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佛教入门:居士菩萨戒注意什么
在家居士,如果想受菩萨戒,先对照《在家菩萨戒本》,如果感觉可以受持,就到寺院登记,寺内院举行菩萨戒法会时容按时去参加受戒。受菩萨戒的条件,一般寺院要求居士要先受五戒。五戒能受持后,再受菩萨戒。
这个世界上有着很多的条条框框,当你不在那些框框中的时候你就是充满了自我的性格和特点。当你被固定在那些条条框框中你就要有所顾忌,菩萨戒一旦受戒就一定要遵守。
⑵ 圣空法师:在家居士什么条件可以受五戒和菩萨戒
在家居士修学到什么程度可以受五戒和菩萨戒呢? 也就是说做这个条件和这个标准,我们是很难去讲的。但是我们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你深信佛法。你发愿要学佛,而且信为道源功德之母,所以我们首先就要信佛法,而且我们发愿要学习佛法。要成佛做佛,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在这个条件下,你可以受五戒。
那菩萨戒呢,其实这个按照菩萨戒条来说,就是我们现在做人的基本原则吧。这个在家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你们可以先看,看了之后再去受。那还有出家的菩萨戒你们也可以受,但是在家的菩萨戒受了之后 ,你可以还有夫妻生活关系,如果你要受了出家的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就不能有夫妻生活关系了。所以这个你可以去看看在家的菩萨戒条,看完了之后,我也有讲。其实不难,而且我们要有勇气,勇敢地去受这个戒。为什么呢?因为戒,它是我们的标准。因为只有你受了之后,你才了解才认识,你才朝着这个标准和目标去奋斗去努力。如果你不去受的话,你永远达不到这个标准,也就是没有什么来约束你。戒无非就是约束我们自己。约束什么呢。约束我们不好的习惯性。这个就是业障。
那这个五戒就很简单。五戒--杀盗淫妄酒,不管你是出家在家,你想心清净,你想有智慧,是必须的,必须要做到的。那在家人五戒讲的不能邪淫,那我们出家人是完全不能有这个淫欲心,所以这个还是有差别的。但是很简单。如果你没有勇气来做的话、来受的话呢,你永远迈不出这一步,不要怕。
所以每个人都是从一个在家人踏上了这条路,慢慢慢慢地不都装得像模作样的了嘛。好像都挺像样的,实际上我们差的很远。离成佛尚在遥远。还是靠我们去努力,所以我们现在才努力地开法会,来修学啊。包括你们,你看这个义工,一直都在站着。我就出去偷偷给他们讲“你们可以坐一下啊,这太辛苦了,一站要是七天站下来”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其实就是在改变自己, 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素质水平,完善自己,让自己有更好的能力来为大众服务。其实他们就是在行菩萨道啊,就是无私地奉献,就是菩萨。
可见啊,就是说你们已经在走菩萨的道路,已经在行菩萨道,你们已经到达这个标准。但是你不去受这个戒,你不去看那个标准和要求的话,你还以为自己不行,其实自己已经行了。所以就像现在很多人都说“哎呀不行,我得念佛求往生,我今生能成佛吗?”那这就是我们弘扬楞严一个最大的目的,人人都是佛,人人都可以成佛,都可以做佛,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一定要认识。当你认识之后,你掌握了之后,你来运用这个正确的方法。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你就是佛啊。无二无别,所以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⑶ 什么是菩萨戒啊在家居士可以受菩萨戒吗想了解相关的内容,需要看哪部经啊
菩萨戒是大乘菩萨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反之,小乘声闻所受持之戒律,称小乘声闻戒。
菩萨戒之内容为三聚净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亦即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佛法,作为禁戒以持守之。说菩萨戒之大乘典籍甚多,可综合为梵网与瑜伽二类律典。
菩萨戒有《菩萨优婆塞经戒本》《瑜伽菩萨戒》《梵网经戒目》,在家居士一般都受菩萨优婆塞戒,菩萨戒不是谁想受都可以的,至少得修禅定到一定的功夫才可以。
(3)在家居士菩萨戒应受什么戒扩展阅读:
菩萨戒的精神
达摩一心戒
(一)大乘戒之通义,谓制止心念邪恶不正之戒。而南山四分律宗于制戒立深防、分限二者,其中分限即为心戒。
(二)又作一心戒、达磨一心戒。系将一切戒法归结摄入于一己之心上而观之戒法观。
三聚净戒
菩萨道的精神就是发起上弘下化的菩提心,所以菩萨戒不但有防非止恶的摄律仪戒,更有勤修善法的摄善法戒以及度化众生的饶益有情戒。即:
1、摄律仪戒:大小乘一切戒律均摄护之,使断绝一切诸恶。
2、摄善法戒:总摄一切诸善功德,修行一切善事。
3、摄众生戒:又名饶益有情戒。广度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此三戒称“三聚净戒”,
十重四十八轻戒
所谓菩萨律仪,根据《梵网经》记载的菩萨戒,有十重四十八轻戒:
1、十重戒:杀、盗、淫、妄语、售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悭惜加毁、瞋不受悔、诽谤三宝等。此十重戒为大乘戒的最重过患,若大乘菩萨犯此法,则构成波罗夷罪。
2、四十八轻戒:相对于十重戒,四十八轻戒乃属轻垢罪,内容包括不敬师友戒、饮酒戒、食肉戒等四十八条。
菩萨戒虽有此十重四十八轻戒等戒相,但是其根本精神是发菩提心,以菩提心为戒体。倘若忘失菩提心,也就违反菩萨的根根本精神。
⑷ 在家居士一般受十重戒还是六重啊菩萨戒可以分受吗急急急!!!!
