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家电问答 > 我国家电行业企业有哪些问题

我国家电行业企业有哪些问题

发布时间:2021-01-19 05:17:38

Ⅰ 我国家电行业的企业文化特征

所谓企业文化则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所有员工坚持共同的价值观和统一的行内为模式所表现的张力以及容作用于外界所形成的影响力。
相对于成熟的传统工业品(消费品)市场营销而言,家电行业市场营销(服务营销)显得非常稚嫩。目前,各类市场营销教科书和专业报刊杂志涉及流通业市场营销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数量上寥若晨星,内容上乏善可陈。
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的非理性极速扩张,却背负着高投入低回报的沉重包袱;连锁门店的贴身肉搏,逼迫家电连锁企业低毛利甚至负毛利经营;采购供应关系逐渐移位,随着厂商的利润争夺逼近底线,制造商与中国家电连锁谈判的空间日渐逼仄,所谓“零售商霸权”正在被一种供需平等为主要特征的平衡态势所取代。

Ⅱ 中国家电行业龙头企业有哪些

看你需要国产还是进口另外不知你需要多大的,
冰箱有西门子,新飞,海尔
电视有索尼,东芝,长虹

Ⅲ 中国家电行业有多少家公司

生产电视的企业有:创维、厦华、TCL、海尔、长虹、海信、乐华、金星、康佳内等等 生产容冰洗的企业有:海尔、小天鹅、康佳、海信、惠而浦、金菱、友谊等等 生产小家电的企业有:苏泊尔、美的、格兰仕等等 生产厨卫的企业有:方太、华帝、帅康、海尔等等 实际,像索尼,东芝,飞利浦,三星,西门子,伊莱克斯等国际知名品牌也大多数是在中国境内生产。

