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家居百科 > 在家居士如何養活自己

在家居士如何養活自己

發布時間:2021-02-04 16:45:21

『壹』 如何成為一名在家居

居士,既指舊時出家人對在家信道信佛的人的泛稱;亦指古代有德才而隱居不仕版或未仕的隱士;同時,這權名詞還是文人雅士的自稱,如李白自稱青蓮居士,蘇軾自稱東坡居士,虛雲和尚自稱指迷居士,阿袁(即陳忠遠)自稱葯愚居士,等等。
最早出現於《禮記·玉藻》:「居士錦帶。」 鄭玄 註:「居士,道藝處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稱謂,佛教傳入後,被用翻譯入佛經,形容在家修佛的人。
佛教中之居士是梵語gr!ha-pati,巴利語gaha-pati的中文意譯,在印度常與古來所稱之長者混同,後佛教西漢時期傳入我國,在家修佛者亦稱為居士。如印度之維摩、賢護等常修佛道之在家菩薩,及我國梁代傅大士、北魏劉謙之、唐代李通玄等能通佛道之在家者。在道教中,居士又可用來泛指在家修道之男子為居士,亦有稱女在家修道之女子為居士者。

『貳』 在家居士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在生活中如何修行

『叄』 我們在家居士吃飯時怎麼做供養

用筷子在碗的左邊挑七粒米默念願斷一切惡然後吃下,第二在碗的右邊挑七粒米默念願修一切善然後吃下,最後在碗中間挑七粒米默念願度一切眾然後吃下。將碗舉止眉間默念供養佛法僧供養一切眾生,然後就可以用餐了。

『肆』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在家戒律,在家戒共分有四種:第一是三皈依戒;第二是五戒;第三是八關齋戒(八關齋戒也可以稱為增益戒);第四是菩薩戒,但是菩薩戒是不分在家或出家的,以後我們會說到。首先來說三皈依戒,有些人會懷疑甚至會說三皈依為什麼說是三皈依戒呢?其實我們要三皈依之前都有說:「受持三皈」,所以我們一定要受持三皈,「受持」二字就是戒律。所以,三皈依也是戒,戒是警覺的意思,意義就是不能做的就不要去做,有一個界限、界址,如土地與土地間有個界址,界址一標定就是要大家遵守,你不能超越我的界址,若是超越我的界址就是侵犯我所有,國與國間也有界址,連大海、海洋也有界址,這是公海,這是隸屬南韓,這是屬日本的等,所以「戒」就是警覺你、提醒你別超越界址。戒也可說是一種約束,約束你不應該做的行為。既然這樣,在受三皈依戒時,授戒的僧師有明確的說明,皈依後必須持守三條皈依戒,也就是皈依後必須禁止:
一、「盡形壽皈依佛,永不皈依自在天魔」。受皈依的人應該都有念到才對,既然都有念到就該知道它的意義。
二、「盡形壽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意思是說:我活著的一天,我一定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三、「盡形壽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所以我們皈依時,授戒的師父都會念著讓你跟,也都會由皈依授戒的師父解釋。
既然你發心皈依佛教的三寶了,三皈依後必須持守禁戒,所以皈依三寶就含有一種戒的特質了,因此三皈依也就是三皈依戒,初三皈依者必需一定要了解。現今世界上皈依佛教為三寶弟子的信眾很多,人數難以正確統計,但是真正能持守三皈依戒者就不多了,什麼原因呢?因為他不了解三皈依戒,為什麼呢?因為他初皈依,對佛法僧三寶無深入了解,尤其是我們皈依時的時間也不太長,不能夠說你來先上一天課,了解什麼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因為現今社會時間就是本錢,於工業社會中,大家每天都非常忙碌,而且在家居士也不能抽出太多時間來,不然按常理皈依應該要一天的時間,早上上課,先了解什麼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樣才有辦法,因為沒有那種環境,也沒有這樣的制度,有時你用制度反而讓信徒認為「啰嗦」!別人皈依時間都不長,而你皈依就需一天時間。嫌啰嗦,所以大家如果有這般的風氣,那皈依後,能持守三皈依戒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因為初皈依的人對佛及自在天魔兩者的差別不能了解,既然初皈依者不能了解,他又將如何持守三皈依戒呢?所以會產生錯解佛是高級的天仙,落入神格的信仰,將佛與自在天魔混在一起,不知道什麼是自在天魔,什麼是佛?那就違犯了三皈戒的第一條——永不皈依自在天魔的禁戒,不是他不去持守,而是他不了解,不徹底、不知道。初皈依的人怎會徹底呢?所以,我覺得必須要讓信徒了解,才藉這機會來講在家居士要如何修行,對法方面,在家居士要如何修行?在家居士持戒要如何持戒?在家居士對律的方面,如何去持守及奉行。因為有很多在家居士擁護佛教,我們才能專心研究佛法,他們布施物質使我們不缺吃住穿,建立庄嚴道場讓我們專心研究佛法,我們必需要提供一條相當有次第的方法,讓在家居士能夠按步就班的修行,那才不會摸不到路。一般對於戒律的解釋不是太深,就是無次第,戒歸戒、律歸律,如汪洋大海不知從何摸索起?每個說的不同,一個說一種,一個法師說這樣、二個說兩樣,到底聽誰呢?並非我本人對戒律很有研究,只是盡量以我個人所了解的跟各位給個善緣,與各位互相溝通,若是說的不圓滿、不太清楚,希望你們再參考專門研究戒律的人,去做更深入的研究,至少我說一些讓各位有個印象,也可以依這次第來追求。

