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成为一名在家居士
居士,既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信佛的人的泛称;亦指古代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版或未仕的隐士;同时,这权名词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虚云和尚自称指迷居士,阿袁(即陈忠远)自称药愚居士,等等。
最早出现于《礼记·玉藻》:“居士锦带。” 郑玄 注:“居士,道艺处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称谓,佛教传入后,被用翻译入佛经,形容在家修佛的人。
佛教中之居士是梵语gr!ha-pati,巴利语gaha-pati的中文意译,在印度常与古来所称之长者混同,后佛教西汉时期传入我国,在家修佛者亦称为居士。如印度之维摩、贤护等常修佛道之在家菩萨,及我国梁代傅大士、北魏刘谦之、唐代李通玄等能通佛道之在家者。在道教中,居士又可用来泛指在家修道之男子为居士,亦有称女在家修道之女子为居士者。
『贰』 在家居士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在生活中如何修行
『叁』 我们在家居士吃饭时怎么做供养
用筷子在碗的左边挑七粒米默念愿断一切恶然后吃下,第二在碗的右边挑七粒米默念愿修一切善然后吃下,最后在碗中间挑七粒米默念愿度一切众然后吃下。将碗举止眉间默念供养佛法僧供养一切众生,然后就可以用餐了。
『肆』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在家戒律,在家戒共分有四种:第一是三皈依戒;第二是五戒;第三是八关斋戒(八关斋戒也可以称为增益戒);第四是菩萨戒,但是菩萨戒是不分在家或出家的,以后我们会说到。首先来说三皈依戒,有些人会怀疑甚至会说三皈依为什么说是三皈依戒呢?其实我们要三皈依之前都有说:「受持三皈」,所以我们一定要受持三皈,「受持」二字就是戒律。所以,三皈依也是戒,戒是警觉的意思,意义就是不能做的就不要去做,有一个界限、界址,如土地与土地间有个界址,界址一标定就是要大家遵守,你不能超越我的界址,若是超越我的界址就是侵犯我所有,国与国间也有界址,连大海、海洋也有界址,这是公海,这是隶属南韩,这是属日本的等,所以「戒」就是警觉你、提醒你别超越界址。戒也可说是一种约束,约束你不应该做的行为。既然这样,在受三皈依戒时,授戒的僧师有明确的说明,皈依后必须持守三条皈依戒,也就是皈依后必须禁止:
一、「尽形寿皈依佛,永不皈依自在天魔」。受皈依的人应该都有念到才对,既然都有念到就该知道它的意义。
二、「尽形寿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意思是说:我活着的一天,我一定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三、「尽形寿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所以我们皈依时,授戒的师父都会念着让你跟,也都会由皈依授戒的师父解释。
既然你发心皈依佛教的三宝了,三皈依后必须持守禁戒,所以皈依三宝就含有一种戒的特质了,因此三皈依也就是三皈依戒,初三皈依者必需一定要了解。现今世界上皈依佛教为三宝弟子的信众很多,人数难以正确统计,但是真正能持守三皈依戒者就不多了,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不了解三皈依戒,为什么呢?因为他初皈依,对佛法僧三宝无深入了解,尤其是我们皈依时的时间也不太长,不能够说你来先上一天课,了解什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因为现今社会时间就是本钱,于工业社会中,大家每天都非常忙碌,而且在家居士也不能抽出太多时间来,不然按常理皈依应该要一天的时间,早上上课,先了解什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样才有办法,因为没有那种环境,也没有这样的制度,有时你用制度反而让信徒认为「啰嗦」!别人皈依时间都不长,而你皈依就需一天时间。