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在家戒律,在家戒共分有四種:第一是三皈依戒;第二是五戒;第三是八關齋戒(八關齋戒也可以稱為增益戒);第四是菩薩戒,但是菩薩戒是不分在家或出家的,以後我們會說到。首先來說三皈依戒,有些人會懷疑甚至會說三皈依為什麼說是三皈依戒呢?其實我們要三皈依之前都有說:「受持三皈」,所以我們一定要受持三皈,「受持」二字就是戒律。所以,三皈依也是戒,戒是警覺的意思,意義就是不能做的就不要去做,有一個界限、界址,如土地與土地間有個界址,界址一標定就是要大家遵守,你不能超越我的界址,若是超越我的界址就是侵犯我所有,國與國間也有界址,連大海、海洋也有界址,這是公海,這是隸屬南韓,這是屬日本的等,所以「戒」就是警覺你、提醒你別超越界址。戒也可說是一種約束,約束你不應該做的行為。既然這樣,在受三皈依戒時,授戒的僧師有明確的說明,皈依後必須持守三條皈依戒,也就是皈依後必須禁止:
一、「盡形壽皈依佛,永不皈依自在天魔」。受皈依的人應該都有念到才對,既然都有念到就該知道它的意義。
二、「盡形壽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意思是說:我活著的一天,我一定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三、「盡形壽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所以我們皈依時,授戒的師父都會念著讓你跟,也都會由皈依授戒的師父解釋。
既然你發心皈依佛教的三寶了,三皈依後必須持守禁戒,所以皈依三寶就含有一種戒的特質了,因此三皈依也就是三皈依戒,初三皈依者必需一定要了解。現今世界上皈依佛教為三寶弟子的信眾很多,人數難以正確統計,但是真正能持守三皈依戒者就不多了,什麼原因呢?因為他不了解三皈依戒,為什麼呢?因為他初皈依,對佛法僧三寶無深入了解,尤其是我們皈依時的時間也不太長,不能夠說你來先上一天課,了解什麼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因為現今社會時間就是本錢,於工業社會中,大家每天都非常忙碌,而且在家居士也不能抽出太多時間來,不然按常理皈依應該要一天的時間,早上上課,先了解什麼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樣才有辦法,因為沒有那種環境,也沒有這樣的制度,有時你用制度反而讓信徒認為「啰嗦」!別人皈依時間都不長,而你皈依就需一天時間。嫌啰嗦,所以大家如果有這般的風氣,那皈依後,能持守三皈依戒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因為初皈依的人對佛及自在天魔兩者的差別不能了解,既然初皈依者不能了解,他又將如何持守三皈依戒呢?所以會產生錯解佛是高級的天仙,落入神格的信仰,將佛與自在天魔混在一起,不知道什麼是自在天魔,什麼是佛?那就違犯了三皈戒的第一條——永不皈依自在天魔的禁戒,不是他不去持守,而是他不了解,不徹底、不知道。初皈依的人怎會徹底呢?所以,我覺得必須要讓信徒了解,才藉這機會來講在家居士要如何修行,對法方面,在家居士要如何修行?在家居士持戒要如何持戒?在家居士對律的方面,如何去持守及奉行。因為有很多在家居士擁護佛教,我們才能專心研究佛法,他們布施物質使我們不缺吃住穿,建立庄嚴道場讓我們專心研究佛法,我們必需要提供一條相當有次第的方法,讓在家居士能夠按步就班的修行,那才不會摸不到路。一般對於戒律的解釋不是太深,就是無次第,戒歸戒、律歸律,如汪洋大海不知從何摸索起?每個說的不同,一個說一種,一個法師說這樣、二個說兩樣,到底聽誰呢?並非我本人對戒律很有研究,只是盡量以我個人所了解的跟各位給個善緣,與各位互相溝通,若是說的不圓滿、不太清楚,希望你們再參考專門研究戒律的人,去做更深入的研究,至少我說一些讓各位有個印象,也可以依這次第來追求。
❷ 印光大師開示在家功課
