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居士怎樣拜見、稱呼出家師父
初入客堂,先拜佛,然後頂禮知客師。頂禮法師時.不要面對法師施禮,而應該面向佛像頂禮,頂禮時說:弟子某某頂禮知客師三拜,法師說問訊則問訊,說一拜則一拜,不可違逆師教執意三拜。 拜訪師父時,到房間門口先彈指或敲門,得到師父的許可才可以進去。若有門簾,出入時應該輕輕掀起.然後輕輕放下。在師父面前要整肅威儀.不可輕慢唐突,亦不可嬉鬧喧嘩。 有疑惑向師長請教,必須起立。路遇師長,要肅立道旁合掌致敬。與師父距離不可太近。不可在師父面前談無益之事或說別人的是非過失。在師父面前不得抓癢,若打哈欠或噴嚏應當以袖遮口。要常請教師父經義,以求慧解。師父的教誨訓示應該隨順,不可違逆。每次聽完師父的開示,要頂禮謝恩。如果被師父指責,不能起嗔恨心,應該好好反省,向師父軟語懺悔。不得踩踏師父的影子。 不可直呼法師名諱。要詢問出家人的尊稱法號時。一般可以這樣問:請問師父的德號上下?上下是指法號中的兩個字,比如一位出家人法號叫了緣,那麼就是上了下緣。不可問師父您貴姓,因為家人皆以釋(即釋迦)為姓,習慣只以法號相稱。稱呼法號時不可直呼其號,一般要稱呼某某法師。不得單稱法名,對年長比丘當尊稱作長老、老法師、老和尚、上人或師父、法師。對年長比丘尼當尊稱為師太、尼師、法師、師父等。 在師前,不可稱我字。當視關系而自稱後學、門生、晚學、末學、學人或弟子、學生等,也不必稱不慧、不才、不佞、小可等。 要見住持必需提前聯系,自己聯系或請客堂聯系皆可,不可做不速之客。 若得到法師許可進入法師寮內,一切信件文書,概不許偷看,也不得到處亂翻。與法師談話要專心,不可打妄想。法師飯時、眠時及洗漱時不應打擾。 男眾居士不可一個人到比丘尼師父住處,女眾居士也不可一個人去比丘師父寺院 ,應該有兩位以上一起去。到了寺院 ,男居士不可以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和比丘尼師父談話,女居士不可以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和比丘師父談話。到寺院道場,不應該胡亂走動到處窺視,即使房間的窗戶沒關好,也不可以探視。要找某人,應該在客廳等候。 路途、靜坐、誦經、禪行、剃頭時、以及洗澡、如廁、乘車船、眠卧等時,勿禮拜法師。除誦經、生病、剃發、工作之外,不得見出家眾經過而不起立示禮。 師父有呼喚時,應合掌答阿彌陀佛! 不得與出家眾結義為父母、兄弟、姊妹。 請開示,應預約時間。 師問話,當實答。一法師與客人言談時,不可冒失打岔,有事報告,當側立靜候招呼,不得輕率插嘴,若有重要急事,萬不得已時,要先說聲對不起!然後再請示。 法師看經、寫字及上課、休息時,不可與之談話。 不得說出家眾過失,亦不可任意評論或批評出家眾。
㈡ 請問佛教在家居士對自己的謙稱是什麼就像和尚稱自己為貧僧一樣
末學
後學
不過這兩種都是書面語。口頭語現代人都還是稱「我」。
㈢ 和尚的尊稱是什麼
和尚的尊稱:阿闍梨;比丘;比邱;禪師;出家人;毳客;大師;佛佗;和上;和闍、和社;鶻社;近誦;喇嘛;力生;親教;親教師;瞿曇;闍梨;釋子、頭陀;殟社;烏社;鄔波馱耶;捂波地耶;烏邪;依學;優婆陀訶;郁波第耶夜。
「和尚」本是一個尊稱,要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的才能夠稱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稱的。這個稱呼並不限於男子,出家女眾有資格的也可以稱和尚。但長久以來這個被用為對一般出家人的稱呼,而且一般當作是男眾專用的名詞,而一般對出家人的尊稱有「法師」等。
(3)在家居士怎麼稱呼高僧擴展閱讀:
