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偏癱病人飲食注意什麼
發病初期護理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肢體位置及體位變換:早期患者體位是使患者上肢保持肩關節向前,肘伸直,腕關節伸展、旋後,指關節外展。患者下肢應放在中立位,膝關節微屈,防止下肢外旋。每1~2h應對患者的體位進行變換,如從仰卧位到側卧位等。轉換體位時不要從遠端強行牽拉肢體,必須對肢體遠端及近端均進行支持。其次,要維持和改善關節活動范圍的訓練:上肢、下肢關節各方向的被動活動。讓其取舒適體位、放鬆肌肉,護士的手法要輕柔、緩慢,按由近端大關節到遠端小關節的順序依次進行。一般先從被動活動開始,隨著運動功能的恢復逐漸減少輔助量,直至患者能完成主動運動。關節的活動應在正常活動范圍內進行,要避免引起疼痛,若活動時引起疼痛,可用溫熱等物理療法,緩解疼痛後再進行。關節活動范圍訓練可每天做2~3次,每次各關節活動3~5回。
由於長期卧床機體因運動、感覺障礙、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和抵抗力下降易發生各種並發症,因此必須加強基礎護理,每2h更換體位1次,按摩受壓部位及骨隆突處。保持床鋪整潔、乾燥。翻身時避免拖、拉、推,以免損傷皮膚;應鼓勵患者咳嗽、排痰;給患者翻身時應進行拍背,以利於痰液排出;囑患者多吃高纖維和高維生素的食物,多喝水,減少便秘的發生;另外由於患者肢體感覺不良,應絕對禁止使用熱水袋,以免燙傷。
注意營養及休息
要創造安靜、舒適的進食環境,利於患者集中精力進食,勿催促和強迫進食。因康復訓練患者消耗較多的能量,除各種特殊飲食(如糖尿病飲食、尿毒症飲食)以外,患者應採用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低鹽飲食,並保證足夠水分的攝入。同時囑患者用健肢自己進食,使患者意識到自己已獨立了。要制訂作息時間表,保證充分的睡眠,如有睡眠障礙可給予物理療法治療。
重點做好心理護理
根據心理特點分析,掌握其心理狀態,通過良好的環境,熱情通俗的語言,宣傳疾病知識,加強護患交流,指導其逐漸消除不良心理反應,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以最佳心理狀態配合康復訓練。
早期接受分離型腦起搏器的治療,
病情穩定後一般7~10天可進行康復訓練(床上活動、坐位平衡訓練、床到輪椅的轉移、坐站控制練習、站立練習),在鍛煉過程中,對患者的微小進步要表揚鼓勵,以增強患者的信心,取得患者的配合。
B. 跪求對偏癱病人的護理常識
針刺療法每天一次,通經活絡,舒筋活血;推拿療法,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強硬;中葯補陽還五湯加味,內服後葯渣裝布袋拋打患肢。防止褥瘡,注意營養和心情。
C. 中風應該注意什麼
我們要必須控制一些危險因素,比如糖尿病要經常性的監測一下自己的血糖,是不是不正常了,如果需要調整就及時調整降糖葯的用量。
如果高血壓的病人要監測自己的血壓,避免血壓的忽高忽低,讓血壓在一個很平穩的狀態是最好的。血脂高的人士最容易忽視的,因為高血脂的病人臨床上不會有什麼症狀,他就覺得自己沒有事了,其實這是很大的一個危險因素,因為血脂高,動脈硬化就會加重,動脈硬化加重,最終就會導致腦梗塞或者腦出血的這種疾病的發生。
還有便秘是一個非常主要的誘因,所以我們臨床上習慣性便秘的病人一定要保持大便的通暢,可以做一些揉腹按摩,或者吃香蕉,這種食品,來促進排便,最好不要吃通便的一些葯,比如說番瀉葉、大黃,很多人以為我吃了它就拉了,但是番瀉葉和大黃通便是暫時的,它如果吃久了,用久了以後,會加重便秘的症狀,所以臨床上我們不建議病人長期用番瀉葉或者大黃這類葯進行通便。
控制情緒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中風的病人都是因為情緒波動而誘發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保持舒暢的心情,避免情緒上的大起大落,也避免過度的生氣,過度的高興,都是不適宜的。這個病的高發季節是在冬季和春季這樣季節交替的時候,這個時期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自己如果有中風先兆的症狀,一定要去醫院看,不要耽誤。
D. 為右側偏癱患者居家環境和公共環境進行改造
無障礙有坡度
E. 中風怎麼護理
中風也叫腦卒中。分為兩種類型: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
中風
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而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症狀的一類疾病。由於本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以及並發症多的特點,所以醫學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並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預防中風的重要性已經引起國內外醫學界的重視,醫學家們正從各個方面探索中風的預防措施。
中風-常見證型
①風邪入中,經絡痹阻型。兼惡寒發熱,苔薄脈浮。治宜祛風通絡。方用大秦艽湯。
②肝腎陰虛,風陽上擾型。兼腰酸耳鳴,舌紅脈細。治宜滋陰熄風,方用鎮肝熄風湯。
③痰熱腑實,風痰上擾型。兼痰多便秘,苔膩脈滑。治宜通腑化痰,方用小承氣湯加味。中臟腑,除見中經絡的症狀外,還有朦朧思睡或昏憒無知等神志症狀。
又可分為閉脫二證:
①閉證。證見牙關緊閉,兩手握固,肢體強痙等,多屬實證。屬陽閉者兼見面紅身熱,苔膩脈滑。治宜辛涼開竅,滋陰熄風,方用至寶丹和羚羊角湯。陰閉者兼面白唇暗,肢冷脈緩。治宜辛溫開竅,豁痰熄風,方用蘇合香丸和滌痰湯。
②脫證。證見目合口張,鼻鼾息微,手撒尿遺。多屬虛證,治宜回陽固脫,方用參附湯。部分中風病人留有後遺症,如偏癱、失語等,這與病情輕重,治療和護理是否及時得當有關。
中風-病因
中醫對中風病因的認識
1.積損正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年老體弱,或久病氣血虧損,腦脈失養。氣虛則運血無力,血流不暢,而致腦脈瘀滯不通;陰血虧虛則陰不制陽,內風動越,攜痰濁、瘀血止擾清竅,突發本病。正如《景岳全書·非風》說:「卒倒多由昏憒,本皆內傷積損頹敗而然。」
2.勞倦內傷煩勞過度,傷耗陰精,陰虛而火旺,或陰不制陽易使陽氣鴟張,引動風陽,內風旋動,則氣火俱浮,或兼挾痰濁、瘀血上壅清竅脈絡。
3.脾失健運過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傷,脾失運化,痰濁內生,郁久化熱,痰熱互結,壅滯經脈,上蒙清竅;或素體肝旺,氣機郁結,克伐脾土,痰濁內生;或肝鬱化火,爍津成痰,痰郁互結,攜風陽之邪,竄擾經脈,發為本病。此即《丹溪心法·中風》所謂「濕土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飲食不節,脾失健運,氣血生化無源,氣血精微衰少,腦脈失養,再加之情志過極、勞倦過度等誘因,使氣血逆亂,腦之神明不用,而發為中風。
4.情志過極七情所傷,肝失條達,氣機郁滯,血行不暢,瘀結腦脈;暴怒傷肝,則肝陽暴張,或心火暴盛,風火相煽,血隨氣逆,上沖犯腦。凡此種種,均易引起氣血逆亂,上擾腦竅而發為中風。尤以暴怒引發本病者最為多見。
綜觀本病,由於患者臟腑功能失調,氣血素虛或痰濁、瘀血內生,加之勞倦內傷、憂思惱怒、飲酒飽食、用力過度、氣候驟變等誘因,而致瘀血阻滯、痰熱內蘊,或陽化風動、血隨氣逆,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脈外,引起昏仆不遂,發為中風。其病位在腦,與心、腎、肝、脾密切相關。其病機有虛(陰虛、氣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痰(風痰、濕痰)、氣(氣逆)、血(血瘀)六端,此六端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病性多為本虛標實,上盛下虛。在本為肝腎陰虛,氣血衰少,在標為風火相煽,痰濕壅盛,瘀血阻滯,氣血逆亂。而其基本病機為氣血逆亂,上犯於腦,腦之神明失用。
中風-六種類型及說明
中風中風,是急性腦血管病的總稱,是一類病。這一類病又分為兩個性質不同的類型,即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風包括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腔隙性腦梗塞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1、腦出血是腦內的血管破裂、血液溢出,是中風六兄弟中最兇狠者,死亡率和致殘率最高。它多發生在四十歲以上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病人身上,以起病急、來勢兇猛為特點。先是劇烈頭痛、頻頻嘔吐,而後迅速轉為言語不清,意識模糊,昏睡乃至昏迷不省人事。同時,會出現一側肢體運動失靈,繼而半身不遂。重者鼾聲如雷,呼吸深大,大小便失禁,這是預後不良之徵兆。治療腦出血,過去內科療法領先,近年來採用外科手術治療,尤其是在CT的配合下,進行立體定位(准確查出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手術清除血腫的方法,既簡便又較安全,而且療效也較滿意,挽救了許多腦出血病人的生命。
2、蛛網膜下腔出血是顱內血管破裂後血流入到蛛網膜下腔所致。常見的病因是顱內動脈瘤、顱內血管畸形、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等引起的腦動脈血管破裂,以青壯年多見,其表現為起病急、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等。此病預後比腦出血好,大多可治癒。若反復發生可進行手術治療。腦血栓形成在中風六兄弟中發病率最高,佔全部中風病例的半數以上。本病多發生在55—65歲的中老年身上,男性多於女性。多在安靜狀態下發病,進展緩慢,逐漸出現一側肢體失靈,但神志清楚,部分病人可有語言障礙。腦血栓形成預後比腦出血為好,死亡率較低,但一部分病人會留有偏癱等後遺症。好復發是本病的一大特點。
3、腦栓塞是身體其他部位(多為心臟與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隨血流入腦,堵塞了腦血管,引起腦組織的某部位局部組織缺血所致。患此病者多有心臟病史、外科及婦產科手術史(尤其是風濕性心臟病人)。病人多表現為起病急,頭痛,嘔吐,意識不清,一部分病例可出現偏癱。發病年齡較輕,以20—40歲的中青年為多。
4、腔隙性腦梗塞是中風家族的新成員。這是因為在CT問世前,很難對它確診。它的特點是病灶多,且病變小而深,小的病灶還不到小米粒大,一般醫療器械是很難查出的。它是在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基礎上,腦深部的微小動脈發生閉塞,引起局部腦組織發生缺血性病變。由於病變范圍小,其臨床表現多不明顯或相當輕微,多數病人甚至「自我感覺正常」。一般人可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和記憶力下降等容易被忽視的症狀。因此發現此病主要是依靠腦部的CT檢查。治療方法與治療腦血栓形成相近,但預後更好。
