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家居百科 > 在家居士需要注意什麼

在家居士需要注意什麼

發布時間:2021-01-23 11:01:37

Ⅰ 居士在家學佛修行要注意哪些問題

我也算的上一個居士給你一點意見

第一,所謂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在處理飲食要注意清內淡,還容有不可吃太飽了。七分左右就夠了。男女之間的事情你要學會看淡,如果你們還年輕就要善小方便,你一定要給予她或他更多的愛,讓他也對佛法升起信心。

第二在思想上要自然凡事不要去計較。要相信因果,要看佛經中對這方面解決的辦法。特別聲明一下佛經中的東西只是佛留在這個世間解決問題和宇宙真理所在,所以佛經不是拿來讀的而是拿來悟的。

第三在修行方面,如你是修凈土宗,或者禪宗法門等等,你應該安排好時間去念佛,或者悟道參禪,注意不要影響到他人,以免他人譏嫌。

第四要時刻保持正知正見,正確的知識,正確的見解。如遇不懂的要問一些良師益友。

還有財侶法地,你要有一點財是錢財你總是要吃飯的所以需要財,侶是朋友,如遇閉關他要給你送飯他也是你的伴侶(不是妻子之類的),法你要有正如佛法,道法。這些都是正法。地,就是要有修行的地方。

以上都是個人見解如有不足請見諒。

Ⅱ 居士供養僧人應注意些什麼

護持三寶、護持僧眾,是在家居士必需要做的事。但供養要清凈,絕不能供奉有動物成回份的飲食及用品給答僧寶,包括:燕窩、冬蟲夏草、蜂蜜等,以護持僧寶的戒律,否則就有過失。
有位女居士看見法師口唇乾裂,供養了一支潤唇膏給法師,本是功德無量;只可惜潤唇膏有蜂蠟,這就對法師的戒律或多或少構成影響。

可否收集羊毛來自製毛筆?

如果受了五戒或菩薩戒,可免則免;雖無犯戒,但盡量不服不用動物源性的東西是最理想的,那就不用酬償來生欠動物的債務;哪怕你貪這里一條草,將來也是要還的。

師兄問那你寫大字如何?我會用科學毛筆寫,是人造纖維,與動物無關。她還打算供養一批羊毛內衣給法師們,供棉衣吧!

有師兄更打算供養一床絲綿被給法師。如果那位法師收得下蓋得上的話,相信功力非凡,自非普通凡輩!

師兄竟然還問供養蠶絲被有什麼問題?難道她白皈依了三寶?完全不顧忌不謹慎小心供僧的事。

供養蠶絲物品比供養羊毛果報嚴重千百倍,剝抽蠶絲,衣物都是血造成的!居士們供僧要有智慧,否則三贏變了三輸。

----《持戒這些事》

Ⅲ 在家居士要如何學佛'有什麼注意事項

《怎樣居家修行》 蓮池大師
在家學佛;不必有庄嚴的形相,拘謹的儀表,重要的是,在於真實修行。 因此;作為在家居士,誦經禮佛,隨從行道,不必要穿僧衣海青,可以用俗世服裝念佛誦經; 好靜的人,不必敲魚擊鼓,可以安坐寂默念佛; 怕事的人,不必成群結隊朝山進香、參與法會,可以閉門自修念佛; 識字的人,不必定要入寺聽經,可以自閱經論,依照佛陀和祖師的教導念佛。
千里燒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 供奉邪師,不如孝順父母念佛; 廣交魔友,不如獨身清凈念佛; 未來生拜懺誦經寄庫,不如多做善事修福念佛; 許願保平安,不如悔過自新念佛; 閱讀外道(不屬於內學的)書籍,學習外道理論,不如一字不識念佛; 自己一知半解,對人妄談禪理,不如老實持戒念佛; 希求妖鬼靈通、神異境界,不如正信念佛。
在家的佛學弟子們,如果能這樣不專重事相,而重視內修,凡是端正自心,滅除惡念,這樣念佛,就是善人; 收攝心念,除去散亂,這樣念佛,可以稱為賢人; 悟明心性,斷除惑業,這樣念佛,可以稱作聖人。 (蓮池大師 《雲棲法匯》現代語意譯)

Ⅳ 在家居士,使用引磬和木魚,有哪些注意事項

引磬和木魚在來叢林里講,自叫龍天耳目,無辜不得敲之,若為助道修行可以適時敲打,無辜不得把玩,另外居士在家最好不要碰。
如果你住的地方很偏僻,周圍沒人,只有你一個人還好,如若還有他人或你的家人,會讓人家起煩惱心、嗔怒心的,更甚有些人會起誹謗。