和尚一詞由西域語言的音轉而來,在印度,通稱世俗間的博士為「烏邪」,到了於闐國則稱和社或和沙,到了中國則譯成了和尚(見寄歸傳及秘藏記本)。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雜阿含卷九.二五三及二五五等)。
和尚一詞,並非佛教的專有名詞,但在佛教,確有它的根據,佛教的律藏,稱剃度師及傳戒師為鄔波馱耶,「和沙」一詞,就是根據這個而來,「和尚」一詞,更是漢文的訛誤,最早見於漢文中的,可能是石勒崇信佛圖澄而號佛圖澄為「大和尚」。但在律中往往不用和尚。
而用「和上」以別於流俗的訛誤,因為,依照鄔波馱耶的原意,應當譯為親教師,也唯有受了比丘戒十年以上,並且熟知比丘及比丘尼的二部大律之後,才有資格為人剃度、為人授戒、而被稱為鄔波馱耶。這既不同於印度俗稱博士的烏邪,更不同於中國誤傳的和尚──老僧是老和尚,小沙彌是小和尚,乃至阿毛阿狗恐怕長不大,也可取名叫和尚。
㈣ 和尚 遇見別的寺廟的和尚 怎麼稱呼對方
和尚 遇見別的寺廟的和尚,有職務的稱職務「方丈」、「住持」,修行高的稱之「大師」、「法師」,沒有的稱法號;不知道的稱「師父」、「小師父」等。
「稱謂」是一種禮儀,也是身分的代表;在佛門里,稱謂常代表著職務,也是修持的衡量,不但具有維系佛門綱常倫理的功用,從中更透露出無限的佛法妙諦。
一般人以為,出了家就是「和尚」,其實和尚者,要在六和僧團中確實奉行六和敬,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始得成就。一個寺院只有一位和尚,又稱「住持」、「方丈」;和尚退位後,法弟繼任住持者,稱「退居和尚」,弟子、法子繼任者,稱「退居老和尚」。
和尚是梵語,譯為中文乃「親教師」之義。傳授三壇大戒時,須有「得戒和尚」、「羯摩阿闍黎」、「教授阿闍黎」等三師及七尊證登壇證盟,以及「開堂和尚」、「引禮法師」等人共成佛事。阿闍黎意即「軌范師」,可以軌范吾人身心,導人正道者,故又稱「導師」。
出家者,除了受戒師父之外,還有依止師父、剃度師父。「師父」在叢林中也是職務的通稱,例如知客師父、糾察師父、當家師父等,甚至現代信徒通稱所有出家眾為師父或法師。
「法師」者,「以法為師,以法師人」之謂。在大乘八宗之中,研讀修習律藏有成者,稱「律師」,例如:道宣律師、僧佑律師等;研究論藏或造論以闡揚佛法者,稱「論師」,例如世親論師、龍樹論師、無著論師等;專門修習坐禪者,稱「禪師」。開創一宗一派之人,稱「開祖」;傳承其教法之人,稱「列祖」;開山建寺,為寺院第一代住持者,稱「開山」,一般稱「開山大師」。
「大師」者,在社會上極為通用,凡專家、傑出者即可稱之。例如張大千大師、黃君璧大師。大陸上比丘尼也稱為大師,大師有「菩薩」之義,菩薩又稱「大士」,例如觀音大士、普賢大士、文殊大士等。佛教中,大士易稱,法師難為;只要發心,即可稱「大士」。過去大陸叢林,凡監院、堂主以上即稱大士。
在家居士也可以稱「上人」,例如《維摩經》中文殊菩薩稱維摩居士「彼上人者」,即人上之人、大人物之意。因此,不管僧俗,對於師長或德學兼備者,均可尊稱「上人」,或稱「大德」、「仁者」、「長者」;惟「長老」僅限於戒德俱尊的出家眾始得稱之。出家受戒十年以下稱「下座」,十年以上稱「中座」,二十年以上稱「上座」。上座者,即可稱為「長老」。
在印度佛教律儀中,男眾比丘稱「大德僧」;女眾比丘尼稱「大姐僧」。中國則於歷代各朝中均有帝王加封德學兼備,可為一國師表的高僧為「國師」,含有一國民眾之師、帝王之師等意,如玉琳國師、悟達國師等。在寺院中,全心為佛教奉獻而未婚的在家女眾,稱為「師姑」;未行剃染而服種種凈業作務的在家男眾,稱為「凈人」,或稱「道人」、「教士」。在家信徒彼此之間可互稱「居士」、「師兄」、「師姐」;出家眾亦可互稱「師兄」,或稱「道兄」、「戒兄」、「學兄」、「法兄」等。對別人稱呼自己的師父為「家師」,尊稱他人之師為「令師」,自己則謙稱「學僧」、「學人」、「末學」,或「弟子」等。