Ⅳ 国家支持家电行业的发展吗

、 国际化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中国家用电器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 家用电器制造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一个行业,电 冰箱 、 洗衣机、空调机、 彩色电视机等主要家电产品的产量获得了极大的增长, 产品的结构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家电行业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发生剧烈变动的 时期,它对我国家电行业的企业行为和业绩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国家电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 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家电产业市场充分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 市场竞争的前提,一是产品相互竞争的多家企业存在, 二是形成买方市场。 虽然经济学家和学者经常指责家用电器行业的重复建设和重复生产, 但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家电行业确实形成了改革开放多年求 之不遇的竞争格局,电冰箱、洗衣机等其它行业的实践都表明, 只有众多的投资者进入并使生产能力达到过剩状态时, 真正的竞争才能开始。目前在家电市场上, 相对较多的企业存在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表明我国家电产业竞争局面的 形成。 2、 市场集中度经过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并且伴随着企业规模扩张的产 业组织结构优化的趋势 我国家用电器行业在刚开始起步的阶段, 特别是80年代初受高利润的驱使, 众多的家电企业进入导致电冰箱、 洗衣机等主要的家用电器行业的生产集中度持续明显的下降, 电冰箱行业生产集中度CR4( 前4位企业产量之和占全行业总产量的份额)1982年是74. 5%,1985年是39.4%,1988年是29.0%, 洗衣机行业的CR4,1982是21%,1985年是20.7% ,1988年是25%。 只看生产集中度就认为我国家电行业存在规模不经济和产业组织恶化 的情况是不全面的,在大量进入的同时家电企业的规模也迅速扩张。 根据统计,电冰箱行业前4位企业平均产量从1982年的1. 86万台增长到1990年的51万台, 洗衣机行业前4位企业的平均产量由1982年的 13.4万台增长到1990年的60万台。 实际上在市场收缩和竞争的驱使下家电行业的近几年的市场集中度已 经提高,进入壁垒也已经较高。 在每一个家电产品市场上都存在一些具有规模大、高技术、 著名品牌和庞大营销网络的大型企业,技术力量薄弱、 资本规模小的企业进入动机基本消失。比如2000年海尔、科龙、 美菱、新飞等四家企业占据着电冰箱市场的领先地位, 四家产量占总产量的59%。在洗衣机市场上海尔、 小天鹅和荣事达三家企业在1999年的市场占有率为48%, 到2000年则提高到54%, 这说明近几年家电制造业的产业组织结构确实得到了优化。 3、政府对家电行业的产业政策的作用不大, 家电行业的结构调整和组织结构优化主要是市场推动的结果, 同时退出障碍较强是家电行业生产能力过剩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家用电器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加剧、 企业两极分化加速后低效率的企业淘汰困难,即退出障碍较强, 而政府从改革开放初期推行的产业结构政策局限性较大, 家电行业未来的结构调整还只能靠市场来推动。 关注家用电器行业不仅应该了解国内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 对家电行业整体业绩和竞争行为的影响, 而且应该放在国际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研究家电行业 的表现,这样更能把握家电行业在国际化市场中的发展趋势, 特别是加入 WTO 后中国家电行业的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分割的状态 不复存在,家用电器产业面临的是国内厂商和国外厂商同台竞争、 价格将由国际供求来决定的国际化产业的市场结构。 家用电器行业是我国一个具有比较优势同时也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90年代以来,家电产品出口额以2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 1996年出口额达27.5亿美元, 有12家企业的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目前电冰箱、 洗衣机和空调器单一产地产量世界第一的企业都在中国。 90年代中期以来,国产品牌产品已经在国内市场有了较强竞争力。 在国际化产业竞争环境下我国家电行业较强竞争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 个方面原因: 1、国际性的产业转移带给我国家电制造业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 家电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在国际上西欧、 北美等成熟市场都不以其作为主要投资重点, 而把生产制造基地转向中国等劳动力价格低廉、 市场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或直接进行采购。 中国家用电器工业经过近20年发展, 已经建立了庞大的生产制造体系, 是进行国际性制造和采购的最佳场所之一,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 欧盟、日本等国家、地区对中国家电的需求都比较旺盛。 2、我国家电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从行业的技术特点来看, 家电行业属于技术稳定和技术比较成熟国际性产业, 即已进入产业发展的标准化和成熟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国内企业通过引进和购买技术,引进生产线、合资、 外资并购参股等各种形式获得了国际上领先的技术, 并且经过自主开发和创新型改进, 国内企业已经在家电行业主流技术上具有了较强的创新能力, 成为推动我国家电行业迅速发展和竞争力增强的巨大力量,比如国内 彩电业巨头 长虹 等企业已经获得了家电产业的最新技术— 精显背投影彩电技术,产品已经通过国家鉴定且投入市场。 3、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巨大的市场前景成为家电业迅速提高竞争力的 巨大推动力 二、 入世 后对我国家用电器行业的冲击和影响 1、 企业研究和开发力度不够和核心技术依赖较强严重阻碍了家电行业的 发展潜力 研究与开发密度是衡量一个产业技术开发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指标, 它是研究开发经费(R&D)与企业销售收入的比率, 国际上家电行业(包括消费电子行业)的研究与开发密度一般在6% -17%之间,而我国家用电器行业研究与开发支出较少, 与国际同类型企业差距较大。 1999年中国家电行业销售额排名第一的海尔集团的研发密度仅为 3.8%, 康佳 集团仅为2.17%。 几个家电巨头的研发密度在我国家用电器行业中是最高的, 其他的中小型家电企业的低层次的研发水平就可想而知。 2、企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家电行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80年代初中期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大量的家电企业投产, 当时进入壁垒较低,不过在当时短缺经济和卖方市场的条件下, 大量生产以迅速满足市场潜力巨大的需求是企业理性的经济行为, 但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产品市场供过于求,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家电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不同的变化, 家电企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大量的外资家电企业将进入中国, 加之国内已经存在的几十家家电企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3、整个行业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手段将同时采用, 国产品牌的家电产品竞争压力较大 在中国家电市场上特别是彩电市场上曾经掀起过几次降价风潮, 从而引起了家电行业的新一轮的重组, 加入WTO后产业结构调整将会加剧。 随着家电市场行业集中度的逐步提高和规模经济的实现, 企业之间的依存关系会更明显, 企业将会同时使用价格和非价格两种手段来占领市场, 但是非价格手段使用的机会更多,包括用巨额广告支出、 优秀的售后服务、 加速技术创新的速度等来开发进一步细分的家电市场。 目前外资企业已经加大了推出新产品的速度以提高竞争实力, 对国产品牌形成了较大威胁。 根据赛诺公司对全国大中型商场的调查, 发现外资冰箱生产企业新机型所占比重平均为45%, 滁州西门子在合资冰箱当中开发速度是最快的, 1999年9月份新机型的销售与自身相比,已达79.1%; 其次为长沙伊莱克斯, 在1999年9月份的销售中新机型占到了40.4%。 三、家电行业的应对入世对策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 1、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 国内家电企业特别是有实力的集团应该进一步扩大在国外直接投资设 厂,逐步实现设计、生产、销售的当地化, 这是我国家电产业市场已经饱和竞争加剧的现实选择。 目前成功的国内产业向国外转移的例子有海尔、格力、 小天鹅等企业。 2、在我国家电行业中, 市场推动的企业重组行为包括国内企业并购、外资并购等将会增多。 3、从家电行业技术发展的轨迹看,信息技术、 集成技术以及现代化管理方法与传统的家电制造业紧密结合, 企业对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的力度会加强,对 人才 和技术的竞争将主 导家电企业未来的竞争力。(来源:《证券投资》周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 姚战琪)

