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知道任法融,任法久等這些道家高人在現在哪裡居住
任法融樓觀台
❷ 中國56個民族都有什麼民風民俗
各民族民風民俗:
1、漢族,全稱大漢民族。原名華夏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裔,炎黃子孫。
在民間,特別是農村地區,有過小年和大年的習慣。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漢族民族服飾為漢服。
2、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聖紀節、登霄節等。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
3、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
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間習慣包粽子過春節。節日期間還要組織豐富多採的民族文體活動慶祝,唱「採茶」、舞獅龍、跳打扁擔舞、鬧鑼、打陀螺、賽球、演地方戲等。
4、滿族
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三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以河北省北部最多,其次是遼寧省。
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裏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
5、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2)道家居住的地方叫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民風民俗之過年的習俗
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准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准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
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鍾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參考資料:56個民族-網路
❸ 沈丘李老莊鄉離婚在那辦
辦理離婚手續,要根據雙方選擇的離婚方式決定。
第一,如果選擇協議離婚是內不能在暫住地容辦理的,根據新《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第十條規定內地居民自願離婚的,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也就是說,如果戶籍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縣的居民,可以到沈丘縣民政局婚姻登記中心辦理離婚登記。
第二,如果選擇訴訟離婚,這是涉及法院管轄權的問題,離婚訴訟採取「原告就被告」的原則確定管轄, 原告應當向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訴。並且適用一般地域管轄,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即,應向被告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這里提到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所謂「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如被告的戶籍遷出後尚未落戶,有經常居住地,由該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戶籍遷出不足1年的,由其原戶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超過1年的,由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❹ 求古詩《道服贊》的白話文翻譯 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遙是與。虛白之室,可以居住。華骨之庭
道服贊並序
[宋]范仲淹
【原文】
序:平海書記許兄制道服,所以清其意而潔其身也。同年范仲淹請為贊雲:
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遙是與。虛白之室,可以居處。華胥之庭,可以步武。
豈無青紫,寵為辱主。豈無狐貉,驕為禍府。重此如師,畏彼如虎。旌陽之孫,無忝於祖。
【說明】
范仲淹(959-1052)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他的散文名篇《岳陽樓記》膾炙人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警句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由於年代久遠,范氏的墨跡極為罕見。目前僅知有3件行書手札(分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和此一件楷書作品傳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途朔反贊》卷,紙本,本幅縱34.8厘米,橫47.9厘米,小楷書7 行共97字。據序文可知,它是作者為一位時任平海軍(今福建泉州)書記的許姓友人撰、書的,此人與作者為同年(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進士。北宋道教風行,士大夫亦以道裝為時尚。許氏新制道服,范仲淹請為之贊,乍聞似有媚俗之嫌。但細讀其文,乃無一語涉及迷信,完全從立身處世角度,借題發揮。言簡而意深,確是大儒手筆。此文《範文正公文集》未收,為集外佚文,極具文獻價值。
【注釋】
1、道服:僧道的服裝。亦指家居穿的道袍。2、清其意:使他的精神清凈。3、潔其身:是他的身體清潔。4、同年:古代科舉考試同科中式者之互稱。唐代同榜進士稱「同年」,明清鄉試、會試同榜登科者皆稱「同年」。清代科考先後中式者,其中式之年甲子相同,亦稱「同年」。5、贊:古代一種專用於稱頌的文體,常為四言韻語。6、道家者流:即道家流,道家學派。以先秦老子、莊子的學說為中心的學術流派。7、楚楚:整潔鮮明的樣子。8、逍遙:優游自得;安閑自在。9、與:通「歟」,句末語氣詞。10、虛白之室:室名。語本《莊子·人間世》:「虛室生白,吉祥止止。」謂心中純凈無欲。《北史·隱逸傳·徐則》:「先生履德養空,宗玄齊物,深曉義理,頗味法門。悅性沖玄,恬神虛白,飡松餌術,棲息煙霞。」11、居處:指平日的儀容舉止。也指日常生活。12、可以:可以用來。13、華胥之庭:華胥國的院子。華胥,人名。傳說是伏羲氏的母親。後來也指夢境。《列子》中指國名。語本《列子·黃帝》:「(黃帝)晝寢,而夢游於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遊而已。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黃帝既寤,怡然自得。」後用以指理想的安樂和平之境,或作夢境的代稱。14、步武:很短的距離。《國語·周語下》:「夫目之察度也,不過步武尺寸之間。」韋昭註:「六尺為步,賈君以半步為武。」《後漢書·臧洪傳》:「相去步武,而趨舍異規。」後來也指腳步。這里指步行;散步。15、青紫:青色和紫色的衣服,是宋代高官服色。本為古時公卿印綬、服飾的顏色。比喻高官顯爵。16、寵為辱主:驕寵是受辱的根源。主,根本;要素。或曰預示;預兆。17、狐貉:亦作「狐狢」。獸名。狐與貉。漢劉向《說苑·談叢》:「猿猴失木,禽於狐貉者,非其處也。」後指狐、貉的毛皮製成的皮衣。《論語·子罕》:「衣敝緼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朱熹集註:「以狐貉之皮為裘,衣之貴者。」17、驕為禍府:驕縱是災禍的根源。府,聚集之處。18、重此如師:看重這道服就如同敬重老師。19、畏彼如虎:畏懼那官服就如同害怕老虎。20、旌陽:指許旌陽,即晉代仙人許遜,世稱「許真君」。許遜曾任蜀郡旌陽縣令,故稱。他曾學道於大洞君吳猛,後因晉室亂而棄官東歸。相傳於東晉孝武帝太康二年,在洪州西山全家升仙而去。南宋姜夔《鷓鴣天》詞序:「古楓,旌陽在時物也。」明屠隆《彩毫記·乘醉騎驢》:「簿書作令休雲俗,勾漏旌陽俱是仙。」參閱《太平廣記》卷十四引《十二真君傳·許真君》。此贊詞是寫給姓許的官員的,因此范仲淹提到了許旌陽,並把這位著名仙人看作是許姓官員的祖先,經這樣一贊,這位許姓官員就更有理由和資格穿道服了,增加了文章的力度。21、無忝:不玷辱;不羞愧。《書·君牙》:「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纘乃舊服,無忝祖考。」孔安國傳:「無辱累祖考之道。」
