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居百科 > 有什么样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

有什么样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

发布时间:2021-03-03 07:35:56

Ⅰ 什么样的居里夫人

玛丽抄·居里(1867.11.7—1934.7.4)。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后有同名电影《居里夫人》,另外,网络上居里夫人还有宅女的意思。

Ⅱ 居里夫人是一位什么样的女科学家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版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权尔奖金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那一大笔车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车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她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已的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
居里
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去,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
居里
夫人小
时候的
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的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我最敬佩的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普通的老师。

Ⅲ 拿过诺贝尔奖,和居里夫人同级别的女科学家有谁

得到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获奖领域-获奖年度-获奖者
物理 1903 玛丽·居里(Marie Sklodwska Curie)
物理 1963 迈耶(Maria Goeppert Mayer)
化学 1911 玛丽·居里(Marie Sklodwska Curie )
化学 1935 约里奥·居里(Irene Joliot-Curie)
化学 1964 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生理医学 1947 科里(Gerty Radnitz Cori)
生理医学 1977 雅洛(Rosalyn Sussman Yalow)
生理医学 1983 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
生理医学 1986 蒙塔尔西尼(Rita Levi-Montalcini)
生理医学 1988 埃利昂(Gertrude Elion)
生理医学 1995 福尔哈德(Christiane Nusslein-Volhard)

居里夫人是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1903年居里夫人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她的长女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和长女婿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于1935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Ⅳ 爱国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讲的是什么故事

波兰华沙,1877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刚下过一场大雪,光秃秃的树枝上堆满积雪,寒风凛冽。雪光把一所私立女子学校的教室映得明晃晃的。一个教室里,25个女孩儿安静地坐着,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面前的历史书,她们读得多么专心啊这时的波兰已被沙皇俄国、奥国和普鲁士三个侵略者瓜分,国家灭亡,华沙由俄国占领。俄国沙皇命令不许波兰孩子学习他们自己国家的语言和历史。但是,正直爱国的老师们冒着危险,瞅准机会让学生学习波兰语和波兰历史。

这个班的孩子中有个叫玛妮雅?斯克图别丝卡的小姑娘,刚满10岁,长着一头漂亮的金色卷发,是全班年龄最小,成绩却最优秀的学生。这时,她被历史书深深吸引住了。突然,一阵铃声传来,玛妮雅惊醒了。“是报警的铃声吗?”她惊疑地想。“啷……嘟……”,“嘟、嘟”,铃声两长两短。是的!果真是报警的铃声。

玛妮雅和她的同学们迅速地把课本塞进抽屉,拿出剪刀、尺、绣花针和布,慌慌忙忙开始绣花。

这时,教室门开了,督学霍恩伯格,这个身穿黄色制服,面孔呆板、身躯肥胖的俄国小官吏,装着大人物的样子,迈着八字步晃进了教室。

“督学先生,”教师上前打招呼,“我的学生正在学习手工制作。”“你们的小学生还读一些什么?”督学查问。

老师将手里一册俄文书递了过去,说:“他们学习俄语、法语,还读童话。”督学点点头?推开教师的书,傲慢地说:“我要向这些孩子提几个问题。”他指着坐在前排的玛妮雅说:“你站起来,用俄语背主祷文。”玛妮雅默默地站起来,低声背诵着,小心地不流露出任何感情。“俄罗斯帝国的小公民,你叫什么名字?”督学问。

玛妮雅垂下头,轻声做了回答。

“告诉我,玛妮雅,谁是我们的元首?”督学追问。玛妮雅脸色苍白,咬紧嘴唇,不吭声。“嘿,想不到你还是个波兰小爱国者!”霍恩伯格向前跨了一大步,大声命令:“回答我!”“全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皇帝陛下。”玛妮雅低微的声音在发抖。

“你为什么这样愁眉苦脸的,是不愿回答我吗?”霍恩伯格蛮横地纠缠。

教室里的气氛紧张极了,老师和同学们都为她捏一把汗。玛妮雅这时倒镇静下来,悲痛地说:”先生,我失去了母亲,怎么能不伤心呢!“说完,眼泪断了线似的流下来。

霍恩伯格只好悻悻地走开了。他哪里知道,在每一个波兰人心目中,失去了祖国就是失去了母亲。

这个聪明勇敢的小爱国者就是后来杰出的女科学家,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1867-1934)。

Ⅳ 像居里夫人这样的杰出女性有哪些

吴健雄,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吴健雄是吴家出生的第一个女孩。幼时的吴健雄长得眉清目秀,十分讨人喜欢。和其他许多小孩一样,在学习方面,吴健雄也是从诗文背诵、识方块字和算学起步的。在学习过程中,吴健雄已显现出颇不寻常的智力。
1923年,11岁的吴健雄到离家50里的苏州去读书。吴健雄就读的苏州第二女子师范是当时一所相当有名的学校。校长杨诲玉女士是一位很有眼光的教育家,经常邀请知名学者来校演讲。在这些学者中,给吴健雄印象最深的是胡适先生。其实,在胡适来校演讲之前,喜爱看书的吴健雄已在《新青年》等杂志上读过胡适的文章,对胡适非常仰慕。胡适来校演讲前,校长杨诲玉知道吴健雄的文章写得很好,又对胡适很崇拜,便说:“健雄,你一向喜欢胡先生的思想,这一次就由你来把演讲记录写出来好了。”吴健雄还记得,胡适那次演讲的题目是《摩登的妇女》,内容是讲妇女应如何在思想上走出旧的传统。