Ⅳ 请问家电行业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是怎样的

近年来,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可谓悲喜交加,身在其中的企业既经历了成长初期快速发展的快感,也面临着供大于求矛盾下的市场恶战利润不断下滑伤痛。无论是海尔、TCL等已初步实施全球化的国内家电巨头,还是长虹、科龙遭遇发展挫折的探路者,或是美的、格兰仕、志高为代表的一批新势力,或者数不胜数的不知名中小企业。他们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家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家电企业有喜有忧.
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潮中,家电行业的发展与增长也随之水涨船高:一方面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产能呈现大规模化发展,上千万套的生产基地层出不穷;产业链不断完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产业基地不断发力,武汉、芜湖等新兴产业基地正在崛起;企业竞争日趋成熟,价格恶战趋缓,品牌、服务、产品、技术等诸多因素轮番上阵,短期内中国迅速成长为全球家电业的制造中心。另一方面,国内涌现出来了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家电巨头,包括海尔、TCL、海信、格力、春兰等企业除了在国内市场树立了较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分别在欧美等地开拓销售网络,并建立生产制造工厂,实现了“走出去”发展。.
就在我们为国内家电企业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内获得了迅猛发展而欣喜的同时,一些存在于行业内部的问题开始频频出现:盲目扩张规模化,圈地建厂造成产能过剩,一些家电领域的产能足以支撑全球的需求量,但市场范围却囤于国内,最突出的就是空调和彩电;产能过剩后造成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价格战火持续不断,企业利润持续走低、企业竞争力薄弱。通过近年来部分上市家电企业的年报,我们清晰地看到企业利润呈持续下滑的趋势,这种走势令人吃惊;市场环境不成熟,相关的法规和准则的缺失,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得不到正确引导和有力约束,发展一度步入死胡同。.
此时,人们找到病根并开出了药方: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要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特别是一些家电企业要迅速掌握并拥有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引领国内以至全球家电产品的发展方向。.
但问题随后出现。我国家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又应该如何在短期内迅速实现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突围?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一方面,国内家电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市场一体化下的国际家电企业的挑战和压力。国际巨头们在资本运作、内部管理、产品工艺、技术创新等多方面拥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他们在进入国内市场后迅速地将这种优势进行辐射和扩张。眼下,以LG、三星、西门子为代表的国外家电企业,纷纷转战中高端市场,尽管只占据了少量的市场份额却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回报,就是充分看清了国内家电企业在这些方面所存在的劣势和弊端。.
另一方面,众多中小企业还要面临国内家电巨头的挤压和重组。随着国内家电市场竞争从快速发展转向稳步增长,整个市场在经历了淘汰和洗牌之后,也呈现出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发展格局。在这种背景下,占市场总量80%以上的中小企业今后的发展空间和时间成了一大难题。如何做强做大,获得市场空间。对于技术创新这一需要时间积累和足够资金投入的途径,显然短期内并不适合于许多国内家电企业的发展和成长。.
学会寻找比较优势.
短期内,国内家电企业加强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可行性并不大。同时,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重重压力,既要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正常流转,特别是资金流不能出现问题,还要面对着来自战略转型和流程再造过程中的巨大的风险和竞争压力,真是左右为难。.
因此,笔者认为,国内家电企业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可能性和空间比较小,但可以在竞争中寻找比较优势,扩大对市场的控制权和话语权。目前,国内家电企业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体现在规模化竞争、价格利器、中低端市场三方面。.
一直以来,我国家电企业都将发展的重点投向于产能的扩张,力主做大规模的发展方向。包括TCL、海尔、海信、美的等诸多家电巨头,都建立起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生产基地。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家电企业的产能全面扩张,并快速成为全球家电业制造基地。其实,我们在为企业的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担忧之际,还应当看到跨国企业在进入国内市场之后,面临着对国内环境不熟悉、市场操作风险大等问题,不可能在国内市场投入重力进行规模化建设。这一点正好衬托出我国家电企业的规模化竞争优势。国内的企业只要能够引入先进的管理体系和流程,控制好生产环节的成本优势,那么这一点将会为企业的市场竞争赢得先机。

