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道教居士如何安排的
做道教居士修煉道法,首先要修煉心身,積累道功,凝煉神氣以合道,達到度己(修煉心身,合道成真)度人(以己之道功,濟度他人)的目的。科教與教戒。教戒是為規范學道務道者言行以符合修道的要求,如三皈五戒:三皈要求道教徒皈依道經師三寶,以明確信仰;五戒,戒殺生以自娛、戒邪淫、戒偷盜、戒妄語、戒嗜酒,則都是為提高道德修養。科教則是要通過誦經齋醮,清靜心神,使自我之心神與神明相親,證悟道真。同時,也是宣揚道教教義,行教布化的重要形式。
有道者必具有高尚的德性,有了高尚的德性才可得道。所以,修道應以德為基。對於廣大信道務道之士來說,修道的先決條件就是立德,立德就要在日常中不斷積累功德。其關鍵在提高自我修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在內在的修持上和外在行為中努力按照「道」的法則去做。清靜寡慾、柔弱不爭、胸懷寬容。不尚名、不尚利、不自貴、不自譽、不妒嫉、不妄語,不溺於音色美食。樂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窮。施恩不求報,不殺生以自娛,濟世利人,慈心於物,正信誠實。與大道同心。如此修行,則德累而基立,基立則可修道而成真,得道而成仙。
太上所說,即「常道」與「可道」的關系。「常道」是生化萬物,永恆常在的自然之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太上道祖是「常道」的人格形象。「可道」則為歷代師真的言傳身教的事跡,教戒規儀、經教義說等一切修行修持的學說,但都是不違背「常道」的,或由「常道」而演繹的。務道修真之士,要通過對「常道」的體悟,明白「道」的真諦,並使之落實到自己的修行和修持中。或是要通過循依「可道」之學說不懈修行,積累真功,回歸到「常道」的境界,得道成真。
㈡ 我打算皈依道教正一派,成為道教居士該怎麼辦
道教的道組詞:道理,佛教的佛組詞:彷彿,道法自然,大道至簡 ,不違反大自然規律,佛教違反自然規律,都入佛教,人類絕根!
㈢ 在武漢怎麼成為道教居士需要什麼條件要拜師傅嗎
請到武漢長春觀去咨詢。條件無非是皈依道、經、師三寶,遵紀守法,年滿18周歲,願意遵守道教一些基本規戒等。
㈣ 怎麼成為道教居士 條件 出家入道的手續
只要你有道教信陽都可以成為道教居士,在當地開放宮觀和道教協會就可以辦理內居士證,工本費是容20元。然後看有沒有緣分,拜道教的教職人員(道士)為師,之後師父會為你辦理皈依手續,一般工本費60元左右。成為道士就要符合各地道教教職人員認定辦法,經申請、學習、考試等等一系列的程序。
㈤ 我想皈依道教成為一名居士,請問需要辦理什麼手續
我是四代的教門。祖輩是道教,後來我又轉佛教,想在手機網上辦一個職照。
㈥ 道教的道士和道教居士有什麼區別如何成為道教居士有什麼要求麻煩嗎
道士稱謂道士之名源於戰國、秦漢時的方士,即有方術之士。道教創立之後,道士則專指從道修行的道教神職教徒。隋唐前後道士,習慣上男稱道士、黃冠;女稱女冠、女真。較晚至今,則分別稱男、女道士為乾道和坤道。南北朝時代奉道之士增多,對在家修持的人,稱為「火居道士」,以區別出家道士。在歷史上,隨著各朝代文化的影響,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詣,以及擔任的教職,配以相關的稱謂,擇要簡述如下:天師:指張陵或其嗣號之後裔。但後世也有個別道士稱「天師」,如寇謙之(北魏),隋焦子順,唐胡惠超等。法師:精通經戒、主持齋儀,度人入道,堪為眾范的道士,叫法師。精通道法,能養生教化,為人師表者叫法師。煉師:起初多指修習上清法者,後泛稱修煉丹法達到很高深境界的道士。祖師宗師:各道派的創始人曰祖師;各派傳道的首領稱之為宗師。真人: 通常尊稱那些體道大法,道行高深,羽化登仙的道士。黃冠:早期道教徒崇尚黃色,故世人根據道士衣冠顏色,稱道士為黃冠。羽客:亦稱「羽士」、「羽人」。