1929年,吴健雄以优异成绩从苏州女师毕业,并被保送到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吴健雄念的是师范,按规定要先教书服务一年,才能继续升学,但由于当时规定并没有那么严格,因此吴健雄在这一年当中,并没有去教书,反倒是进了上海的中国公学再读一年书,因而也有机会成为胡适的得意门生。吴健雄曾说过,在一生中影响她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父亲,另一个则是胡适先生。

刚开始的时候,胡适并不认识吴健雄,虽然他知道中国公学有一个资质极其优异的学生叫吴健雄。有一次考试,吴健雄就坐在前排,考试是三个钟头,吴健雄两个钟头就第一个交了卷。胡适很快看完卷子,送到教务室去,正巧中国公学的两位名师杨鸿烈、马君武都在。胡适就说,他从来没有看到一个学生对清朝三百年思想史懂得那么透彻,于是给了她一百分。杨鸿烈、马君武二人也同时说,班上有一个女生总是考一百分。于是三人各自把这个学生的名字写下来,拿出来一看,结果三人写的都是吴健雄。

吴健雄和胡适的这段师生经历,不但吴健雄认为对她影响深远,而且胡适也曾在公开场合说过,这是他平生最得意、最自豪的事情。

20世纪30年代初,吴健雄开始大学求知生涯之时,物理学在西方正经历革命性变革。对于令人眼花缭乱的物理学进展,18岁的吴健雄虽然并不完全知晓,但她少年时念过关于居里夫人的传记,居里夫人是吴健雄崇拜的偶像。不过,她完全没有想到,不到20年后,自己会因为在原子核物理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

赴美留学

1934年,吴健雄从中央大学毕业,到浙江大学当了一年多助教。1936年,吴健雄得到叔叔的资助,准备到美国读书。吴健雄到达美国旧金山时,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已开学。当时一个叫杨的华裔学生,是中国学生会会长。他告诉吴健雄说,两个星期前这里也来了一位中国学生,是学物理的,可以带吴健雄参观物理系。那位中国留学生就是袁家骝,他是袁世凯的孙子,不过当时吴健雄并不知道他和袁世凯的这层关系。

当时的柏克莱,虽然并不像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名校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却吸引了一批年轻而具有顶尖水平的物理学家,如发明和建造回旋加速器的劳伦斯,当时年仅35岁;后来被誉为美国“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当时才28岁。吴健雄很快发现柏克莱物理系有着无可抗拒的吸引力,这正是她梦寐以求的探索科学知识的圣地,因此她决定留在柏克莱。

1938年,当吴健雄正式开始做原子核物理实验时,这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1939年由塞格瑞指导吴健雄进行的实验,正是研究铀原子核分裂的产物,它的一项结果为美国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做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吴健雄获得博士学位,她的学位论文发表在物理学界最权威的《物理评论》上。

由于在原子核分裂和放射性同位素方面的杰出贡献,当时吴健雄已成为奥本海默等许多大科学家心目中的“权威专家”。这时的吴健雄,已成为柏克莱的一个传奇人物,当地报纸对她有专题报道,中国国内也开始有人用“中国居里夫人”来称呼她。

少女情怀

年轻时代的吴健雄,虽然在外人看来沉默寡言,实际上却有着一颗炽热的心。对人生、对未来、对爱情,她都有着很高的期望。在青春时期,吴健雄曾因受到一位年轻博学、声名卓著的学者的关怀而顿生仰慕之情,这位学者便是胡适先生。

吴健雄对胡适的仰慕,及至后来胡适对吴健雄的赏识和照顾,都没有超过他们师生间的情谊。

吴健雄的爱情故事,是从1936年她来到旧金山并决定留在柏克莱念书后才开始的,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就是袁家骝。虽然是袁世凯的孙子,但袁家骝身上并没有多少公子哥的味道,相反,他自幼勤奋努力,还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在柏克莱期间,吴健雄和袁家骝同班上课,交往密切。由于才貌出众,在一大批研究生当中,吴健雄受到许多人的爱慕,其中一位便是后来在美国高能物理学界享有盛名、创立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威尔森。在威尔森的记忆中,那时的吴健雄出色而迷人,她总是穿着中国式的高领旗袍,十分正式。威尔森说,在他们住的国际学生宿舍中,几乎每一个人都被她的魅力所吸引。

不过,在众多追求者当中,吴健雄只对袁家骝情有独钟。1942年5月30日,在袁家骝的指导教师密立肯的家里,吴健雄和袁家骝举行了婚礼。

曼哈顿计划

美国原子弹的制造,出自一个被称之为“曼哈顿”的科学计划。这个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的计划,集合了当时许多第一流的科学精英,吴健雄就是其中之一。

吴健雄是参与曼哈顿计划的惟一的女科学家,她所从事的工作,更是该计划最为核心的部分。参与曼哈顿计划,一方面是由于吴健雄在核物理研究上已有重要成就,另一方面也由于奥本海默对吴健雄的特别赏识。也因为如此,吴健雄才能以一个初到美国、不具备美国国籍的外国人身份,参加到如此机密的国防科学计划之中。