我個人建議在家居士學佛,從禪入手,從禪入凈,則無事不辦、無道不成,至於禪,凈心閱讀六祖壇經,和金剛經,直到心中常有喜悅,如此則可入凈土,念佛,繞佛,憶佛,時時刻刻,在在處處與佛法相應

Ⅳ 居士應注意什麼

我來回答,一、大乘佛教
不以個人之覺悟(如小乘行者)為滿足,而以救度眾生為目的,一如巨大之交通工具可載乘眾人,故稱為大乘。以此為宗旨之佛教,即是大乘佛教。 西元前後,除比丘教團外,各地均有在家佛教信徒團體成立,彼等自稱菩提薩埵(梵bodhisattva ,意為求覺悟者,略稱菩薩)。公元1世紀左右形成於印度,而後傳播至中亞、中國、日本、朝鮮、越南、印尼以至斯里蘭卡。它是北傳佛教的主流。大乘思想根源於某些早期部派,但有許多理論創造,如不僅講人無我,而且講法無我;強調菩薩理想勝過阿羅漢,宣稱人皆具菩提心可以成佛。大乘倫理中倡導慈悲一切眾生,力主以功德迴向他人等等。 特徵 大乘同樣包含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作為預備功夫的理論,思索了存在的基本結構和原理;其對最高體驗的追求和修持實踐可回溯至印度的瑜伽傳統。這種禪定止觀的修持目的在於排除分別心,達到無所見,體會不可言說的絕對境界。被稱作般若智慧的理性活動是受到鼓勵的,但它最終仍然是為了導向對空性的認知。大乘理論中的涅盤不僅僅是寂滅不生或超越輪迴流轉,它是佛的境界,故又可以稱法身、佛性、真如等,即我們所謂的絕對者或本然之體。涅盤是無所不知的存在,按佛教的說法,它不是某種世間的知識,而是明凈的心識之體,它反映世間一切生滅而本無的諸相卻不為其所染。這種狀態也就是密教中修持者在本心中去尋求的空。通過觀想,修習者可以有無量諸佛現前,因為空是一切緣生相有者之母, 秘密咒術和陀羅尼一類的經典被合法地吸收到大乘中來。
基本教義 佛陀在大乘佛教中已經神化並形成泛指的多數,菩薩是大乘佛教的理想,其基本前提是發菩提心,立誓願要為眾生利益不入涅盤,履行艱苦的十波羅蜜修行而歷經十地。前六地仍屬初發意的預備階段,七地以上雖有缺陷,但已具佛性而不退轉,第十地則至於來生成佛的候補階次了。佛的三身學說是大乘學說的主要論題。三身為變化身、受用身、自性身。變化身指佛陀為度脫眾生,隨應顯化之身;受用身指佛陀修行所得能享法樂並給十地菩薩示現功德之身;自性身即是作本體之法身。法身已見於較早的《法華經》。許多大乘經典都說佛有無量之多,但一致承認其本質為同一的法身。佛同無為法是同一的,從而與菩提與涅盤也就沒有差別。大乘佛教最初的經典被認為是釋迦牟尼佛或別的佛為天人講述的。有資格聽聞這些經典的是聲聞及菩薩二眾。經典本身的神秘性,同時也是晚出性質被說成是保留在雪山或龍宮,而等到機緣成熟時才向人們顯示,為此,它的權威性是不容置疑的。大乘佛教派別包括中觀派、瑜伽行派等 ,以及別的一些或以經典為宗依,或以修持主張為差別形成的宗派,如法相宗、華嚴宗、凈土宗、三論宗、禪宗等,它們代表了大乘思想從印度向中國和日本傳播的千餘年間的演化結果。中觀派的思想依據在般若經類中,其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為龍樹及提婆等。依據他們的論著,以後形成了中國的三論宗。龍樹的《中論》,在從緣起而顯示相待性相對性 ,從不生不滅之八不而肯定空性與中道;從世俗與勝義二諦來看待緣起、空、假,從而得出中道正觀。中觀思想對於天台、華嚴、禪宗都有所影響。在印度,中觀思想刺激了瑜伽行派的產生。無著、世親等將《楞伽經》等的思想系統化。其學說可概括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它描述世界的虛幻性及本體真實性用三性三無性的理論;認為解脫過程無非轉染成凈,轉識成智。主張通過修習瑜伽功夫而培養正智。瑜伽行派的特徵是瑜伽觀想和瑣細的心理分析。在中國及日本這一學說通常稱唯識宗或法相宗。真諦(6世紀 )譯出《攝大乘論》為瑜伽行哲學流通之始,玄奘師徒是中國以及日本法相宗的創立人。