Ⅵ 家电行业的管理者存在哪些管理上问题和烦恼吗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家电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强,再加上近期国家实行“家电下乡”的优惠政策,给家电行业的发展带来一个新的高峰期,同时也给家电销售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业务量的增加对家电销售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很多企业管理者都在使用或正考虑使用软件方式来管理。但是在家电销售企业当中,特别是在一些二、三级城市,仍然有很多企业采用是手工管理方式,而部分企业虽然使用了软件,但也是通用型的进销存软件产品,很多方面不能满足家电行业管理的需求。所以家电销售企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 [1] 商品进销数量、库存积压情况、库存成本核算、往来账款以及公司经营业绩等报表,手工统计工作量太大、不易查询,而且容易出错;
* [2] 商品品种繁多、商品价格等级众多,在采购销售业务过程中,如何能既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又能控制对核心数据的查看和操作权限;
* [3] 商品库存零乱、无法实时查询,如何对库存进行预警和合理控制;
* [4] 如何对批发、采购等业务的返利计算和统计管理
* [5] 如何对配送和安装的派单、服务监控、结算等管理;

笛佛家电通 软件专为家电批发零售企业业务管理所开发,软件包括:客户管理、供应商管理、配送和安装公司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仓库管理、配送管理、安装管理、账款管理和统计分析等,基本囊括了家电销售企业日常管理的所有内容;

Ⅶ 中国家电制造行业上市公司有哪些

000016深康佳A
000404华意压缩
000418小天鹅A
000521美菱电器
000527美的电器
000651格力电器
000801四川湖山
000909数源科技
000921ST科龙
002032苏泊尔版
002035华帝股份权
002242九阳股份
002290禾盛新材
002403爱仕达
002429兆弛股份
600060海信电器
600234ST天龙
600336澳柯玛
600481双良节能
600637广电信息
600690青岛海尔
600724宁波富达
600839四川长虹
600854ST春兰
600870ST厦华
600983合肥三洋

当然还有象000725\600707等显像管制造生产等企业,不在此一一列举了.