善友,随喜,菩萨戒律一般是取之两本经典,一种是梵网经,这本经是十内重四十八轻戒,一容种是优婆塞戒经是六重二十八轻戒。
在家的根本精神除去这两种外还有瑜伽师地论菩萨戒本,璎珞本业经等。
根据经典优婆塞戒可以一分、半分、无分、多分、乃至于满足受,有五种受持法。在三归依之后,如果加受一条戒律叫作一分受;如果受两戒,那就是少分受;如果是受持两戒,但是毁破一戒,那就叫戒体无分;如果受持三戒或四戒,叫作多分受;如果五戒全受,那就是满分受。
璎珞本业经可以在夫妻,父母,甚至亲族之间互相传授,这样也应该是可以多分少分受。
总的说来戒律都是可以多分或者满分受的,在寺院里面和尚一般都是提倡满分受。因为菩萨戒是有犯不失的坚固戒,不过人个有特殊情况,也是可以先分受的。
⑸ 在家居士,如何守持菩萨戒
在家老实按菩萨戒做到就好啊,戒律是戒自己的,不是戒别人的,别拿戒律去说家人,要家人生烦恼心。
要是照佛经里面讲的,受菩萨戒的条件是“发菩提心”。菩提心不发,怎么能受菩萨戒?什么叫“发菩提心”?佛在经论里面讲得很多,一定要常常读诵大乘。“净业三福”里面最后这一条是菩萨,“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受菩萨戒、学菩萨行的基本条件。可是这个条件是建立在前面两条的基础上,好比盖房子,这是第三层,第三层下面有第二层、第一层。第一层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层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然后再“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你就具备了受菩萨戒的条件。如果这些做不到,纵然受菩萨戒,也是假菩萨不是真菩萨。
确实是这样的。不过我想,如果是想受菩萨戒,最好你每天念《十善业道经》。你如果能把十善业道真正做到,你就是个真的菩萨,比受菩萨戒的功德殊胜太多了。我为什么这么说法?因为受菩萨戒你未必能做到,你要是做不到,你没有功德,那是挂名的菩萨,有名无实,不如一个老老实实修行十善业的人,连菩萨都赞叹你,天龙鬼神恭敬你、保护你。我们为什么不老老实实这个修法,何必去搞个虚名?
