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屈原的誕生地(今天是哪裡)
屈平,抄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襲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中文名: 屈平
別名: 屈原
國籍: 楚
出生地: 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
出生日期: 公元前340年正月寅日
逝世日期: 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
職業: 官員,詩人
主要成就: 促成楚齊聯盟
創立「楚辭」文體
代表作品: 《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官職: 左徒,三閭大夫
紀念日: 端午節
2. 屈原誕生地
屈原(前340?—前278?),原姓羋(mǐ),名平,字原,出身於楚國貴族。公元前340年誕生於秭歸三閭鄉樂平里。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是,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他 屈原
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於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投汨羅江自殺。 [1]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約於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市秭歸縣),自稱顓頊的後裔。 「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入漵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流放期間,屈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 「朝發枉渚」之地(今常德德山)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後,在和漁父的一次對話中,漁父勸他「與世推移」,不要「深思高舉」,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寧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塵埃。在漁父看來,處世不必過於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來為官;世道渾濁,可以與世沉浮。至於「深思高舉」,落得個被放逐,則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漁父的談話,表現出了兩種處世哲學。 公元前278年,秦國攻破了楚國國都郢都。當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端午節,也是因此而來的。
編輯本段家族
屈原出生於楚國貴族,和楚王一樣,羋(mǐ)姓,後改姓熊。該姓出自黃帝顓頊系統的祝融氏;羋姓族群從商代遷徙至南方楚地,當傳到熊繹時,因功受周封於楚,遂居丹陽(也就是現在湖北省秭歸縣境內)。這就是屈原的故鄉。春秋初期,約公元前7世紀,楚武王熊通的兒子被封在「屈」這個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類似的,還有春秋時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戰國時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國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夠從春秋前期一直延續到戰國後期,一直處於楚國的高層,這個家族可謂經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閭大夫,據說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務。 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當時叫作「公族」或「公室」,那麼他和楚國的關系,當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孫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國都曾擔任過要職。屈原的父親叫伯庸。到了屈原這一代,屈氏當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後來被秦國俘虜的大將屈丐。屈原楚辭《九章·惜誦》:「忽忘身之賤貧」。很可能當時這個貴族家庭已經衰落了。
編輯本段生平
出生
屈原的出生日期,據近代許多人研究,約在楚宣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2年)到三十年(公元前339年)之間。照甲子推算,那年應該是戊寅年.恰巧,屈原的出生不但是寅年,而且又是寅月寅日。照中國歷法的老話是「人生於寅」,所以夏正便以建寅之月(即正月)為歲首。屈原既然是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於「人」的生辰,所以在屈原著名的作品《離騷》中說:「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這句是說太歲星逢寅的那年正月,又是庚寅的日子,我從母體降生了。說明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碩是正月,夏歷以建寅之月為歲首,說明這年正月是寅月;庚寅則說明這一天是寅日。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這可是個好日子(據鄒漢勛、劉師培用殷歷和夏歷推算,定為公元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清代陳瑒用周歷推算定為公元前343年正月二十二日),目前一般定為公元前340年。
取名