嫌啰嗦,所以大家如果有这般的风气,那皈依后,能持守三皈依戒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因为初皈依的人对佛及自在天魔两者的差别不能了解,既然初皈依者不能了解,他又将如何持守三皈依戒呢?所以会产生错解佛是高级的天仙,落入神格的信仰,将佛与自在天魔混在一起,不知道什么是自在天魔,什么是佛?那就违犯了三皈戒的第一条——永不皈依自在天魔的禁戒,不是他不去持守,而是他不了解,不彻底、不知道。初皈依的人怎会彻底呢?所以,我觉得必须要让信徒了解,才藉这机会来讲在家居士要如何修行,对法方面,在家居士要如何修行?在家居士持戒要如何持戒?在家居士对律的方面,如何去持守及奉行。因为有很多在家居士拥护佛教,我们才能专心研究佛法,他们布施物质使我们不缺吃住穿,建立庄严道场让我们专心研究佛法,我们必需要提供一条相当有次第的方法,让在家居士能够按步就班的修行,那才不会摸不到路。一般对于戒律的解释不是太深,就是无次第,戒归戒、律归律,如汪洋大海不知从何摸索起?每个说的不同,一个说一种,一个法师说这样、二个说两样,到底听谁呢?并非我本人对戒律很有研究,只是尽量以我个人所了解的跟各位给个善缘,与各位互相沟通,若是说的不圆满、不太清楚,希望你们再参考专门研究戒律的人,去做更深入的研究,至少我说一些让各位有个印象,也可以依这次第来追求。
『伍』 听听六祖开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在一般意义上,出家是为了成佛,那么,究竟什么是佛呢?慧能说:“佛者,觉也。”也就是说,佛就是佛教的觉悟和智慧,而这种觉悟和智慧就是慧能所说的本心、本性。
在禅宗看来,由心所决定的万法不仅包括人的善恶行为及其结果,而且包括佛教的经典教义。如果说万法是由人心决定的,那就可以说佛教的经典教义也是依赖于人才得以成立的。所以对于“出家”,慧能是不鼓励的。他说:“若欲修行,在家亦待,不由在寺。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恶之人,在家若修行,如东方人修善。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西方。”
慧能皈依佛门后长期没有正式出家,他的顿悟体验也不是独自在深山里打坐时发生的,所以他提倡禅修要在世事上实践,他说:“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后世改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般若品第二》),强调佛法与世间两者的相即不离的关系。又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疑问品第三》),认为修行重在心平行直而不是持戒修禅;要讲恩重义,孝顺父母,上下同情爱护。这是强调佛法、禅修不能脱离世间、人间,提倡在世间、人间修行。
在慧能看来,修习佛法的关键之处在于明心见性,从他自己的经历来说,明心见性并不一定要在寺院中进行,所以修行并不一定都要出家,在家信众同样可以修行。修行者如果自心的迷惘没有清净,即使有出家的形式,也不能得解脱。出家后的僧人如果不真修实行,也不能得解脱。所以修行的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内心的信仰、真实的修行和对觉悟的追求。所以慧能提倡的在家修行,只要求修行者遵守佛教的基本戒律,对自己的本性进行发现,一样可以成佛。
慧能所提倡的在家出家理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重视忠孝道德。认为任何一个人对父母要孝顺,对君王要尽忠,对朋友要诚信。此外,还说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诸此种种,就和佛教出家为僧的做法是相矛盾的。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本土文化的伦理、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批评,不论是儒家还是道教,都批评过佛教的“不忠不孝”。所以,禅宗慧能“在家出家”的理论,可以说,巧妙地调和了这种矛盾,这个中国化的佛教门派提倡在家修行,可以使世人开明智慧,又可以保全中国的忠义思想。慧能的南禅宗,打破了佛教出家修行的传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学人,即居士。