5、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俗稱「小中風」。它的病理基礎與腦出血、腦血栓形成一樣,也是在腦血管動脈硬化的基礎上發生的,只不過病變程度輕一些。它多發生在有高血壓或動脈硬化病史的中老年人身上。主要表現是:手中拿著的物品突然落地,一側肢體不靈或癱瘓,單眼視力障礙,或有眩暈、耳鳴、吞咽困難、語言障礙等。但持續時間僅數分鍾至數小時不等,最長不超過24小時,症狀便消失,並恢復常態。正因如此,很多人對它並不太介意,當成小病對待。其實,它雖名為小中風,卻不是什麼小病。因為其病理基礎與腦血栓形成和腦出血一樣,常常是這兩種嚴重疾病的先兆。因此,一旦發生小中風切莫大意,應及早去醫院進行全面、系統的檢查和治療。
6、小中風,它是中風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先兆。調查研究表明,患過小中風的人患中風的可能性,要比未患過小中風者高16倍。每百名中風患者中,竟有25人曾患過小中風。可見它與中風的關系何等密切。
小中風它的學名是短暫性缺血發作,是大腦一時性缺血引起的一種局部腦微小血管的栓塞,或腦血管發生痙攣,或因陣發性心律失常,排血量的一時性降低,進而使已狹窄的腦動脈發生短暫的一時性腦缺血。
中風小中風的臨床表現是:
(1)、近期出現原因不明的手腳麻木或軟弱無力,手中拿的物品有時忽然落地;
(2)、突然出現短暫的雙目失明或復視或視物模糊;
(3)、突然失語或吐字不清或說話困難,但「心裡明白」(意識清楚),而且很快恢復正常,不留任何痕跡;
(4)、時常頭痛,有時甚至突然暈倒,但迅速清醒;
(5)、近期內出現記憶障礙,尤其是近期記憶;
(6)、原因不明的智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常無緣無故地「出差錯」;
(7)、上述表現都是在無任何誘因情況下,不知不覺發生的,而且歷時短暫,僅幾秒甚至幾分鍾。
調查統計資料表明,下列6種人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小中風,應特別注意:
(1)、有動脈硬化病史者;
(2)、血脂、血壓和血液粘稠度明顯增高者;
(3)、體胖、缺乏運動者;
(4)、濫用降壓葯的高血壓病人;
(5)、有中風、冠心病或糖尿病家族史者;
(6)、長期大量吸煙或酗酒者。
特別應該提出的是,最近的研究成果還發現,小中風不僅是中風的先兆,與其它疾病的關系也密切,其中主要的有急性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美國有關資料報道:1982年小中風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是一般人的13倍。有人曾對225例小中風隨訪了6年,結果有23%的小中風患者死於心肌梗死。同時,又有人在調查中發現,小中風患者竟有19.3%並發了糖尿病,是一般人的7-9倍。為什麼小中風患者易發生心肌梗死和糖尿病?主要是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礎和小中風是一致的,均為動脈粥樣硬化,以及血液流體動力學或凝血機制的改變。許多學者認為,糖尿病患者的凝血機制的改變,血液流體動力學弄常,導致微血管血流變慢,因而容易引起血栓形成而發生小中風或中風。有人統計過,糖尿病人發生中風的是一般人的3-21倍。因此,許多學者認為中風、冠心病和糖尿病是姊妹病,屬於同類。
當人們認清上述道理之後,就應該特別重視小中風的發作。中老年人更應警惕小中風。一旦發現小中風,既不能粗心大意,也不能驚慌失措。正確的態度是:立即到較大的醫院去做進一步檢查,著重檢查血脂、血粘稠度、心腦血管狀況、血糖、尿糖等指標,以便及早地發現疾病,針對原發病進行認真的治療,並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做到生活規律,飲食合理,切忌過勞,講究心理衛生,保持愉快、穩定的心情。如能堅持做到上述各點,一定會防止或減少中風、冠心病和糖尿病的發生。
中風-中風前信號
中風哈欠連綿:當腦動脈硬化逐漸加重,管腔愈來愈窄,腦缺血缺氧加重,特別是呼吸中樞缺氧時,會引起哈欠反射。多在缺血性中風發作前5至10天內,頻頻打哈欠者可達80%左右,是重要的報警信號。
口吃:流涎症狀是說話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風跡象,可能會突然發病。
一過黑蒙:即突然出現眼前發黑,看不見東西,數秒鍾或數分鍾即恢復,還伴有惡心、嘔吐、頭暈及意識障礙。最近,挪威醫生科蒂在18例一過性黑蒙的病人中,發現11例有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視物模糊:即表現為短暫性視力障礙或視野缺損,多在1小時內自行恢復。科蒂對出現短暫視力障礙的10例病人進行了眼底檢查和腦血流量測定,
中風發現其中有3例視網膜中心動脈閉塞,7例為視網膜分支動脈閉塞。
剃刀落地:是指自己持刀刮鬍子時,頭轉向一側,突然感覺手臂無力,剃刀落地,1至2分鍾後完全恢復。這是由於轉頭扭頸時,引起已經硬化的頸動脈扭曲,加重了狹窄,導致了顱腦供血不足所致。
偏側麻癱:即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嚴格說來,這已是最輕型中風。據追訪觀察,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後3至5年,約有半數以上的人發生缺血性中風。
凡出現以上徵兆之一者,都應及早檢查,明確診斷後,進行系統治療,才有可能避免中風的發生。
中風-中風易患者
容易發生中風的人,醫學上稱為「中風易患者」。有下列情況的人,都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中風。