Ⅷ 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家电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今后几年家电业的发展将继续面临上游成本增加和下游流通企业的双重压力,面临严重的出口形势,家电业的发展将更加依靠国内市场。随着节能、环保、智能和安全成为家电发展的主题,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高端产品的高盈利性迫使家电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自主创新将成为家电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预计未来几年家电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增长继续趋稳。
1、家电产品出口形势严重
欧盟25国重新修订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对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吸尘器、熨斗、烤箱、照明设备、玩具、休闲和运动设备等十几类轻工产品出口造成新的壁垒,使企业发展及产品出口面临严重挑战。这两个指令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民用电子电器领域,而中国每年出口到欧盟市场的该类产品达数百亿美元,其中又以家电产品为主,由于这两个指令都会明显增加中国家电企业的出口成本,严重影响我国317亿美元家电出口欧盟,不少达不到指令要求的产品会被排斥出欧盟市场,因此2006年我国家电出口形势比较严重。
同时,我国家电产品在出口上并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自有品牌,出口的产品很多仍是贴牌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自有品牌建设上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另外,在产品核心技术上我国家电产品仍没有取得本质的突破,仍以引进和仿制技术生产,要害部件仍需要从跨国垄断企业购买,出口产品的自有技术含量不高,处于利润链的低端环境,出口规模很大,但赢利能力不高。这些因素使得我国家电产品尽管出口形势表 现良好,但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障碍,出口市场的扩大存在较大困难。
另外,全球范围内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石油和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影响未来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回升,全球经济保持稳定回升的缺乏足够的支持,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增速将面临适度调整,但仍会保持稳定的增长。这些因素都将对未来家电产品出口形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中国家电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有可能放缓,对行业增长的拉动力量也会因此减弱。
2、城镇化进程加快为家电行业增长提供持续性的需求支撑
我国城市化进程步入出现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发展的速度提高直接促进了居民消费需求总量的提高,加之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逐渐回温以及家装市场的发展,将为家用电器产品提供稳定的需求扩张基础,这些因素为家电行业的增长提供了长期支撑。从2005年空调市场的发展来看,家装市场已成为中国空调业产能急剧扩张的一大助推器。2010年上半年我国空调行业总产能突破了8600万台,与去年相比增幅达到23%。调查数据显示,国内消费者中为新房装修而购买空调的比例高达36.7。
3、农村家电市场会有所升温
新一届中心政府成立以来,一直对三农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并不断推动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较快增长,对于改变农民收入预期,扩大消费支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村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已由沿海扩展到越来越多的内陆地区。由于国家支持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未来几年农民收入将会出现较快的增长。这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来看,家用电器将是农民收入增加后重要的消费支出领域,农村家电市场将会逐渐升温,未来家电产品在一二级市场日渐饱和的情况下向三四级市场渗透成为可能。
4、家电产品技术升级趋势将加快
价格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已经促进了家电企业不断增强技术研发,以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和产品技术结构的日益升级保持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家电产品结构的技术升级趋势将不断加快,为行业保持稳定的增长提供动力。同时,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也需要家电行业提供更多新兴产品满足市场需要,节能、环保、智能、安全等特点已经成为消费者对家电产品新的要求,消费升级和家电产品的结构升级将形成良性的互动促进家电行业不断以结构升级获得增长动力。
在电子电器领域,我国明年将发布关于数字电视产业的产业政策。目前数字电视技术的地面无线传输标准还未确定,收发端相关的系统型标准已经出台,产品标准将于春节前出台。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时间表,2006年中国将开展数字卫星直播业务,满足看不到有线电视的全国三分之二家庭的需求。“十一五”期间将正式推广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至2010年,除西部地区外,全国县级城市基本完成向数字化的过渡,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全面终止模拟电视广播。这一根本性的技术变革将极大的促进新的市场需求的扩张,为家用电子产品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因此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家用电子电器行业增长的动力源泉,家电产品的技术升级趋势会得以加快。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家电产品在使用功能上的、应用环境上的智能化、网络化、物联网化将会得到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