慧能的这种“在家出家”的观点,对中国居士佛教的兴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佛教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
『陆』 居士在家如何修行
1、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四部《阿含经》等。
(千万不要以为看了四本五本的佛经,就差不多了解佛法了。另外经过修行,和没有修行的,对佛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学习修行佛法,要去多看佛经,要进行修行。佛法两千多年了,佛经浩瀚,不论你修行到什么程度,几乎你们所有的疑问,佛经上都有答案。)
2、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净土宗和藏区的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的。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
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都是修习大圆满法的好去处。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念佛心要恭敬虔诚,从一句至十句,念得清楚,记得清楚,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最能去妄,妄念无处著脚,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久当自得耳。大势至菩萨谓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印光法师)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4、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柒』 在家做居士要如何做呢怎样才能修佛呢
在家戒律,在家戒共分有四种:第一是三皈依戒;第二是五戒;第三是八关斋戒(八关斋戒也可以称为增益戒);第四是菩萨戒,但是菩萨戒是不分在家或出家的,以后我们会说到。首先来说三皈依戒,有些人会怀疑甚至会说三皈依为什么说是三皈依戒呢?其实我们要三皈依之前都有说:「受持三皈」,所以我们一定要受持三皈,「受持」二字就是戒律。所以,三皈依也是戒,戒是警觉的意思,意义就是不能做的就不要去做,有一个界限、界址,如土地与土地间有个界址,界址一标定就是要大家遵守,你不能超越我的界址,若是超越我的界址就是侵犯我所有,国与国间也有界址,连大海、海洋也有界址,这是公海,这是隶属南韩,这是属日本的等,所以「戒」就是警觉你、提醒你别超越界址。戒也可说是一种约束,约束你不应该做的行为。既然这样,在受三皈依戒时,授戒的僧师有明确的说明,皈依后必须持守三条皈依戒,也就是皈依后必须禁止: 一、「尽形寿皈依佛,永不皈依自在天魔」。受皈依的人应该都有念到才对,既然都有念到就该知道它的意义。 二、「尽形寿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意思是说:我活着的一天,我一定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三、「尽形寿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所以我们皈依时,授戒的师父都会念着让你跟,也都会由皈依授戒的师父解释。 既然你发心皈依佛教的三宝了,三皈依后必须持守禁戒,所以皈依三宝就含有一种戒的特质了,因此三皈依也就是三皈依戒,初三皈依者必需一定要了解。现今世界上皈依佛教为三宝弟子的信众很多,人数难以正确统计,但是真正能持守三皈依戒者就不多了,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不了解三皈依戒,为什么呢?因为他初皈依,对佛法僧三宝无深入了解,尤其是我们皈依时的时间也不太长,不能够说你来先上一天课,了解什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因为现今社会时间就是本钱,于工业社会中,大家每天都非常忙碌,而且在家居士也不能抽出太多时间来,不然按常理皈依应该要一天的时间,早上上课,先了解什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样才有办法,因为没有那种环境,也没有这样的制度,有时你用制度反而让信徒认为「啰嗦」!