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
什麼是八關齋戒?戒在佛教大體上分為有二大類,這二大類分別是:漸次戒,頓立戒。什麼叫做漸次戒呢?漸次戒是在家三皈依五戒,出家的沙彌、沙彌尼戒、比丘、比丘尼戒,沒有受過三皈五戒,不能受沙彌,沙彌尼戒、十戒,也就是在家弟子沒有受三皈,就不能受五戒,以上有說過,過去佛陀時代三皈依五戒是一起受,慢慢為了適應社會環境背景的需要,便先受三皈依再來受五戒,其實三皈依五戒應該一起受,要不然的話三皈的動機要怎樣力行?而你沒受過沙彌、沙彌尼戒的十戒,那麼你就無法受比丘、比丘尼戒,這是有個漸次,有個層次的,因為受戒的過程必須要有個漸次級級來增加的,所以稱為漸次戒,像讀書從小學開始,一直到上中學高中。而在家二眾加上出家五眾,總稱為佛教的七眾弟子,所謂的在家二眾就是說優婆塞和優婆夷,那麼出家五眾就是說沙彌、沙彌尼、比丘、比丘尼和式叉摩女。式叉摩女也是出家五眾之一,解釋為「學法女」,「正學女」,這有很多不一樣的名相,將七眾弟子結合起來,便是佛教的組織架構,所以是個大團體、大組織,這是由漸次戒得名,非他的層次次第,這也可以使我們進一步明了什麼叫做漸次戒。現在再來介紹頓立戒,什麼叫做「頓立戒」呢?就是指八戒、梵網經、瓔珞經所說的菩薩戒,但是「菩薩」一詞照理說應該是於佛陀滅度之後才出現的,因為在部派佛教階段才開始有個大乘和小乘的區別,本來佛教在佛陀時代,並沒有區分大乘和小乘,也沒有什麼所謂的菩薩戒,但是在現在基於菩薩戒的精神,我們對於流傳至今的菩薩戒卻不可以隨意否認的,然而菩薩戒應該要依照理性,我們去學佛陀弘法四十九年的精神及方法,這才是真正的菩薩嘛!所以這兩種戒是在七眾之外,屬於特別解脫戒,菩薩戒與前面所說的漸次戒不同,因為七眾弟子,依照佛制定的戒律,應受漸次戒,但是他不受三皈五戒,同樣可以直接受八關齋戒,這個意思就是說你要去受八關齋戒,可以不用經過三皈五戒,不用先經過漸次戒,這就是頓戒和漸戒的不同處。
現在我們來說八關齋戒,八關齋戒屬於什麼戒呢?它是屬於頓立戒,並不是漸次戒。非七眾漸次戒就是八關齋戒嘛!而八關齋戒的內容是什麼呢?當然它分有八條,分開為齋戒,八關齋戒:第一不殺生,第二不偷盜,第三不淫,這地方各位請留意八關齋戒和五戒不同處,其中的區別就是五戒禁止邪淫,八關齋戒則是不淫,差別就在這地方,第四不妄語,第五不飲酒,第六不著香華鬘,不香油塗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旁聽,第七不坐卧高廣大床,第八不非時食。以上所說八條戒,前面是防備不可犯的,後面是指吃的東西,這就是八關齋戒的內容,所以很多人說:我吃素食是持齋,這不是正確的,因為照理研究起來,持齋就是過午不食,才可以說我吃齋,因為我過午不食嘛!中午過後不吃叫做吃齋呀!不可說你吃素食就說你在吃齋,可以說你是吃素食,也千萬不要說我在吃菜,以前因為不明白「吃菜」的意義,讓我把這個身體給搞壞了。在二十幾年前,當我還是在家居士修行時,起初並沒有真正了解佛法,在一次探討修行的過程中,當我在打坐時真正感到不可再吃眾生肉,有了這種體悟後,便戒葷食。那時候聽人說要吃菜,我就吃菜,以前吃素食,並不像現在那麼豐盛,而且也沒有人告訴我素食的真正意義,那麼我就想可能只有吃菜而已吧!