此外,與稱謂有關的佛教名相,如:僧伽、僧侶、僧俗、僧信、緇素、同參、善知識、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塞、優婆夷、弘講師、弘教師、檀講師、檀教師、檀那、施主、功德主等。稱謂也是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一環,在叢林四十八單職事中,其職稱非「主」即「頭」,例如管理藏經者稱「藏主」,管理寺地田產者稱「莊主」,管理庫房者稱「庫頭」,負責煮飯者為「飯頭」,負責燒水的是「水頭」,負責田園種菜者稱「菜頭」,管理園圃的稱「園頭」,甚至連打掃廁所也稱「凈頭」,可見佛教對僧眾人格的尊重。佛教講「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如法合宜的稱呼,其實也是學佛行儀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課
㈤ 凈宗法師答:在家居士怎樣正確稱呼出家人
這其實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
凈宗法師答:出家眾位列三寶之一,是在家居士皈依的對象,又是殊勝福田。身為居士,不知道如何正確地稱呼出家人,往往被人笑話,失弟子之禮,折自身之福。下面略微介紹有關這方面的基本常識。
一、師父。可以說是對出家人最穩妥的一種稱呼。不論男女長幼、德行高低,只要是出家人,乃至剛剛落發剃染的沙彌,既現清凈僧相,都理當受到身為三寶弟子的在家居士的尊重,都可稱為「師父」。「師父」二字,與「弟子」之稱剛好相對,意思是如師又如父,授我佛法如師,生我慧命如父,是在家居士對出家人最為親切的德稱,很尊貴的;不同世間說的「師傅」,世間補鞋的也可稱為「鞋匠師傅」。師父與師傅,口音不易分別,如果寫成文字就要特別寫清楚,免將尊貴無比的佛法,降同世間謀生手藝。
二、法師。指精通佛法,依法為師,指導他人修行的出家人。標準是很高的。現在一般只要知見端正、受過大戒、規矩本份、懂得一些佛法教理的出家人,也都被尊稱為法師。對一寺長老,大德高僧,為示尊重,往往略去法名,直稱「師父」、「法師」;而對一般出家人,為易區別,可加法名,稱「某某師父」、「某某法師」。
三、師。直接在法名後加一「師」字的稱呼法,一般用於出家人中長輩對晚輩,或平輩道友之間的稱呼;故不宜用做在家居士對出家人的稱呼。
㈥ 居士大德和大和尚是什麼意思
居士細說有5個意思:1、古代稱有德才而隱居不仕或未仕的人。2、原指古印度吠舍種姓工回商業中的富人,答無論信不信佛,那個時候的居士稱為「迦羅越」,但因信佛教者頗多,故佛教《維摩詰經》用居士以稱呼在家佛教徒之受過「三歸」、「五戒」者。3、稱道教中人 。4、舊時信佛的出家人對在家人的泛稱。5、文人雅士的自稱,如李白自稱青蓮居士。
但是居士今天為世人所熟知的主要是指佛家普稱一切信佛教的在家佛教徒為居士,而非最初所指的印度第三商工階級毗舍族 Vaisya 的富翁或德高望重的有道之士而言。而現在的居士大德的一般是指品德高尚,修煉專誠,精通佛法、佛理的在家佛教徒。
大和尚有兩個意思:(1)對高僧的尊稱。《晉書·藝術傳·佛圖澄》:「 勒 益重之,事必諮而後行,號曰大和尚。」(2)後世僧寺中住持亦稱之。 清 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十四:「沙門住方丈領眾者,俗尊之曰大和尚。」在後世來說,以前者為主。
總的來說,居士大德是在家信佛修佛精通之人,而大和尚是信佛的出家人中的修佛有道之人。
㈦ 皈依佛門居士怎麼稱呼出家和尚
尊稱師傅就行
㈧ 大德高僧開示在家居士可以姓釋嗎
阿彌陀佛
在家居士不能姓釋
問:居士法名是否可以冠上專「釋」?