别人皈依时间都不长,而你皈依就需一天时间。嫌啰嗦,所以大家如果有这般的风气,那皈依后,能持守三皈依戒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因为初皈依的人对佛及自在天魔两者的差别不能了解,既然初皈依者不能了解,他又将如何持守三皈依戒呢?所以会产生错解佛是高级的天仙,落入神格的信仰,将佛与自在天魔混在一起,不知道什么是自在天魔,什么是佛?那就违犯了三皈戒的第一条——永不皈依自在天魔的禁戒,不是他不去持守,而是他不了解,不彻底、不知道。初皈依的人怎会彻底呢?所以,我觉得必须要让信徒了解,才藉这机会来讲在家居士要如何修行,对法方面,在家居士要如何修行?在家居士持戒要如何持戒?在家居士对律的方面,如何去持守及奉行。因为有很多在家居士拥护佛教,我们才能专心研究佛法,他们布施物质使我们不缺吃住穿,建立庄严道场让我们专心研究佛法,我们必需要提供一条相当有次第的方法,让在家居士能够按步就班的修行,那才不会摸不到路。一般对于戒律的解释不是太深,就是无次第,戒归戒、律归律,如汪洋大海不知从何摸索起?每个说的不同,一个说一种,一个法师说这样、二个说两样,到底听谁呢?并非我本人对戒律很有研究,只是尽量以我个人所了解的跟各位给个善缘,与各位互相沟通,若是说的不圆满、不太清楚,希望你们再参考专门研究戒律的人,去做更深入的研究,至少我说一些让各位有个印象,也可以依这次第来追求。 一、孝养父母 佛教以孝为本,孝养父母是佛门的最大根本,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要件,试想连乌鸦尚知反哺报恩,如果我们不能孝养父母,岂不是连禽兽也不如吗? 父母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福田,孝养父母与孝养佛的功德无二无别,不能孝养父母是人生最大的过错,不孝之人是一点也谈不上学佛的资格。 此外,劝父母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永脱轮回生死之苦才是最究竟最圆满的孝道。 二、恪尽本分 人生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本分与职责,学佛人应当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精进努力,做家庭、社会、国家的模范榜样,能孝顺父母,教育子女,爱护家庭,利益社会,报效国家,方是真学佛人,逃避了自己应尽的职责,不能恪尽本分,侈言学佛,都是自欺欺人,学佛不可能有所成就。 三、深信因果 整个佛法的核心就是'因果二字,种了善因必得善果,种了恶因必得恶果,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学佛人当深信因果,以戒为师,日日反省,随时改过。 此外,念佛人深信种了念佛的善因,必得成佛的善果,这是最最深奥的因果。 四、戒杀吃素 学佛人当诸恶莫作,将一切的罪恶行为努力断除。而所有的罪恶中,以杀生吃肉的罪恶最重,因为众生最宝贵的,无非自己的生命,杀它吃它,它最恼恨,怨仇结得最深,将来杀债杀报,血债血还,恶果最为惨烈,因此,诸恶莫作中以戒杀吃素为急! 五、放生救命 学佛人当众善奉行,任何的善事,只要有机会当努力实践。而所有的善行中,放生第一,因为放生是救急救命的行为,功德最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拟。而众生最宝贵的,无非自己的生命,放它救它,它最感激,善缘结得最深,未来福德善报最不可思议,所以,众善奉行中以放生救命为先! 六、竭诚尽敬 诚心敬意是成就天下任何事业的基础,印光大师更教导我们要竭心尽力地把诚敬二字做到了极点,有一分诚敬,就有一分功德,有十分诚敬,就有十分功德,这是学佛成功与否的绝妙秘诀,大家绝对要谨记在心! 七、发菩提心 学佛的功德大小与自己的心量成正比,心量有多大,功德就有多大。因此学佛人的心量一定要大!做任何事绝不是为了自私自利!一定要从内心发真诚心,真实为利益一切众生。我们上求佛道,发心成佛后有能力要普渡众生;我们下化众生,发心有机缘一定要把佛法最精要的重点传播大众。 此外,真正愿意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就是真正的发菩提心。 