以鳥羽比喻仙人可飛升上天,引申為神仙方士,進而專指道士。後世道士多取以自號。先生:道士的尊稱或謚號、賜號。居士:信奉道教的俗家信眾。方丈:對道教十方叢林最高領導者稱謂,亦可稱「住持」。方丈是受過三壇大戒,接過律師傳「法」,戒行精嚴,德高望重,受全體道眾擁戴而選的道士。監院:亦稱「當家」、「住持」。由常住道眾公選,為道教叢林中總管內外一切事務者。當監院大任者,必須才全智足,通道明德,仁義謙恭,寬宏大量,弱己衛眾,柔和善良,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備。知客:負責接待參訪及迎送賓客,《三乘集要》記載:「知客應答高明言語,接待十方賓朋,須以深知事務,通達人情,乃可任也。高功:指那些德高望重,精於齋醮科儀,善於踏罡步斗,溝通神人,代神宣教,祈福消災,拔度幽魂,主持齋醮法會的道士,是經師的首領。道人:最初與方士同義,最早出現於《漢書京房傳》。道教創立後,道人一詞曾專指道士。南北朝時代,則以道人專指沙門,而區別於道士。唐朝以後,又以道人泛指有道術之人,或指道士。道長:是當今教外人士對出家道士的尊稱,而不是職稱。
㈦ 我信道教,如何加入成為道士或者居士有沒有什麼群可以了解的
先了解 經文·················
《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是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極為重要的道家經典。是道教煉養術重要資料之一。《清靜經》正文起首一句就是「大道無形」而定了全經格調。經文不講有為的修養方法,而是要人從心地下手,以「清靜」法門去澄心遣欲,去參悟大道。經中以發揮「清靜」兩字為主,簡明地敘述了道家修心養性的基本原則。認為「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要去除這些牽擾,獲得「清靜」,必須「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達到「心無其心」「形無其形」「物無其物」「唯見於空」的境界。但是有「空」存在,還不究竟,還要「觀空亦空」「所空既無」「無無既無」才能「湛然常寂」。然後「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直至進入「常清靜」的境界,如此「漸入真道」「名為得道」。經文大旨,主要是根據老子「清靜無為」的理論推演而來,在道經之中不失為純正之品。
《太上感應篇》是道教勸善書之一,是道教非常重要的一篇經文,被譽為「古今第一善書」。此書源出於《抱朴子》,後經宋代李昌齡、鄭清之等先賢發揚光大,流通於世,影響深遠。上至朝廷,下至民間,刊印傳播者眾多,到明清時期達到高峰,旨在勸善,簡稱《感應篇》,內容融合了較多的傳統民族思想,樹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確形象,許多內容至今仍然具有積極意義。
《北斗經》,全稱《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經中稱,北斗七星君乃造化之樞機,人神之主宰,有回生注死之功,消災度厄之力。凡人性命五體,悉屬本命星官主掌。因而要人於本命生辰及諸齋日,清凈身心,焚香誦經,叩拜本命所屬星君,廣陳供養,自可消除罪業,福壽臻身,遠離諸禍。也是道教齋醮科儀「順星拜太歲」的必誦經書。
《三官經》全名《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也作《三官真經》或《三官感應妙經》大致稱贊的是『三官大帝』的福德及神通妙用。道家最講究一個『用』字,而合適之用往往稱為『妙』。『三官經』之妙我們則完全可以從其經名得知一二,『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一本經共計『一千六百七十五字』區區一千餘字就有這么大的效果?