『伍』 聽聽六祖開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在一般意義上,出家是為了成佛,那麼,究竟什麼是佛呢?慧能說:「佛者,覺也。」也就是說,佛就是佛教的覺悟和智慧,而這種覺悟和智慧就是慧能所說的本心、本性。
在禪宗看來,由心所決定的萬法不僅包括人的善惡行為及其結果,而且包括佛教的經典教義。如果說萬法是由人心決定的,那就可以說佛教的經典教義也是依賴於人才得以成立的。所以對於「出家」,慧能是不鼓勵的。他說:「若欲修行,在家亦待,不由在寺。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惡之人,在家若修行,如東方人修善。但願自家修清凈,即是西方。」

慧能皈依佛門後長期沒有正式出家,他的頓悟體驗也不是獨自在深山裡打坐時發生的,所以他提倡禪修要在世事上實踐,他說:「法元在世間,於世出世間,勿離世間上,外求出世間」。後世改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般若品第二》),強調佛法與世間兩者的相即不離的關系。又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疑問品第三》),認為修行重在心平行直而不是持戒修禪;要講恩重義,孝順父母,上下同情愛護。這是強調佛法、禪修不能脫離世間、人間,提倡在世間、人間修行。
在慧能看來,修習佛法的關鍵之處在於明心見性,從他自己的經歷來說,明心見性並不一定要在寺院中進行,所以修行並不一定都要出家,在家信眾同樣可以修行。修行者如果自心的迷惘沒有清凈,即使有出家的形式,也不能得解脫。出家後的僧人如果不真修實行,也不能得解脫。所以修行的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內心的信仰、真實的修行和對覺悟的追求。所以慧能提倡的在家修行,只要求修行者遵守佛教的基本戒律,對自己的本性進行發現,一樣可以成佛。

慧能所提倡的在家出家理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重視忠孝道德。認為任何一個人對父母要孝順,對君王要盡忠,對朋友要誠信。此外,還說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諸此種種,就和佛教出家為僧的做法是相矛盾的。佛教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經常受到來自本土文化的倫理、政治、經濟諸方面的批評,不論是儒家還是道教,都批評過佛教的「不忠不孝」。所以,禪宗慧能「在家出家」的理論,可以說,巧妙地調和了這種矛盾,這個中國化的佛教門派提倡在家修行,可以使世人開明智慧,又可以保全中國的忠義思想。慧能的南禪宗,打破了佛教出家修行的傳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學人,即居士。
慧能的這種「在家出家」的觀點,對中國居士佛教的興盛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佛教的發展,指明了一條新的道路。

『陸』 居士在家如何修行

1、看大乘佛經,以盡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圓覺經》《楞伽經》《凈土諸經》,四部《阿含經》等。
(千萬不要以為看了四本五本的佛經,就差不多了解佛法了。另外經過修行,和沒有修行的,對佛經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學習修行佛法,要去多看佛經,要進行修行。佛法兩千多年了,佛經浩瀚,不論你修行到什麼程度,幾乎你們所有的疑問,佛經上都有答案。)

2、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凈土宗和藏區的大圓滿法。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的。
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
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都是修習大圓滿法的好去處。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念佛心要恭敬虔誠,從一句至十句,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念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最能去妄,妄念無處著腳,故名凈念。凈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久當自得耳。大勢至菩薩謂 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此十念記數,行住坐卧皆無不宜。卧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凈土宗念佛法門)
(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印光法師)