1)高血壓:是引起中風危險因素,8O%的中風病人有高血壓史。舒張壓急劇升高或血壓波動較大時,更容易發生中風。
2)心臟病: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常同時伴有腦動脈硬化;風濕性心臟病易引起腦血栓。
3)糖尿病:約有10O%~30%的中風病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液粘稠度高,多有動脈硬化。
4)腦動脈硬化:是中風發生基礎。目前認為動脈硬化性腦梗塞與血膽固醇增高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有關。
5)其他:頸椎病、妊娠分娩、年齡、性別、肥胖、吸煙與飲酒、性情急躁、氣候與季節等都是危險因素。
中風-檢查
中風以後醫生除了為病人檢查身體外,還需要做一些其他的檢查。但具體作哪些項目,應當根據病人的病情和經 濟狀況進行選擇。以下是臨床常用的一些檢查項目:
(l)腦CT掃描:腦CT對出血性中風診斷率為1OO%,對缺血性中風的診斷率在85%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缺血性中 風在發病24小時以後才能顯示清楚。所以如果不是十分必要,最好等中風發病24小時後再查CT。
(2)血糖、尿糖測定:中風病人的治療和預後,與其有無糖尿病關系很大。中風急性期空腹血糖超過 11.12mmol/L,即提示其下丘腦損害嚴重,死亡率較高。所以,即使以前沒有糖尿病病史,也應監測血糖和尿糖。 血糖尿糖的高低是醫生確定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這是因為中風以後可以出現一過性的血糖升高,況且有的病人對 自己過去有無糖尿病並不清楚。
(3)血液流變學檢查:血液流變學是專門研究血液及其組成成分變形規律的科學。血液流變學特徵的改變與中 風的發生、預後都有密切關系。大部分腦梗塞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漿粘度、血球壓積、纖維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 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用句通俗的話講,就是血液太粘稠了,腦循環就受到影響,不利於中風病的恢復。因此中風 病人定期檢查血液流變學指標是必要的。
(4)白細胞總數及分類:白細胞總數與中風的預後有密切關系。根據臨床觀察,白細胞總數在10×109/ L以下 者預後較好,而在20×109/ L以上者死亡率高。白細胞計數還有助於中風的診斷。一般來講,出血性中風急性期 白細胞常增高,而缺血性中風的白細胞及分類大多在正常范圍內。
(5)嗜酸細胞計數:隨著病情的不同,嗜酸細胞數目也不同。病情越重,嗜酸細胞越少;病情好轉,嗜酸細胞 數目則逐漸恢復。如果嗜酸細胞逐漸減少且經過1~2周仍不恢復,往往預後不良。
(6)磁共振MRI:與CT相比,MRI無 X線的輻射效應,因此對人體沒有明顯損害,且圖像層次清楚,解析度高。 其缺點,一是價格昂貴,相應的檢查費用也高;二是安裝心臟起搏器的病人不宜使用;三是成像時間長,危重病人 糧難接受長達4O分鍾的頭部掃描。鑒於以上原因,我們認為,MRI對於急性中風病人並非首選的檢查項目。
(7)腰穿腦脊液檢查:腰穿檢查腦脊液對於明確中風的性質極具有重要的意義。但隨著更先進的檢查手段如CT 、MRI等的應用,腦脊液檢查就不再成為中風的必要診斷手段了。
(8)血脂:與中風有關的血脂主要是甘油三酯、膽固醇、β脂蛋白等。雖然還不能斷定血脂與中風的發病有直 接的關系,但高脂血症是動脈硬化的誘發因素之一,故應常規進行檢查。
(9)腦超聲波:腦超聲波(A超)的最大價值是觀察中線有無移位。如在發病第一天就有中線移位,常提示有顱內 血腫,說明是出血性中風;兩天後出現的中線波移位則提示是由於腦梗塞伴發腦水腫造成,這種移位如長期不恢復 ,說明有腦軟化灶成腦水腫存在,多預後不良。腦超聲波檢查簡單、安全、比較實用。
(10)腦血流圖:腦血流圖簡稱REG。對判斷腦動脈硬化及腦血管病的性質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1)腦電圖:腦電圖的動態改變對中風預後的判斷有指導意義。如果腦電圖變化呈進行性加重,常提示預後不 良,反之則預後較好。
(12)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對缺血性血管病、動脈瘤、動一靜脈畸形、煙霧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雖然是 一種有創性檢查,但在直觀顯示血管結構的同時,還可以進行介人性治療,估計以後隨著醫學的發展,DSA會更加普及。
(13)其他輔助檢查:除上述檢查外,皮層誘發電位、腦血流量測定、多普勒超聲、腦地形圖、各種微量元素的 水平、激素的水平(如T3、T4)等,對中風也有不同程度的參考價值。而患中風病的老年人還應檢查心臟、腎臟的功能等。
中風-患者預防須知
中風1、 高血壓是發生中風最危險的因素,也是預防中風的一個中心環節,應有效地控制血壓,堅持長期服葯,並長期觀察血壓變化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2、 控制並減少短暫性腦血管缺血發作(即一過性偏肢麻木、無力或眩暈、復視、吞咽困難、走路不穩等症狀)是預防中風關鍵的一個環節。一旦小中風發作,須立即抓緊予以系統治療,就有可能避免發生完全性中風。
3、 重視中風的先兆徵象,如頭暈、頭痛、肢體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時,就應採取治療措施,避免中風的發生。
4、 消除中風的誘發因素,如情緒波動、過度疲勞、用力過猛等,應自我控制和避免。