屈原覺得自己的生辰有些與眾不同,所以他在《離騷》中說:「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這四句是說:父親看到我生辰不凡,給我起了個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而東漢王逸在《章句》中解釋屈原的名字時說:「正,平也;則法也」,「靈,神也;均,調也。言正平可法者莫過於天,養物均調者,莫神於地。」 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來,照字面上講,「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微;「原」是又寬又平的地形[7],就是地的象微,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開於子,地辟於丑,人生於寅」[8]的天地人三統。這在今天看來,只是個巧合,原無所謂,可在當時卻認為是一個好兆頭。
經歷
屈原的事跡,主要見載於司馬遷的《史記》。根據《離騷》「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於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於是年正月十四誕生於丹 屈原畫像
陽,即今湖北秭歸,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 屈原生活的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於其手。 屈原為實現振興楚國的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上官大夫靳尚出於妒忌,趁屈原為楚懷王擬訂憲令之時,在懷王面前誣陷屈原,懷王於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職後,轉任三閭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負責
3. 屈原家在哪
1、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
2、簡介
屈原(約前342—前278),名正則,字靈均,一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楚國大夫。漢族,出生於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人,他是中國最早的大詩人之一。繼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
他創立了「楚辭」,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國將領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都城郢都,並在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焚燒楚先王陵墓。憂國憂民的屈原在汨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
他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人,中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3、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他創造的「楚辭」,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對後世詩歌產生深遠影響。
4. 屈原故里的基本介紹
殷商時期秭歸為「歸」國所在地,「歸」,郭沫若認為「當即蜀鄂交界之處夔國」,「其故地在今湖北的秭歸縣」。西周時期,周成王封熊繹以子男之田,居丹陽,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為夔子國。今香溪有古夔國城遺址。丹陽,是楚國最早的郢都,是屈原祖先的聚居地。從古至今,在香溪河聚居著龐大的熊氏、屈氏家族。時至今日,熊屈兩姓還有近萬人伴隨居住於兩岸。這兩姓的起源與楚國的歷史是有緊密關系的。香溪岸邊萬古寺村現仍保留有清代維修過的屈氏宗祠。保留古墓一座,銘文記載系屈原後裔。傳承民國《屈氏家譜》一部 。
秭歸與香溪之間有一沙灘,傳說是屈原遺體安葬處,後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
秭歸還是歷史悠久的柑桔之鄉,屈原在他的名篇《桔頌》屈原祠中,曾對桔樹的形象和性格作過深刻的描寫。今天,秭歸已成為中國七大柑桔生產基礎之一。深秋時節,滿目都是柑桔林,青枝綠葉藏紅果,如詩如畫。 在樂平里,有關屈原的名勝古跡和傳說甚多,如香爐坪、照面井、讀書洞、玉米三丘等。古人曾集為 「八景」並以景名聯詩一首:「降龍
伏虎嘯天來,鄉鼓岩連擂鼓台。照面井寒奸亡膽,讀書洞出離騷才。丘生玉米合情操,濂滴珍珠盪谷俟。鎖水回龍含澤畔,三關八景勝蓬萊」。 在屈原故里還有一奇值得一提。這里的耕牛不穿繩,卻能聽從指揮。相傳屈原從楚都回家,快到家門口時,侍者挑書簡的繩子斷了,一老農當即把牛鼻繩解下來給他,從此以後,這里的牛就不再用牛鼻繩了。
屈原誕生在山清水秀的樂平里。屈原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越的政治家,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大詩人,是三峽里的「第一流才子」。他憂國憂民,最後投汨羅江,以身殉國。屈原留下的《離騷》、 《九章》、 《九歌》等光輝詩篇,聲貫如今,名揚中外。陳運和詩稱「《九章》曲調源於楚天遼闊 《九歌》節奏來自泛黃史冊」。縣名由來:傳說秭歸縣名由屈原而來。屈原有個姐姐,屈原被流放前,她曾特地趕回來寬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後人為表示對這位賢惠的姐姐的敬意,將縣名改為「姊歸」,後演變為今「秭歸」。 秭歸鳥即子規鳥。相傳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靈所化,每年農歷五月,此鳥叫聲「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們做粽子、修龍舟,准備迎接端午佳節,祭祀屈原。
端午節的原始形態是慶豐收,後因屈原投江這一天剛好是端午節,所以這個節日的意義就漸漸讓位於對屈原的悼念,也稱「詩人節」。
每年端午節,秭歸人民還在屈原沱上賽龍舟。這一撫慰屈原忠靈的古俗世代相傳並延至今日。
5. 屈原的出生地有很多版本,屈原真實的出生地在哪裡
屈原出生於秭歸,那是對的。但是這個秭歸說的是新中國成立以前的秭歸。屈原真正出生地是現在的湖北興山縣高橋鄉雙堰村屈家坪。湖北興山縣高橋鄉雙堰村屈家坪原屬於秭歸縣,古書記載屈原生於此處。而在其所在附近,有高陽、南陽、歸州等鄉鎮.