玄奘的學術淵源可回溯至那爛陀寺的護法一系。華嚴宗的思想根源在印度,但宗派成立是中國才有的。該宗成立的依據是《華嚴經》,該經主旨是說大日如來為世間萬法本源,一微塵一剎那均同全體和永恆是同一的圓融的。由此引出華嚴宗的宇宙論及世界觀——法界緣起,以及一整套關於頓悟的信解行證理論。華嚴宗在中國的思想前導是依於《十地經論》的地論學派(6世紀)。天台宗也是佛教在中國和日 本發展的產物,但其思想可以追溯到印度經典《法華經》。該經由鳩摩羅什譯出並由慧文慧思加以發揮,但該宗真正的創立者是在天台山傳教的智�。《法華經》的要義可歸結為開仍實,會三歸一。但在天台宗體系中,佛陀教說被歸納為五時八教。天台宗的中心教義是一念三千,三諦圓融;禪定修持則主張一心三觀。凈土宗經典主要是《無量壽經》,該經出現於2世紀時北印度 ,宣揚了對無量光佛的信仰及其果報。3世紀時這一信仰傳至中國並逐步成為重要的派別。在日本,起初凈土信仰與天台宗合流,至13世紀才分立為一大派別。凈土宗認為解脫之道不在讀經和習禪,而主要應取念佛法門。印度的凈土信仰取何種儀軌並不清楚,但大約不外稱名念佛或觀相念佛。大乘佛教宗派中最重要的還有在中國和日本發展了千餘年的禪宗。禪宗的經典依據在《楞伽經》和《六祖壇經》。前一部經說眾生皆具佛性,亦即空性。悟入此理即是菩提。佛性或空性不可言說,因為它是離言分別的。只有個人的直接體證才可以把握它。《壇經》是禪宗六祖慧能的著作。禪宗以後發展為五家七宗。其中的臨濟與曹洞禪法傳到了日本。在日本另有一個依《法華經》而持凈凈土信仰的日蓮宗。它創立於13世紀並一直流傳至今。
戒律其實是佛對我們無明眾生一種最好的保護。持皈依戒可以保護我們避免三惡道,持五戒可以保護我們得到人身,持羅漢戒(解脫戒)可以保護我們脫離輪回,持菩薩戒可以保護我們圓成佛道,持三昧耶戒可以即身成就。
二\戒律,指佛教徒在日常生活和修行中應該遵守的規定和對行為的限制。戒是所不為,梵文為sīla,譯音屍羅,意譯貫行,轉為行為、習慣、道德等;律是有所當為,梵文為Vinaya,音譯那耶、鼻奈耶、毗尼、毗泥,意譯伏調、滅、離行、善治等。戒和律之間,在內容上無大的不同,只是在不同場合有一些微小的區別。佛教戒本《有部毗奈耶》稱,律是為已經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而制定的,而在家修行的居士則是持「戒」。律和戒的另一個不同是,對違戒者必然結以處罰。但是通常將戒和律放在一起使用,合稱為「戒律」。
戒律,是佛教學說的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佛教徒安身立命、修行解脫的基礎。佛陀在世時制定了一些簡單的戒。它的擴充與傳播是在佛陀入滅後的第一個夏安居,在七葉窟舉行第一次經律的結集。當阿難尊者誦完經藏以後,即由優婆離尊者誦出律部,此後,又把以戒為內容的戒學作為佛教的三學(戒、定、慧)之一,佛教三藏中有專門匯集律藏的部分。到了部派佛教以後,由於不同的教派對教義的不同理解,因此產生了不同的戒律和不同的戒本。南傳佛教的東南亞國家流傳的是上座部戒本,北傳佛教的中國流傳大眾部、一切有部、化地部、法藏部的戒律。在中國還出現了專攻戒學,以律為宗的教派和擁有戒壇專門授戒為特色的寺院。
據道宣《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等所說,一切諸戒都有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戒法是佛陀所制的各種戒律;戒體是弟子從師受戒時所發生而領受於自心的法體,即由授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構成一種防非止惡的功能;戒行是受戒後隨順戒體防止三業罪惡的如法行為;戒相是由於戒行堅固而表現於外可作為軌范的相狀。戒體分「作」與「無作」,或名「表」與「無表」兩類。受戒時有禮敬啟請等身語動作表現,能令他人知道自己的內心名為「表」。