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哪家公司有比較成功的智能家居案例,求推薦
威士丹利智能家居
2. 智能家居智能在哪裡體現在哪裡
設計理念:
智能家居控制的發展關鍵在於設計理念以及經營者的心態,市場目標客戶真正需要什麼東西,掙什麼樣的錢都要慎重考慮,如果只注重簽單,不設身處地的為客戶著想,不兼顧智能解決未來的發展,提供片面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而不考慮客戶的適用性,是不可取的,是急功近利的表現,這不僅降低了智能家居的應用效果,還不利於整個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
智能家居控制系統的經營商更要本著消費者至上的理念,本著從客戶利益出發心態,以認真、負責、誠信的態度,真正的從客戶的實際需求出發,用心服務,用心為客戶做智能家居控制設計和解決方案,把工程做好,讓客戶花最少的錢得到最大化的實惠,才是企業發展之道,才是智能家居行業發展之道。
設計原則:
衡量一個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的成功與否,並非僅僅取決於智能化系統的多少、系統的先進性或集成度,而是取決於系統的設計和配置是否經濟合理並且系統能 否成功運行,系統的使用、管理和維護是否方便,系統或產品的技術是否成熟適用,換句話說,就是如何以最少的投入、最簡便的實現途徑來換取最大的功效,實現 便捷高質量的生活。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智能家居系統設計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實用便利
智能家居最基本的目標是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安全、方便和高效的生活環境。對智能家居產品來說,最重要的是以實用為核心,摒棄掉那些華而不實,只能充作擺設的功能,產品以實用性、易用性和人性化為主。
在設計智能家居系統時,應根據用戶對智能家居功能的需求,整合以下最實用最基本的家居控制功能:包括智能家電控制、智能燈光控制、電動窗簾控制、防盜報警、門禁對講、煤氣泄露等,同時還可以拓展諸如三表抄送、視頻點播等服務增值功能。對很多個性化智能家居的控制方式很豐富多樣,比如:本地控制、遙控控制、集中控制、手機遠程式控制制、感應控制、網路控制、定時控制等等,其本意是讓人們擺脫繁瑣的事務,提高效率,如果操作過程和程序設置過於繁瑣,容易讓用戶產生排斥心理。所以在對智能家居的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用戶體驗,注重操作的便利化和直觀 性,最好能採用圖形圖像化的控制界面,讓操作所見即所得。
二、可靠性
整個建築的各個智能化子系統應能二十四小時運轉,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錯能力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對各個子系統,以電源、系統備份等方面採取相應的容錯措施,保證系統正常安全使用、質量、性能良好,具備應付各種復雜環境變化的能力。
三、標准性
智能家居系統方案的設計應依照國家和地區的有關標准進行,確保系統的擴充性和擴展性,在系統傳輸上採用標準的TCP/IP協議網路技術,保證不同產商 之間系統可以兼容與互聯。系統的前端設備是多功能的、開放的、可以擴展的設備。如系統主機、終端與模塊採用標准化介面設計,為家居智能系統外部廠商提供集 成的平台,而且其功能可以擴展,當需要增加功能時,不必再開挖管網,簡單可靠、方便節約。設計選用的系統和產品能夠使本系統與未來不斷發展的第三方受控設備進行互通互連。
四、方便性
布線安裝是否簡單直接關繫到成本,可擴展性,可維護性的問題,一定要選擇布線簡單的系統,施工時可與小區寬頻一起布線,簡單、容易;設備方面容易學習掌握、操作和維護簡便。系統在工程安裝調試中的方便設計也非常重要。家庭智能化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安裝、調試與維護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針對這個問題,系統在設計時, 就應考慮安裝與維護的方便性,比如系統可以通過Internet遠程調試與維護。通過網路,不僅使住戶能夠實現家庭智能化系統的控制功能,還允許工程人員 在遠程檢查系統的工作狀況,對系統出現的故障進行診斷。這樣,系統設置與版本更新可以在異地進行,從而大大方便了系統的應用與維護,提高了響應速度,降低 了維護成本。
五、輕巧型
「輕巧」型智能家居產品顧名思義它是一種輕量級的智能家居系統。「簡單」、「實用」、「靈巧」是它的最主要特點,也是其與傳統智能家居系統最大的區別。所以一般把無需施工部署,功能可自由搭配組合且價格相對便宜可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銷售的智能家居產品稱為「輕巧」型智能家居產品。
3. 智能家居經典工程案例
案例有很多的,一般做智能家居的網站都有工程案例這個欄目,給你推薦幾個我比較關注的的專,門戶站屬:中國智能家居網,麥動智能家居網,數智網
企業站:聯電國際、海爾、物聯天下、華夏威盛、
其實有很多的,就不一一例舉了,希望這些對您有幫助
4. 智能家居在現實生活當中的應用,以及智能家居案例。
燈光控制,窗簾控制,紅外設備集成控制
情景模式,場景模式
遠程遙控回。
家居安防,室內答監控。智能家居可以說是物聯網概念中最實用的一個產品項目,也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案例,可以看看比爾蓋茨的家,成龍的家,還有北京盤古大廈