5、 及時治療可能引起中風的疾病,如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滯血症、A性行為、肥胖病、頸椎病等。
6、 飲食要有合理結構,以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為宜,適當多食豆製品、蔬菜和水果。應忌煙,少酒,每日飲酒不應超過100毫升(白酒)。定期有針對性地檢查血糖和血脂。
7、 堅持體育鍛煉和體力活動,能促進膽固醇分解從而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並能解除精神緊張和疲勞。
8、 要注意心理預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做到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壓急劇升高,引發腦血管病。
中風患者在氣候變化時應當注意保暖,預防感冒;不要用腦過度;平時外出時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頭系鞋帶等日常生活動作要緩慢;洗澡時間不宜太長;注意治療原發病,防止再發腦血管病。根據不同病因,堅持治療,定期復查必要的項目。為防止再發,以上注意事項均應予以足夠重視。
中風-發病因素
一、高血壓、肥胖、吸煙、抑鬱等是引發中風的危險因素,而其他的一些因素也能引起中風。
防寒1、氣候
有關人員在研究中發現,晚秋和早春易患中風病都與0℃以下的氣溫有關,且多在氣溫驟降的72小時內。因此,注意0℃天氣,及時防寒、服葯,是防止中風病的有力措施。
2、時間
對中風病的調查中還發現,清晨至正午12時中風的發病率高達79%。所以,降血壓、抗血栓形成葯物在起床後服用,效果較好。
3、遺傳
有家族病史的人,患中風病的危險比沒有家族病史者高10倍。因此,人們在預防中風病時,不能不考慮到自己是否屬患中風病的高危人群。
4、低蛋白
國際中風學會的最新資料表明,血漿中白蛋白過低,預示中風病的准確性高達75%,比高纖維蛋白、高血糖的預示價值都高。單就預防中風病來說,多吃魚、蛋、豆製品等高蛋白食物,比低脂飲食更為重要。
5、缺鎂
日本的一項研究發現,中風易發生於缺鎂者。注意攝入海產品、深色蔬菜和硬殼類堅果等含鎂食物,可以預防中風的發生。
二、降壓過度也中風
中風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高血壓引起的腦血管破裂,稱出血性中風,如腦溢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另一類是腦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中風,稱缺血性中風,如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等。
高血壓病人,若服用降壓葯劑量過大,使血壓驟然大幅度下降,則會影響大腦血液供應,腦部血流過緩,血粘度增加,血液中的血小板與纖維蛋白容易沉積而形成血栓,阻塞腦血管造成缺血性中風。
因此,高血壓患者在積極治療的過程中,降壓必須平緩,不宜過速,以防矯枉過正。
三、「情緒中暑」導致中風
炎熱的夏季,人們往往易動「肝火」,出現急躁、心煩、暴怒等情緒,心理學家稱之為「情緒中暑」。在正常人群中,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發生「情緒中暑」,尤其是氣溫超過35℃、日照時間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情緒中暑」的比例會急劇上升。「情緒中暑」對夏季養生危害甚大。特別是老年人,由於「發火」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甚至會因此發生中風和猝死。
從生理到心理角度防止「情緒中暑」是夏季高溫養生的重要一環,關鍵是要心理調節,要時刻提醒自己靜心、安神、戒躁、息怒。越是天熱,越要「心靜」,遇事戒躁戒怒,心平氣和。根據夏季天氣炎熱和晝長夜短的特點,及時調整與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學習計劃,要注意夏季的起居養生,居室要通風,以迅速散去人體周圍的熱氣及減少空氣污染,使人產生「涼快」的感覺。
情緒與睡眠亦密切相關,睡眠不足,心情會變得急躁。故夏季尤應給自己安排一個嚴格的起睡時間,中午亦要「小睡」,一般以30分鍾至1小時為宜。患高血壓的人要注意降壓,一般夏天的血壓高壓控制在120~140,低壓控制在80~90最為適當。
四、身體脫水導致中風
多喝水中風是腦血管病,分為出血性腦中風和缺血性腦中風。夏天炎熱,氣溫在32℃以上時,體溫的調節主要靠汗液蒸發,每天大約出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液。雖然出汗能帶走熱量,對防暑有益。可是,排汗容易脫水,而老年人,特別是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血壓低、糖尿病或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他們對缺水的反應已不那麼靈敏,身體脫水血液就會更加粘稠,大腦就會發生嚴重缺血。年輕人可以進行心血管功能自我調節,但老年人調節功能很差,而且隨著年齡增加,動脈硬化程度也會增加,很容易出現中風。
對策: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