受戒後所得防非止惡的能力,雖有而不可見,名為無表。各宗各派對戒體有不同的理解。戒行有兩類:一受戒,二隨戒。由於進入壇場,依師稟受,決心攝持戒法,是為受戒。既發願心,稱願修行,盡此一生之中隨時督察護持,不令其毀失,始終與願心一致,便是隨戒。受戒時必須是清凈心,不能雜有染念,否則戒體不生。隨戒因有持有犯,所以隨戒有四等:(一)專精不犯隨,既受以後隨順本受,專精護持,乃至細微過失,不令有犯。(二)犯已能悔隨,既受以後防護不堅,少許違受,然能回興懺悔,可以恢復本受。(三)無心護持隨,雖於境未犯,但不護持行用,有違願心。(四)能犯無悔隨,既受以後,全無隨行,俱犯眾過。因受戒後有犯戒現象,所以既受以後,無論或持或犯,其戒行總名為隨戒。戒律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兩重意義,所以戒相可歸納為二類:止持、作持。止持門是指對於身口等的過失、是非,制止而不作,也就是守持戒法;如不應當做而做了,就違犯了戒法,此為「止持作犯」。作持門是指對於社會群體乃至一切有情有益之事,能積極去做,就是守持了戒法;如果應當做而不做,也就違犯了戒法,此為「作持止犯」。詳細而言,戒相涵蓋在家、出家共有八種:(一)三皈依;(二)五戒;(三)八關齋戒;(四)十戒;(五)式叉摩尼法;(六)比丘戒;(七)比丘尼戒;(八)菩薩戒。以下對八種戒相分別解釋。
三皈依簡稱三皈,這是最基本的入佛門的戒條,故也叫三皈戒。任何入佛教的男子或女子,必須到寺院中請求一位比丘或比丘尼傳授此戒:皈依佛,盡形壽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盡形壽不皈依外道邪說;皈依僧,盡形壽不皈依外道徒眾。皈依,是歸投、信賴的意思。佛、法、僧為佛教的「三寶」。佛是覺者,自覺、覺他、覺滿;法是法則,有軌跡使人理解與任持自性不失之能;僧是和合眾,於事於理和合相處。皈依三寶是信佛學佛的基礎,踏上此根基,步入佛門之後,須逐級升高,如法修行,故皈依三寶的種類,共有五等:(一)翻邪三皈:最初進入佛門;(二)五戒三皈:信佛之後加受五戒;(三)八戒三皈:六齋日受持八關齋戒;(四)十戒三皈:沙彌、沙彌尼受持十戒;(五)具足戒三皈:比丘、比丘尼稟受大戒。三皈依,是一切戒的根本,最初入佛,固然須領受三皈,加受五戒,八戒、十戒,皆以三皈為得戒而納受戒體。式叉摩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雖以羯磨法受戒,但在受戒之中,無不須行三皈依。
五戒五戒是佛教諸戒的基礎,屬於在家戒。它分別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五戒的毀犯,皆有輕重之別,重罪不通懺悔,故稱其為不可悔罪。輕罪可通悔,又分兩類,稱之為中可悔與下可悔。根據大乘菩薩戒,或犯重罪,如能作取相懺,罪可悔除。但懺悔除罪,只是除的犯戒罪,性罪並不能除去。五戒之中,殺、盜、邪淫、妄語四戒,均有可悔與不可悔罪;飲酒一戒,雖犯均為可悔。因此,五戒的前四戒為性戒,飲酒戒為遮戒。性戒是佛法與世法中皆所不許者,遮戒是佛陀制定為弟子遮止防犯性戒於未然的,所以唯有受了五戒的人不得犯。現將五戒的持犯,敘列如下。
殺生戒殺戒以殺人為重,殺旁生異類為輕。殺人以具足五個條件,成不可悔罪:(一)所殺者是人,而非異類旁生;(二)蓄意殺人,而非想殺異類旁生;(三)有心殺人,而非無意誤殺,或過失殺人;(四)運用殺人的方法;(五)被殺的人,斷定已死。殺人的後果有三種:(一)當時殺不死,犯不可悔罪;(二)當時不死,以後因此而死,亦犯不可悔罪;(三)當時不死,以後亦不因此而死,犯中可悔罪。佛教的不殺生,包括一切生物、動植物及人,范圍甚廣。殺生的動機,也有四種,「犯罪」亦有差別:(一)為殺人而作方便者,人死,犯不可悔罪;非人死,犯中可悔罪;畜生死,犯中可悔罪。(二)為殺非人而作方便者,非人死,犯中可悔罪;人死與畜生死,皆犯下可悔罪。(三)為殺畜生而作方便者,人死、非人死、畜生死,皆犯下可悔罪。(四)作不定方便(遇到什麼殺什麼),人死犯不可悔罪,非人死犯中可悔罪,畜生死犯下可悔罪。