當時販賣素食的人很少,別人也不能特地煮給我吃,於是自己便去菜市場買菜,將菠菜、花菜、空心菜全部都買回來,再買新的鍋子,用油爆香倒水進去,每一樣菜洗一洗後全部放進鍋子里煮,每天吃飯只吃菜而已,這樣吃了三個月、五個月身體卻敗壞了,所以最好我們說吃素食,不要說吃菜,吃葷的人也是有吃菜呀!吃素食的也吃菜呀!所以在誤解吃菜的情形下,身體一直衰弱下去,腸子也產生毛病,別人才跟我說:不是哦!吃素食不是吃菜,吃素食和吃菜不一樣,不吃肉類的東西,才是吃素食的。因為一句話卻讓我們沒有智慧的人受到影響,所以我鼓勵大家不要說吃菜,要說吃素食,因為吃葷的人也有吃菜呀!吃素食的人也是吃菜呀!不可能說吃葷的只吃肉不吃菜吧!也是要調配嘛!所以「齋」是過午不食才可說是齋。
2. 修行當中,口業很難守,守口業有什麼好處
詳細資料:
http://ft.amtb.tw/ft.aspx?ss=%e5%96%84%e8%ad%b7%e5%8f%a3%e6%a5%ad&ex_lang=zh-tw&rng=content&search_logic=AND
簡要內容:
身、口、意三業,把口業擺在第一,這用意很深。所謂「口為禍福之門」,由此可知,言語對我們一個人生的成敗關鍵之大。儒家重視,佛法沒有到中國來,孔老夫子教學。釋迦牟尼佛跟孔老夫子出現的年代相差不遠,兩個人一個在東方,一個在西方,沒見過面,但是他們教學的原則有很多地方相同。孔老夫子教學四科,他四個科目,不像現在分科分得很細,那個時候沒那麼細,孔老夫子只分四科。第一個科目是德行,第二個科目是言語,你看這言語多重要;第三個科目是政事,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技術能力,培養你的技能,你有一技之長,將來你在生活上、在社會上可以謀生,培養你謀生辦事的能力;最後一個科目是文藝,前面這三個條件統統具足了,這才可以把精神生活往上提升。前面這三個如果沒有做好,那精神生活無法向上提升,物質生活能夠得到飽滿就不錯了。所以他分四科,言語非常重要的科目,擺在第二。
所以這個地方三業里把口業擺在第一,你就曉得他用意很深。言語不當很容易壞事,很容易教別人起誤會,甚至於與一些人結了冤讎都不知道,所以說無意當中說話得罪人。所以過去老師教學生,處大眾之中或者陌生人裡面,我們如何相處?多聽少說,以免口過,多聽少說。
3. 「守口業」是什麼意思
身、口、意三業都是佛門說法,都是守口業是佛門的一種修行,即積口德
言語專不當很容屬易壞事,很容易教別人起誤會,甚至於與一些人結了冤讎都不知道,所以說無意當中說話得罪人。所以過去老師教學生,處大眾之中或者陌生人裡面,我們如何相處?多聽少說,以免口過,多聽少說。
佛門口業:
口業(梵語vak-karman)如果能守得清凈,功德是無限量的,其果報美好難思議,略提五點:
一、口業守得好,在大眾人群,能讓大眾信賴,一言九鼎,真誠故。
二、口業清凈,講話口齒伶俐,辯才無礙。
三、口業清凈,成佛道之後,32相中牙齒可飽滿40顆,是三大阿僧只劫修來的。
四、口業清凈,口內之唾液,呈現甘美,清爽自得。
五、口業清凈,演說佛法,梵音嘹亮,遠近無礙,眾生喜悅。
4. 佛弟子懂得如何依敬奉行 恭敬三寶莫造口業
修十善業,以善業修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惡口、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貪、不嗔、不痴。南無阿彌陀佛!