念:
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
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

4、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一念不生,迴光返照,了了分明,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
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柒』 在家做居士要如何做呢怎樣才能修佛呢

在家戒律,在家戒共分有四種:第一是三皈依戒;第二是五戒;第三是八關齋戒(八關齋戒也可以稱為增益戒);第四是菩薩戒,但是菩薩戒是不分在家或出家的,以後我們會說到。首先來說三皈依戒,有些人會懷疑甚至會說三皈依為什麼說是三皈依戒呢?其實我們要三皈依之前都有說:「受持三皈」,所以我們一定要受持三皈,「受持」二字就是戒律。所以,三皈依也是戒,戒是警覺的意思,意義就是不能做的就不要去做,有一個界限、界址,如土地與土地間有個界址,界址一標定就是要大家遵守,你不能超越我的界址,若是超越我的界址就是侵犯我所有,國與國間也有界址,連大海、海洋也有界址,這是公海,這是隸屬南韓,這是屬日本的等,所以「戒」就是警覺你、提醒你別超越界址。戒也可說是一種約束,約束你不應該做的行為。既然這樣,在受三皈依戒時,授戒的僧師有明確的說明,皈依後必須持守三條皈依戒,也就是皈依後必須禁止: 一、「盡形壽皈依佛,永不皈依自在天魔」。受皈依的人應該都有念到才對,既然都有念到就該知道它的意義。 二、「盡形壽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意思是說:我活著的一天,我一定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三、「盡形壽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所以我們皈依時,授戒的師父都會念著讓你跟,也都會由皈依授戒的師父解釋。 既然你發心皈依佛教的三寶了,三皈依後必須持守禁戒,所以皈依三寶就含有一種戒的特質了,因此三皈依也就是三皈依戒,初三皈依者必需一定要了解。現今世界上皈依佛教為三寶弟子的信眾很多,人數難以正確統計,但是真正能持守三皈依戒者就不多了,什麼原因呢?因為他不了解三皈依戒,為什麼呢?因為他初皈依,對佛法僧三寶無深入了解,尤其是我們皈依時的時間也不太長,不能夠說你來先上一天課,了解什麼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因為現今社會時間就是本錢,於工業社會中,大家每天都非常忙碌,而且在家居士也不能抽出太多時間來,不然按常理皈依應該要一天的時間,早上上課,先了解什麼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樣才有辦法,因為沒有那種環境,也沒有這樣的制度,有時你用制度反而讓信徒認為「啰嗦」!別人皈依時間都不長,而你皈依就需一天時間。嫌啰嗦,所以大家如果有這般的風氣,那皈依後,能持守三皈依戒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因為初皈依的人對佛及自在天魔兩者的差別不能了解,既然初皈依者不能了解,他又將如何持守三皈依戒呢?所以會產生錯解佛是高級的天仙,落入神格的信仰,將佛與自在天魔混在一起,不知道什麼是自在天魔,什麼是佛?那就違犯了三皈戒的第一條——永不皈依自在天魔的禁戒,不是他不去持守,而是他不了解,不徹底、不知道。初皈依的人怎會徹底呢?所以,我覺得必須要讓信徒了解,才藉這機會來講在家居士要如何修行,對法方面,在家居士要如何修行?在家居士持戒要如何持戒?在家居士對律的方面,如何去持守及奉行。因為有很多在家居士擁護佛教,我們才能專心研究佛法,他們布施物質使我們不缺吃住穿,建立庄嚴道場讓我們專心研究佛法,我們必需要提供一條相當有次第的方法,讓在家居士能夠按步就班的修行,那才不會摸不到路。一般對於戒律的解釋不是太深,就是無次第,戒歸戒、律歸律,如汪洋大海不知從何摸索起?每個說的不同,一個說一種,一個法師說這樣、二個說兩樣,到底聽誰呢?並非我本人對戒律很有研究,只是盡量以我個人所了解的跟各位給個善緣,與各位互相溝通,若是說的不圓滿、不太清楚,希望你們再參考專門研究戒律的人,去做更深入的研究,至少我說一些讓各位有個印象,也可以依這次第來追求。 一、孝養父母 佛教以孝為本,孝養父母是佛門的最大根本,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要件,試想連烏鴉尚知反哺報恩,如果我們不能孝養父母,豈不是連禽獸也不如嗎? 父母是我們一生中最大的福田,孝養父母與孝養佛的功德無二無別,不能孝養父母是人生最大的過錯,不孝之人是一點也談不上學佛的資格。 