偷盜戒盜戒的毀犯,也有輕重之別,具備六個條件,便成不可悔罪:(一)他物--他人的財物;(二)他物想--明知是他物而非自己之物;(三)盜心--起偷盜的念頭,存有偷盜的預謀在先;(四)興方便取--假借種種方法,達成偷盜目的;(五)值五錢--所偷之物價值五個錢(佛陀比照當時印度摩揭陀國的國法而制);(六)離本處--將所盜的財物帶離原來的位置。
邪淫戒除了夫婦之間的性慾,一切不受國家法律及社會道德所承認的性行為,均稱為邪淫。邪淫的范圍,不僅如此,即使身為夫婦,也有限制:佛菩薩的紀念日,每月的六齋日,不得行淫;父母的生日、親屬(父母、兄弟、姐妹等)的死亡之日,不得行淫;月經期中、妊娠期中、產前產後,不得行淫;除了陰道,不得行淫;除了夜間並在卧室,不得行淫。
妄語戒妄語的定義是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見言見,見言不見,不覺言覺,覺言不覺,不聞言聞,聞言不聞。妄語的方法是自妄語、教人妄語、遣使妄語、書面妄語、現相妄語。妄語又可分為三大類:大妄語、小妄語、方便妄語。最重的是大妄語罪,具備四個條件,即成重罪不可悔:(一)所向是人--對人說大妄語;(二)是人想--認定對方是人,而不是非人或畜生;(三)有欺誑心--蓄意要使對方受騙;(四)說大妄語--自己未證聖果聖法,而說已證,實未得四禪定,而說已得,實未見天龍神鬼來,而說天龍神鬼來。妄語之中,還包括兩舌、惡口、綺語,雖不失戒體,但犯可悔罪。在家的居士最應注意不可評論出家人的操守問題。
飲酒戒《四分律》中說:「酒者,木酒、粳米酒、余米酒、大麥酒,若有餘酒法作酒者是。」如何算犯酒戒?《四分律》又言:「酒色、酒香、酒味,不應飲;或有酒,非酒色、酒香、酒味,不應飲。」《十誦律》:「飲酢酒、甜酒,若曲、若糟,一切能醉人者,咽咽波逸提。若但作酒色,無酒香酒味,不能醉人,飲者無犯。」但是「不犯者,以酒為葯,以酒塗瘡」(《四分律》)方可。
關齋戒八關齋戒的內容為: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非梵行(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塗飾香鬘歌舞觀聽,七不眠坐高廣嚴麗床座,八不食非時食。因為前七條為戒,最後一條「非時食」不是戒而是齋,故稱八關齋戒。齋的意義是「清凈」,從事相上言,過中午而食者,即為雜亂不凈,所以三世諸佛等,皆是過午不食的;從根本上說,身口意的三業清凈,便名為齋。八關齋戒僅於六齋日的一日一夜受持,不須終身受持。通常是以陰歷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月底最後兩天,通稱為六齋日。在此六天之中,就受此戒,可持一晝夜,一晝夜後,要再持又可再受。
八關齋戒的重點在於戒淫。除了第三條「不淫」外,第六條和第七條也是為了間接地戒淫。頭戴香花、塗脂抹粉、唱歌跳舞、高卧大床等,對於修道者而言,應該絕對棄絕。這里的「不淫」是在五戒「不邪淫」之上更高的要求,《佛說齋經》中言:「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無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為邪欲,心不貪色,如清凈戒,以一心習。」顯然是杜絕包括夫妻生活在內的一切性行為。