山海經•海內南經》載:「夏後啟之臣曰孟塗,……居山上;在丹山西。丹山在丹陽南,丹陽居屬也。」東晉郭璞注此說:「今建平郡丹陽城秭歸縣東七里,即孟塗所居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篇》引東晉袁山松《宜都記》曰:「秭歸,蓋楚子熊繹之始國。」又說:「丹陽城,城據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東北兩面,悉臨絕澗。西帶亭下溪,南枕大江,險峭壁立,信天固也。楚子熊繹始封丹陽之所都也。……楚子先王陵墓在其間,蓋為征也。」酈道元不僅較詳細描述了秭歸丹陽城的地理位置,而且說「楚子先王陵墓在其間」。
郭璞、袁山松、酈道元均主張楚都丹陽在湖北秭歸縣境內。歷代許多方家均從此說。如:南北朝陳顧野王《輿地誌》說:「秭歸縣東有丹陽城,周回八里,熊繹始封也。」此說唐代最盛,唐魏王泰《括地誌》說:「熊繹墓在歸州秭歸縣。」並說:「歸州秭歸縣丹陽城,熊繹之始國」;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說:「(丹陽)在秭歸東七里,楚之舊都也。周成王封熊繹於荊丹陽之地,即此也」;唐李賢等注《後漢書•南蠻列傳》說:「周成王封楚熊繹,始居丹陽。今歸州秭歸縣東南故城是也。」到了宋代,「秭歸說」仍久盛不衰。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說:「丹陽城在秭歸東三里,今屈沱楚王城是也,北枕大江,周十二里」;宋祝穆《方輿勝覽》說:「丹陽城即楚王城,今長寧千戶所是也」。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秭歸為長寧縣。另外,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羅泌《路史•國名紀》等也沿襲此說。
但「秭歸說」中又有長江南北兩說之分。酈道元《水經•江水注》說:「丹陽城,城據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東北兩面,悉臨絕澗。西帶亭下溪,南枕大江,險峭壁立,信天固也。」此處意指丹陽在秭歸長江北岸;而王象之《輿地紀勝》、祝穆《方輿勝覽》所指「楚王城」位於秭歸長江南岸,今人楊寬《西周時代的楚國》贊同此說。贊同長江北岸之說的當代學者亦不乏其人。劉彬徽則主張江北說,他根據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江隊試掘秭歸長江北岸鰱魚山遺址情況,在《試論楚丹陽和郢都的地望與年代》一文中說:「此地西距秭歸7.5里,位於長江北岸,與《水經注》所記的丹陽城位置大體相符(距縣城七里)。」劉彬徽認為長江北岸的鰱魚山遺址是楚始都丹陽。文必貴《秭歸鰱魚山與楚都丹陽》一文亦認同此說。
6. 屈原的出生地在哪
北省
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鄉——秭歸城(位於中國湖北省西部,)地處川鄂咽喉長江西陵峽兩岸。。這里山青水秀,盛產柑桔,屈原青少年時候的千古名篇《桔頌》就寫於此地。城內立有「屈原故里」牌坊和今人重建的規模宏偉的屈原祠。每逢端午節,還能觀覽屈鄉人民為紀念屈原舉行的「龍舟競渡」。秭歸樂平里是屈原的出生地,現存屈原談書洞、照面井等遺跡。
位於秭歸縣東1.5公里長江北岸的向家坪,又稱清烈公祠,為紀念屈原而建。
屈原是戰國時楚國大詩人,相傳他自沉汨羅江後,一條金色神魚先將其屍體吞下,游至香溪河口再吐出來。香溪河口在屈原故里附近,屈原之姊便將其弟屍體安葬於此,並定居於此,秭(姊)歸之名出由此而產生。
屈原祠始建於唐元和十五年(820年),北宋改名為清烈公祠,元、明、清屢圮屢修,才得以保存。1978年建葛洲壩水利樞時,將它遷至今址,且按原貌重建。
屈原祠包括山門、大殿和左右配殿等建築。山門為四柱三樓式碑坊,高14米,正中額題「清烈公祠」四字,兩側榜題「孤忠」「流芳」四字。大殿系鋼盤混凝土結構,有明清風格,翠瓦飛檐。高聳於崇台之上,益顯宏偉壯麗。大殿後的屈原墓,乃人們營建的衣冠冢。今墓前的門闕、石坊等,全是清道光年間原物。
屈原祠依山面江,景色秀美。由此地南眺,大江南岸諸峰歷歷在目。每逢端午佳節,這里都舉辦龍舟競渡。屆時,江上彩舟如梭,岸上遊人如織,熱鬧異常。
秭歸城附近還有屈原故里,這是屈原的出生地,其名氣絕不亞於屈原祠,可作為屈原祠的輔游點。
屈原祠始建於唐元和十五年(820 年),北宋改名為清烈公祠,元、 明、清屢圮屢修,才得以保存。1978年建葛洲壩水利樞時,將它遷至今址,且按原貌重建。 屈原祠包括山門、大殿和左右配殿等建築。山門為四柱三樓式碑 坊,高14米,正中額題「清烈公祠」四字,兩側榜題「孤忠」「流芳」四字。大殿系鋼盤混凝土結構,有明清風格,翠瓦飛檐。高聳於崇 台之上,益顯宏偉壯麗。大殿後的屈原墓,乃人們營建的衣冠冢。今墓前的門闕、石坊等,全是清道光年間原物。 屈原祠依山面江,景色秀美。由此地南眺,大江南岸諸峰歷歷在 目。每逢端午佳節,這里都舉辦龍舟競渡。屆時,江上彩舟如梭,岸上遊人如織,熱鬧異常。
經濟實惠、價廉物美、方便快捷,時尚快購吧 就是這樣一個購物便捷,導航清晰,交易安全的一個很好的淘寶商品展示購物網站時尚快購吧 皇冠店,讓你省錢省到笑!~~
7. 屈原是哪裡的祖籍
現在湖北省秭歸縣境內。是屈原的故鄉。最近對湖南漢壽縣屈原學會提交的有關回「屈原故鄉漢壽答說」的研究成果進行鑒定,在仔細閱讀所報材料和出土文物介紹後,又到漢壽縣滄港古鎮進行了實地考察,大量的屈原遺跡和出土文物以及與屈原作品相關描述的印證,使人不得不感到屈原故鄉很有可能在漢壽,起碼「屈原故鄉在漢壽」可稱為有根據的新的一說。
8. 屈原的具體資料
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吸收了南方民歌的精華,融合了古代神話和傳說,創造出了新體詩——「楚辭」。楚辭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大解放。它打破了《詩經》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採取三言至八言參差不齊的句式,形式活潑多樣,適宜於抒寫復雜的社會生活,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篇幅和容量可根據內容的需要而任意擴充。偉大詩人屈原,是楚辭的創始人和代表作家。