此外,勸父母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永脫輪回生死之苦才是最究竟最圓滿的孝道。 二、恪盡本分 人生世間,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盡的本分與職責,學佛人應當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精進努力,做家庭、社會、國家的模範榜樣,能孝順父母,教育子女,愛護家庭,利益社會,報效國家,方是真學佛人,逃避了自己應盡的職責,不能恪盡本分,侈言學佛,都是自欺欺人,學佛不可能有所成就。 三、深信因果 整個佛法的核心就是'因果二字,種了善因必得善果,種了惡因必得惡果,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學佛人當深信因果,以戒為師,日日反省,隨時改過。 此外,念佛人深信種了念佛的善因,必得成佛的善果,這是最最深奧的因果。 四、戒殺吃素 學佛人當諸惡莫作,將一切的罪惡行為努力斷除。而所有的罪惡中,以殺生吃肉的罪惡最重,因為眾生最寶貴的,無非自己的生命,殺它吃它,它最惱恨,怨仇結得最深,將來殺債殺報,血債血還,惡果最為慘烈,因此,諸惡莫作中以戒殺吃素為急! 五、放生救命 學佛人當眾善奉行,任何的善事,只要有機會當努力實踐。而所有的善行中,放生第一,因為放生是救急救命的行為,功德最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擬。而眾生最寶貴的,無非自己的生命,放它救它,它最感激,善緣結得最深,未來福德善報最不可思議,所以,眾善奉行中以放生救命為先! 六、竭誠盡敬 誠心敬意是成就天下任何事業的基礎,印光大師更教導我們要竭心盡力地把誠敬二字做到了極點,有一分誠敬,就有一分功德,有十分誠敬,就有十分功德,這是學佛成功與否的絕妙秘訣,大家絕對要謹記在心! 七、發菩提心 學佛的功德大小與自己的心量成正比,心量有多大,功德就有多大。因此學佛人的心量一定要大!做任何事絕不是為了自私自利!一定要從內心發真誠心,真實為利益一切眾生。我們上求佛道,發心成佛後有能力要普渡眾生;我們下化眾生,發心有機緣一定要把佛法最精要的重點傳播大眾。 此外,真正願意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就是真正的發菩提心。 八、拜佛懺悔 我們累世以來所造作的罪業,若是有體有相,是盡虛空也裝不下,我們其實只不過是個業障深重的濁惡凡夫罷了。因此,學佛人當發慚愧心及懺悔心,勤行禮佛,因為禮佛一拜,罪滅河沙,拜佛懺悔是表達我們誠心敬意,慚愧自省最好的方法。 九、信願念佛 凈土法門是依靠佛力救拔,信則信西方極樂世界有一尊阿彌陀佛,願則願意速生極樂世界,厭離此苦世界,行則老老實實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只要'信願行'三資糧具足,就可當生倚仗阿彌陀佛的大誓願力救拔,超生脫死,永斷輪回,是佛教一切法門中最深奧最奇妙最特別最方便的法門! 照理說,一句'阿彌陀佛'是靠佛力救拔,是絕對絕對保證往生西方的,但為什麼當令念佛的人多,而真正往生西方的人卻很少呢? 這是一個非常嚴肅關鍵的問題,當今念佛人無法往生的關鍵在於—'缺乏信願,怕死,根本不願往生。'當令念佛人念佛只是求長壽求健康求平安求富貴求順遂,求世間一切利益,但絕不求往生西方! '死'之一字即可勘驗念佛人是否具足信願。捫心自問,你怕不怕死?如果現在馬上得死,馬上阿彌陀佛就接你往生西方,你願不願意?一個真正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真念佛人,一定是視死如歸,隨時願意早點跟隨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是絕對不怕死,馬上願意死,馬上願意隨時往生的。至於表裡不一,假信虛願的假念佛人,則是貪生怕死,不願意死,不願往生,求多活幾年,有太多太多的理由牽絆敷衍。要知道,只此一怕死,不願死,不願求往生之心,即與阿彌陀佛的心相違逆,信願行三資糧不具足,如何成功地往生西方呢? 當今念佛人千有九百九十九多為假念佛人,'死,之一字,當時時刻在心頭,時時檢驗自己,只要念佛人不怕死,喜歡死,隨時願意死,隨時願意早一點往生極樂,就是真正的'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真念佛人,這種人千念千生,萬念萬生,絕無不生西方之人! 十、實踐力行 佛法最重要的是實踐,一個一字不識,完全不懂經教,只會吃素拜佛,老老實實執持一句'阿彌陀佛的老太婆,學佛的成就往往遠勝於辯才無礙,精通三藏的大通家,關鍵即在於是否能夠實踐力行,能知不能行,猶如紙上談兵,說食數寶,只是惘然! 總而言之,學佛但求專精,最忌夾雜,只要掌握住要點努力實踐,就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實益。