十戒十戒是沙彌、沙彌尼須領受的戒條。沙彌與沙彌尼戒是相同的,不同的是隨大眾而學的戒儀。沙彌要隨學比丘律儀,沙彌尼須要隨學比丘尼律儀。比丘與比丘尼戒有部分不同,故沙彌與沙彌尼所隨學的律儀也有部分不同。沙彌與沙彌尼十戒包括:(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非梵行(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著香花,不香油塗身;(七)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觀聽;(八)不坐卧高廣大床;(九)不非時食;(十)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此十戒的前九戒與八關齋戒基本相同,只是沙彌(尼)第三戒與八關齋戒第三戒受持的時間不同,八關齋戒是一日一夜受持,沙彌與沙彌尼戒是終身受持。另一處不同是沙彌與沙彌尼戒的第六、七兩戒相當於八關齋戒的第七戒。此十戒開為三十三,再加「舍在家相」、「取出家相」、「請和尚法」,共為沙彌、沙彌尼應受持的三十六法。此十戒即總攝具足戒,如《沙彌尼戒經》雲:「能行是十事,五百戒自然具足。」
沙彌與沙彌尼戒的第十條「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這一條通常稱為「金錢戒」。「生像」二字,有兩種解釋:其一,「生色者金,似色者銀」。生成的黃金,稱為生色,以銀鍍成金色的,稱為似色。其二,生者即生就的金銀珠玉等寶物,像者即用金銀寶物製成的金器、銀器、琥珀、玳瑁、文犀、象牙。出家人不許捉持這些金銀寶物,但為了三寶的理由,可以依「說凈法」加以變通處理。所謂「說凈法」乃是請一位俗人為凈主,凡是因故收受銀錢貨幣,便說這是為那位俗人代收的。說凈法的含義是藉以警策出家人,不可接受太多的銀錢。故出家人最好能不受銀錢,如果確實需要,不妨以「說凈法」來接受。
式叉摩尼法式叉摩尼是沙彌尼與比丘尼之間的必經階段,其階位雖在沙彌尼之上,但仍然是沙彌尼的戒體,《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中言:「此學法女,無戒體也;但受別教,位過沙彌。」因其除了嚴持沙彌尼十戒外,還另受六法的原故,故階位高過了沙彌。式叉摩尼是最特殊的一個階位,其他階位均有戒體可得,唯此一階,僅得另六法而已。這個六法就叫式叉摩尼法。
據《四分律》載,式叉摩尼六法是:(一)與染污心男子相觸。即不得與已經成年,並明知對自己有染污心的男子接觸,包括頭發以下、膝蓋以上的身體部分。(二)盜人四錢以下。即不得偷盜別人價值四錢以下的物品,乃至一草一木一針。(三)故斷畜生命。即不得故意殺害異類眾生,乃至使其死亡。(四)不妄語。即自己未見、未聞、未覺、未知者,不得妄說已見、已聞、已覺、已知。(五)非時食。即不得在中午過後進食。(六)飲酒。即不得飲酒,乃至一滴沾唇。式叉摩尼犯了沙彌尼十戒的前四戒,即得四根本罪,逐出僧團--滅擯;犯了六法之中的任何一法,必須重新白二羯磨,重受兩年的六法。若犯其餘,但名缺行,悔改即除。
據《根本說一切有部苾□尼毗奈耶》卷十八,又有式叉摩尼六法與六隨法,內容與《四分律》的規定有點不同。六法為:(一)不得獨在道行。(二)不得獨渡河水。(三)不得觸丈夫(男子)身。(四)不得與男子同宿。(五)不得為媒嫁事。(六)不得覆尼重罪。六隨法為:(一)不得提屬己金銀。(二)不得剃隱處毛。(三)不得墾掘生地(潮濕而能生草木)。(四)不得故斷生草木。(五)不得不受而食,即不能自取食物而食。(六)不得食曾觸之食。
比丘戒比丘戒的條文,一般說是二百五十戒,但在各部律中,有些出入。主要的出入是威儀戒,至於重戒與次重戒的條文,其文字雖有詳簡廣略的不同,戒目的條例卻是大致相同的。《五分律》為二百五十九戒,《十誦律》為二百五十七戒,《僧祗律》為二百一十八戒,《解脫戒經》為二百四十六戒。現今佛寺大多遵循的《四分律》及《根本說一切有部律》,確實是二百五十條,且篇聚的排列也是一樣的。比丘的二百五十戒相,可分為八類條目、五等罪行、七項罪名、六種果報。