菩萨戒的修学法,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曾经告诉我,他教我学,“做到一条,你是真正受了,不必讲形式,用不着在戒坛去受这个仪式,那个都不是真的,真的是你真的做到了。”所以菩萨戒本,没有受菩萨戒的人都可以看。只有出家人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这个戒本在家人不看,这是佛不许的。佛为什么不许在家人看这些戒本?出家人受的戒也未必能做到,破戒、犯戒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你不懂,你对这些出家人还满尊敬,还有个恭敬心,恭敬心你是修福,你是在积善修福。如果你看了这些戒本,不知不觉之间你瞧不起这些出家人,你会批评这些出家人,你就造业了。佛是为这个原因不准你看,不是有什么神秘,佛家没有秘密,没有一样不是公开的,佛是避免我们造罪业,道理在此地。但是菩萨戒就不一样了,菩萨戒完全是利益众生的,我们可以看、可以学,学一条就等于受了一条,学两条就等于受了两条。我们先从自己能够做得到的先学,这样子好,这是真正在受了。
章嘉大师早年跟我讲:“佛家重实质不重形式。”这是我早年听他说的。前年我在新加坡,我们也是在一个宴会上遇到纳丹总统,那个时候他还没有作总统,我们在一个桌上吃饭。他跟我谈起,好像他是印度教的,他说他在宗教里面对佛教非常尊重。他懂得,他说:“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我听他讲这个话非常惊讶,这是内行人才能讲出来的,外行人说不出来,“重实质不重形式”。诸佛菩萨、天龙鬼神都重实质不重形式。今天我们人间恰恰相反,人间现在重形式不重实质,所以佛教衰就衰在这个地方,我们没有老老实实认真去做,这是错误的。(出处同上 21-90-55)
⑹ 佛教入门:居士菩萨戒注意什么
在家居士如何受菩萨戒?受菩萨戒需要什么条件?
照佛经讲的,受菩萨戒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净业三福”最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受菩萨戒、学菩萨行的基本条件。这个条件是建立在前面两条的基础上,好比盖房子,这是第三层,第三层下面有第二层、第一层。第一层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层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然后再“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你就具备了受菩萨戒的条件。如果这些做不到,纵然受菩萨戒,也是假菩萨,不是真菩萨。
在家居士菩萨戒包括:六重戒和二十八轻戒
六重戒:1、杀戒。2、盗戒 3、大妄语戒。 4 邪淫戒。 5、酤酒戒。 6、说四众过戒。
二十八轻戒:1 不供养父母师长戒;2 耽乐饮酒戒;3 不瞻病苦戒;4 见乞不与戒;5 不承迎礼拜尊长戒;6 见他毁戒心生憍慢戒;7 不持六斋戒;8 不往听法戒;9 受僧用物戒;10 饮有虫水戒;11 险难独行戒;12 独宿尼寺戒;13 为财打人戒;14 以残食施四众戒;15 畜猫狸戒;16 畜兽不净施戒;17 不畜三衣钵杖戒;18 作田不求净水陆种处戒;19 贩卖斗秤不平戒;20 非处非时行欲戒;21 商贾不输官税戒;22 犯国制戒;23 得新食不先供三宝戒;24 僧不听辄自说法戒;25 在五众前行戒;26 僧食不公分戒;27 养蚕戒;28 行路见病舍去戒。
何为“戒”?
‘戒’有清凉的意思,众生的身、口、意三业有如炎火,焚烧行人,戒能消焚熄炎,使行人清凉。
‘戒’是一切善法的梯凳,其中有五戒、八戒、十戒和具足戒的四个层级,称为‘戒’的四位,佛弟子如要由凡夫而登圣位,必须循序以进,非宿世善根福德因缘殊胜的人,不能顿超。
‘戒’能息恶,断一切恶习,摒除乱想而至涅槃。‘戒’能生慧,严持戒律,身、口、意三业清净的佛弟子,能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戒能出离三漏,解脱生死,得大果报。学佛即在求智,菩提智性,人人具有,持戒者即能人人生智。
受了戒的佛弟子,要能持戒不悔。严持戒律不悔,即成圣贤。佛制的各种戒律,就是佛弟子修道的依据,循戒律可由凡成圣,若信佛学道而不持戒,就是不‘务本’,不能得解脱智,永远是个凡夫。
受菩萨戒具足八种殊胜功德:一者趣道场殊胜,二者发心殊胜,三者福田殊胜,四者功力殊胜,五者灭罪殊胜,六者受胎殊胜,七者神通殊胜,八者果报殊胜。
受菩萨戒必须注意事项
1. 受菩萨戒后,戒本莫忘失,衣袍要随身携带。戒本是法宝,衣袍是福田,做佛事拜佛要搭衣穿袍。
2. 要念诵戒本,半月诵戒,初一、十五读诵戒本,有违犯者要忏悔。
3. 要记住念佛第一,念阿弥陀佛是修清净心,行住坐卧不离佛号,自会得到诸佛菩萨加持。
4. 要发心弘法利生,护持正法的三宝道场,出钱、出力、各项服务都是护法行为,都有殊胜的功德,要尽力去做。还要以种种善巧方便随缘救度一切有缘众生,不要自私自利,更不要有怨言、有畏心。
5. 学佛之人不要闭门自守,要给社会大众一个良好的形象,不能消极保守,除了念佛外,要广做善事,做为社会为人民为大众有利的事业,念佛的同时修净业三福。
6. 菩萨戒前面的六重戒一定不要去犯。其它的二十八条轻戒是可以忏悔的,如若不慎犯戒,可以通过真心忏悔而去除罪过的。受了菩萨戒之人,即是有了菩萨戒的戒体,有这个戒体,就能感得佛菩萨的加持,时时处处提醒你、约束你,令你坚持清净梵行。
受菩萨戒有五种利益:
(一)常得十方诸佛愍念守护。(二)临命终时,正见心欢喜。(三)所生之处与诸菩萨为友。
(四)功德多聚,戒度成就。(五)今世后世性戒福慧圆满。
六重戒和二十八轻戒的具体内涵和意义,佛友们可以参见道源法师的讲座《在家菩萨戒本释义》
附录:
按《居士菩萨戒本》规定,受菩萨戒的居士每月六斋日应受八关斋戒,那么何谓八关斋戒?佛教为什么会有八戒呢?
