量。差在哪里啊?差在他另外一句话:别人那个寺庙不好。你不要讲哪个寺庙不好,你要讲哪个地方好,就可以了。因为讲哪个地方好,这个信徒听了:噢!这个寺庙好,我去。所以,在寺庙里,有些信众,这个师父对你客气一点,旁边的居士就开始嫉妒了:师父对他好对我不好。你来这里干什么的啊?三宝是至尊无上的,你能够见到三宝,都是功德无量。诸位不要小看噢!在寺庙里、在大街上都能看到出家人,好象很平常。不平常,你不要以为看到三宝、看到有一个能穿僧装的出家人是很容易啊!没有正法的地方,你就见不到真正的三宝。所以大家看到僧人、看到三宝、看到寺庙,你生起一个欢喜心,这个功德也无量。如果你见到寺庙、见到师父生起的是烦恼心,在那里讲是非,小心,你从此种下跟三宝要断绝关系、断绝缘份的恶念,因为你在排斥三宝。所以起心动念,一定要护持。如果在你心中,想到某一个师父是不好的,那从此以后,你的心中就有一份跟三宝无缘的这个业障种子种在心中。因此在心中要能生起对一切三宝无比的尊重。这样我们生生世世不离三宝。进一步你才能够在社会上,在生活工作中把你身边的这些人慢慢的引导过来皈依三宝,这样子的弘法才是正规如法的。所以居士对于佛法的弘扬也有起这个中坚力量的作用。
自己修行以外,他也投入很多时间来护持三宝。但是,大家要知道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实际上居士跟师父的关系是什么?居士是起外护作用。三宝是核心,就是佛、法、僧。僧人代表三宝,佛像他不能代表三宝,他代表是佛宝,经书他也不能代表三宝。唯独是出家的师父他可以代表三宝,为什么呢?因为僧人他能够说法,他所说的法是按照佛经里面来说的,所以他说的法就是法宝,他说法的本身就是代佛说法。因为我们自己都是凡夫众生,出家人也有大部分都是凡夫,凡夫众生按自己的思想、妄想说法是有罪过的。所以我们以圣言量,按照佛说的法为标准而去说法,一切讲经说法的师父都是代表佛陀来说法的,那么我们大家在心中对于僧宝,对于所有的出家人都要生起跟佛一样的尊重心、恭敬心。以这三宝做为核心,然后护持三宝的、护持正法、护念众生。
⑨ 妙祥法师开示:在家居士如何看待破戒的僧人
1 我们学佛,我们的念头要正,决定不要去念邪恶。我们一定要记住“念佛、念法、念僧”。念佛就是念“觉而不迷”,念法就是念“正而不邪”,念僧就是念“净而不染”,所以住持三宝有无量功德,这我们要懂。
2 千万不要认为,现在的出家人破戒,做出许多不如法的事,我们就对他生轻慢心,那就错了,那是凡夫,那不是佛弟子。佛弟子对于破戒、作恶的比丘,还是一样的礼敬、尊重,只是不跟他学习。
3 为什么要尊重他?因为他本来是佛,你说要不要尊重?连地狱众生都本来是佛,何况他是穿出家衣服、剃了光头,是个佛教形象。我们看到这个形象,就要想到,要“净而不染”。
4 真正修行人一看到出家人,僧宝,第一个就想到什么?念僧。念僧,就是念“净而不染”。出家人提醒我要“净而不染”,这个功德就大了!何况佛灭度之后,佛法要靠出家人来承传,因此,我们对住持三宝要尊敬、要护持。
世尊再告诉我们,种福你得福果,这叫种福田。我们要懂得种福田,应供之人那就是福田,应该供养的,佛应该供养,父母应该供养,老师应该供养,众生应该供养,叫福田。父母是恩田,我们的身命得自于父母。这个后面应该都有,翻过来就是的。
「《探玄记》曰:生我福故,名福田。」我的福,它能够生长我的福报,这就是我的福田。「又《优婆塞戒经》明三福田」,我刚才说的。第一个,「报恩福田,父母师长也。」父母是生我之恩,身命得自于父母,慧命得自于老师,父母跟老师对我是有恩,这是恩田。所以父母是应供,老师也是应供,应该接受我供养,我们应该供养他。第二,「功德福田」,这是三宝,佛法僧。现在有人说,这个僧已经他不持戒了,甚至于行为还不如在家人,现个出家相,要不要供养?要。为什么?他既然是这个形象,我们是恭敬三宝,他现的相是三宝之一,他自己破戒不如法,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们不能因为几个人败坏佛门,把整个佛门都把它放下,这是错了。一百个出家人里头,九十九个不如法,还有一个真如法的,都不得了。所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教我们「礼敬诸佛」,那是没有分别的,他的功德大!他不是看作僧,他看到那个出家人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那还得了吗?他心目当中是供佛。他不管他是真僧、假僧,我心目当中是供僧,你就得福。不可以起分别,不可以起执着;起分别执着,你自己把你自己的福田破坏了,别人破坏不了,这个道理要懂。
----《净土大经解演义》
⑩ 怎样做一个居士
一、
懂佛门礼仪:
要做一个如法的居士,首先应懂得佛门规矩:要明白因果,见东西不可能性随便拿,见佛法僧应问讯礼拜,不说四众过,不聊俗
事,走路念佛不东瞧西望。
二、要有自己的修行功课:(早晚功德可随功课书,也可按自己的情况而定功课,诵经礼佛忏悔等,正坐常思我过,闲谈不论人非,)。
三、发提心、行菩萨道,修福。
四、居士的生活起居:早起第一件事六念法,晚睡最后的一件事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日常生活,把修行带到工作中,做饭洗衣等。日常节约,做事缓慢,如法过好自己的每一个行住坐卧当下便是修行。
五、做居士应具的条件:
1、信具足
2、戒具足(主要是指五戒(──不杀生(不杀动物,而非即是吃素)、不偷盗、不邪淫(不与夫妇之外的异性交接)、不妄语、不饮酒。五戒本是三归弟子的必修德目,归依三宝与受持五戒,本不该看作两个阶段的两层意义,如果归依了三宝而不受持五戒。好比只向学校登记注册,而不真去上课求学,那只是种善根而得不到现实的利益。五戒十善是人天道中的人天业,)如果不能受持五戒,那就连
人天道中的人天果位都保不住,岂能解脱生死?
如果向往出家生活,而又为现实环境之所不许,那也不妨于五戒之外,可以另于每月阴历的六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月底最后两日,受持以一日为期限的及八关戒斋)。
3、施具足
4、闻具足
5、慧具足
6、居士的家庭生活
7、家庭关系(对父母尽孝,对自己的偶像尽衷,对儿女尽责),家庭经济(善生经说:所获经济分四分:一分为饮食(为家计的生活)、二分为田业(营业资本)一分为贮藏(家中的储蓄)一分为给予耕作商人而生利自(利润),杂阿含经说分三种用途:一为供养父母,二为养育妻子儿女乃至乃至周济亲属、朋友、仆役,一分作供养三宝。
七、居士的社会生活——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八、居士的宗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