5. 佛教 如何消除累生累世的口業
念阿彌陀佛消業,龍樹菩薩:論「念佛三昧」 ——《大智度論》
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
余諸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嗔;有能除嗔,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
是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種種罪。 復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眾生。是諸菩薩欲度眾生,諸餘三昧,無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滅諸罪。
-----------------------------------------------------------------------------
念佛就是滅罪,念佛就是懺悔,經上常說,「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一句一句接著念,一心稱念,這個功德還得了!什麼罪業都能夠懺得干凈,只要你肯念。念就是滅罪,念就是懺悔,
懺除業障。怎麼懺悔?每天在佛菩薩面前把自己所造的罪過說一遍給菩薩聽,再說:我以後不再做了。這是不是懺悔呢?這不是懺悔,這是再造罪業。沒造啊!你心
里想一遍就造了!你的身業沒造,你的口業在那裡念念有辭,口業造了,意業也造了。想一次又造一次,阿賴耶識里罪業的印象加深一遍。本來要懺除罪業!卻天天
把罪業再增加一次,到什麼時候才能把罪業懺除!那麼,怎麼樣懺除罪業呢?不要去想它,老實念佛。不想它,罪業就沒有了;天天念佛,佛是善中之善,念佛是無
上的善業,我們天天造善業,罪業就沒有了。過去無論造什麼罪業,都不要去想它,從今以後,一心念佛,所有一切罪過我都不造了,這叫真正懺悔。滅罪的效果力
量沒有比這個更大的。清朝慈雲灌頂大師,在他所著觀無量壽經的註解「觀經直指」里,告訴我們:「六道眾生所造的罪業,任何經典、任何法門、任何懺法,都懺
悔不掉,都消除不了,念阿彌陀佛能消除罪業。」原來這句佛號是消災滅罪的無上法寶。他的話,不是隨便說的,這句話確實有很深的理論依據,這句話真實不假。
一句佛號能滅最重的罪業,何況是小小的過失!可是我們看到許多念佛人業障沒有消除,以致使我們對祖師大德的話不敢完全相信,其實,那是我們自己看錯了。錯
在什麼地方?這些人是真念還是假念,你要看清楚。大勢至菩薩跟我們講「凈念相繼」,那是真念。「凈」是清凈心。我們有懷疑、有夾雜,心就不清凈。「西方確
指」一書,覺明妙行菩薩有一段開示說得很清楚 -----------
念佛要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由此我們曉得「凈念相繼」要什麼樣的標准、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夠做到;我們功夫才能得力,才能消除三惡道的業緣,幫助我們
在這一生中決定往生。
6. 智者怎樣守口業
首先不要在背後議論他人,如果非得議論的話,你要說他人好的那一方面專,千萬不要屬背後嚼舌根
其次,對於不確定的事情,不要去以確定的態度說出來,也不要去誇下海口
再者說任何一句話的時候掉從腦子裡面過一遍,要實事求是,不要誇大其詞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談論任何你不了解的東西,更不要以那種非常肯定非常了解的口吻談論
7. 怎樣守住口業
如果能止語三年二年的,我想他話都不會說了,也沒地方講理去了。止版語了,別人罵他權一句,他也不敢回口,因為一回口不就說話了嗎。所以只好忍著,忍來忍去,最後就覺悟到,不說話才是對的,才是最有理的人。他現在認為,只有講,別人說話我馬上去說,才顯示我的存在,這才不吃虧,他就犯這個毛病。
我們的口業如果守不住,我看你還是止語好。
8. 在家居士怎樣學佛,沒有道場怎辦
【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奉持。如法修行。】
這是求教,要求佛給他說法,這就是要求佛教給他修學的方法。佛的教導,他一定奉持,他一定會做到;不是聽了、明白了,就算了,這個不可以的;一定要把佛的教訓做到,這叫奉持。「如法修行」,佛所講的理論方法,他一定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來修正自己的行持。