甘为人梯

1956年12月24日,华盛顿飘起漫天大雪,机场被迫关闭,许多来往于华盛顿与纽约间的旅客,都涌向华盛顿的联合车站,改乘火车回纽约。在这个圣诞平安夜,一位身形娇小的中年东方女性,也挤在人群当中,独自买票坐上当晚开往纽约的最后一班火车,她就是当时已声名卓著的物理学家吴健雄。她的这趟旅行,是要将她的实验结果带回纽约,而这一实验结果,恰恰验证了两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帮助这两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这是华人科学家第一次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早在1956年春天,吴健雄和袁家骝曾计划,先到瑞士日内瓦出席高能物理会议,然后再到东亚地区做一趟演讲旅行。就在此时,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杨振宁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李政道却向吴健雄提出,要求让袁家骝一个人前去,而让吴健雄前往华盛顿做实验,以验证他们的“宇称不守恒”理论。

这样,在华盛顿的国家标准局,吴健雄和另外四个科学家,开始了他们的实验工作。

1957年1月15日,经过艰苦的努力,吴健雄的实验多次证实了杨振宁、李政道的设想,她将实验报告整理成论文,寄到了《物理评论》。同日,哥伦比亚大学为这项新的发现史无前例地举行了一场记者会。第二天,《纽约时报》以头版报道了吴健雄实验的结果。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奔往吴健雄所在的实验室。吴健雄也接到无数大学和实验机构的邀请,要她去讲述她的实验结果。

这一年的10月,吴健雄在纽约州北部一所大学讲课时,突然接到奥本海默打来的电话。从奥本海默的电话中,吴健雄获悉杨振宁、李政道因为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奖。那时候还担任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所长的奥本海默,为此还特别举行了一次晚宴,邀请吴健雄和杨振宁、李政道等人参加。奥本海默表示,这次“宇称不守恒”定律有三个人功劳最大,除了杨、李之外就是吴健雄,他特别强调不可忽略吴健雄的贡献。随后在晚宴时,奥本海默特别安排吴健雄坐在他身旁,显示出对她的赏识和照顾。

对于吴健雄这种甘为人梯的精神,不少人表示赞赏,也有不少人为她打抱不平,其中就有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与吴健雄在哥伦比亚大学有长期同事情谊的史坦伯格。在他看来,没有吴健雄的实验结果,杨、李二人的理论只能是一种构想,吴健雄的实验结果改变了这一切,吴健雄应该当之无愧地与他们共同分享诺贝尔奖。

对自己未能获得诺贝尔奖,吴健雄多年来从无怨言,也从未公开表露过意见。直到1989年1月,史坦伯格在《科学》杂志发文对吴健雄的成就进行赞扬,吴健雄在给史坦伯格的致谢信中这样写道:“像你这样一位近代物理的伟大批评者,所给予我这样一个罕有的称赞,是比任何我所期望或重视的科学奖,还要更有价值。我的一生,全然投身于弱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也乐在其中。尽管我从来没有为了得奖而去做研究工作,但是,当我的工作因为某种原因而被人忽视,依然是深深地伤害了我。”

显然,对于未能获得诺贝尔奖,吴健雄心里一直有一种伤痛,但这并未阻碍她对物理学探索的步伐,人们也一直敬仰她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1997年吴健雄在美国去世后,中美双方媒体都以大量篇幅作了报道。吴健雄曾就读过的母校南京大学(前身为中央大学),以及曾分享过“吴健雄奖学金”的莘莘学子,对这位杰出校友的去世,也表示了深深的哀悼 。