一. 八戒具体如下:
1.不杀生:不故意杀害有生命的众生,如人、动物、小昆虫及堕胎。 2.不偷盗:对於一切财物,乃至一草一木,非自己所有而取, 或是不论用任何手段,如骗取、强夺、霸占等,皆算是偷盗。 3.不邪淫:凡与男女两身相和合,皆称为淫。受八关斋戒时, 要禁止正淫,也就是正当的夫妻关系也不可以。 4.不妄语:不说谎、搬弄是非、恶口骂人,危害到他人。 5.不饮酒:不喝酒,乃至於不劝人喝酒、不入酒家、不思念饮酒。 (喝酒会使人神智昏昧,来世感愚痴的果报)。 6.不著香花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妓、不往观听:具体来说,凡脂粉、香水、香膏、口红、耳环,包含一切饰品、 色彩鲜艳的衣服,及跳舞、赌博等,皆不可以。 7.不坐卧高广大床:舒适柔软的高广卧床,会让人心生淫念,所以不适合坐卧。 8.不非时食:即过了日中之后,除了喝水,不再吃任何食物。
二. 何谓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是佛陀为在家弟子所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要让在家的男女二众,能种出世解脱的善根。受戒之人须一天一夜离开家庭,到僧团去居住,学习出家人的生活。「关」是「禁」的意思,就是关闭众生流转生死的门,也就是关闭杀、盗、婬、妄、酒....等八种罪过,使之不再犯,称为八关。「斋」,就是正午之后,不可再进食之意。八戒中前七条为「戒」,后一条过午不食为「斋」,合称为八关斋戒。
三. 受持八关斋戒的意义
受持八关斋戒,既是修定修慧,又能忏罪、消灾、增褔、增慧。若能于每月六斋日(每月的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以及月底的最后两天)受持,所得褔德不可思议。虽然只有一日一夜,但若能清静受持,其功德之大也是不可限量的。《无量寿经》云: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优婆塞戒经》云:受持八关斋戒,除五逆罪,其它一切罪,悉皆消灭。又说:若能如是清净,受持八关斋戒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乐。佛陀为了让在家居士也有机会种出家善根,特别制定此戒,让后世众生能因持戒而获得安乐。
八关斋戒是佛陀为在家弟子制定的暂时出家修行的戒律和斋法。因为在家人俗务忙碌,无暇修行。佛陀悲悯,为让他们过一日一夜的出家人的清净生活,种出世善因,又能适应在家生活的特点,所以制定在家人的出家戒,即八关斋戒。
“八”指八条戒律,即“八戒”。“戒”有止恶防非的作用,是法身慧命的“护身符”。“斋”指不非时食,即过午不食。“斋”有净化身心,远离妄想的作用。“关”指关闭,即关闭众生生死之门。因为众生生死的关键就是淫欲与饮食。淫欲是生死的根本,饮食是生死的助缘。饱暖思淫欲,为了抑制淫欲心,所以要持斋。这便是八关斋戒的意义和重心所在。
八关斋戒也可以在佛前自受,就是将《受八关斋戒法》一文至诚读诵一遍,即算受戒,时间方面,六斋日中,假若有事,可提前或移后。泰国法身寺为方便居士,在每周星期六清晨受八关斋戒,让受戒人在寺院过一日一夜清净的修行生活,效果非常好。如果已受菩萨戒的居士,按《居士菩萨戒》规定,每月六斋日(农历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应受八关斋戒。
四. 八关斋戒的进一步解说
受持五戒,虽可不堕三恶道,成为人天道的众生,但不能了生死,出轮回。而受持八戒则可出离生死轮回;受持八关斋戒,兼修定慧,可证四罗汉果;受持八关斋戒,念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得中品中生。