既然中風主要是由脫水引起的,那麼多喝水就是最好的預防措施。夏天要多喝水,老年人尤其要做到主動喝水。老年人體內的水分比年輕人約少1/3,加上天熱出汗多,體內更加缺水。所以,即使老年人沒有感到口渴,不渴並不等於不缺水,也要每天喝1000毫升以上的水,多喝白開水,少量多次,也可以適當喝點淡茶水。而每天的尿量也不要少於1000毫升,這樣才能保證血液得以稀釋,維持人體充足血容量、降低血黏度、排泄毒物、減輕心臟和腎臟負擔。尤其在出汗多或發熱、腹瀉的時候,更要多飲水,以利血液稀釋,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防止栓塞。一般中風都發生在晨起的時候,因為醒著的時候人們都知道主動補水,而睡眠時身體相對靜止,處於低代謝狀態,不能及時喝水,所以血液粘稠、流動緩慢,特別容易出現中風。所以,老人睡前最好先喝一杯水,夜裡醒1~2次,給身體定時補水。
一系列詳細http://www.hudong.com/wiki/%E4%B8%AD%E9%A3%8E
F. 求中風偏癱的居家護理計劃
1、適當參加體育鍛來煉。如慢跑,自散步,柔軟體操,太極拳等體育鍛煉可增加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對動脈粥樣硬化有極重要的防治作用。
2、保持情緒穩定。情緒過於緊張,可引起血管痙攣,血壓驟升,血液變稠,從而影響人體正常血液循環,誘發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而且健康的心態更利於腦血栓病症的恢復。
3、注意防寒保暖:對於老年人來說,在冷空氣侵襲的日子裡,由於氣溫驟變,應當特別注意預防腦血栓形成的發生。
4病人一旦感覺腦血栓前兆(眩暈,劇烈頭痛,走路不穩,動作失調,嗆咳、吞咽困難、突然出現半身麻木、疲倦、嗜睡、耳鳴,血壓突變等)立即就醫,切忌麻痹大意或諱疾忌醫。
若貽誤時機,一旦大病到來,悔之晚矣。
G. 哪些家居環境需要注意空氣質量問題
1)新裝修房屋:新裝修房屋室內有很多的有毒物質,容易影響人的身體健康,而版且像甲醛這類權的化學污染物質揮發周期有2-20年不等。
2)家裡有小孩的家庭:小孩子在長身體的階段,體內臟器都沒有發育完全,室內室外的空氣污染都在影響著孩子的健康成長。
3)戶型不通透、異味較重房屋:如地下室、封閉的儲物室、酒店客房、工廠車間等。這些地方的空氣質量普遍較差,需要新鮮干凈的空氣。
4)靠馬路的房子或周邊有污染源的房子:有噪音、灰塵、汽車尾氣等污染物,或整體小區靠著有污染的地方或化工廠類的污染較重地方,開窗有味道,不開窗憋悶。
5)其他特殊場所,如機房、賓館、商場、寫字樓、餐館、銀行、教室、幼兒園、醫院病房等場所,對空氣質量的要求也非常高,最好也使用新風系統。
H. 中風患者的日常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項
中風偏癱患者家庭康復注意事項
患者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病情,密切配合醫院的治療,加強身體鍛煉,以頑強的意志,信心百倍地與病魔做斗爭,家人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和諧的氣氛,這對病人的治療和康復是非常重要的。患者的家庭康復應多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足夠睡眠:睡眠可使人體得到充分休息,是防止發生疲勞、恢復體力的重要方法,因此,要按時睡、定時起,保證8小時以上足夠的睡眠。
充分休息:中風病人要保證充分的休息,以解除身心的疲勞,恢復體力以免中風復發。切忌體力或腦力勞動的過度。
適量運動:「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有助於氣血流通、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運動形式有多種,如氣功、太極拳、保健操等,但其中最簡便易行的為散步。一般每次15分種左右,每日2-3次即可,速度應緩慢,以微微出汗,心率每分鍾110次-120次為度。運動過程中,如出現異常症狀,如頭痛、頭暈、心慌、惡心、嘔吐等,要立即停止運動。
精神調節:中風偏癱患者常伴有精神情緒的改變,諸如緊張、憂愁、焦慮、煩躁、易怒、易激動、恐懼等。這些不良的情緒,極易加重病情,導致中風的再次復發。因此,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培養樂觀愉快的情緒,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戒除煙酒:因為吸煙與飲酒是中風復發的危險因素和重要誘因。注意天氣變化,預防感冒和中暑。
適當飲水:中風病人大多對口渴不敏感,因此要養成適當的飲水習慣。特別在早上起床及白天進行各種運動後。
I. 中風偏癱患者家庭有什麼康復注意事項
功能康復鍛煉:(1).肌力、關節活動度訓練:是增強肌力、調節肌張力、增加關節
活動范圍。方法包括被動訓練、主動鍛煉、助力運動,個別不能活動的患者可採用意識
鍛煉。(2).平衡和步行訓練:包括坐位、站位平衡,有支撐無支撐、靜態、動態平衡等
,患者平衡訓練應根據癱瘓恢復的不同階段和不同程度進行,當站立平衡後方可進行步
行訓練,訓練應循序漸進,不能運動過度,以免造成新的傷害。(3).日常生活訓練:個
人洗漱,行走動作、更衣等。作業療法:患者有目的進行動作訓練,盡可能恢復患者的
日常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工作能力。如下棋、珠算、撞球、閱讀、書寫、刺綉
等。
吞咽障礙訓練:練習咀嚼動作和吞咽動作。
言語治療:口形訓練和唇舌功能訓練(如發音)。
理療:如針灸、電療、磁療、高壓氧治療等。
心理障礙康復:心理護理是根據中風患者已經出現或可能出現的種種心理障礙和行
為異常,進行的有效護理。家人應該用真摯的感情與患者交往,了解患者,掌握患者適
應能力、性格、不同階段心理狀態。通過針對患者的心理進行物質幫助、寬慰、鼓勵,
以影響和改變患者的異常心理狀態及行為。對患者任何一點微小進步要給以贊揚,給予
精神鼓勵。