黄道婆,李清照,清朝著名的女科学家王贞仪。

我国清代有一位举世罕见的才女,她不局限于一般才女吟红咏绿、弹拉赋唱,也不满足于巾帼英雄的跨马弯弓,却对天文、数学、地理、物理、医学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就是被时人誉为“当代班昭”的清朝著名女科学家——王贞仪。
王贞仪(1768~1797) ,汉族,字德卿,号江宁女史。原籍安徽天长县,后迁居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是清代著名的女科学家。
一、藐视封建礼教,敢为天下先
王贞仪于清乾隆三十三年生于江宁一个医生家庭。其祖父王者辅,字惺斋,曾任丰城知县和宣化知府,精通历算,著述甚丰。特别是他家藏书丰富,据说有七十五橱,这些书籍对王贞仪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十一岁时,王贞仪随祖母去吉林为祖父奔丧,在吉林生活了五年,使她有机会阅读祖父丰富的藏书,增长了知识和才干。后来她又随同祖母和父亲去过北京、陕西、湖北、广东和安徽等地,游览名胜古迹,见闻颇多,也接触到不少社会实际。
王贞仪从小聪颖有大志,少年时代的她已经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女子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性格,突破了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束缚。当她十几岁时,就曾向蒙古将军的夫人学习骑射,史书说她“跨马横戟,往来如飞”,达到“发必中的”的程度。为此,王贞仪还得意地写下诗句:“亦曾习射复习骑,盖调粉黛逐绮靡”。她认为“同是人也,则同是心性”。强调学问并不是专门为男人而设的,女子的智慧并不比男子差,学成了一样有益于社会。她还曾以花木兰、大小乔等为题材,写下了《题女中大夫图》的长诗,抒发自己“足行万里书万卷,常拟雄心似丈夫”的胸怀。正是她这种羡慕男儿,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使她后来成为清代著名的女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医学家。
同其他科学家相比,王贞仪在科学的道路上更要艰难。她要从事科学研究,就必须同封建迷信和封建伦理进行斗争。还在她刚开始钻研天文和做诗绘画的时候,就有一班封建卫道士嘲笑她。但是王贞仪没有屈服。她据理驳斥,坚持为科学开辟道路。她在一首诗中写道:“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顽强地顶住封建礼教的重压,不屈不挠地进行科学研究。王贞仪对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和压力,置之不理,并为妇女在封建社会中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学习科学文化的机会而大声疾呼,充分表现出一个刚强的女性那种要求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平等的崇高精神。
二、卓越的科学成就
历史上,日月食现象被蒙上神秘的色彩,甚至还被用来预测吉凶。为了揭开其中的秘密,王贞仪经常披风饮露,独坐户外,仔细观察星象的运行和变化。她用灯笼当太阳,圆桌当地球,镜子当月亮,在家中反复做模拟实验,终于搞清了日月食的原理,写下了著名的《月食论》一文。在该文中指出,太阳照耀月亮,月亮才有光。人们站在地球上去看,只有十五才能见到望(月圆),初一才能见到朔(月隐)。朔的时候,只要太阳和月亮近于黄白二道的交点,太阳光被月亮所遮,就会出现日食。由于太阳高,月亮低,相隔非常遥远,因此随观测者位置的不同,见到的食分(日食的程度)就不同。到了望,只要月亮进入地球的影子,就会发生月食。她所阐述的日月食成因的理论,同现代天文学认识的日月食原理完全一致。
地球是一个大圆球,站在地球“边缘”和下半球的人为什么不会倾斜和摔倒呢?这个问题对现代的人来说已是普通的常识。可是在当时,人们却很难理解。初出茅庐的王贞仪,经过仔细研究,对这个问题做了通俗的解释。她在《地圆论》中说,地上的人都以自己居住的地方为正中,因此远看别的地方都是斜立的.似乎都该倾倒,实际都不倒,这是因为各地的人,头上都是天,脚下都是地。人们生活的地球,四周都是天空,对宇宙空间来说,没有上、下、侧、正的严格区别。这是一个很可贵的认识。
王贞仪博览群书,并批判地吸收。如当时一些历书将恒星年同回归年的区别说成了起于汉武帝进行太初改历的时候。王贞仪指出,这种差别并不是起于《太初历》,而是自晋代虞喜发现“岁差”以后才“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历书上还说,由于岁差,春分点逐渐东移。王贞仪指出,岁差引起的春分点移动是西移而不是东移。在我国何时产生“定气”的问题上,有人认为“定气”始于唐代历法。王贞仪批评说,这又错了。“定气”开始于北齐的张子信,其后隋代刘悼,唐朝李淳风和僧一行才测得更加精密了。王贞仪这些批评和见解,基本符合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实际。她这种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至今仍使我们钦佩。
明末清初以来,西方的各种天文学理论传到中国来了。王贞仪对西方的学说不是囫囵吞枣,而是有选择地使用。她既知道哥白尼的日心体系,也了解第谷的折衷体系(即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不动中心,日、月、恒星都绕地心运行,而五大行星又绕日运行)。她认为“西历虽至密,亦未能言概准,”“有所可行,即有不可行;有所是,即有不是。”生活在18世纪末叶的一位妇女,能有这样的见地,很是难能可贵。
她的天文学著作许多已被湮没,现在能看到的只有《金陵丛书》中的《德风亭集》卷五、卷六和卷七中有关天文历法方面的心得体会。如卷五中有《岁差日至辩疑》、《盈缩高卑辩》、《经星辩》、《黄赤二道解》;卷六有《地圆论》、《地球比九重天论》、《岁轮定于地心论》、《日月五星随天左旋论一、二、三》;卷七有《月食解》、《勾股三角解》等。
数学方面,王贞仪是以梅文鼎、梅珏成为中坚骨干的安徽数学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她在数学研究中,注意吸取包括梅文鼎在内的中西算法之长,改进概括,化繁为简,灵活运用,不受旧方法旧思想的束缚。她还善于逻辑推导,她的《地圆论》中提出“地”是圆球形六大理论时,并没有现代科学实验条件,而纯粹是从已有的天文知识和数学知识,用逻辑方法推导出来的。在数学方面她的主要论著有《历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重订筹算证讹》和《西洋筹算增删》等。
王贞仪还是清代有名的医学家。她从小留心向行医的父亲学习医学理论,不但精通医理,而且能切脉处方。在医理上,她第一次提出了五诀,同时提出治病用药八要。由于王贞仪重视医理与临床的结合,善于动脑,勤于观察,所以她的医学理论充满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据史书记载,因她医术高明,20多岁便有了“女中华佗”的雅号。
她在诗词文学方面也有建树。著有《德风亭初集》十四卷、《德风亭二集》六卷、《文选诗赋叁评》十卷、《女蒙拾诵》、《沈疴呓语》各一卷。
王贞仪25岁时与宣城秀才詹枚结婚,詹枚是王贞仪的好帮手,与王贞仪一起读书,并协助她整理书稿,还为王贞仪出版著作而四处奔走。
王贞仪是一位才华过人,兼通自然科学、诗文和医学的古代中国妇女的光辉典范,但29岁就英年早逝,不能不说是科学史上的一大遗憾。
我国历代学者对王贞仪的评价都很高。清代著名史学家钱大昕赞扬她为“班昭之后,一人而已。”