佛說來經咒甚多,誰源能一一遍持?古人擇其要者列為日課。早則《楞嚴》、《大悲》、《十小咒》、《心經》念畢,則念佛若干聲,迴向凈土。晚則《彌陀經》、《大懺悔》、《蒙山》、念佛、迴向。今叢林皆圖省工夫,早則只念《楞嚴》、《心經》。晚則單日念《彌陀經》、《蒙山》,雙日念《大懺悔》、《蒙山》。汝言禪門日誦經咒甚夥者,不知乃朝暮課誦外之附錄者。
在家居士功課亦可照禪門朝暮功課做,亦可隨自意立。如早晚專念《彌陀經》、《往生咒》、念佛。或早則專念《大悲咒》、念佛。晚念《彌陀經》、《往生咒》、念佛。或有持《金剛經》者,亦可。然無論誦何經,持何咒,皆須念佛若干聲迴向,方合修凈業之宗旨。
節選自印光大師:「復周智茂居士書四」
❸ 請問,在家居士光念佛,不做功課好不好
阿彌陀佛
凈土法門就是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的,沒有說一定要念經和讀經的,念經讀經是幫你斷疑生信,念佛就是定課,其他的功課沒必要做。當然你現在就是不明道理,有疑惑,信心不足,所以你需要加上看凈空法師講經,和每日讀無量壽經
凈空法師---我們每天聽經、讀經,為的是什麼?為的是斷疑生信。如果你已經相信了,決定沒有絲毫懷疑,這個經教就不要了。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專修專弘,一句佛號念到底。
凈空法師---凈宗法門是以念佛為主,念佛不得力,所以才叫你念經,才叫你聽經。聽經主要是把道理搞清楚,事實真相搞清楚,我們的信心就能建立了,願心就懇切了。很多同修說,我的信心有問題,我的願心不懇切,雖然想往生,那個心總是不切,原因在什麼地方?實在講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真的搞清楚,自然就懇切。
凈空法師---古大德,像蓮池大師他老人家所說的,念佛是正因,正助雙修,這是正修。助修呢?助修還是念佛。正助全是念佛,正助怎麼分?正是定課,課是早晚課誦,課是每天定,規定我一定要念幾千遍,這定課。除定課之外,一切時、一切處統統都在念佛,有需要用思考的,你就把念佛放下,你就好好去處理事情;事情處理完畢之後接著就念,這叫散課,就是助念,正助全是念佛,才叫一向專念。那個一是一心專念,也可以說一個方向專念,我一生走的這個路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我的目標就是親近阿彌陀佛,除此之外全放下了,不再分別,不再執著,這就對了,這個人這一生決定得生,沒有不得生的。
❹ 出家要些什麼條件,出家人的生活又是怎樣的
出家的條件:
第一個條件:必須本人自願。
第二個條件:必須家人同意並簽訂同意書。根據想出家的人的年齡大小,分別要求提供父母親或監護人的同意許可,或持父母同意的書面材料等作為出家的首選條件。
第三個條件:證照齊全。要求提供身份證、學歷證明、戶籍證明(由派出所開)、體檢證明、無婚姻戀愛關系證明及承諾保證書(如果是結婚人士必須提供離婚證明書)、當地派出所開具的無犯罪記錄的證明書。其中:體檢證明、派出所開具無犯罪記錄的證明書、學歷證明。
出家人的生活的樣子:
按佛制講,僧人的吃食是由居士供給的。為了有利於修定,也為了減少居士的負擔,僧人實行過午不食,目前(2013年)只有一些老僧還遵守著這種習慣。在寺院中,僧人吃飯稱為用齋,吃飯的地方稱為齋堂。佛教戒律中,有不飲酒之戒,也有不殺生之戒。
漢族僧人信奉的大乘佛教經典中,有反對食肉的條文,五台山漢族僧人,是堅持不飲酒和不食肉的,但蒙族和藏族僧人仍有食肉的習慣。
過去僧人為了防止蓄私財,起貪念,定有手不提持銀錢的戒條。外出旅行,僧人要有俗人隨從,替其管理錢物。後來由於種種不便就不那麼嚴格實行了,現在(2013年)五台山僧人外出,一般沒有俗人跟隨。
僧人禮節中最普通的是雙手合十,即兩只手舉於胸前,十指相合,向對方表示敬意。僧人與僧人之間,不以年齡分大小,而以戒齡論長幼。
(4)在家居士如何修課擴展閱讀:
出家的程序和流程:
一、出家的前提是建立在對佛法信仰,對三寶虔誠的基礎上,尤其是現在的出家更注重這一點。其實現在的出家跟以前大不一樣,也不是我們電視或電影中看到的那樣,因為家庭貧困到寺院求生計,或因事業不順利,感情受打擊而對塵世沒有信心才來到寺院里。