患者本身亦應注意自我心理調節,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情緒的穩定,正確對待疾病,
保持愉快樂觀的情緒,主動配合治療,專心治病,排除雜念;還應根據病情堅持主動鍛
煉或被動鍛煉,量力而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中風偏癱患者家庭康復注意事項
患者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病情,密切配合醫院的治療,加強身體鍛煉,以頑
強的意志,信心百倍地與病魔做斗爭,家人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和諧的氣氛,
這對病人的治療和康復是非常重要的。患者的家庭康復應多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足夠睡眠:睡眠可使人體得到充分休息,是防止發生疲勞、恢復體力的重要方法,因此
,要按時睡、定時起,保證8小時以上足夠的睡眠。
充分休息:中風病人要保證充分的休息,以解除身心的疲勞,恢復體力以免中風復
發。切忌體力或腦力勞動的過度。
適量運動:「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有助於氣血流通、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
能力。運動形式有多種,如氣功、太極拳、保健操等,但其中最簡便易行的為散步。一
般每次15分種左右,每日2-3次即可,速度應緩慢,以微微出汗,心率每分鍾110次-120
次為度。運動過程中,如出現異常症狀,如頭痛、頭暈、心慌、惡心、嘔吐等,要立即
停止運動。
精神調節:中風偏癱患者常伴有精神情緒的改變,諸如緊張、憂愁、焦慮、煩躁、
易怒、易激動、恐懼等。這些不良的情緒,極易加重病情,導致中風的再次復發。因此
,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培養樂觀愉快的情緒,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戒除煙酒:因為吸煙與飲酒是中風復發的危險因素和重要誘因。
注意天氣變化,預防感冒和中暑。
適當飲水:中風病人大多對口渴不敏感,因此要養成適當的飲水習慣。特別在早上
起床及白天進行各種運動後,要注意飲水,以補充因出汗、呼吸等排出的水分,保證血
液中水分含量的相對衡定狀態。
中風病人在進行康復鍛煉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只有適當地鍛煉才有好的效果。因此,中風病人進行康復鍛煉時要注意遵守以下原
則:
(1)持之以恆:每日至少鍛煉一次,堅持不懈。否則鍛煉的效果不易鞏固。(2)循序
漸進:逐漸提高運動的難度和運動量。(3)因人而宜:要根據各自的病情和身體狀況選
擇適當的鍛煉方式和活動量。(4)勞逸結合:不能急於求成。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
要注意。防止心跳過快(每分鍾不能超過140次)及心律紊亂,防止血壓過高(不能超過
26.6/6千帕);避免屏氣動作及過度用力。如果運動後出現肌肉緊張,說明運動量已經
過大,要適當減少。⑸注意安全,防止意外。⑹加強正常肢體及軀干功能的鍛煉,以代
償殘肢功能。⑺預防廢用綜合征,防止肩發僵、肢體攣縮畸形等後遺症。⑻裝配假肢及
矯形器。對截肢者裝配假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其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對某些肢
體畸型、運動異常的患者裝配適當的矯型器,可以預防畸形進一步發展,補償功能活
動。對行走不方便的患者,可配備手杖。⑼在日常生活功能訓練時,要學習使用輔助裝
置及簡單工具。⑽要按神經系統疾患的康復原則進行鍛煉。運動量開始要小,病後數周
再開始功能訓練。
怎樣護理癱瘓的肢體
因中風引起的癱瘓,大多數是偏癱、或單肢癱、以及兩次發作累及雙側肢體癱瘓。
病人常伴語言障礙,因球麻痹常有嗆咳,或某種程度的智力下降。對病人須加強護理,
應做好以下幾點:
(1)保持肢體功能位置:癱瘓肢體的手指關節應伸展、稍屈曲,為此可在患者手中
放一塊海綿團;肘關節應微屈,上肢肩關節稍外展,避免關節內收,伸髖、伸膝關節;
為了防止足下垂,應使踝關節稍背屈;為防止下肢外旋,要在外側部放沙袋或其它支撐
物。
(2)加強癱瘓肢體的活動:包括肢體按摩、被動活動及坐起、站立、步行鍛煉等,
可防肢體攣縮、畸形。
(3)預防並發症:因癱瘓肢體的運動和感覺障礙,局部血管神經營養差,若壓迫時
間較長,容易發生壓迫性潰瘍—褥瘡。故應注意變換體位,通常每2小時翻1次身,對被
壓紅的部位輕輕按摩,也可用紅花酒精按摩,以改善局部血循環。床鋪要乾燥平整,並
保持好個人衛生,可以擦浴,但應注意保暖,防止受涼。在翻身時應適當叩擊背部,鼓
勵咳痰,以防墜積性肺炎。夏天水分要充足,選擇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保證足夠營養。養成排便習慣,防止大便秘結。在早飯前給1杯熱飲料(根據習慣可采
用熱開水、茶水、牛奶或咖啡等),可促使腸蠕動增加而刺激直腸的排便反射。為了促
進排便,還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右上,轉向左上腹,再轉向左下腹,反復按摩5~
10次,促進結腸內上端內容物往下蠕動,以助排便。
(4)生活自理能力和職業能力的訓練:癱瘓有好轉時,患者要積極主動地鍛煉日常
生活技能;醫護人員和家屬要給予正確的指導和熱情的幫助,鼓勵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
事情,如脫穿衣服、洗臉、吃飯等。
如何安排偏癱病人的飲食營養?