Ⅵ 你知道哪些像居里夫人这样的杰出女性

海伦·凯勒(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因她在克里米亚进行护理而闻名,被誉为“提灯女神”。1908年3月16日,她在88岁高龄时被授予伦敦城自由奖。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5.12"国际护士节是全世界护士的共同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的创始人而设立的,这一天就是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生日。 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后有同名电影《居里夫人》,另外,网络上居里夫人还有宅女的意思。

记得采纳啊

Ⅶ 有哪些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

卡罗琳·赫来舍尔(1750年-1848年)

这位自发现了8颗彗星及星云的伟大天文学家出生在德国汉诺威。她的父亲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音乐家,精心于对子女的文化和音乐教育,但卡罗琳却是个例外。卡罗琳表现出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她曾与父亲一起观察星座和天体。

由于家庭中有爱好天文学的传统,加之哥哥威廉成为英国乔治三世的宫廷天文学家,并自己制作了一架望远镜,通过它曾观测到天王星。作为哥哥的助手,卡罗琳经常帮他磨制和抛光镜面,并为这些观测做记录。

在日积月累中,卡罗琳积累了丰富的数学和几何知识,甚至获得了国王颁发的作为天文学家助手的津贴。卡罗琳每晚都端坐在那架可以观测遥远天外星空的望远镜前。1786年8月的一个夜晚,卡罗琳独自观测到了第一颗彗星,在接下来的11年里她又陆续发现了7颗彗星。她的发现为后来天体学的研究提供了最可信赖的资料。1798年,卡罗琳将自己的所有发现制成弗拉姆斯蒂德星表呈交给英国皇家学会,并附上了一份《不列颠天图》中忽略的560颗星的目录以及该出版物的勘误表。

哥哥威廉去世后,卡罗琳又搬回到汉诺威继续研究,不久完成了2500个星云和许多星团的记录工作。

Ⅷ 有哪些像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

卡罗琳·赫舍尔(1750年-1848年)

这位发现了8颗彗星及星云的伟大天文学家出生在德国汉诺威。她的父亲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音乐家,精心于对子女的文化和音乐教育,但卡罗琳却是个例外。卡罗琳表现出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她曾与父亲一起观察星座和天体。

由于家庭中有爱好天文学的传统,加之哥哥威廉成为英国乔治三世的宫廷天文学家,并自己制作了一架望远镜,通过它曾观测到天王星。作为哥哥的助手,卡罗琳经常帮他磨制和抛光镜面,并为这些观测做记录。

在日积月累中,卡罗琳积累了丰富的数学和几何知识,甚至获得了国王颁发的作为天文学家助手的津贴。卡罗琳每晚都端坐在那架可以观测遥远天外星空的望远镜前。1786年8月的一个夜晚,卡罗琳独自观测到了第一颗彗星,在接下来的11年里她又陆续发现了7颗彗星。她的发现为后来天体学的研究提供了最可信赖的资料。1798年,卡罗琳将自己的所有发现制成弗拉姆斯蒂德星表呈交给英国皇家学会,并附上了一份《不列颠天图》中忽略的560颗星的目录以及该出版物的勘误表。

哥哥威廉去世后,卡罗琳又搬回到汉诺威继续研究,不久完成了2500个星云和许多星团的记录工作。

洛夫莱斯伯爵夫人(1815年-1852年)

1979年,美国国防部用埃达·洛夫莱斯伯爵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即Ada语言,以纪念这位150年前帮助英国发明家查理·巴贝奇研制出后来被认为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女科学家。

埃达·拜伦1815年出生在英国伦敦,是著名诗人拜伦与夫人安娜贝拉·米尔班克的女儿。但在其出生后不久,父母便离婚,尽管拜伦苦苦请求,但米尔班克却禁止诗人看望女儿。

在严格的家庭教育中,埃达受到了文化和科学知识的熏陶,并得到了包括伦敦大学首席数学教授A·德·摩根在内的诸多优秀数学家的指点。摩根还向她引见了当时英国最著名的天文学家兼数学家玛丽·萨默维尔。

埃达准确地对分析机的作用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见,例如制图和制作音乐,以及进行庞大的、重复的大型计算。于是,埃达担当起为分析机编制程序的任务。埃达首先为计算拟定了“算法”,然后拟定了“程序设计流程图”,这也被后人认定为“第一个计算机程序”。

伊雷娜·约里奥-居里(1897年-1956年)

在居里夫人去世前,她欣慰地看到自己的女儿伊雷娜接过了继续研究放射性的接力棒,但她却没能看到女儿和她的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在其去世一年后因发现新的人造放射性元素而双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伊雷娜曾是母亲的助手,并在工作中结识了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尽管两人性格不同,却结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婚后,他们像居里夫妇一样开始了共同的科学研究。

伊雷娜同时还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母亲,她坚信繁重的科研工作不能夺去她作为母亲的重要职责。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她还开始逐渐涉足政治,并担任过法国社会党莱昂·布卢姆政府的国务次长,负责科研工作。

48岁时,伊雷娜被任命为由其母亲创建的巴黎大学镭研究所所长。几年后,当世界政治陷入冷战时期后,约里奥夫妇先后被左派政治力量驱逐出法国原子能专署。但这却没能阻止伊雷娜参加各种和平运动。

伊雷娜的研究不仅可作为物理学的里程碑,还对医学和生物学产生了诸多重要影响。
利斯·迈特纳(1878年-1968年)

利斯·迈特纳,这位奥地利物理学家发现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核裂变。但是,诺贝尔奖却只授给了她的合作者奥托·哈恩。