凈空法屬師答:不可以。冠上「釋」一定是出家了,沒有出家,不可以。在家,縱然是受了三皈五戒,受了在家菩薩戒,也不能冠上釋,這是出家跟在家差別在此地。如果你要一冠上,在家跟出家就搞亂了,所以這個不可以。
㈨ 道士見面互稱道友,那和尚之間怎麼稱呼啊
稱謂」是一種禮儀,也是身分的代表;在佛門里,稱謂常代表著職務,也是修持的衡量,不但具有維系佛門綱常倫理的功用,從中更透露出無限的佛法妙諦。
一般人以為,出了家就是「和尚」,其實和尚者,要在六和僧團中確實奉行六和敬,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始得成就。一個寺院只有一位和尚,又稱「住持」、「方丈」;和尚退位後,法弟繼任住持者,稱「退居和尚」,弟子、法子繼任者,稱「退居老和尚」。
和尚是梵語,譯為中文乃「親教師」之義。傳授三壇大戒時,須有「得戒和尚」、「羯摩阿闍黎」、「教授阿闍黎」等三師及七尊證登壇證盟,以及「開堂和尚」、「引禮法師」等人共成佛事。阿闍黎意即「軌范師」,可以軌范吾人身心,導人正道者,故又稱「導師」。
出家者,除了受戒師父之外,還有依止師父、剃度師父。「師父」在叢林中也是職務的通稱,例如知客師父、糾察師父、當家師父等,甚至現代信徒通稱所有出家眾為師父或法師。
「法師」者,「以法為師,以法師人」之謂。在大乘八宗之中,研讀修習律藏有成者,稱「律師」,例如:道宣律師、僧佑律師等;研究論藏或造論以闡揚佛法者,稱「論師」,例如世親論師、龍樹論師、無著論師等;專門修習坐禪者,稱「禪師」。開創一宗一派之人,稱「開祖」;傳承其教法之人,稱「列祖」;開山建寺,為寺院第一代住持者,稱「開山」,一般稱「開山大師」。
「大師」者,在社會上極為通用,凡專家、傑出者即可稱之。例如張大千大師、黃君璧大師。大陸上比丘尼也稱為大師,大師有「菩薩」之義,菩薩又稱「大士」,例如觀音大士、普賢大士、文殊大士等。佛教中,大士易稱,法師難為;只要發心,即可稱「大士」。過去大陸叢林,凡監院、堂主以上即稱大士。
在家居士也可以稱「上人」,例如《維摩經》中文殊菩薩稱維摩居士「彼上人者」,即人上之人、大人物之意。因此,不管僧俗,對於師長或德學兼備者,均可尊稱「上人」,或稱「大德」、「仁者」、「長者」;惟「長老」僅限於戒德俱尊的出家眾始得稱之。出家受戒十年以下稱「下座」,十年以上稱「中座」,二十年以上稱「上座」。上座者,即可稱為「長老」。
在印度佛教律儀中,男眾比丘稱「大德僧」;女眾比丘尼稱「大姐僧」。中國則於歷代各朝中均有帝王加封德學兼備,可為一國師表的高僧為「國師」,含有一國民眾之師、帝王之師等意,如玉琳國師、悟達國師等。在寺院中,全心為佛教奉獻而未婚的在家女眾,稱為「師姑」;未行剃染而服種種凈業作務的在家男眾,稱為「凈人」,或稱「道人」、「教士」。在家信徒彼此之間可互稱「居士」、「師兄」、「師姐」;出家眾亦可互稱「師兄」,或稱「道兄」、「戒兄」、「學兄」、「法兄」等。對別人稱呼自己的師父為「家師」,尊稱他人之師為「令師」,自己則謙稱「學僧」、「學人」、「末學」,或「弟子」等。
此外,與稱謂有關的佛教名相,如:僧伽、僧侶、僧俗、僧信、緇素、同參、善知識、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塞、優婆夷、弘講師、弘教師、檀講師、檀教師、檀那、施主、功德主等。稱謂也是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一環,在叢林四十八單職事中,其職稱非「主」即「頭」,例如管理藏經者稱「藏主」,管理寺地田產者稱「莊主」,管理庫房者稱「庫頭」,負責煮飯者為「飯頭」,負責燒水的是「水頭」,負責田園種菜者稱「菜頭」,管理園圃的稱「園頭」,甚至連打掃廁所也稱「凈頭」,可見佛教對僧眾人格的尊重。佛教講「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如法合宜的稱呼,其實也是學佛行儀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課
㈩ 現在的和尚如何稱呼別人
「施主」這個稱呼有點文縐縐的,現在不用了,一般都稱「居士」。如知道對方姓氏,就叫王居士、李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