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信奉佛教的在家居士怎么受五戒是要去寺庙举行个受戒仪式还是买尊佛像在佛像面前发誓受五戒
你好,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的:如果有条件就要到寺院去接受皈依和受戒的仪式。除非有特殊的情况,比如周围1000里之内没有寺院可以受戒,或自己身体不能做主,或疾病在身,或无力前往,这样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自己在佛前受戒的。
所以,不满足这些开缘的条件,是无法自受戒的。而且,从所问的问题就可以看出,有些基本常识楼主还不太清楚,比如,佛像都是请回来的,请回来的佛像必须要装藏开光才可以供奉,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以题主的情况来说,是不能自受戒的,还是要去到附近寺院才好。至于学佛,就更需要有师父指导才能够正确、系统地得到修行的利益。
【破除迷信,正确了解佛文化,我是红尘法远,欢迎关注】
㈡ 在家居士所受持的“五戒”有哪些
佛教中的戒,因有出家与在家的分别,而有繁简不同的要求,对在家居士版而言,有五权戒: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四、不妄语戒: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谓人若饮酒则纵逸狂悖,昏乱愚痴,无有智慧。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 此与其他宗教一样,凡是宣誓信仰佛教的人,从开始接受佛教信仰的同时,便也接受了作为佛教徒行为标准的五戒。
㈢ 圣空法师:在家居士什么条件可以受五戒和菩萨戒
在家居士修学到什么程度可以受五戒和菩萨戒呢? 也就是说做这个条件和这个标准,我们是很难去讲的。但是我们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你深信佛法。你发愿要学佛,而且信为道源功德之母,所以我们首先就要信佛法,而且我们发愿要学习佛法。要成佛做佛,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在这个条件下,你可以受五戒。
那菩萨戒呢,其实这个按照菩萨戒条来说,就是我们现在做人的基本原则吧。这个在家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你们可以先看,看了之后再去受。那还有出家的菩萨戒你们也可以受,但是在家的菩萨戒受了之后 ,你可以还有夫妻生活关系,如果你要受了出家的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就不能有夫妻生活关系了。所以这个你可以去看看在家的菩萨戒条,看完了之后,我也有讲。其实不难,而且我们要有勇气,勇敢地去受这个戒。为什么呢?因为戒,它是我们的标准。因为只有你受了之后,你才了解才认识,你才朝着这个标准和目标去奋斗去努力。如果你不去受的话,你永远达不到这个标准,也就是没有什么来约束你。戒无非就是约束我们自己。约束什么呢。约束我们不好的习惯性。这个就是业障。
那这个五戒就很简单。五戒--杀盗淫妄酒,不管你是出家在家,你想心清净,你想有智慧,是必须的,必须要做到的。那在家人五戒讲的不能邪淫,那我们出家人是完全不能有这个淫欲心,所以这个还是有差别的。但是很简单。如果你没有勇气来做的话、来受的话呢,你永远迈不出这一步,不要怕。
所以每个人都是从一个在家人踏上了这条路,慢慢慢慢地不都装得像模作样的了嘛。好像都挺像样的,实际上我们差的很远。离成佛尚在遥远。还是靠我们去努力,所以我们现在才努力地开法会,来修学啊。包括你们,你看这个义工,一直都在站着。我就出去偷偷给他们讲“你们可以坐一下啊,这太辛苦了,一站要是七天站下来”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其实就是在改变自己, 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素质水平,完善自己,让自己有更好的能力来为大众服务。其实他们就是在行菩萨道啊,就是无私地奉献,就是菩萨。
可见啊,就是说你们已经在走菩萨的道路,已经在行菩萨道,你们已经到达这个标准。但是你不去受这个戒,你不去看那个标准和要求的话,你还以为自己不行,其实自己已经行了。所以就像现在很多人都说“哎呀不行,我得念佛求往生,我今生能成佛吗?”那这就是我们弘扬楞严一个最大的目的,人人都是佛,人人都可以成佛,都可以做佛,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一定要认识。当你认识之后,你掌握了之后,你来运用这个正确的方法。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你就是佛啊。无二无别,所以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㈣ 居士五戒对在家人是怎样具体要求的
具体要求有五条:
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妄语 不饮酒
简称:杀盗淫妄酒
不杀生:不内有意杀害和伤害众生,即容不有意伤害别人。
不偷盗:不在主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取有主之物。(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有具体范围)
不邪淫:不在法定婚姻和正常性行为之外发生性行为。(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有具体范围)
不妄语:不说谎、不绮语、不两舌。不说谎指:为达到自私目的而说不符合事实的话,重点是自私的目的。不绮语指:不为达到自私目的而说谄媚的话。不两舌指:不挑拨离间、说话不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不饮酒:单饮酒一条,也有果报。不饮酒戒属于遮戒。即:为了防止违犯其他戒条而设立。因人饮酒后自控能力下降,很容易犯其他四条性戒。
以上居士五戒在《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有具体界定范围和详细叙述。所谓“优婆塞”就是指在家男众,即男居士。
经中有具体的戒条和戒相。
㈤ 在家居士受佛家五戒没守戒咋办
没有守可以舍戒,如果犯戒了,那么就麻烦了。
受戒以后要了解什么叫专戒,怎么去守。现在的人都属是糊里糊涂的受戒,回去了有没有人教,犯了大错都不知道。
如果下地狱弄清楚自己是怎样下去的,要不然到时候下去了,心想:我学佛的人怎么到下面来了,我又没有做什么坏事?
好好学吧!