『捌』 作為一個在家學佛的居士,平時生活中應該做些什麼

在家學佛,首先要做好家事;上敬下護、兄尊弟聯、鄰睦友和、盡職負責、仁慈寬厚、勤奮營做、、、、眾生因有你而歡樂。誦經不解也妄然,不著相修行是最上修行。

『玖』 在家居士怎樣合理地掙錢

阿彌陀佛

不要做害眾生和迷惑眾生的行業,要安分守己,利益眾生。

凈空法師---商人經商,他弘法利生,他在那裡行菩薩道,這是菩薩商人。富貴是在命,命裡面有財,丟都丟不掉;命里沒有財,想什麼方法都想不來。

1 現在這個世間人,絕大多數的人都鑽在錢眼裡面去了,迷了,念念都在求發財,求怎麼賺錢。沒有錢財的時候沒有貪心,不貪財;有了錢,貪心就起來。

2 不是有錢就有福報,有了錢麻煩大了——心裡頭不安,患得患失,又怕錢貶值,又怕錢丟掉。錢愈多,貪心就愈重;貪心愈重,迷得愈深,造的業也愈重,將來果報在三途。

3 所以真正修行人,決定不積財,為什麼?因為有了錢,心天天念著錢,道心就沒有了——心裏面「阿彌陀佛」就沒有了。

4 覺悟的人不存錢,有錢就做好事。覺悟的人錢不存在銀行,存在哪裡?存在法界裡面,存在一切眾生裡面,他得大自在。

5 現在社會大家普遍向錢看,滿腦袋都是想怎麼去賺錢,錢能夠賺得到嗎?錢要能賺得到,跟諸位說,我就不學佛了,我就專門去學賺錢去了。賺不到!為什麼賺不到?命里頭沒有。

6 人家發大財,做大生意、大買賣,我這個命里頭沒有財,他把買賣生意統統給我了,我做不到一個月就倒閉了。什麼原因?命里頭沒有,這個要懂得。

7,富貴是在命,命裡面有財,丟都丟不掉;命里沒有財,想什麼方法都想不來。你去偷,偷來的還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頭沒有,你去偷,還沒有偷到手,就被警察抓去了!所以連偷得來的、搶得來的,都是命里有的,你說冤不冤枉?

8 你不偷不搶,就是遲兩天來;偷、搶,是早兩天得到,都是命里有的。古人講「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這兩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說得非常深刻。

9 學佛的人不是不能經商,學佛的人經商的很多,《華嚴經》五十三參裡面就有不少菩薩是經商的,你看看他們那些榜樣,他們怎麼個經商法?經商是手段,弘法是事業。

10 商人經商,他弘法利生,他在那裡行菩薩道,這是菩薩商人——他那個公司行號是他的道場,他的一些員工是他的同參道友,自利利他,自行化他,他所有這些顧客是他弘法的對象,我們一般人不知道這些。

11 所以道場不一定是寺廟,公司行號一樣是道場。出家人是和尚,那個公司里頭董事長、老闆也是和尚,沒有兩樣,那就叫大業——那個事業真大,利益一切眾生,做一個典型,做一個榜樣給大家看,在這個行業裡面做一個典範。

12 經商,重視的是利潤,菩薩商人重不重視利潤?重視,但是分享利潤就不一樣。世間人這個利潤是自己獨享,縱然員工要享受一部分,那是少部分。菩薩商人,這個利潤不是跟自己員工一同共享,是跟所有一切眾生共享,跟社會共享,跟這個世界大眾來共享,這個了不起。

13 那我們要問,這個商人發不發財?這個商人一定發大財。這財怎麼發的?布施多。諸位曉得,這個發財的原因是財布施。他能夠把財布施給他的員工,布施給社會,布施給一切眾生,這個因大,所以他的果就大。

14 因清凈,果報也清凈。果報清凈什麼?賺大錢。不傷腦筋,沒有那麼多繁雜的事情,清凈自在,這財源就來了,這才叫真正福報,叫清凈福報。要苦苦地去想,怎麼樣去操心、去操勞,這個錢就賺得好辛苦,那不是真正的福報。