中風病人由於長期卧床,體力活動顯著減少,胃腸道蠕動相對減弱,消化吸收功能
降低,易發生便秘。因此,給癱瘓病人進行飲食調養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飲食應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必須滿足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和總熱能的需
要。
(2)多飲水、多食半流質食物。癱瘓病人應有充足的水分供應,病人清晨飲1~2杯
鹽水可預防便秘。日常膳食中也應有干有稀、有飯有湯,常食稀粥,對少數不願飲水者
,可適當吃一些多汁的新鮮水果。多飲湯水可預防便秘及泌尿系統感染的發生。
(3)為增加胃腸蠕動,食物不可過於精細,要適當進食含纖維高的食品,以預防便
秘發生。
(4)忌濃茶、酒類、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5)根據引起癱瘓的病因,調整飲食宜忌;控制食鹽、動物脂肪及含膽固醇較多的
食物(如蛋類、動物內臟和肥肉等)的攝入,增加含豐富B族維生素的食品。
(6)中風偏癱病人還應注意:
少吃甚至不吃動物油,最好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菜油等);多吃新鮮蔬
菜及豆類,豆製品,水果;多食用海產品及含碘食物;適當食用些動物蛋白質和蛋清,
瘦肉;喝牛奶時將奶皮去掉;每餐食量要適當,不宜暴飲暴食;不宜過量飲酒
J. 中風病人居室環境溫度多少為宜
缺血性腦中風,包括腦梗塞(腦血栓、腦栓塞、腔隙性腦梗塞、多發性腦梗塞)。氣候的因素排在缺血性腦中風危險因素的第二位,可見氣候是缺血性腦中風發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冬季氣溫驟降、氣壓高、溫度變化大,是缺血性腦中風的易發季節。
據有關調查統計顯示: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死亡率都以冬季為最高。冬季腦中風、冠心病的發病人群佔全年發病人群的比例高達69.5%。由此可見,心腦血管疾病對溫度的變化最為敏感。冬季天氣轉寒,氣溫、氣流等氣象要素變化劇烈,置身寒冷環境,生理反應使血管驟然收縮,由於血管的內壁較厚,管腔狹窄,加之有大量的脂類沉積與硬化斑塊,導致血液流通受阻。這時,如果脫落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血栓在血液中流動,在腦部的末梢小動脈內壁停滯,就會形成血栓。而對於本來或曾經就患有腦中風的病人來說,由於血管再次阻塞,血流供應中斷,就會導致腦栓塞面積增大或腦卒中再次復發,使病情惡化。
那麼在冬季腦中風病人應該都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室內外溫差較大,腦中風病人宜採取禦寒保暖措施和加強耐寒鍛煉,隨時增添衣服;康復訓練不可少;控制體重,仍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冬季進補宜應人而議,應個人體症而選擇;堅持可靠葯物治療,切忌擅自增減葯量,以免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復發腦中風。
1、生活規律,注意保暖
不要過早晨練,最好在早飯後9—10點陽光充足時再鍛煉,多曬曬太陽可促進鈣質合成和吸收,在外出活動時要注意添加衣服,尤其要重視手部、頭部、面部的保暖。同時要保持大小便暢通,避免情緒大起大落;
2、慢起床
應在清晨醒後養神5分鍾再起床活動。因為清晨人體的血管應變力最差,驟然活動易引發腦血管疾病。腦中風病人醒後須在床上躺一會兒再起床,避免腦中風發作。冬季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原因都與血壓的驟然波動有關,保持血壓平穩是關鍵;
3、適量運動
要根據身心情況鍛煉身體,每天有氧運動時間不少於30分鍾,注意不要選擇爬山、跑步、打球等激烈運動項目。一般每周不少於3次,每次20—40分鍾,運動量以不感疲勞為宜,且不伴有頭暈頭痛疲勞等,自我感覺良好為宜;
4、合理營養,堅持用葯
腦中風患者應長期堅持服用的可靠葯物應包括抗血小板類治療葯物;活血化瘀,芳香開竅降脂抗凝類大復方道地取材的現代中葯的多靶點防治;營養同時保護腦細胞的葯物,只有堅持可靠的中西葯物合理並用,才能最終達到一個增效減毒的治療目的,達到全面的對血液血管身體狀態的一個良好改善。能夠在治療腦中風症狀的同時,防止冬季腦中風高發。使腦中風患者能夠安全平穩過冬。
5、適當進補
按照祖國傳統醫學的理論,冬季是精氣匿藏的時節,此時由於氣候寒冷,人體對能量與營養的要求較高,而且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對較強,適當進補不僅可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腦中風患者的進補要注意所患疾病對機體的影響,要考慮進補是否與治療沖突,患者對進補的接受能力等因素,以此進行合理的「食補」和「葯補」。
食補:對有畏寒怕冷、氣短乏力等症狀的,屬於氣虛陽虛的心腦血管病患者,可選擇一些有甘溫補益之功的羊肉、雞肉、兔肉、桂圓以及大豆製品;
有性情急躁、手足心熱、食少、便干、水腫等症狀的屬於陰虛內熱的心腦血管病患者,可適當選擇一些有補虛、除熱的鴨肉、鵝肉以及百合、山葯、糯米及綠豆製品。
生薑、洋蔥等是不可多得的冬令進補之品。常吃生薑歷來被視為養生保健尤其是強壯心腦血管系統的要訣之一。
生薑富含姜辣素,對心臟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可使血管擴張,從而絡脈通暢、供給正常。
洋蔥含有的類黃酮等物質,在降血壓、預防血栓形成、保護大腦與心臟等主要生命器官中有重要作用。此外,它所含的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及含硫氨基酸,除可以降血脂外,還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理想食物;
葯補: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選擇有益氣、溫補、活血之功的中葯,如丹參、當歸等對體虛、食慾不振、精神疲乏等體征的心腦血管病人來說較為適宜;
有明顯氣血不足的心血管病患者,冬季可進補阿膠;
有怕冷、腰酸等陽虛癥候的,可配入黑芝麻、核桃仁;
平時脾胃虛弱者,可加入陳皮、山葯煎液(陳皮10克、山葯15克),以防傷胃。
以上諸品,或可燉雞、燉鴨,或可熬湯,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請醫生進行對症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