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他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的政治生活雖然是個悲劇,但作為詩人,他給後人留下了《離騷》、《天問》等二十多篇不朽的詩篇。這些都是中國文學寶庫的珍貴遺產。
《離騷》是屈原最成熟的作品,是中國古代最宏大的一篇抒情詩。前半部分是現實的敘述,寫他改良政治的理想和遭遇。後半部分加入了許多奇特的幻想,他在風、雨、雷、電、雲、月以及鳳凰和龍的陪伴下,在天空中馳騁,上天下地去追求他所理想的對象,結果是失望了。
詩人把自然現象、歷史人物、傳說糅成一體,編織成為瑰麗的浪漫主義藝術形象,達到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結合。魯迅稱贊屈原:「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天問》是一篇奇特的長詩。這是屈原在放逐以後,憂郁彷徨,精神上起了激烈的動盪,舊信仰完全崩潰,因此對於自然現象、古代遺聞、宗教信仰以及對社會的傳統思想都產生了懷疑,從而發出種種疑問。通過提問,詩人盡情宣洩了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苦悶。
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是我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蘭的哥白尼、英國的莎士比亞、義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沈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漁父》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學術界尚有爭議.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九歌》是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他還以奴隸傅說,屠夫呂望,商販寧戚的歷史事跡為例,說明了不拘身份選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尖銳對立,表達了他革除弊政的進步要求,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國危亡,使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斗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祖國的決心.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圖強,做個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據《續齊諧記》和《隋書·地理志》載,屈原於農歷五月五投江自盡.中國民間五月五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主要著作:
《天問》,《哀郢》,《離騷》
《九歌》:九歌·大司命,九歌·東皇太一,九歌·東君,九歌·國殤,九歌·河伯,九歌·禮魂,九歌·山鬼,九歌·少司命,九歌·湘夫人,九歌·湘君,九歌·雲中君
9. 屈原生活在戰國時期的什麼國
屈原(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他的作品共有25篇,篇目為:九歌、招魂、天問、離騷、九章、卜居、漁父。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出生於楚國貴族家庭,屈原和楚王一樣,羋(mǐ)姓,該姓出自黃帝顓頊系統的祝融氏;羋姓族群從商代遷徙至南方楚地,當傳到熊繹時,因功受周封於楚,遂居丹陽(也就是現在湖北省秭歸縣境內)。屈原既是楚王的本家,當時叫作「公族」或「公室」,那麼他和楚國的關系,當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孫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國都曾擔任過要職。屈原的父親叫伯庸。到了屈原這一代,屈氏當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後來被秦國俘虜的大將屈丐。屈原楚辭《九章》中的《惜誦》曾說道:「忽忘身之賤貧」。很可能當時這個貴族家庭已經衰落了。
10. 屈原的故鄉在哪裡
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誹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10)屈原的家居之地是什麼擴展閱讀
湖北宜昌
宜昌,古稱「夷陵」,湖北省地級市。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長江上中游分界處,建制歷史逾兩千年。「宜昌」之名始於東晉,市的建制始於解放初,於1992年設立地級市。宜昌市地理環境復雜多樣,地形比較復雜,高低相差懸殊;位於中亞熱帶與北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2017年,全市總面積21227平方千米,轄五區、三市、五縣,2017年常住人口413.56萬人。
誕生過許多著名人物:屈原、嫘祖、王昭君、楊守敬、呂紫劍、王強、陳瑞、邰麗華、向松祚、鄒沂含、黃平、金波、趙芸蕾、李呈媛、朱光亞、史可、趙晃、祝家家、熊傳剛、胡春華、蔡文靜、鄧輝等、簡自豪、孫華、貓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