利斯出生在奥地利一个犹太家庭,她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律师,对于各种知识都采取开放态度,并潜心于子女的教育。

在柏林获得博士学位后,利斯结识了与她同岁的爱因斯坦。当时,爱因斯坦经常光顾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的住所,普朗克弹奏钢琴,爱因斯坦演奏小提琴,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室内乐队,利斯经常受邀出席。

后来,在与哈恩合作研究放射性的过程中,两人共同发现了镤并予以命名。在侄子弗里施的帮助下,利斯发现铀原子核在受中子轰击后分解出氪和钡,并产生大量能量。利斯称这一过程为“核裂变”。这一成果最初由哈恩公布于众,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利斯拒绝出席颁奖仪式。

美国很快得知了这一研究成果,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时期,美国开始了曼哈顿计划,并最终制造出原子弹。

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1910年-1994年)

运用新的X光技术和世界上第一批电脑,多萝西·克劳福特发现了胰岛素、青霉素和维生素B12的分子结构。

多萝西·克劳福特出生于开罗,父亲是一名考古学家,母亲则是杰出的植物学家。多萝西与姐姐在英国接受教育,并获得了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化学学士学位。在一次乘火车的旅行中,她结识了伯纳尔教授,并跟随他到剑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他们共同发现,蛋白质晶体必须在半湿润状态下,而不是干燥状态下加以研究,这一成果可谓大分子晶体学的里程碑,并为生物学及其在医药领域的运用开辟了光辉道路。

随后,她又返回牛津大学继续研究。她开始进行胆固醇及其他生物分子的鉴定工作,例如胰岛素。之后她便涉足令许多科学家为之着迷的青霉素的研究。1945年,多萝西发现了青霉素的分子结构。

她的又一重大发现是分析出了对白血球和红血球生成至关重要的维生素 B12的结构。也是由于这一重大发现,多萝西在1964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1902年-1992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芭芭拉发现了自发移动的遗传基因,但她的研究成果却迟迟未被人认识,直到198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才产生了巨大影响。

25岁时,芭芭拉与遗传学家罗林斯·埃默森和马库斯·罗兹组成了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她之后回忆说,这是对她未来职业生涯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件之一。芭芭拉反复观察玉米粒颜色的变异,并进行试验后发现遗传信息并非固定不变。这是一项重大发现,但却一直没有被人认可。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芭芭拉的这一研究终于走出了黑暗,并在30多年后得到了承认。根据芭芭拉的理论,遗传信息位置的变化不仅发生在植物上,而且在各种细菌和人类身上同样如此,因此对于研究抗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1920年-1958年)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18岁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化学、物理和数学,后来又接触晶体学。她痴迷于用三维影像研究微小世界。二战期间,罗莎琳德获得了一笔研究碳元素的基金。战争结束后,她在巴黎学习了新的X光射线技术。当时,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邀请她来研究DNA结构这一新技术。1952年,罗莎琳德拍摄下了那张著名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像,清晰地展现出双螺旋结构。但在1962年,这项研究成果在获得诺贝尔奖的

时候,罗莎琳德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获奖名单中,不仅是因为当时她已经去世,而且其中一名获奖者詹姆斯·沃森隐藏了罗莎琳德的贡献。

乔斯琳·贝尔-伯内尔(1943年-)

直到发现了脉冲星,乔斯琳才摆脱了“坏学生”的恶名。在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后,乔斯琳加入了剑桥大学安东尼·休伊什领导的科研小组。在经过漫长的观测之后,乔斯琳终于捕获了一些频率极快,并且有规律重复的信号。

在排除了这些信号来自于天外星球后,乔斯琳猜测可能出自一个巨大而特殊的星体,这个星体被称为脉冲星。这一天文学上里程碑式的发现在197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获奖者中却没有乔斯琳的名字。
--格蒂·科里:美国生物化学家。从1937年起,用了4年时间,在美国圣路易的华盛顿大学用组织提取液和纯化酶完成了从糖到乳酸的完整代谢过程的研究工作,在1947年与其丈夫同获诺贝尔生物学奖和医学奖。
玛丽亚·戈波尔特·梅耶:美国物理学家。在1949年提出关于原子核结构的壳后模型理论而获得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多萝西·克罗福特·霍奇金:英国生物化学家。她在生物化学的物质结构的研究中曾作出多项贡献,1955年又用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了维生素B12、青霉素和它的化合物的复杂分子结构,而获1964年诺贝尔化学奖。
--罗沙琳·雅罗: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在研究中把免疫学、同位系学、数学、物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制出具有高灵敏性的放射免疫试验方法,与其合作者同获1977年诺贝尔生物学与医学奖。
--巴巴拉·麦克林托克:美国植物学家。在长达50年的科学生涯中,她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含有遗传变异秘密的玉米,发现了活动遗传基因,即遗传基因可移动性。是当代遗传学上的第二大发现,从而获1983年诺贝尔生物和医学奖。

以上这些人是一个级别的
对科学的贡献能与居里夫人不相伯仲的女科学家应该没有。
不过得过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倒不少。如果说有谁能跟居里夫人有得一比,肯定是下面这些人中的一个~~~