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思想,就是思想、見解,是心理的行為;第二類是言語,是口業的行為;第三類是造作,是身體的行為。所以常講「身口意」這三大類,包括你所有的行為了。我們的行為有錯誤,一定要把它修正過來。依什麼修正呢?依佛所講的理論與方法,依照這個標准來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言行,這叫做修行。
修行在哪裡修呢?修行要找個道場,哪個場有道?真正明白了事實,修行在起心動念之處,這就是道場。希望同修們要牢牢的記住。
1. 什麼叫修行?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過去我們沒有接觸佛法,沒有人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們的想法錯了,看法錯了,我們說法、作法都錯了,這是錯誤的行為。錯誤的行為招來六道三途的果報,錯誤行為變現這個境界;現在我們明白覺悟了,把這些錯誤行為修正過來。正確、 錯誤的標准,我們不能不依靠佛法,所以對佛法要建立堅定的信心。佛是過來人,我們不相信過來人的話,相信誰的話?所以佛說的一切經,就是我們修行的標准。 我們的思想、見解、言語、行為,與經典所說的相應,這是好的,是正確的;如果與經典講的不相應,我們自己一定要覺悟,我們錯了。錯了要趕快把它修正過來, 這叫修行。
2. 所以修行,諸位同修要記住,不是每一天念多少部經,念多少聲佛號,磕多少大頭,不是的,那不是修行。那個作法可以說的什麼?信教。佛有四種經,「教理行果」,你只有一個;你自己修行的方法,「信解行證」,你也只有一個。
3. 我信教,理不懂,行沒修,雖然天天念經、念佛,還是胡思亂想,還是干一些損人利己,干這些事情。不但佛經裡面講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你還在造罪業。所以信教不行,要解理;理解了還不行,要修行;修行才管用。修行縱然沒有證果,你決定不墮惡道。你是真修,修的功夫沒到家,到家就證果了;功夫沒到家,雖不 證果也必得人天福報,這是決定靠得住的。
4. 所以修行在我們整個學習過程當中,是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信教,相信老師的教誨;第二個階段是明理;第三個階段是修行;第四個階段是證果。佛說的教理行果,我們自己的功夫是信解行證,這是精進。這個精進跟前面五力的精進不一樣,那是講的通途法門,這是講的專門。你選擇一個法門,你選擇一部經典,一門深入,這個精進是講這個意思。我們在一生當中修學能不能有成就,這四個字是關鍵,「修行精進」四個是關鍵。
5. 諸位一定要明了,佛家常講開悟,常講覺悟,什麼叫開悟?什麼叫覺悟?知道自己的毛病就叫覺悟,就叫做開悟;把自己毛病改正過來就叫修行,就叫功夫。這些名詞術語不能解錯了,不能夠解偏差了,我們發現有不少人說到修行,以為修行就是吃素,吃齋念佛那叫修行,這是很大的誤會。吃齋念佛是修行的樣子,他是不是在修還不知道。
6. 真正修行,真正有功夫,不一定吃齋念佛。佛家的法門太多了,八萬四千法門念佛只是其一,不用這個方法用別的方法也是在修行。所以一定要正確的理解,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行為,一門深入,這才叫真精進。
7. 所以諸位就明了,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是什麼?修行,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這是真正的福報。一個真修行人,諸佛護念。諸佛如來五眼圓明,前面跟諸位講了,盡虛空、遍法界沒有看不到的,沒有聽不到的。真正發心修行,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連那些妖魔鬼怪都佩服你,都尊敬你,你了不起,他不敢惹你。真正修行人還有妖魔鬼怪來擾亂,你就可想而知,你是什麼功夫?連妖魔鬼怪都瞧不起你,你的功夫就可想而知。真有功夫的人,妖魔鬼怪尊敬你,即使冤家債主也不敢惹你,這些事理我們都不難懂。
9. 如何消除口業
誦持楞嚴神咒,消一切罪業,如湯消雪,即使五逆十惡,一並消除,何況一般專的口業!這是屬楞嚴經里,講到楞嚴經的功德利益時,佛親口講的。你學一學楞嚴咒吧。非常不可思議,出家師父一大早起來功課第一件事就是楞嚴咒,沒有商量的。
其次,你可以念金剛薩埵心咒,最好找到相應的儀軌,如法念誦,能摧毀一切惡業種子,使不得成熟,果報永遠消失!
南無阿彌陀佛!另外,其實,你誠心念阿彌陀佛,或拜文殊師利菩薩,或觀音、地藏菩薩等等任意一個大菩薩,消口業都沒有問題,關鍵是努力,至誠地去行動,否則,鬆懈怠慢,小小罪業,也消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