八、拜佛忏悔 我们累世以来所造作的罪业,若是有体有相,是尽虚空也装不下,我们其实只不过是个业障深重的浊恶凡夫罢了。因此,学佛人当发惭愧心及忏悔心,勤行礼佛,因为礼佛一拜,罪灭河沙,拜佛忏悔是表达我们诚心敬意,惭愧自省最好的方法。 九、信愿念佛 净土法门是依靠佛力救拔,信则信西方极乐世界有一尊阿弥陀佛,愿则愿意速生极乐世界,厌离此苦世界,行则老老实实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只要'信愿行'三资粮具足,就可当生倚仗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力救拔,超生脱死,永断轮回,是佛教一切法门中最深奥最奇妙最特别最方便的法门! 照理说,一句'阿弥陀佛'是靠佛力救拔,是绝对绝对保证往生西方的,但为什么当令念佛的人多,而真正往生西方的人却很少呢?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关键的问题,当今念佛人无法往生的关键在于—'缺乏信愿,怕死,根本不愿往生。'当令念佛人念佛只是求长寿求健康求平安求富贵求顺遂,求世间一切利益,但绝不求往生西方! '死'之一字即可勘验念佛人是否具足信愿。扪心自问,你怕不怕死?如果现在马上得死,马上阿弥陀佛就接你往生西方,你愿不愿意?一个真正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真念佛人,一定是视死如归,随时愿意早点跟随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是绝对不怕死,马上愿意死,马上愿意随时往生的。至于表里不一,假信虚愿的假念佛人,则是贪生怕死,不愿意死,不愿往生,求多活几年,有太多太多的理由牵绊敷衍。要知道,只此一怕死,不愿死,不愿求往生之心,即与阿弥陀佛的心相违逆,信愿行三资粮不具足,如何成功地往生西方呢? 当今念佛人千有九百九十九多为假念佛人,'死,之一字,当时时刻在心头,时时检验自己,只要念佛人不怕死,喜欢死,随时愿意死,随时愿意早一点往生极乐,就是真正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真念佛人,这种人千念千生,万念万生,绝无不生西方之人! 十、实践力行 佛法最重要的是实践,一个一字不识,完全不懂经教,只会吃素拜佛,老老实实执持一句'阿弥陀佛的老太婆,学佛的成就往往远胜于辩才无碍,精通三藏的大通家,关键即在于是否能够实践力行,能知不能行,犹如纸上谈兵,说食数宝,只是惘然! 总而言之,学佛但求专精,最忌夹杂,只要掌握住要点努力实践,就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实益。
『捌』 作为一个在家学佛的居士,平时生活中应该做些什么
在家学佛,首先要做好家事;上敬下护、兄尊弟联、邻睦友和、尽职负责、仁慈宽厚、勤奋营做、、、、众生因有你而欢乐。诵经不解也妄然,不着相修行是最上修行。
『玖』 在家居士怎样合理地挣钱
不要做害众生和迷惑众生的行业,要安分守己,利益众生。
1 现在这个世间人,绝大多数的人都钻在钱眼里面去了,迷了,念念都在求发财,求怎么赚钱。没有钱财的时候没有贪心,不贪财;有了钱,贪心就起来。
2 不是有钱就有福报,有了钱麻烦大了——心里头不安,患得患失,又怕钱贬值,又怕钱丢掉。钱愈多,贪心就愈重;贪心愈重,迷得愈深,造的业也愈重,将来果报在三途。
3 所以真正修行人,决定不积财,为什么?因为有了钱,心天天念着钱,道心就没有了——心里面“阿弥陀佛”就没有了。
4 觉悟的人不存钱,有钱就做好事。觉悟的人钱不存在银行,存在哪里?存在法界里面,存在一切众生里面,他得大自在。
5 现在社会大家普遍向钱看,满脑袋都是想怎么去赚钱,钱能够赚得到吗?钱要能赚得到,跟诸位说,我就不学佛了,我就专门去学赚钱去了。赚不到!为什么赚不到?命里头没有。
6 人家发大财,做大生意、大买卖,我这个命里头没有财,他把买卖生意统统给我了,我做不到一个月就倒闭了。什么原因?命里头没有,这个要懂得。
7,富贵是在命,命里面有财,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财,想什么方法都想不来。你去偷,偷来的还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头没有,你去偷,还没有偷到手,就被警察抓去了!所以连偷得来的、抢得来的,都是命里有的,你说冤不冤枉?