得到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获奖领域-获奖年度-获奖者
物理 1903 玛丽·居里(Marie Sklodwska Curie)
物理 1963 迈耶(Maria Goeppert Mayer)
化学 1911 玛丽·居里(Marie Sklodwska Curie )
化学 1935 约里奥·居里(Irene Joliot-Curie)
化学 1964 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生理医学 1947 科里(Gerty Radnitz Cori)
生理医学 1977 雅洛(Rosalyn Sussman Yalow)
生理医学 1983 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
生理医学 1986 蒙塔尔西尼(Rita Levi-Montalcini)
生理医学 1988 埃利昂(Gertrude Elion)
生理医学 1995 福尔哈德(Christiane Nusslein-Volhard)
物理学家何泽慧
著名女科学家杨振华 对全新的抗癌物质 新型抗癌物质SBA研究
玛丽·居里(波兰)
金庆民(中国)
吴健雄(中国)
古道尔(英国)
蕾切尔·卡逊(美国)
何泽慧(中国)
乔治亚娜·西加尔·琼斯(美国)
蒙如玲(华裔[不用我说是哪国的吧?])
钟端玲(同上)
沈骊英(中国
吴健雄,相当的牛

Ⅸ 和居里夫人同级别的女科学家有谁

几位改变世界的女科学家

卡罗琳·赫舍尔(1750年-1848年)

这位发现了8颗彗星及星云的伟大天文学家出生在德国汉诺威。她的父亲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音乐家,精心于对子女的文化和音乐教育,但卡罗琳却是个例外。卡罗琳表现出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她曾与父亲一起观察星座和天体。

由于家庭中有爱好天文学的传统,加之哥哥威廉成为英国乔治三世的宫廷天文学家,并自己制作了一架望远镜,通过它曾观测到天王星。作为哥哥的助手,卡罗琳经常帮他磨制和抛光镜面,并为这些观测做记录。

在日积月累中,卡罗琳积累了丰富的数学和几何知识,甚至获得了国王颁发的作为天文学家助手的津贴。卡罗琳每晚都端坐在那架可以观测遥远天外星空的望远镜前。1786年8月的一个夜晚,卡罗琳独自观测到了第一颗彗星,在接下来的11年里她又陆续发现了7颗彗星。她的发现为后来天体学的研究提供了最可信赖的资料。1798年,卡罗琳将自己的所有发现制成弗拉姆斯蒂德星表呈交给英国皇家学会,并附上了一份《不列颠天图》中忽略的560颗星的目录以及该出版物的勘误表。

哥哥威廉去世后,卡罗琳又搬回到汉诺威继续研究,不久完成了2500个星云和许多星团的记录工作。

洛夫莱斯伯爵夫人(1815年-1852年)

1979年,美国国防部用埃达·洛夫莱斯伯爵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即Ada语言,以纪念这位150年前帮助英国发明家查理·巴贝奇研制出后来被认为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女科学家。

埃达·拜伦1815年出生在英国伦敦,是著名诗人拜伦与夫人安娜贝拉·米尔班克的女儿。但在其出生后不久,父母便离婚,尽管拜伦苦苦请求,但米尔班克却禁止诗人看望女儿。

在严格的家庭教育中,埃达受到了文化和科学知识的熏陶,并得到了包括伦敦大学首席数学教授A·德·摩根在内的诸多优秀数学家的指点。摩根还向她引见了当时英国最著名的天文学家兼数学家玛丽·萨默维尔。

埃达准确地对分析机的作用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见,例如制图和制作音乐,以及进行庞大的、重复的大型计算。于是,埃达担当起为分析机编制程序的任务。埃达首先为计算拟定了“算法”,然后拟定了“程序设计流程图”,这也被后人认定为“第一个计算机程序”。

伊雷娜·约里奥-居里(1897年-1956年)

在居里夫人去世前,她欣慰地看到自己的女儿伊雷娜接过了继续研究放射性的接力棒,但她却没能看到女儿和她的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在其去世一年后因发现新的人造放射性元素而双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伊雷娜曾是母亲的助手,并在工作中结识了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尽管两人性格不同,却结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婚后,他们像居里夫妇一样开始了共同的科学研究。

伊雷娜同时还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母亲,她坚信繁重的科研工作不能夺去她作为母亲的重要职责。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她还开始逐渐涉足政治,并担任过法国社会党莱昂·布卢姆政府的国务次长,负责科研工作。

48岁时,伊雷娜被任命为由其母亲创建的巴黎大学镭研究所所长。几年后,当世界政治陷入冷战时期后,约里奥夫妇先后被左派政治力量驱逐出法国原子能专署。但这却没能阻止伊雷娜参加各种和平运动。

伊雷娜的研究不仅可作为物理学的里程碑,还对医学和生物学产生了诸多重要影响。
利斯·迈特纳(1878年-1968年)

利斯·迈特纳,这位奥地利物理学家发现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核裂变。但是,诺贝尔奖却只授给了她的合作者奥托·哈恩。

利斯出生在奥地利一个犹太家庭,她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律师,对于各种知识都采取开放态度,并潜心于子女的教育。

在柏林获得博士学位后,利斯结识了与她同岁的爱因斯坦。当时,爱因斯坦经常光顾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的住所,普朗克弹奏钢琴,爱因斯坦演奏小提琴,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室内乐队,利斯经常受邀出席。

后来,在与哈恩合作研究放射性的过程中,两人共同发现了镤并予以命名。在侄子弗里施的帮助下,利斯发现铀原子核在受中子轰击后分解出氪和钡,并产生大量能量。利斯称这一过程为“核裂变”。这一成果最初由哈恩公布于众,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利斯拒绝出席颁奖仪式。