二、出家還必須證得父母的同意,佛教是講究孝順和知恩報恩的,父母的恩情是每個兒女都需要用心報答的。不只是出家才可以修行,只要有一顆虔誠的心,哪裡都是道場,在家同樣可以修行,所以如果有些人是為了逃避對父母的盡孝的責任與義務,是不夠一個出家人的資格的。
三、欲出家者必須斬斷紅塵的感情和婚戀問題。如果還在婚姻中,或者有固定的戀愛關系者,這是沒有資格出家的。因為既然出家,就要放下塵世的雜念和七情六慾,以清凈心投入到佛法的修行和弘法利生中,從而自覺覺他,度他度己。
四、欲出家者還必須在塵世中沒有任何的債務糾紛,出家不是一種對現實的逃避,也不是對自己和對他人不負責任的行為,出家者必須把身邊所有俗事都放下(處理完畢),才會不被干擾。
❺ 慧律法師:在家居士最重要的功課是什麼
在家居士最重要的功課是什麼?慧律法師 答:功課隨人的因緣、時空不一樣,最重要的功課就是放下。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課,如果你放不下,你臨命終你也放不下。諸位,你活著的時候你有堅定的意志,那件事情你都放不下,臨命終的時候你怎麼放得下?平常放不下,臨命終往生就一定會有障礙。所以放下才是真正的功課,而不是說只有念佛,只有念佛而放不下,不是真正念佛的人。 我對世間什麼都看得開,什麼都看得破,就算明天阿彌陀佛來接引我,我都沒有問題!什麼房地產統統給你,當國王我也不要!當什麼國王?對不對?你要有這種功夫、能耐!那麼你就可以往生。所以一般人講做功課,他沒抓到重點。 諸位這個放下很難的,前幾天,我講經的時候舉個例子:一個七十幾歲的姥姥,已經當姥姥了,當奶奶了,你看,她那個老頭對她不錯,兩個老伴已經生了孩子了,都長大了,她也知道不凈、苦、空、無常、無我,可是,這個姥姥對這個爺爺就非常的執著,她說我不曉得該怎麼辦。她也知道緣起緣滅,她也知道諸法本空,可是對老公都這么的執著,諸位,都七十幾歲了,你想想看,修行有多難? 所以,很多眾生修學佛道都沒有抓到重點,只是說我要念多少佛,要做多少功課。我告訴你:我萬緣放下!我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今天所有的功課,就在這句阿彌陀佛。如果說我放不下,我一天念了三萬聲,沒有錯,培養一些習慣性,臨命終也沒有把握。你念了三萬聲阿彌陀佛,可是你平常還是這么執著,臨命終有辦法嗎?不是念多少佛的問題,而是說你念那句佛號是不是從本性出來?萬緣放下,只有這一句佛號的功夫?所以我們一般修行人沒抓到重點,就是這個問題。 諸位,在這里就必需要講的:有的人講帶業往生,帶業往生,是帶善業往生呢?還是帶惡業往生?還是帶凈業往生?這個都沒有搔到癢處,要臨命終的時候,要不起煩惱!臨命終的時候,平常已經培養功夫了:兒女看得開;財產看得開;人情世故看得開;這個色身(五蘊身)也看得開。這個時候沒有起貪、嗔、痴,這一念,往生凈土的力道就會很大。 所以不知道說,不是帶惡業、善業,或者是凈業,這個帶業,這個「業」是指見思惑。意思就是:見思惑還沒有斷的人,也可以往生,這個叫做帶業往生。這重點在哪裡呢?還沒有斷見思惑,有一種叫做伏惑,伏惑就是臨命終的時候暫時不起惑,這個往生極樂世界才有希望,這個才是重點。
❻ 尊敬的大安法師。請問在家居士每天早晚定課念佛,要如何迴向才最好。
先做普迴向,再迴向給自己的冤親債主,三迴向給有緣聽經聞法的一切重生。
❼ 在家居士一天當中的修行功課怎麼做
正常的佛門居士,在家是按寺廟的早晚課來作,選用佛門念誦集,早課和晚課標明很清楚,還有十小咒等,天天來念誦。
❽ 在家居士一天當中的修行功課怎麼做
隨意就好。
如果你外出,是一個人住,你就可以在你住的房間里做功課。我就是這專樣。屬我隨身有一個小佛像。為這個佛像,我准備了一個小檯子。我是買一個麵包。把麵包揪下一點點,放在杯子里。在上面可以插香。也有時,把佛經豎立在前面。上香,一杯清水。做功課。
如果你不是一個人住。做功課會影響別人。這個時候,我就經常閉目念佛。在別人休息時,我就默默打坐念佛。
如果都很不方便,那就心中念佛。
一定要恭敬周圍的朋友。要知道,我們周圍的一切朋友等,都是我們的佛菩薩。供養諸眾生,就是供養諸佛。
❾ 在家修佛的居士早晚功課都讀什麼經
阿彌陀佛 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