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一龍的家居住在北京什麼地方
新區吧。不過你知道的
2. 老舍先生在北京的住處
「祈家的房便是在葫蘆胸里,街門朝西,斜對著一棵大槐樹……胡同口是那麼狹窄不惹人注意,使(祈老人)覺得安全……(就是)沒有格局……南北房不能相對……」
這是《四世同堂》開篇中提到的祈家院落,除了沒有 「南北房不能相對」的缺陷及街門坐西朝東外,和位於王府井一隅、鬧中取靜的老舍故居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老舍入住小院已是《四世同堂》出版數年之後,但如果你經大門進二門,經過迎面而來的五彩小木影壁。你就會說,這就是祈家,或者,是小羊圈裡任何一個中等收入的普通人家。
四合院不大,有北房五間,東西房各三間,明間和西間為客廳,東間是老舍夫人胡絜青的卧室兼畫室。西耳房是老舍先生的卧室兼書房,老舍先生在這間屋裡生活了16年,創作了24部戲劇劇本和兩部長篇小說,其中《龍須溝》《茶館》等不但使他獲得了「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更成為幾十年無人逾越的京味話劇經典作品。西房和東房則為老捨生平及作品展廳,在這間稍顯陰暗的小屋裡,你會看到各種語言、各種版本的老舍作品:恍惚中,「駱駝祥子」會拉著黃包車攜你走進記憶中的北平,祈瑞宣、月牙兒、虎妞等眾多小人物圍坐在「龍須溝」旁的「茶館」內,在你面前展開久違的笑顏。
A.老舍故居:東城區燈市口西大街豐福胡同19號。
乘坐103、104、108、111、420、814、特11路公共汽車燈市西口下車往西步行約200米。
3. 老舍的夢,夢里的,春夏秋冬都住在哪裡
讀老舍《住的夢》
2013年《讀者》第14期,選登了老舍散文《住的夢》,隨意而風趣,雅緻而風流,讀來輕松愉快,讓人浮想聯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種「居者有其屋」的理想,自古以來就是普通百姓的一個夢。然而對於老舍來說,他「住的夢」卻是精神層面的,說到底是在尋找一個具有理想主義和浪漫色彩的精神家園。
在老舍看來,理想住的地方一年四季是不同的:春天是杭州,二十年前的二月,曾住過兩天;夏天青城山最理想,雖然只住過十天;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北平之秋,就是天堂;冬天呢,還沒打好主意,香港和廣州不在考慮之列,不是成都便是昆明——以四海為家!
「在西湖上我看見了嫩柳與菜花,碧浪與翠竹。山上的光景如何?沒有看到。三四月的鶯花山水如何,也無從曉得。但是,由我看到的那點春光,已經可以斷定,杭州的春天必定會教人整天生活在詩與圖畫中的。」
夏天的青城山「到處都是綠,而且都是像嫩柳那麼淡,竹葉那麼亮,蕉葉那麼潤,目之所及,那片談而光潤的綠色都在輕輕地顫動,彷彿要流入空中與心中去似的。這個綠色會像音樂似的,滌清了心中的萬慮,山中有水,有茶,還有酒。」
「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輪天氣,不冷不熱。論吃食,蘋果、梨、柿、棗,葡萄,都每樣有若干種。至於北平特產的小白梨與大白海棠,恐怕就是樂園中禁果吧,連亞當與夏娃見了,也必滴下口水來……論花草,菊花種類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紅葉可見,北海可以劃船——雖然荷花已殘,荷葉還有一片清香。」
冬天「成都或者相當的合適,雖然並不怎麼和暖,可是為了水仙、素心臘梅、各色的茶花與紅梅綠梅,彷彿就受一點寒冷,也頗值得去了。」
遊走於青山綠水之間,需要一身壯士的俠骨;鍾情於四季花開,則少不了一份文人的柔情。然而,一個如此珍惜自己、熱愛生活的人民藝術家,卻因在「文革」中不堪忍受的屈辱和折磨,採取極端手段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既是個人的一種抗爭,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以這種慘烈方式尋找歸宿的,首先就會讓人想到魂歸汨羅江的屈原,當然,詩詞愛好者們也不能忘記投身於昆明湖水之中的那位《人間詞話》作者王國維。
4. 老舍的家在北京的哪裡
北京西城的來小楊家自胡同 (過去叫小羊圈胡同)。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姓氏一拆為二),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一個滿族城市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滿族正紅旗人,北京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巷戰中,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其它筆名還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鴻來等。