八類條目為:(一)四波羅夷。波羅夷為梵語音譯,也有譯作波羅市迦,意譯為「棄」。這四類是最重要的比丘戒,專指犯了淫、盜、殺人、大妄語等棄罪、斷頭罪、不可救葯罪。犯了死棄罪必須從僧團中開除出去。(二)十三僧殘。梵語音譯為僧迦婆屍沙,簡稱僧殘或殘,是次於棄罪的罪,是僧團凈法中的殘傷者,唯其雖殘而尚有懺除救葯的餘地。(三)二不定法。這是沒有一定犯罪類別的罪名,可能犯波羅夷,可能犯僧殘,所以稱為不定,(四)三十舍墮。梵語音譯為尼薩耆波逸提,尼薩耆的意思是「盡舍」,波逸提的意思是「墮」,合起來稱為舍墮。這是由於取了或畜了不應取,也不應畜的東西,首先應將那物舍給僧團,然後再以懺波逸提罪的方法懺罪。(五)九十單墮。梵語音譯為波逸提或波逸底迦。波逸提,是指墮地獄罪,因這無物可舍,故通常稱為單墮。(六)四悔過法。梵語音譯波羅提提舍尼或波羅舍尼,簡稱提舍尼,意思是向彼悔,比丘共有四條特定的戒,犯了以後,須立即面對一人直說悔過,故又稱悔過法。(七)百眾學。梵語音譯屍沙迦羅尼或式叉迦羅尼,是突吉羅的異名,這是應學或宜學的意思。故通稱眾學或應當學。指日常生活中不規矩的行為,只要自己反省即可。(八)七滅諍法。這不是一種罪過,而是僧團中有了紛爭,形成對立的意見時,就用「滅諍」的方式解決,最後以多數派的意見為准。
五等罪行是對八類條目的重新歸類:(一)波羅夷,包括四波羅夷和十三僧殘、二不定法中的一部分。(二)僧殘,包括十三僧殘及二不定法中的一部分。(三)波逸提,包括三十舍墮、九十單墮及二不定法中的部分。(四)提舍尼,指四悔過法。(五)突吉羅,包括百眾學及七滅諍法。七項罪名(七聚)為:(一)波羅夷;(二)僧殘;(三)偷蘭遮,譯作大障善道、大罪、粗惡、粗過等,或稱為濁重犯,主要指由於波羅夷及僧殘罪的未遂罪中產生,但也有獨立產生的,故分為他生偷蘭遮及獨頭偷蘭遮兩大類別;(四)波逸提;(五)提舍尼;(六)惡作;(七)惡說。六種果報是:(一)焰熱地獄,由波羅夷罪引起;(二)大嚎叫地獄,由僧殘罪引起;(三)嚎叫地獄,由偷蘭遮罪引起;(四)眾合地獄,由波逸提罪引起;(五)黑繩地獄,由提舍尼罪引起;(六)等活地獄,由突吉羅引起。
菩薩戒菩薩戒是優婆塞、優婆夷、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等七眾戒之外的別解脫戒。它涵蓋了七眾戒,又超過了七眾戒,它是「諸佛之本原,菩薩之根本;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梵網經》)。菩薩戒的內容可以總括為三聚凈戒,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也有人用三聚凈戒代稱菩薩戒。
菩薩戒本沒有特殊的戒相,《法華經·安樂行品》所舉的不親近國王、王子、外道梵志、凶戲、相撲等十項「不親近處」,可以看作大乘菩薩戒的最初戒相,但尚無菩薩戒的名稱《地持經》很具體地講道,一切戒有三種:(一)律儀戒;(二)攝善法戒;(三)攝眾生戒。律儀戒是七眾所受的戒。攝善法戒是菩薩所受的律儀戒,即上修菩提的一切身口意的善法。攝眾生戒即為眾生作饒益事,看病、說法、報恩、救護、勸慰、施與等十一種。羅什所譯的《梵網經》和《瓔珞經》、《地持經》並稱為大乘戒的三大聖典。《梵網經》中未明確提到三聚戒之名,但它說的十重戒四十八輕戒的戒法是仿小乘比丘戒條的形式而制定的。這些十重戒四十八輕戒是大乘菩薩戒最具體的戒相。
三聚凈戒包含三句話:(一)修一切凈戒,無一凈戒不持;(二)修一切善法,無一善法不修;(三)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
菩薩戒的戒相分為在家菩薩戒和出家菩薩戒兩種。在家菩薩戒包含六重戒和二十八輕戒。其六重戒為:(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宣說四眾罪過;(六)不酤酒。二十八輕戒文繁從略。出家菩薩戒包含十重戒四十八輕戒。十重戒於前述六重戒外再加上:(七)不自贊毀他;(八)不慳惜加毀;(九)不瞋;(十)不謗三寶。四十八輕戒從略。 22284希望對你有幫助!

