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怎么理解
固定制造来费用成本差异的源含义: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实际产量下实际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
【提示】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总差异)与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都可以用以下通用公式表示:
总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
㈡ 财管中的 耗费 能量 效率 产量 怎样理解 把我搞蒙了
注意:(1)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每件产品标准工时×固定专制造费用标准分属配率
(2)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预计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预计产量×每件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预计产量×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3)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实际产量×每件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实际产量×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㈢ 为什么企业采用变动成本计算,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
因为根据变动成本法,制造费用可以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内只有变动制造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容,即,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资产制造费用作为固定成本构成。相关公式:
销售收入-销售变动成本 = 边际贡献
税前利润 =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销售变动成本= 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
= 销售产品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
固定成本 = 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㈣ 如何理解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两差异分析法
两差异分析法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异。
耗费差异又称预算差异,是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计划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
能量差异是计划固定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的差异。
如:
产量(件)
标准10 400
实际8 000
单位产品需要工时(小时/件)
标准1.5
实际1.25
总固定制造费用(元)
标准187 200
实际190 000
那么
成本差异=190 000-8 000×1.5×[187 200÷(10 400×1.5)]=46 000(元)
耗费差异=190 000-1872 000=2 800(元)
能量差异=187 200-8 000×1.5×[187 200÷(10 400×1.5)]=43 200(元)
式中“8 000×1.5×[187 200÷(10 400×1.5)]”这一部分表示按照计划(计划的单位工时,计划的每小时费用分配率),生产实际产量所要花的钱。
(4)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什么用实际产量扩展阅读: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可分解为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又称为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额。
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不同,不因业务量而变,故差异分析有别于变动费用。在考核时不考虑业务量的变动,以原来的预算数作为标准,实际数超过预算数即视为耗费过多。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差额,或者说是实际业务量的标准工时与生产能量的差额用标准分配率计算的金额。它反映未能充分使用现有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
计算公式
固定制造费用的计算公式为: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小时费用率–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小时费用率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总额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标准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小时费用率–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小时费用率
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能力没有被充分利用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改变,而导致固定制造费用产生能量差异。因此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还可进一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未达到标准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又称为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可体现现有生产能力是否充分利用;效率差异则可体现单位产品的生产效率是否改变。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效率差异
生产能力利用差异=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标准小时费用率和实际工时下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小时费用率–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小时费用率
效率差异=标准小时费用率和实际工时下的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小时费用率–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
㈤ 如何理解标准成本制度下固定制造费用三因素分析法
1、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预算固定制造费用的差额。其计算公式如下: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回差异可由多种原因造答成,如产量超出相关范围而增加固定资产、水电涨价、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
2、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差额,或者说是实际业务量的标准工时与生产能量的差额用标准分配率计算的金额,它反映未能充分使用现有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
(5)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什么用实际产量扩展阅读:
三因素分析法的能力差异与效率差异之和,等于两差异分析法的产量差异。采用三差异分析法,能够更好地说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和生产效率高低所导致的成本差异情况,并且有利于分清责任:能力差异的责任一般在于管理部门,效率差异的责任则往往在于生产部门。
其中耗费差异的计算与二因素分析法相同。不同的是要将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量差异”进一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未达到生产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
㈥ 如何理解注会财管教材中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的计算公式<br/>
注意:(1)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每件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版配率
(2)固定制造费用权预算数
=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预计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预计产量×每件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预计产量×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3)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实际产量×每件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实际产量×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㈦ 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为什么用标准产量计算
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不像间接费用是预计的,而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专也是按预计的属数字来计算的,这种成本的计算方法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或责任分解制度。
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按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㈧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可以划分为什么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包括:固定制造费用支出差异、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是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实际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在标准成本法下,成本差异是指实际产量下的成本差异。
㈨ 如何理解固定制造费用的三因素分析法
1、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预算固定制造费用的差额。其计算公式如下: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内差异可由多种容原因造成,如产量超出相关范围而增加固定资产、水电涨价、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
2、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差额,或者说是实际业务量的标准工时与生产能量的差额用标准分配率计算的金额,它反映未能充分使用现有生产能量而造成的损失。
3、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还可进一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能量(即预算固定制造费用)而形成闲置产量差异,另一部分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