5. 老舍曾經居住過哪裡
老舍故居,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後專住過的地方共有十處,屬其中解放前九處,解放後一處。乃茲府豐盛胡同10號(今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是解放後居住的地方,直至辭世,老舍先生在這里住的時間最長,人生成就最輝煌。
6. 老舍先生出生在什麼時間住在哪裡寫過什麼課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版為老捨生於權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信仰基督教,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1966年,由於受到文革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
7. 老舍故居在哪
老舍舊居即「丹柿小院」,在西城區小楊家胡同號(原小羊圈胡同 5號)。老捨出生在小楊家胡同8號北房3間中東頭的一間。院子東西長,南北窄,基本保持原狀。老舍在《四世同堂》小說中曾描寫過這一條胡同。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現代著名作家,曾任小學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抗戰期間,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工作,為團結廣大文藝工作者參加抗日宣傳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解放後,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務。1951年12月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老舍一生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如《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茶館》、《龍須溝》等。
「丹柿小院」是1950年老舍旅美回國後購置的,這是一座北京舊式小院,小小的黑門坐西朝東,進門為一小院,只有兩間南房。向西是一座三合院,這是故居的主要部分:東西各有三間廂房,現辟為展室,從第一篇小說《小鈴兒》到最後一部未完成的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老舍先生各個時期不同版本的作品薈萃其間,再現了先生一生的創作成就。北房三間,左右各一間耳房,現為原狀陳列,展示了先生當年的生活原貌。明間和西次間為客廳,在這不大的客廳里,曾聚會過很多文化名人,周總理也曾三次到此做客,就坐在靠西邊的沙發上,與先生親切交談。東次間為卧室。西耳房即為老舍的書房兼工作室,書房小而樸素,硬木鑲大理石書桌上至今還擺放著老舍喜愛的幾件文玩:一枚齊白石為他刻的印章,一隻馮玉祥將軍贈他的玉石印泥盒,一方清代「笠翁李漁書畫硯」。就是在這間小屋裡,從1950年到1966年的16年中,老舍寫下了《龍須溝》、《茶館》和大量曲藝、雜文、論文、詩歌、散文。
老舍喜愛養花,寫作累時,便到院中賞花,院中的柿樹也是他親手栽下的,綠葉叢中綴滿紅柿,別有一番詩情畫意,小院因此得名。
這就是老舍紀念館,這就是生在北京,長在北京,寫了一輩子北京的老舍的家。
8. 老舍說過,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北京有哪些秋韻呢
北京的秋韻:
中秋前後是北平最美麗的時候。天氣正好不冷不熱,晝夜的長短也劃分得平勻。沒有冬季從蒙古吹來的黃風,也沒有伏天里挾著冰雹的暴雨。
在秋天,北京顯出她所有的大氣、澄澈、質朴、壯美和動人的人間煙火。
老舍在《住的夢》中寫道:
不過,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麼樣子,我不曉得,但是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論天氣,不冷不熱。論吃食,蘋果,梨,柿,棗,葡萄,都每樣有若干種。至於北平特產的小白梨與大白海棠,恐怕就是樂園中的禁果吧,連亞當與夏娃見了,也必滴下口水來!
果子而外,羊肉正肥,高粱紅的螃蟹剛好下市,而良鄉的栗子也香聞十里。論花草,菊花種類之多,花式之奇,可以甲天下。西山有紅葉可見,北海可以劃船——雖然荷花已殘,荷葉可還有一片清香。
衣食住行,在北平的秋天,是沒有一項不使人滿意的。即使沒有餘錢買菊吃蟹,一兩毛錢還可以爆二兩羊肉,弄一小壺佛手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