Ⅵ 我是一名居士,在家有上供下施的煙供,請問要注意哪些事項

在家居士在家施食、煙供,最好是按傳承來,跟自己的師父求來這個法本,然後按儀軌來做,這樣有傳承的力量和護法護持可以避免很多意外發生。

Ⅶ 五戒的居士應該注意什麼

居士們心中有佛,每天常念阿彌陀佛,所以在言行舉止都是以善為本,助人為樂。居士守五戒是最簡單的要求,五戒: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喝酒。

Ⅷ 佛教入門:居士菩薩戒注意什麼

在家居士,如果想受菩薩戒,先對照《在家菩薩戒本》,如果感覺可以受持,就到寺院登記,寺內院舉行菩薩戒法會時容按時去參加受戒。受菩薩戒的條件,一般寺院要求居士要先受五戒。五戒能受持後,再受菩薩戒。
這個世界上有著很多的條條框框,當你不在那些框框中的時候你就是充滿了自我的性格和特點。當你被固定在那些條條框框中你就要有所顧忌,菩薩戒一旦受戒就一定要遵守。

Ⅸ 佛教法會在家居士參加法會應注意什麼

決定參加法會時,抄首先為自己做好前去的心理准備,再逐一準備相關事宜。如果需要事先報名的法會,則應事先報名,以讓主辦單位提早做准備,如果沒有提前報名,隨時前去也無妨。
建議參與者參加法會前的一、兩餐能茹素,以清凈身心狀態,進入寺院後不能攜帶葷食、煙酒。為了庄嚴道場,最好穿著海青,或是穿簡單、素凈、端莊的服裝,不需要化妝或是上淡妝。此外,也要盡量避免奇裝異服的打扮,比較不會影響到其它參與者的心念。至於是否需要攜帶供品,則視該法會需求而定。通常需要請信眾攜帶供品的法會,道場會事先說明,帶了供品的信眾,可以到知客處請求代為處理。
其實,法會前,最重要的是,擁有虔誠修行的心理准備。准備過程中,逐一將平日散亂的心念收攝起來,不慌不亂地安定身心狀態,心念夠虔敬,修行才會產生效果,如此,眾靈都會有所感應。法會的意義重在參加,即使准備尚未充分,只要持誠親身前往,也能夠產生修行與利他的功能(2008年秋(總第一期)江蘇崑山《華藏》佛學雜志)

Ⅹ 道教的居士,怎麼當每天都需要做什麼有什麼禁忌

你問的這個問題,
道家的居士怎麼當?
每天都需要做什麼?
有什麼禁忌?
下面的內容應該能夠幫你解答。
一、如何成為居士
1、只有經過拜師儀式才算成為正式的居士。
2、居士還必須持有居士證。居士證是宮觀廟宇核發的身份證明,是居士的教職身份憑證。
3、居士無需拋棄家庭出家,直接在家修行道法,遵循居住管理章程即可。
二、居士修行
在家居士修行時的事項主要包括:皈依三寶、受持五戒、持齋、修行菩薩六度、居家八法,等等。
1、皈依三寶,確信佛法僧三寶為身心歸向依靠之處,更不皈依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與神廟,這是在家佛教徒的必要條件。
2、其次是奉行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佛法戒律雖然多,但最重的就是五戒,
3、持齋,持齋是在每月一定的日子裡實行一種克己的生活,即過午不食,不塗香裝飾和觀歌舞劇,不坐卧高廣床座。持齋的日子一般是陰歷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晦日)。
4、大乘經典則廣說在家菩薩應當怎樣修六度、四攝,等等。
5、居家八法,居家八法是佛陀針對在家人求得現實和未來安樂的八種修行,即方便具足、守護具足、善知識具足、正命具足、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和慧具足。如果按照居家八法修行,不但得今世的安樂,還可得來世的安樂。
遵守三皈、五戒和持齋,對人努力行善,對自己清凈身心,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佛教在家信徒修持的標准。實際上有不及這個標準的,也有超過這個標準的。

閱讀全文

與在家居士需要注意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定製六平方紅宇牌櫥櫃雷多少錢 瀏覽:737
寧波義大利傢具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瀏覽:636
築巢家居質量怎麼樣 瀏覽:698
上猶千惠家電電話多少 瀏覽:547
家居商場里東西有虛假怎麼辦 瀏覽:310
2020年九月多久適合裝修 瀏覽:125
鋼結構柱子用什麼材質裝修 瀏覽:943
量手定製對戒卷什麼意思 瀏覽:373
什麼木質傢具對人體健康有益 瀏覽:158
衣櫃kd軟體怎麼用 瀏覽:696
國家電網客服簡歷怎麼寫 瀏覽:877
裝修二級都能幹什麼活 瀏覽:946
金牌櫥櫃裝了多少錢 瀏覽:116
4米櫥櫃一般用多少板 瀏覽:211
為什麼裝修公司要送家電 瀏覽:874
連接衣櫃裡面的螺絲怎麼拆 瀏覽:63
大贏家電玩城怎麼老輸錢 瀏覽:717
建材門店導購怎麼樣啊 瀏覽:839
裝修垃圾有什麼東西 瀏覽:606
西安哪個建材市場出售白灰 瀏覽:30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