Ⅸ 我国针对家电行业在2016年颁布了哪些新的法律制度和政策

市场风云变幻,当时间来到2016年,随着一系列国家直接刺激政策的退出,以及政策后遗症的显现,家电市场笼罩在了挥之不去的寒意之中。很多家电业内人士也开始随时关注新政策出台的动向、目标,希望能抓住利相关好政策,实现逆境突围。那么2016年,到底有哪些政策呢?又将怎样影响行业和市场呢?
1.家电能效领跑者制度出台
2014年年底发布的家电能效“领跑者”制度,相关细则也早已上报国家部委审定。终于在2015年11月正式亮相。公布的《家电能效领跑者实施细则》首批涉及平板电视、家用电冰箱和空调三大类家电产品,将对高能效的节能产品予以奖励。不过,此次家电能效领跑者计划对于相关的企业产品给予的是政策性鼓励,并没有像前几次家电激励政策那样“明码实价”的标出国家补贴金额。
解读:可以看出,政府对于高能效家电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已经层层加码,但是其对于类似产业政策的支持手段也开始从过去的“普惠”调整为“奖优”。政府采取有重点,有核心的扶持优秀企业的节能家电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而不会再给一些家电市场投机者们提供空间。这也意味着,未来国家还将会推出一系列刺激家电产业,甚至产品的政策,但将不会采取任何的直接补贴,而是通过对政策实施结果的考核和效果的评估,最终再决定是否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激励。这也标志着政府对于家电产业治理手段和方法的变革。对于家电产业,特别是大企业坚持的技术创新迭代和产业升级路线来说,将是一次正向肯定。
2.北京版节能家电激励政策落地
在国家版节能家电激励政策出台后,11月北京版的节能激励政策率先落地。不但进行政策性鼓励,更是明确了将对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吸油烟机、空气净化器、坐便器和自行车等9类产品进行节能减排财政补贴。其中,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吸油烟机的能效标识须为中国能效标识一级或二级标准。最高补贴额度每台800元。相对于国家能效领跑者制度仅涉及政策性优惠来说,北京版推出了更为实际的举措,直接进行财政补贴,并且一直实施3年时间到2018年底结束。
解读:作为地方政府的北京,面对家电这个能耗大户通过地方财政补贴的方式,激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家电。这不仅是对行业节能升级的推动,也为全国其它省市出台类似节能补贴政策,以及家电企业未来发展转型方向,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要充分推动和肯定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普及。未来,各个地方政府可能会对“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家电企业给予后期奖励。但问题在于,北京这一政策是否会获得其它地方政府的认同和借鉴。同时,未来一段时间国家是否会鼓励各个地方政策进行差异化政策的实施?这些有待继续观察。
3.冰箱能效标准再次升级
传统冰箱行业将迎来全新能效标准的升级,新修订的《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已经发布,新版电冰箱能效标准1级能效要求耗电量大幅降低,新1级比老1级耗电量需下降40%左右,新规将于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解读: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绿色节能将成为未来消费者产品选择的必要条件,也使得政策向更高能效产业结构倾斜。作为整个大家电阵营中的“节能明星”,过去几年来冰箱节能水平一直走到其它家电企业的前列。此次冰箱能效的再度升级表明,接下来整个家电产业都将迎来一轮系统性的能效再升级。那么对于冰箱企业和商家来说,这次的能效再升级能否成为改变冰箱产业竞争格局和品牌对垒体系的重要力量和拐点,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围绕冰箱节能技术的升级迭代,相关企业早在过去几年就已经展开明争暗斗,结果显然会有预料之中。
4.废弃电器处理基金补贴标准
2015年11月,财政部、环保部、发改委和工信部四部委发布新版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补贴标准,新补贴标准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新版补贴标准对废弃电视机和微型计算机的基金补贴标准略有下调,而对废弃空调补贴标准则有较大幅度提高,具体补贴标准为:电视最高70元/台;电脑最高70元/台;洗衣机最高45元/台;电冰箱最高80元/台;空调最高130元/台。
解读:当前家电市场的竞争已经从增量转而存量,而如何从存量市场竞争中找增量,成为不少家电企业的一门必修课。当前,家电市场很大一部分的增长空间在于家用电器的更新换代。此次废异电器处理基金补贴标准的修改,顺应了当前中国家电的家庭保有量,以及不同产品的回收处理价值变化。截至2011年底,我国“四机一脑”的社会保有量已达17.7亿台,其中电视机约为5.2亿台、电冰箱约为3亿台、洗衣机约为3.2亿台、空调器约为3.3亿台、计算机约为3亿台,而我国每年“四机一脑”的废弃量达数千万台。对于家电企业和经销商来说,这可谓是一座有待重点开发和挖掘的“金矿”,也意味着接下来将会给相关企业带来新的利润蛋糕。能否在这次政策下获利,也将考验企业的经营智慧。
5.电器经营者将被纳入召回责任链条
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经通报WTO后正式颁布,并将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该《管理办法》对消费品召回实施目录管理:拟首先从儿童用品和家用电子电器产品共计20类产品开始实施,其中包括家电。
解读:很多家电厂商对于缺陷家电召回制度并不陌生。就在过去长达四年时间里,关于这一制度的实施和落地传言颇多,如今正式落地实施和执行,对于中国家电企业的产品生产制造能力不得不说是一种全新的考验。至少这将会全面倒逼家电企业的精品战略有效可持续实施,同时推动中国家电制造去除顽疾、重塑形象和信心的重要拐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政策中,除了规定生产者是召回第一责任人,更是将经营者、零部件生产供应商等纳入到“责任链条”中,实现了产业链全程监控,更好地推动品质提升。
6.燃气热水器新国标六月将实施
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标委联合发布了《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的新强制性国家标准。新国标将于2016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燃气热水器新标准的三个等级能效提高1%~2%,各个级别的最低允许能效指标,热效率的单一限值变为两个热效率值的较大值下限和较小值下限,即一级能效热效率值较大值为98%,较小值为94%,二级能效为89%和85%,三级能效为86%和82%。
解读:对于热水器产来而言,新国标主要参照欧标,对燃气热水器材料的要求更严格,对实验的要求更精细。将是燃气水器这一传统产品在市场上焕发新活力的重要拐点。可以看到的是,新国标的出台对于整个热水器行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不仅促进企业升级技术,还是一次“优胜劣汰”的行业洗牌。新国标对于市场份额较大的燃气热水器企业影响不大,相反小企业会因为行业壁垒的提高而遭受淘汰,预计未来会有两至三成的燃气热水器品牌因无法达标而退市。
通过盘点家电行业最新政策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家电市场来说,相关政策绝不会像之前“家电下乡”“节能补贴”那样进行单纯财政补贴以拉动市场,而是着重于推动行业向产品绿色高效政策引领上和市场规范化方面。对企业来说,直接抓住政策利好机会可能不是那么容易,而是要把精力更加集中在产业结构升级上,才能更好的享受政策的红利。