美国很快得知了这一研究成果,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时期,美国开始了曼哈顿计划,并最终制造出原子弹。

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1910年-1994年)

运用新的X光技术和世界上第一批电脑,多萝西·克劳福特发现了胰岛素、青霉素和维生素B12的分子结构。

多萝西·克劳福特出生于开罗,父亲是一名考古学家,母亲则是杰出的植物学家。多萝西与姐姐在英国接受教育,并获得了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化学学士学位。在一次乘火车的旅行中,她结识了伯纳尔教授,并跟随他到剑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他们共同发现,蛋白质晶体必须在半湿润状态下,而不是干燥状态下加以研究,这一成果可谓大分子晶体学的里程碑,并为生物学及其在医药领域的运用开辟了光辉道路。

随后,她又返回牛津大学继续研究。她开始进行胆固醇及其他生物分子的鉴定工作,例如胰岛素。之后她便涉足令许多科学家为之着迷的青霉素的研究。1945年,多萝西发现了青霉素的分子结构。

她的又一重大发现是分析出了对白血球和红血球生成至关重要的维生素 B12的结构。也是由于这一重大发现,多萝西在1964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1902年-1992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芭芭拉发现了自发移动的遗传基因,但她的研究成果却迟迟未被人认识,直到198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才产生了巨大影响。

25岁时,芭芭拉与遗传学家罗林斯·埃默森和马库斯·罗兹组成了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她之后回忆说,这是对她未来职业生涯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件之一。芭芭拉反复观察玉米粒颜色的变异,并进行试验后发现遗传信息并非固定不变。这是一项重大发现,但却一直没有被人认可。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芭芭拉的这一研究终于走出了黑暗,并在30多年后得到了承认。根据芭芭拉的理论,遗传信息位置的变化不仅发生在植物上,而且在各种细菌和人类身上同样如此,因此对于研究抗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1920年-1958年)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18岁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化学、物理和数学,后来又接触晶体学。她痴迷于用三维影像研究微小世界。二战期间,罗莎琳德获得了一笔研究碳元素的基金。战争结束后,她在巴黎学习了新的X光射线技术。当时,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邀请她来研究DNA结构这一新技术。1952年,罗莎琳德拍摄下了那张著名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像,清晰地展现出双螺旋结构。但在1962年,这项研究成果在获得诺贝尔奖的

时候,罗莎琳德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获奖名单中,不仅是因为当时她已经去世,而且其中一名获奖者詹姆斯·沃森隐藏了罗莎琳德的贡献。

乔斯琳·贝尔-伯内尔(1943年-)

直到发现了脉冲星,乔斯琳才摆脱了“坏学生”的恶名。在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后,乔斯琳加入了剑桥大学安东尼·休伊什领导的科研小组。在经过漫长的观测之后,乔斯琳终于捕获了一些频率极快,并且有规律重复的信号。

在排除了这些信号来自于天外星球后,乔斯琳猜测可能出自一个巨大而特殊的星体,这个星体被称为脉冲星。这一天文学上里程碑式的发现在197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获奖者中却没有乔斯琳的名字。

Ⅹ 有什么原因促就了居里夫人成为杰出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杰出的女科学家,是同她在青少年时代就发奋苦读分专不开的属。玛丽只要一读书,就钻到书里。据说有一次她正在家里低头看书,几个姐妹蹑手蹑脚地在她身后用几把椅子搭了个“椅塔”,她完全没有觉察。姐妹们在一旁挤眉弄眼地等着看笑话,等得都不耐烦了。过了近一个小时,玛丽读完预定的章节抬起头来,才碰倒了“椅塔”。

玛丽在巴黎上大学的时候开始住在姐姐家里,但是没过多长时间,玛丽请求姐姐允许她在学校附近租一个小阁楼,自己单独居住。她说,“家里一天到晚人来人往,没完没了的应酬,太影响我的功课;再说这里离学校太远,每天要乘公共马车上学,既费时间又费钱……”在玛丽的一再请求下,姐姐只好答应了。在玛丽看来,时间就是知识。巴黎的冬天是寒冷的,为了省钱,也为了节省生炉子的时间,玛丽很少买煤取暖。晚上实在太冷,就把所有的衣服都盖在身上,甚至把椅子也压在被子上。她的伙食很简单,有时候一连几个星期都只吃面包。据说,她有一天只吃了半磅樱桃和一把小萝卜,一直看书到凌晨,结果晕倒了。

阅读全文

与有什么样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定制六平方红宇牌橱柜雷多少钱 浏览:737
宁波意大利家具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浏览:636
筑巢家居质量怎么样 浏览:698
上犹千惠家电电话多少 浏览:547
家居商场里东西有虚假怎么办 浏览:310
2020年九月多久适合装修 浏览:125
钢结构柱子用什么材质装修 浏览:943
量手定制对戒卷什么意思 浏览:373
什么木质家具对人体健康有益 浏览:158
衣柜kd软件怎么用 浏览:696
国家电网客服简历怎么写 浏览:877
装修二级都能干什么活 浏览:946
金牌橱柜装了多少钱 浏览:116
4米橱柜一般用多少板 浏览:211
为什么装修公司要送家电 浏览:874
连接衣柜里面的螺丝怎么拆 浏览:63
大赢家电玩城怎么老输钱 浏览:717
建材门店导购怎么样啊 浏览:839
装修垃圾有什么东西 浏览:606
西安哪个建材市场出售白灰 浏览:3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