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想了解中國歷史要看什麼書
可以看《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等。
1、《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2、《漢書》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注。《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八十萬字。
3、《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長統傳》中,范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論文。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而最終成書,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5、《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❷ 想了解中國歷史看什麼書
1、通俗點的來就《中華上下五千自年》 有好幾個出版社,大體都差不多;再有就是那些《明亡清興六十年》、《易中天品三國》、《明朝那些事兒》或者十大帝王、最牛謀臣、影響中國歷史的XXX等,這種書賣書的地方到處都是,有相當一部分文字語言比較現代化,看的時候快點就行了。
2、可以看些歷史小說,《說唐》、《隋唐演義》、《三國演義》等,古代的小說多多少少都有點迷信色彩。
3、有歷史小故事的如:三十六計、成語故事等。
4、最後一個就是看正史,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鑒》、《國語》、《戰國策》等,推薦看《史記》、《三國志》、《資治通鑒》、《國語》,一般看起來速度比較慢,也可以看白話的,不過趣味性就大大降低了,衍生出來的書也比較多,這個得自己去書店找了,用讀書軟體搜也可以。
❸ 想了解中國歷史,看什麼書比較好
想大體了解的話可以通過電視節目。可以在企鵝FM或者喜馬拉雅聽MP3版。內推薦百家講壇容 王立群讀史記之類的或者其他系列的。都是史學界比較權威的。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讀專門歷史時期的書一部分一部分了解。中國歷史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上古(三皇五帝堯舜禹一直到東漢末年)
中古(三國魏晉到唐末五代)
近古(宋代到鴉片戰爭前)
順便附上一個簡略的朝代表:
夏商周(西周、東周)--秦漢(西漢、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其中每個時期還可以細分一下。網上一找相關資料也很多就不贅述了
❹ 想了解中國古代傢具史應該看什麼書。
嘉木堂傢具文房系列 一套8本 1500元包快遞
年輕時伍嘉恩在歐、美、加求學,197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明朝傢具,1981年回到香港,1987年在中環畢打行一樓創辦Grace Wu Bruce,正式從收藏家跨度到職業行家。起初她只做博物館、行家生意,不喜歡與不知明朝傢具好壞的人打交道,只願意和明朝傢具追求者交流。結果資深收藏家接踵而來,倫敦知名骨董商Eskenazi過去伍嘉恩是他的客戶,現在回過頭來要她讓傢具給他,原因是香港緊臨古傢具貨源地中國大陸,擁有地利之便,伍嘉恩比歐美骨董商更能得到資訊和貨源。她的店自然成了歐美博物館專家、行家來香港必到之處,除此香港本地也慢慢出現喜歡明朝傢具的收藏家,如業承耀醫師等。正因為伍嘉恩對明朝傢具的專業,她在香港的店成了經營明朝傢具的象徵。 在中環畢打行,為讓這些傢具看起來像雕塑藝術品,表現出明朝傢具的線條、比例之美,伍嘉恩把展出的明朝傢具都放置在台座上,展示空間也全部漆成白色,放在純白空間、台座上的傢具,看起來有如雕塑藝術品,而不單只是用具,這對當時歐美、亞洲、甚至全世界的中國古傢具愛好者,是新的體驗與驚訝。因此伍嘉恩在香港中環畢打行創辦Grace Wu Bruce首展立刻吸引全世界中國古傢具愛好者目光,讓中國明朝傢具地位從實用性提升到藝術品的陳設品味。 回到香港的伍嘉恩更常接觸到中國文化,到蘇州後對中國庭園十分心儀,便嘗試將二份喜愛結合為一。中國庭園的奧妙就在借景,景借的好,空間便有生機、有變化,以致1993年參加倫敦GHAF展時,便把中國庭園做為空間規劃元素,例如把庭園常見的圓門、六角門、花瓶門做為過道區隔展覽空間,讓空間充滿趣味生機,再把展出的古傢具放回它該有的位置,空間還是純白、沒有舊建設的繁雜,展品一目瞭然,讓明代傢具在擬古的現代空間找到它新的生命,這次空間規劃贏得當年博覽會的設計大獎。除此,在1994年香港亞洲藝術Art Asia展,更建了一幢模擬蘇州園林現代古建築來展示她的明朝傢具。 1994年嘉木堂搬到了新址,在中環靠近荷里活道的亞畢諾道三號環貿中心701室。這是一幢商業大樓,新址位於七樓,為讓新址能呈現明代傢具之美,她營造了一個有如庭園般的明代傢具空間。入口有石板間道,純白仍是她堅持的,在倫敦、新加坡、香港博覽會見過的現代蘇州庭園移到了新址。迎面而來,王世襄所寫《嘉木堂》三個書法大字正掛在牆上。過去伍嘉恩經營的傢具店,只有英文名Grace Wu Bruce,沒有中文名,王世襄就以伍嘉恩喜歡木製古傢具,為她取了《嘉木堂》,從此伍嘉恩的店有了中文名。
1998年伍嘉恩更在倫敦設立倫敦《嘉木堂》,一如香港《嘉木堂》的空間規劃,倫敦《嘉木堂》也是純白的展示空間,從1987年創立香港《嘉木堂》、1998年創立倫敦《嘉木堂》至今,伍嘉恩共為中國明朝傢具舉辦過二十八次展覽,相信比全中國的類似展覽次數還要多,這二十八次展覽為中國明朝傢具從只是用具,變化成藝術雕塑品的觀念起了重要奠基作用。 2002年伍嘉恩對中國文房清供感興趣,並與《翦淞閣》、《泥留齋》兩位收藏家在10、11月分別在香港、倫敦舉辦展覽,這兩位展覽的專業與鑒賞能力,讓伍嘉恩《嘉木堂》順利打入了清供經營項目,從此在項目上佔有一席之地。