5. 智能家居是什麼
對於生活和工作都十分快節奏的上班族來說,處理家務的時間和精力十分有限。因此良好的家居生活體驗也就直接決定了我們生活質量的高低。而相對於傳統家居生活而言,基於新技術而衍生的智能家居生活則能讓我們的家居體驗邁入一個全新的世界。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如今,家的功能已經不僅僅是吃飯睡覺、遮風避雨,每個人更多的希望自己的家是個性而不張揚,舒適並顯品味的。而這些需求在智能家居時代並不難實現,只需要置辦你中意的智能家居和一條智能寬頻,衣食住行全只在你的指尖。輕輕一按,生活瑣事統統都能搞定。
6. 智能家居是從什麼時間開始的呢,哪家做的比較好啊
智能家居的概念起源很早,但一直未有具體的建築案例出現,直到1984年美國聯合科技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Building System)將建築設備信息化、整合化概念應用於美國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哈特佛市(Hartford)的CityPlaceBuilding時,才出現了首棟的「智能型建築」,從此揭開了全世界爭相建造智能家居派的序幕。國內智能家居也是隨互聯網的緊挨著發展起來的。
7. 智能家居概念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台灣彥陽科技(NICO TECHNOLOGY )股份有限公司於1985年成立於新加坡,自 1995 年開始採用 LonWorks 技術開發自動化產品,將系統化、高質量的產品廣泛應用於樓宇自動化 (BA) 及家庭自動化 (HA) 的解決方案中,以燈光照明控制為主,並且能整合包括門禁、安防、空調、視聽等控制系統。
經過23年的努力,Nico公司已經成為一個成熟、專業的智能建築產品的供應商和服務商,是 Echelon 認證通過的LID公司和 LonMark International 的會員,是全球20多家著名LonWorks設備開發商之一,是「智能照明控制」領域的行業領頭羊。公司業務從東南亞延伸到世界各地,目前在全球有4000多家公司使用LonWorks匯流排技術,使用在建築中的設備數量超過5000萬台,為目前匯流排之最。
Nico只專注於高檔智能家居領域和智能照明領域,品牌專業度高,產品引領行業潮流,其LONWORKS®系統被很多知名別墅區和建築區選用,如王菲等明星在北京晴翠園的別墅、上海紫園、昆明世博生態城、沙特王儲的宮殿、世界最高樓迪拜塔(Burj Du)、北京奧運村等等。
科技與藝術、智能與人性的結合是Nico的成功之道。
8. 哪裡可以看智能家居的案例呢
可以去金茂綠建的官網看一下哦,百 度搜索「金茂綠建」就能找到他們的官網的內,在他們相應的業務介紹容頁面里會有相應的案例介紹的。如果想了解得更詳細,也可以關注一下他們的公眾號「綠金科技」,平時發布的都是干貨,挺不錯的。
9. 智能家居有沒有什麼經典的案例呢
你還!
比爾蓋茨家全世界最好案例
嘿嘿
10. 智能家居在中國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萌芽期/智能小區期(1994年-1999年)。這是智能家居在中國的第一個發展階段,整個行業還處在一個概念熟悉、產品認知的階段,這時還沒有出現專業的智能家居生產廠商,只有深圳有一兩家從事美國X-10智能家居代理銷售的公司從事進口零售業務,產品多銷售給居住國內的歐美用戶。
第二階段:開創期(2000年-2005年)。這個階段,國內先後成立了五十多家智能家居研發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天津、北京、杭州、廈門等地。智能家居的市場營銷、技術培訓體系逐漸完善起來,此階段,國外智能家居產品基本沒有進入國內市場。
第三階段:徘徊期(2006-2010年)。2005年以後,由於上一階段智能家居企業的野蠻成長和惡性競爭,給智能家居行業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包括過分誇大智能家居的功能而實際上無法達到這個效果、廠商只顧發展代理商卻忽略了對代理商的培訓和扶持導致代理商經營困難、產品不穩定導致用戶高投訴率。行業用戶、媒體開始質疑智能家居的實際效果,由原來的鼓吹變得謹慎,連續幾年市場銷售出現增長減緩甚至部分區域出現了銷售額下降的現象。2005年-2007年,大約有20多家智能家居生產企業退出了這一市場,各地代理商結業轉行的也不在少數。許多堅持下來的智能家居企業,在這幾年也經歷了縮減規模的痛苦。正在這一時期,國外的智能家居品牌卻暗中布局進入了中國市場,而活躍在市場上的國外主要智能家居品牌都是這一時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如羅格朗、霍尼韋爾、施耐德、Control4等。國內部分存活下來的企業也逐漸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例如天津瑞朗,青島愛爾豪斯,海爾等,用X10,深圳索科特做了空調遠程式控制制,成為工業智控的廠家。
第四階段:融合演變期(2011-2020年)。進入2011年以來,市場明顯看到了增長的勢頭,而且大的行業背景是房地產受到調控。智能家居的放量增長說明智能家居行業進入了一個拐點,由徘徊期進入了新一輪的融合演變期。接下來的三到五年,智能家居一方面進入一個相對快速的發展階段,另一方面協議與技術標准開始主動互通和融合,行業並購現象開始出來甚至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