八戒的内容(即戒相)如下:1. 不杀生:在家学佛,首重杀戒。在家中杀生,家庭变为杀场,冤魂不散,难保平安。也不能“点杀”(指定叫商贩杀)。杀生的恶报最可怕,现前的花报往往是疾病缠身或短命;死后的果报是堕三恶道中。2.. 不偷盗:不与而取叫偷盗。凡是未给与你的钱物,不管用什么手段把它变为自己的,都是犯盗戒。从因果律讲,种布施因,获财富果;种偷盗因,获贫困果。3. 不非梵行:“梵行”是净行,“非梵行”是不清净的行为,指淫欲。五戒只禁“邪淫”,在家居士夫妻生活,不算犯戒。而这里要求的是出家人的戒,即是“不淫”。但只限于每月六斋日,并不难做到。这是种出世善因,是关闭生死之门。《楞严经》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意为淫欲心不清除干净,不可能超出六道轮回。宣化上人宣讲十二因缘时说,无明就是指淫欲心,以无明为缘(条件)而产生行,行就是男女的性行为。中阴身投胎,正是这一念淫欲心造成的。八戒中的“不淫”含有很高的要求。这是要求我们向佛看齐,起一念淫心,持斋便不清净。因为要求高,所以,虽仅一日一夜而功德极大。在家受持八关斋戒,夫妻宜分房分床,以保持三业清净。 4. 不妄语包括四项:.妄语:大妄语如妄言自己开悟,希图名闻利养,死后必堕地狱,忏悔也无用;其次为谋私利而妄语欺人,也是自种恶因,终受恶报。此外,方便妄语是有条件的,必须是利人利物而不是利己。. 恶口:用恶毒语言咒骂别人。这是自种恶因,将自食其果。. 两舌:说翻弄是非、挑拨离间的语言,特别是说四众(在家,出家二众)过失,这在居士菩萨戒中列为重戒,更应重视。. 绮语:指花言巧语,包括黄色下流的语言。5. 不饮酒(包括不吸毒)饮酒本身不是罪恶,但酒能乱性,使人失去理智,而破戒犯罪。古代印度有一男居士,一日因误饮酒醉,犯饮酒戒;见邻居家的鸡过来,偷杀吃了,犯盗戒和杀戒;邻居妇女来寻鸡,答说未见,犯妄语戒;见邻妇漂亮,奸污她,犯淫戒。一戒犯引发五戒皆犯,所以这酒戒在佛门也是非常重的戒律之一。
⑺ 在家居士可以受哪些戒
佛陀涅槃前就教示佛弟子应“以戒为师”,即因戒能成就一切善法,功德宝藏,令生命得到光辉,庄严,到达真正的安稳处。故经上喻戒如慈母,令不受恶业侵害。如勇将,能降伏烦恼。如守门人,守护功德法财。如器皿,堪受种种功用。如医,治众生病。如命,赖以修行。如王法,为世间善恶之衡准。如王命,能通行自在。如台阶,得入佛法殿堂之富丽与庄严。如大海水,须弥山,最为尊胜。是故佛弟子勿误解戒律为束缚,应珍重于戒。戒因对象不同,分出家戒与在家戒。出家之人受出家戒,旨在出离生死;在家居士因有家室外缘,故受在家戒。在家戒近为人天善道之良途,还为出世无漏之正因,故在家居士须进修戒法。 在家戒种类有三,在家居士可量心于僧众间求受,次第进学: 一、五戒:受持五戒得保人身,乃至上升天道。此为最根本戒,是众善根本。 1 、内容: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2 、受戒时机:皈依后,欲进学戒法时受,可五戒全受,或一戒二戒乃至三成、四戒受。受五戒不必吃素。受已,则至此期生命终了方舍戒。 二、八关斋戒:此为佛陀慈悲为令在家居士种出离之因,为在家居士所制,一日一夜之出家戒。 1 、内容: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非梵行)、不妄语、不饮饮酒、不香花蔓庄严其身(亦不歌舞倡伎)、不坐卧高广大床、不非时食(过午不食)。 2 、受戒时机:欲学出世清净之生活者可受。受戒一日一夜后即自然舍戒得日日重受。佛弟子可于假日或六斋日受之,多受持一日,即多一分利益。 三、菩萨戒:种成佛之菩提正因,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精神,行菩萨事之大乘戒。 1 、内容:在家居士一般受的在家菩萨戒,有六重戒、二十八轻戒。但菩萨戒,重在戒心,总摄一切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而不受限于戒条。 2 、受戒时机:发菩提心,愿生生世世行菩萨道,以六度波罗密济度众生终至成佛者可受。一受菩萨戒,生生世世戒体永在。众生受戒后,应护持净戒,不可轻言犯戒。若犯戒后,应如法忏悔并不再犯。