15 真實的福報,賺錢賺得非常快樂,一點不操心,這就看你怎麼個種因法。佛菩薩教給我們,要種大因,得大的果報,這才是大事業。

16 在一切布施裡面,最殊勝、最圓滿的無過於布施大乘佛法;大乘佛法裡面,又無過於究竟了義的佛法。什麼叫究竟了義?眾生得到這個法門,這一生必定成佛,必定了生死出三界,這個法就叫究竟了義的佛法。

17 現代的社會,把人文、倫理、德行的教育完全疏忽掉了,我們大家接受的是西方功利主義的教育,所以世道衰微、人情淡薄,不但對外人,就是對自己的父母兄弟也非常淡薄。

18 現在這個道義完全沒有了,子女對父母孝順是看看父母還有不少遺產,這不能不孝順一下;如果父母沒有遺產,兒女理都不理他。所以現在這個社會完全顛倒,確實逐漸接近於崩潰的邊緣。

19 我們今天看看現前的社會,父子之道失掉了,夫婦之道沒有了,兄弟之道沒有了。現在的兄弟姐妹,誰也不顧誰,為了爭遺產還上法庭,所表現的是冤家對頭,哪裡是親兄弟、親姐妹?

20 即使在我們佛門同修當中,有些人雖然學佛了,名利還沒有放下,兄弟姐妹還為了遺產上法庭,六親不認,只認得錢。實際上,錢這個東西很可怕,他沒有真正認識;如果他真正認識,他就不爭,他就放下了。

21 我們現前這個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去問一問,他們在想什麼?想錢、想色,想五欲六塵的享受。錢,旁邊是兩把刀;色,色字頭上也是一把刀,中國古聖先賢創造文字,確實這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

22 現在在地球上的人,你問他,他最愛的是什麼,最想要得到的是什麼?一個就是財富,一個就是色,念念不忘的是這個。財跟色不曉得害死了多少人,害得他們永遠不能夠脫離三途,可是有幾個人覺悟?誰覺悟?佛覺悟。

23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財跟色他有,他舍掉了;地位,他不出家,他繼承他父親做國王,權跟位他都有,他也舍棄了。

24 別人拚命去爭,還爭不到;他到手了,他為什麼放棄?為什麼不要?這很值得我們去深思。等你想通了,你才曉得,這些東西對我們來講,不是一世,生生世世來講,有害而無利。

25 諺語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由此可知,財不是好東西。只有真正覺悟的人,真正明了事實真相的人,他才不受其害,徹底放下。

26 自己命里頭有財,那是前世修的因,這一世得的果報。命里有財,不自己享受,讓社會一切苦難眾生共同享受,這個財是真的、是實的。如果有財,只自己享受,不顧別人,這個財是假的、是虛的,為什麼?你短短十幾年、二三十年,享盡就沒有了,所以是假的、是虛的。

27 你要把財讓一切眾生共享,自己不享,你這個財是真的、是實的,為什麼?往後生生世世你的財用永遠不缺乏,生生世世倍倍增長,愈施愈多,愈多愈施。

28 不是說多了自己享受,自己還是不享受,為什麼?一享受就出毛病。你聽到我剛才講的話嗎?一享受就出毛病——你想吃得好一點,把身體搞壞了;妻妾多一點,那更要命!

閱讀全文

與在家居士如何養活自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定製六平方紅宇牌櫥櫃雷多少錢 瀏覽:737
寧波義大利傢具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瀏覽:636
築巢家居質量怎麼樣 瀏覽:698
上猶千惠家電電話多少 瀏覽:547
家居商場里東西有虛假怎麼辦 瀏覽:310
2020年九月多久適合裝修 瀏覽:125
鋼結構柱子用什麼材質裝修 瀏覽:943
量手定製對戒卷什麼意思 瀏覽:373
什麼木質傢具對人體健康有益 瀏覽:158
衣櫃kd軟體怎麼用 瀏覽:696
國家電網客服簡歷怎麼寫 瀏覽:877
裝修二級都能幹什麼活 瀏覽:946
金牌櫥櫃裝了多少錢 瀏覽:116
4米櫥櫃一般用多少板 瀏覽:211
為什麼裝修公司要送家電 瀏覽:874
連接衣櫃裡面的螺絲怎麼拆 瀏覽:63
大贏家電玩城怎麼老輸錢 瀏覽:717
建材門店導購怎麼樣啊 瀏覽:839
裝修垃圾有什麼東西 瀏覽:606
西安哪個建材市場出售白灰 瀏覽:30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