㈧ 如何成為道教居士 m
年滿來18周歲,愛國愛教自,遵紀守法,尊師重道的道門信眾拜師皈依入道,居士證是道教宮觀核發的身份證明,它是居士的教職身份憑證 。
依據中國道教協會《關於道教宮觀管理辦法》第六條第八款之規定:「宮觀可接受信仰道教的公民為居士。道教居士要遵守宮觀管理制度,不幹預宮觀事務」。由本人申請,自願選擇師父,經茅仙洞清天觀批准。
㈨ 怎麼加入道教,需要什麼條件拜託了各位 謝謝
要成為道教居士,只要到道教宮觀辦理皈依證即可。一般來講,出家為僧道的人,多是命犯華蓋者居多。此類群體之人心性多是孤傲,清高,不合群,多藝術天分,有特殊的感應能力。出家為道士者,在五行上多以「木行人」居多。這是以命理學上觀點來看什麼樣的人適宜出家做道士。
現在對要求出家做道士的人,除了要有虔誠的信仰外,還要經過父母的批准才可。一般的道觀接受新出家道士,還要求出家者有身份證和戶口所在地派出所開據的證明,以證明出家者歷史清白,沒有犯罪記錄才行。
(9)如何加入道家居士擴展閱讀:
主要派別:
根據法術原理,道教可以分為丹鼎派和符籙派,即全真道和正一道,這也是各種道派經過上千年的分化合流的結果。全真道亦稱為全真教、全真派,是由王重陽於北宋末年建立的鍾呂丹鼎道派。
全真道建立了傳戒和叢林制度,要求道士出家住觀修行,不鼓勵娶妻,不茹葷飲酒;其教以三教圓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 其修煉要旨是清靜無為,去情去欲,修心煉性,養氣煉丹,以含恥忍辱為內修真功,以傳道濟世度人為外修真行,功行兩全,證聖成真,謂之「全真」。
經邱處機的推動而壯大了全真道,現為世界道教主流宗派,有龍門派、華山派、清靜派、三豐派、老華山派(陳氏堪輿派)、金丹南宗等支派。正一道正式形成於元朝大德八年(1304)元成宗冊封張與材為『正一教主』。
此外還有許多民間道教派別,如福建三一教、香港先天道、韓國天道教、越南高台教、東南亞德教等。
㈩ 成為道教居士的條件居士要做什麼還有居士的戒律與禮儀.
成為居士的條件:
一:遵紀守法的合法公民;
二:虔誠信仰道教教義,尊敬歷代祖師,了解道教常識;
三:認真學習,主動維護本教利益;
四:保證皈依後不觸犯法律;
五:尊師重教,團結教內。
居士要做什麼:
居士是指居家依照經典修行的人士。由於社會、家庭或個人的原因,不能或不具備條件出家,而自己又願意人道的人士。經道門同意,正式擇師拜師,授以道名,傳以法派,並且對道經師三寶表示信奉皈依,受持五戒(全真)或九戒(正一) 的正式道教信徒。
一般人確立信仰後,到道觀或道壇進行拜師和皈依,就可以成為正式的道教信徒,即居士;之後可以稱為三寶弟子或三清弟子。當代以持道教皈依證作依據。
所以居士主要就是認真學習,主動維護本教利益,虔誠信仰道教教義,保證皈依後不觸犯法律即可
還有居士的戒律與禮儀:
在家居士有五戒、八戒、十善戒、菩薩戒。五戒是盡形壽(終身從受戒至命終)受持,八戒是隨自己發心一日一夜的受持,
受了《優婆塞戒經》菩薩戒的每月的六齋日(每月的初八、十三、十四、十五、二十三、和每月的最後兩天)必須受持八戒、
受了《梵網經》菩薩戒的每月六齋日(每月的初八、十三、十四、十五、二十三、和每月的最後兩天),每年三長齋月(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必須要受持八戒。
其他時候隨自己發心也可以受持八戒。
十善戒是盡形壽受持、菩薩戒是盡未來際身(即從今身至佛身:從受戒時直至成佛,)受持,即使命終之後再受生亦不失戒!
(10)如何加入道家居士擴展閱讀:
加入道教主要有三種形式:
一種是出家,成為正式的出家道士;而另外一種是不用出家,也可以成為正式的道士;還有一種是加入道教,成為道教居士。
第一點,凡道法的授受,都是由師傳弟子。拜師是道教信徒歸依道教中常見的方式,師徒授受是道門常見的一項基本制度。只有經過拜師儀式才算成為正式的道教居士。
它所確定的是入道者與直接授予他道法的道士之間的關系。修道者都要投拜名師,以為學道進業的前提。
第二點,拜師是入道的開始,成為道教居士還必須持有居士證。居士證是道教宮觀核發的身份證明,是居士的教職身份憑證。
第三點,居士無需拋棄家庭出家,直接在家修行道法,遵循居住管理章程即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