⑻ 居士受菩萨戒是受六重二十八轻吗
六重二十八轻戒条(在家菩萨戒) 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 都是可以自愿受戒内的
佛在〈〈遗教经〉容〉中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即为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戒律是规范人的行为一种方法 他只是不在造新殃 之后还要随缘了旧业
⑼ 在家居士巳授了在家菩萨戒之后还可以去授哪些戒
可以再受出家菩萨戒。但是,受戒只是一种形式,戒除内心的贪嗔痴慢疑才是真正的受戒。
⑽ 在家居士菩萨戒内容有什么,如何遵守
在家居士菩萨戒内容有什么,如何遵守?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人生在世就一定要有着自己许多需要坚持下去的东西,许多的东西都一定要遵守很多的约定。
那么,本期佛学入门一起了解一下在家居士菩萨戒内容。
若站在戒相立场而言,在家菩萨戒有六重二十八轻戒,出家菩萨戒有十重四十八轻戒,这是佛法给予修行者的一大权宜方便,在家戒质量少,出家戒质量多,因中质量有差别,果位亦有差别,不然就不用分为在家菩萨戒与出家菩萨戒之异矣!在家菩萨戒仅是出家菩萨戒之部分而已!这是佛法给予在家众行菩萨道的一种方便权宜,是过程而非终极之道。
菩萨戒的内容为三聚净戒,就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也就是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的一切佛法,属于菩萨重要的禁戒,应该谨慎持守。?摄律仪戒:又称自性戒、一切菩萨戒。是舍断一切诸恶,含摄大小乘律仪?的止恶门。
是七众弟子所受的戒,随其在家、出家的差异,而分别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戒条。又此戒为法身之因,以法身本自清净,由于恶覆,故不得显;今离断诸恶,则功成德现。如《释门归敬仪》卷上说:摄律仪戒能断舍诸恶,为法身之因。
摄善法戒:又称受善法戒、摄持一切菩萨道戒。为修习一切善法、圆满菩提所修的律仪戒,是修善门,以修身、囗、意的善业迥向无上菩提,如常勤精进、供养三宝、心不放逸、行六波罗蜜等。一旦犯过,则要如法忏除,重新立愿,发菩提心,长养一切诸善法。此即报身之因,以其止恶修善,故成报佛之缘。如《释门归敬仪》卷上说:摄善法戒是勤修善法,为报身之因。
饶益有情戒:又称摄众生戒。是以慈心摄受利益一切众生,属于利生门。《菩萨地持经》卷四列举出十一种饶益众生的方法,即:众生所作诸饶益事,悉与为伴。对已病、未病及看护病者等众生,悉与为伴。为诸众生说世间、出世间法,或以方便令得智慧。知恩报恩。
对众生先语安慰,随时往返,施给饮食,说世间善语等。使众生安者,皆悉随顺;不安者,皆悉远离。对有实德者,赞叹欢喜。对有犯过行恶者,慈心呵责,折伏罚黜,使其悔改。以神通力示现恶道,令众生畏厌众恶,奉修佛法,欢喜信乐,生希有心。
在家居士,如果想受菩萨戒,先对照《在家菩萨戒本》,如果感觉可以受持,就到寺院登记,寺院举行菩萨戒法会时按时去参加受戒。受菩萨戒的条件,一般寺院要求居士要先受五戒。五戒能受持后,再受菩萨戒。
【结束语】这个世界上有着很多的条条框框,当你不在那些框框中的时候你就是充满了自我的性格和特点。当你被固定在那些条条框框中你就要有所顾忌,菩萨戒一旦受戒就一定要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