伍嘉恩與文房清供的接觸比明朝傢具要早的多,學生時代便常逛骨董店,零用錢幾乎都花在這些小玩意上。1987年開業經營明朝傢具後,喜歡收藏文房清供的興趣卻不曾間斷。香港馮平山博物館和東方陶瓷學會1986年舉辦《文房萃珍展》,她便曾參與統籌,這個隱而不宣的興趣直到去年才以《翦淞閣——文房清供展》對外宣告。
伍嘉恩成功的關鍵在於為文房清供打到新的定位,過去雖然有許多人經營文房清供市場,但多是一般的文房品,無法論述它的來歷和作者,但伍嘉恩《嘉木堂》展出的文房清供品,件件都有清楚來歷論述,這就有如瓷器市場的官窯,器物上有款、有皇帝年號,同樣的,嘉木堂展出的文房清供多有作者款或製作年代,如此便區隔了與其他業者的差距,進而為文房市場開辟出一條類似官窯瓷器鑒賞之路
❺ 求介紹中國古代傢具史的書籍
《中國傢具真偽識別》胡德生
《傢具史話》李宗山
專《屬中國紅-傳統傢具》
《古典傢具:中國明清傢具收藏鑒賞》
《中國床榻藝術史》
《傢具里的中國》
嘉木堂傢具文房系列,一套8本。
我國古代傢具主要有席、床、屏風、鏡台、桌、椅、櫃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傢具,最早由樹葉編織而成,後來大都由蘆葦、竹篾編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見席子的應用是很廣泛的。床,是席子以後最早出現的傢具。
古代傢具_網路
http://ke..com/view/626378.htm#2_1
❻ 想了解中國的歷史,看什麼書
《萬曆十五來年》
《血酬定律》
還有
《追源問歷史》
都是相當不錯關於中國歷史的書
還有
《劍橋中國史》
不錯
要想更加深入
就看看
《中國通史》
也可以看看《劍橋中國插圖史》,是從第三方的角度看待中國史的問題,很有趣!《資治通鑒》《二十四史》也可以看看,不過可能有點艱澀,趣味性就不高了,還有可以去圖書館查一下關於歷史方面的書,現在這一類的相當多,也很好找。
❼ 想了解中國歷史 ,看什麼書好
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記載其產生、發展、衍變的書籍就叫做史書。但是還從未有一個國家的史書像我們中國這樣有著一套完全的、自成體系且記事時間。
與編纂年代跨度最長的史書,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二十四史」。它是中國歷史上二十
四部著名史書的總稱。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和《明史》二十四部史書。其中《史記》修成於漢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時代,《明史》寫定於清乾隆(1736~1795年)初年,整個編撰過程長達1800多年。
「二十四史」記事起於傳說中的黃帝,止於明崇幀十七年(公元1644年),長達
4000多年,包括了中國歷史上氏族公社制、奴隸制、封建制幾個歷史時期。它自成體
系,記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進程,這在世界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二十四史」中的經濟史料極為可觀。除了志中的專門記述外,本紀里的一些皇
帝詔令,列傳中的大臣奏議和言行事跡,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歷代王朝的田畝制度、賦役政策、錢幣規定等情況。如果把分散的史料分門別類地搜集起來,對研究經濟發展史是大有裨益的。
❽ 想了解中國歷史,讀哪些歷史書比較好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造就了現在的中國。而在此期間,更是發生過許多許多的重大事件,被流傳至今,為中國的歷史平添了一份色彩!
對於想要學習中國歷史的讀者來說,下面這幾本書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1、《上下五千年》
從黃帝至今,眾多歷史事例,人物都有詳細記載。對於里邊的文章,對於讀者來說也是更多的回憶和深思。嚴格按照時間線的順序來記載,對於歷史初學者是個不錯的選擇。
中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一直學習,而不是止步於課本,更多的歷史讀物正在等待大家去了解!
❾ 想了解中國歷史看什麼書好
一、《上下五千年》
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現代語言寫出來,通俗易懂。
二、《史記》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三、《資治通鑒》
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四、《中國通史》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初版於1923年9月,出版後數十年內不斷重印再版,僅1933年至1935年間就重版了4次,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中國通史》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作者寫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實的中國通史。在20世紀的史學界,憑個人力量獨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大時段的中國全通史,迄今為此,本書也是其中最權威和最完整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