【譯文】
序:
平海書記許大哥製作了一身道服,這是用來所以清其意而潔其身也。同年范仲淹請求(為此)撰寫一篇贊文如下:
信奉並研習道家學說的人,都是衣裳整潔鮮明。君子穿上它,顯得非常逍遙,優游自得。干凈整潔的虛白之室,可以用來居住生活。華胥國安樂和平的院子,可以用來散步。難道您是沒有高貴的青紫衣服嗎?只是您知道驕寵是受辱的根源。難道您是沒有用狐、貉的毛皮製成的皮衣嗎?只是您知道驕寵是受辱的根源。您看重這道服就好像敬重老師一樣,畏懼那官服就像害怕老虎一樣。您是旌陽仙人許遜的子孫,您的道行無愧於你的先祖許真君。
❺ 福地洞天,是什麼意思
福地洞天 原為道家語,指神道居住的名山勝地。後多比喻風景優美的地方。
唐·杜內光庭《洞天福地容記》:「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稱。」
清·曾樸《孽海花》第七回:「一到南邊,果然山明川麗,如登福地洞天。」
❻ 所謂的三界到底是什麼
三界是佛教的概念,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
佛學術語:
1、欲界(梵kāma -dhātu),為地獄、餓鬼、畜牲、修羅、人間及六欲天之總稱。此界中眾生貪於食、色、眠等諸欲。
2、 色界(梵rūpa -dhātu),色為變礙之義或示現之義,乃遠離欲界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凈色質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無有欲染,亦無女形,其眾生皆由化生;其宮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質,故稱色界。
此界依禪定之深淺粗妙而分四級,從初禪梵天,終至阿迦膩吒天,凡有十八天。
3、無色界(梵arūpa -dhātu),唯有受、想、行、識四心,而無物質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無一物質之物,亦無身體、宮殿、國土,唯以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故稱無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又稱四無色、四空處。
(6)道家居住的地方叫什麼擴展閱讀
佛教中三界的另外解釋(出自《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九》):
指斷界、離界、滅界等三種無為解脫之對治道。
1、斷界,即斷除九結(九種煩惱)中除貪以外之其餘八種煩惱,或斷除無明結。
2、離界,謂斷離貪煩惱或斷除愛結。
2、滅界,謂斷滅有漏善及諸有為、無覆無記等煩惱。即除九種煩惱外之其餘有漏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界
❼ 道教的三清是誰他們都是什麼來歷
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即:
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玄元皇帝太上老君。
1、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於宇宙萬物之先。道體常存不滅,即使天地全部毀滅,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歷代神仙通鑒》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出現卻比太上老君要晚。
道教形成初期並無「元始天尊」的說法,《太平經》《想爾注》等均無記載。在中國神話傳說中,也無來歷可尋。根據道書的記載:最早出現「元始」之名的是晉葛洪的《枕中書》書中記載:混沌未開之前,有天地之精,號「元始天王」,游於其中。
後二儀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又經數劫,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後庖羲,神農皆苗裔也。並曰:「玄都玉京七寶山,在大羅之上,有上、中、下三宮。
上宮是盤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聖母所牿。」此時,還只有元始天王的稱呼。直到南朝時,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才始有「元始天尊」之號。該書第一階中位神為「上台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稱「玉清境元始天尊」為主。
2、靈寶天尊
靈寶天尊又稱玉宸大道君和太上大道君。是元始天尊的精氣所化生,以開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其母洪氏身中,於母親身中先瓊胎玉府,道君於其中凝神修煉三千七百年,在郁察山浮羅丹玄山腳下誕生。
道君長大後,啟悟道真,期心玄妙,在一株枯桑樹下,精思百日。忽感元始天尊下降,傳授道君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於是道君跟隨元始天尊游歷十方世界,宣講道法。
不久,道君得證道果,元始天尊賜予道君太上靈寶天尊之號,居住在上清真境禹余天中,又將金科寶籙、三洞仙經,付與經師郁羅翹真人,傳教於十方世界,萬國九州。夏至日為靈寶天尊的聖誕。
3、道德天尊
老子又稱道德天尊 ,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位列三清之一。 道德天尊的化身為原為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重要人物老子,(後人普遍認為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創始人)。
老子(公元前1301年2月15日生),後來老子出函谷關寫下著作《道德經》,去了西方,化胡為佛,創立佛教,教育胡人。
三清的哲學意義
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徵。《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由無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
第十四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據《雲簋七籖》和《道法會元》等道書記載,道 天尊居之。」(《雲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
又據《集說詮真》引《讀書紀數略》雲:」根據《道法會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關於清微神位的記載;太玄輔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貫三洞,傳道德派和正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