8 你不偷不抢,就是迟两天来;偷、抢,是早两天得到,都是命里有的。古人讲“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这两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说得非常深刻。
9 学佛的人不是不能经商,学佛的人经商的很多,《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就有不少菩萨是经商的,你看看他们那些榜样,他们怎么个经商法?经商是手段,弘法是事业。
10 商人经商,他弘法利生,他在那里行菩萨道,这是菩萨商人——他那个公司行号是他的道场,他的一些员工是他的同参道友,自利利他,自行化他,他所有这些顾客是他弘法的对象,我们一般人不知道这些。
11 所以道场不一定是寺庙,公司行号一样是道场。出家人是和尚,那个公司里头董事长、老板也是和尚,没有两样,那就叫大业——那个事业真大,利益一切众生,做一个典型,做一个榜样给大家看,在这个行业里面做一个典范。
12 经商,重视的是利润,菩萨商人重不重视利润?重视,但是分享利润就不一样。世间人这个利润是自己独享,纵然员工要享受一部分,那是少部分。菩萨商人,这个利润不是跟自己员工一同共享,是跟所有一切众生共享,跟社会共享,跟这个世界大众来共享,这个了不起。
13 那我们要问,这个商人发不发财?这个商人一定发大财。这财怎么发的?布施多。诸位晓得,这个发财的原因是财布施。他能够把财布施给他的员工,布施给社会,布施给一切众生,这个因大,所以他的果就大。
14 因清净,果报也清净。果报清净什么?赚大钱。不伤脑筋,没有那么多繁杂的事情,清净自在,这财源就来了,这才叫真正福报,叫清净福报。要苦苦地去想,怎么样去操心、去操劳,这个钱就赚得好辛苦,那不是真正的福报。
15 真实的福报,赚钱赚得非常快乐,一点不操心,这就看你怎么个种因法。佛菩萨教给我们,要种大因,得大的果报,这才是大事业。
16 在一切布施里面,最殊胜、最圆满的无过于布施大乘佛法;大乘佛法里面,又无过于究竟了义的佛法。什么叫究竟了义?众生得到这个法门,这一生必定成佛,必定了生死出三界,这个法就叫究竟了义的佛法。
17 现代的社会,把人文、伦理、德行的教育完全疏忽掉了,我们大家接受的是西方功利主义的教育,所以世道衰微、人情淡薄,不但对外人,就是对自己的父母兄弟也非常淡薄。
18 现在这个道义完全没有了,子女对父母孝顺是看看父母还有不少遗产,这不能不孝顺一下;如果父母没有遗产,儿女理都不理他。所以现在这个社会完全颠倒,确实逐渐接近于崩溃的边缘。
19 我们今天看看现前的社会,父子之道失掉了,夫妇之道没有了,兄弟之道没有了。现在的兄弟姐妹,谁也不顾谁,为了争遗产还上法庭,所表现的是冤家对头,哪里是亲兄弟、亲姐妹?
20 即使在我们佛门同修当中,有些人虽然学佛了,名利还没有放下,兄弟姐妹还为了遗产上法庭,六亲不认,只认得钱。实际上,钱这个东西很可怕,他没有真正认识;如果他真正认识,他就不争,他就放下了。
21 我们现前这个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去问一问,他们在想什么?想钱、想色,想五欲六尘的享受。钱,旁边是两把刀;色,色字头上也是一把刀,中国古圣先贤创造文字,确实这个文字是智慧的符号。
22 现在在地球上的人,你问他,他最爱的是什么,最想要得到的是什么?一个就是财富,一个就是色,念念不忘的是这个。财跟色不晓得害死了多少人,害得他们永远不能够脱离三途,可是有几个人觉悟?谁觉悟?佛觉悟。
23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财跟色他有,他舍掉了;地位,他不出家,他继承他父亲做国王,权跟位他都有,他也舍弃了。
24 别人拼命去争,还争不到;他到手了,他为什么放弃?为什么不要?这很值得我们去深思。等你想通了,你才晓得,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讲,不是一世,生生世世来讲,有害而无利。
25 谚语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由此可知,财不是好东西。只有真正觉悟的人,真正明了事实真相的人,他才不受其害,彻底放下。
26 自己命里头有财,那是前世修的因,这一世得的果报。命里有财,不自己享受,让社会一切苦难众生共同享受,这个财是真的、是实的。如果有财,只自己享受,不顾别人,这个财是假的、是虚的,为什么?你短短十几年、二三十年,享尽就没有了,所以是假的、是虚的。
27 你要把财让一切众生共享,自己不享,你这个财是真的、是实的,为什么?往后生生世世你的财用永远不缺乏,生生世世倍倍增长,愈施愈多,愈多愈施。
28 不是说多了自己享受,自己还是不享受,为什么?一享受就出毛病。你听到我刚才讲的话吗?一享受就出毛病——你想吃得好一点,把身体搞坏了;妻妾多一点,那更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