Ⅹ 家电行业内中有哪些潜在的威胁

家电行业这两年发展还不错,《2016-2021年中国家电行业电商发展模式与企业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
一是产品安全质量差。产品质量差是目前小家电行业消费者反映最多的问题。小家电市场品牌众多,质量良莠不齐,部分产品连3C认证标 志都没有。工商、质监等部门的每一次抽查,小家电产品的质量不合格率都很高,近四成的小家电一遇质量抽检就“死火”。小家电质量问题所引起的投诉也屡见不 鲜,并呈居高不下之势。
二是傍名牌现象突出。近年来,小家电市场上“傍名牌”现场常见。仿冒企业大多在香港注册,然后以授权、监制、委托制造等名义在国内生产销售,在商标和厂址上故意做些小修改,以混淆消费者视听。
三是售后服务不及时。商家推销时作出的承诺与兑现存在距离,有的维修人员多次排除不了故障而不能作出让消费者满意的解释;有的维修人员不能按照约定时间上门服务;有的商家以暂无配件、人员安排不过来等理由推脱,不能及时做好售后服务,导致售后服务不及时或者维修时间过长。
四是维修费用不合理。小家电维修费用与本身的价格相比明显偏高,目前市面上小家电的维修收费都较高,一次性故障的维修费往往高达小家电本身售价的20%-50%。因此,对不少市民来说,一些价格较低的小家电一旦出现故障,则会直接弃旧换新。

阅读全文

与我国家电行业企业有哪些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定制六平方红宇牌橱柜雷多少钱 浏览:737
宁波意大利家具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浏览:636
筑巢家居质量怎么样 浏览:698
上犹千惠家电电话多少 浏览:547
家居商场里东西有虚假怎么办 浏览:310
2020年九月多久适合装修 浏览:125
钢结构柱子用什么材质装修 浏览:943
量手定制对戒卷什么意思 浏览:373
什么木质家具对人体健康有益 浏览:158
衣柜kd软件怎么用 浏览:696
国家电网客服简历怎么写 浏览:877
装修二级都能干什么活 浏览:946
金牌橱柜装了多少钱 浏览:116
4米橱柜一般用多少板 浏览:211
为什么装修公司要送家电 浏览:874
连接衣柜里面的螺丝怎么拆 浏览:63
大赢家电玩城怎么老输钱 浏览:717
建材门店导购怎么样啊 浏览:839
装修垃圾有什么东西 浏览:606
西安哪个建材市场出售白灰 浏览:3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