㈥ 在家居士如何受菩萨戒受菩萨戒需要什么条件
只要能够听懂法师来讲话,能够自理解法师所宣讲的戒条就可以受菩萨戒。
梵网经中是这样说的【……佛子谛听,若受佛戒者,国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黄门、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刚神、畜生,乃至变化人,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皆名第一清净者……】。
菩萨戒有顿立还有渐次两种。渐次戒就是必须先受持三皈依、五戒等基础戒律然后在求受菩萨戒。这里面有《优婆塞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戒)等。也有顿立戒,也就是可以直接求受的如上面的《梵网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但是要说一下的是《梵网菩萨戒》应该是出家戒律多一些,虽然在家居士也有求受,但这也是在家居士戒律的最高戒律了,一般需要断除淫欲,包括夫妻间的正常夫妻生活。所以求受的都是出家人,在家人求受的非常非常少。然而《优婆塞菩萨戒》也就是六重二十八轻戒是不断除合法夫妻间的正常夫妻生活的,就是专门为了在家修行的居士所制定的。所以有家庭的居士求受的非常多。
㈦ 学佛的在家五戒居士,犯了戒,还能挽回吗
在佛这里不论以前犯下多大的罪过都可以得到挽救,但不保证一定救得活,因为一方面取决于罪人自身因素,另一方面还有业力报应,看他能不能熬得过,如果不是真正放下的,不一定熬得下来。
㈧ 在家居士破了五戒能出家吗
能,出家就是出离生死之家,六道之家,五欲六尘之家,那个人没犯过错误呢?专你虽然犯过错误,但你能够知耻,古属人说知耻近乎勇。这是忏悔的意义。
出家了,昨日种种已死。修行看重的是当下你的一念心。出家要慎重不是儿戏。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㈨ 净空法师开示:如何受五戒
念老注解里头说,『人身难得』,《梵网经序》里面讲,「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这个话不是吓唬人的,是真话。六道里面得人身的机会不多,我们自己如果冷静去反省就知道。得人身的条件,这引业,引导我们到人道来,在中国古代是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有没有做到?在佛门就是五戒。但是五戒,在净业三福,你看看它在哪里?它在第二福。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五戒都能做到就算是具足。所以在家居士受五戒,五戒可以受一条、受两条,这叫少分;受三条、受四条,叫多分;五条统统都受,叫具足。
受五戒的基础,第一福要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具备这个条件,才能够入佛门,拜师,求授三皈五戒。三皈是佛门修行最高的指导塬则,三皈,皈依佛是觉而不迷,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净而不染。落实在哪里?落实在经律论三藏,用经律论三藏达到觉正净的目标。今天完全没有照这个程序去做,第一福没做到,就从第二开始,像盖房子一样,第一层没有,从第二层盖起,怎么能盖成功?所以今天佛教有名无实,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遇到好老师,真难得,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虽然不是完全清楚,比一般学佛的人清楚、明白多了。明白之后,真的,佛菩萨希望我们真正发菩提心,弘护正法,续佛慧命。这个事情不是凡人能做到的,凡人做不到,为什么?天下人都不干,我一个人干,这就不是凡人。发这个心不是为自己,为救度苦难众生,为拯救正法常住,这个愿不可思议,动机、行动、果报都不可思议,这是来救世的,不是一般人。
㈩ 在家修行的居士如何守戒
那就是依照佛讲的道理,一步一步的去做呀!最典型的就是《佛说优婆塞戒相经》,里面将如何持戒讲得清清楚楚,认真研读并持守,就会有好的修为。
持戒与不持戒的效果的根本不一样,而且没有受戒就不拥有戒体,这在修行的过程中效果大大不同。区别有:
1、未受五戒,那么只有在对境时才产生功德,譬如,不杀生,你看见一只狗狗要被人宰杀,赶紧救下它并放生,那么这一刻你是有功德的(也就是对境的功德),但其他时候你没有功德。但若你受了五戒哪怕一戒不杀生,即使你没看见这只狗狗,但是你受戒拥有了戒体,无时不刻都在产生功德。相比之下,受戒比不受戒功德大多了。
2、宁可破戒也要受戒。这是师父亲口跟我说的,他举了一个例子。假设你曾经做过特种兵,但是被开除了,后来出外旅行不慎和众人一并陷入凶险的丛林,那谁能够最快的脱逃出来呢,肯定是你!因为这一刻,你的特种兵经历和技能就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所以,所谓的凶险丛林,就是六道轮回里的三恶道,所谓的被开除,就是破戒,特种兵就代表受戒的人!
3、很多人(包括你)对受戒有一种误解,那就是认为受戒了是一种约束,实际上不是的,那是佛陀对我们的保护,戒律虽严,也有开持遮犯,可以变通的,也是活泼泼的,你想当年的部队纪律森严,为什么会把“严肃、活泼”并列一起呢?难道不矛盾吗?这正是纪律与自由的和谐结合。因此受戒,可以从一戒一戒的开始,先做个一分优婆塞/夷,再做个二分优婆塞/夷,渐渐的就可以做个满分优婆塞/夷了。不偷盗可以持戒吧?不妄语可以持戒吧?不邪淫可以持戒吧?慢慢的就全了。
4、佛陀年代,有25位菩萨发愿守护持戒的居士(优婆塞/夷),每持一戒即有五位菩萨护持,行住坐卧不离左右,还需要佩戴佛菩萨吊坠吗?还需要佩戴开光物件吗?什么都不需要了。
5、最最重要的是,切记,唯有三皈五戒十善方能再世为人!所以学佛,不仅仅是这一世幸福美满,还要考虑下一生超越轮回,不负佛陀对我们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