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聖索菲亞大教堂建造於哪個時期
聖·索菲亞教堂(英語:Saint Sophia Cathedral)坐落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是一座始建於1907年拜占庭風格專的東正教教堂屬,為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築。1986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一類保護建築;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㈡ 聽說聖索菲亞大教堂有一面在裝修是嗎
希臘式十字架造型 聖索非亞大教堂的特別之處在於平面採用了希臘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間上,則創造了巨型的圓頂,而且在室內沒有用到柱子來支撐。君士坦丁大帝請來的數學工程師們發明出以拱門、扶壁
㈢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如何設計建造的
聖索菲亞大教堂(SantaSophia)建於公元532年至537年。這是查士丁尼皇帝在6世紀為他的首都而建的東專正教中心教堂。聖索菲屬亞大教堂是「一個傳奇也是一個象徵」(西里爾·曼戈語)。這座教堂的設計沒有先例,它是將當時各種建築技術融合在一起的集合體。它有縱向的軸線,中庭兩側有排柱。東西長77.0米,南北長71.7米,構成一個方形的平面,上面有一個高55米的中心圓頂,因此被稱之為一種圓頂的巴西利卡。它完全可以與羅馬萬神廟和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相媲美。這個巨大的圓頂穩定地擱在四個拱形門上,圓頂的兩側有兩個直徑相等的半圓頂,這兩個半圓頂又各有3個附屬圓頂來做支撐。這座大教堂被認為是拜占庭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當15世紀拜占庭陷落以後,土耳其人只在教堂外的四個角上添了四條尖頂圓柱,就很自然地改造為清真寺了。
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
㈣ 哈爾濱的聖索菲亞教堂重建維修過幾次
公元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的建成通車,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也侵入了哈爾濱。沙俄為了內穩定遠離家鄉士兵容的軍心,於1907年破土動工建造聖索非亞教堂,當年一座全木結構的教堂落成,用作該步兵師的隨軍教堂。1923年9月27日,聖索非亞教堂舉行了第二次重建奠基典禮,經過長達9年的精心施工,一座富麗堂皇,典雅超俗的建築精品竣工落成。
㈤ 如何介紹聖索菲亞教堂
聖·索菲亞教堂(英語:Saint Sophia Cathedral)坐落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索菲亞廣場,是一座始建於年拜占庭風格的東正教教堂,為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築。1986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一類保護建築;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聖·索菲亞教堂內部現作為「哈爾濱市建築藝術博物館」使用。[2]
地址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透籠街88。
聖·索菲亞教堂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最初為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修建中東鐵路時修建的一座隨軍教堂。同年,俄國茶商伊·費·赤斯嘉科夫出資,以隨軍教堂為基礎,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結構教堂。1911年,木牆外部砌了一層磚牆,形成了磚木結構式教堂。[3]
1923年9月27日,聖·索菲亞教堂第二次重建,歷時9年,於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為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堂。索菲亞教堂是俄國建築師科亞西科夫設計,富麗堂皇,典雅超俗,宏偉壯觀,通高53.25米,建築面積721平方米,可容納2000人。正門頂部為鍾樓,7座銅鑄制的樂鍾恰好是7個音符,要由訓練有素的敲鍾人手腳並用才能敲打出抑揚頓挫的鍾聲。教堂建築平面呈希臘十字方式布置,既受拜占庭建築風格影響,主穹頂、鍾樓又有俄羅斯傳統的「帳篷頂」、「洋蔥頭」造型。[4]
聖·索菲亞教堂廣場
1986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一類保護建築。1996年11月,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2日至9月2日,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對教堂按原設計進行了全面整修,擴建索菲亞廣場7000平方米,辟為哈爾濱市建築藝術館,以宣傳、弘揚哈爾濱獨特的建築文化。[5]
2000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組織擴建了哈爾濱市建築藝術廣場、中心休閑廣場及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建設工程。並於當年10月1日竣工投入使用。擴建後的建築藝術廣場面積由6000平方米增至10000平方米,中心廣場面積36154平方米。
㈥ 聖索菲亞大教堂有怎樣的建造歷程
這座大教堂被認為是拜占庭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當15世紀拜占庭陷落以後,土耳其人只在教堂外的四個角上添了四條尖頂圓柱,就很自然地改造為清真寺了。
㈦ 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修好了嗎
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已經修好啦!
㈧ 聖索菲亞大教堂施工步驟
聖索非亞大教堂是基督教的宮廷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位於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版爾的宗教權建築,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長歷史,因其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是一幢「改變了建築史」的拜占庭式建築典範。
聖索菲亞大教堂在希臘語里的意思是上帝智慧。其拉丁語名稱則為Sancta Sophia,解作「上帝聖智教堂」,教堂供奉在正教基督教神學里的耶穌。大教堂稱為「聖索菲亞」,是特別獻給天主聖智的那一位,即聖三中的聖言。這種對耶穌的稱呼可能源自保祿從(保羅)對基督的描繪。
「基督卻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聖智。在該教堂佇立的地點曾經存在過兩座被暴亂摧毀的教堂,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第三所教堂。在拜占庭雄厚的國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學家米利都的伊西多爾及數學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設計的這所教堂在公元537年便完成了其建造。剛竣工時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正教會牧首巴西利卡形制的大教堂,在1519年被塞維利亞主教座堂取代之前聖索菲亞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㈨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怎樣的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歷經滄桑而昂然屹立的建築。它是羅馬帝國由盛到衰的見證。恢宏無比的聖索非亞教堂,充分體現出了卓越的建築藝術,從而也成為了後來清真寺的設計模板。事實上,自拜占庭帝國衰落後,聖索非亞大教堂已轉變成了供奉安拉的土耳其清真寺。如今,聖索非亞大教堂是屬於基督徒和穆罕默德信徒共有的一個宗教博物館。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集中式的,特別之處在於平面採用了希臘式十字架的造型。它東西長77米,南北長71.7米,主要部分是一個碩大無比的半圓穹頂,頂高15米。步入大教堂,它的雄偉和庄嚴一覽無餘地展示在來者面前,攝人心魄。教堂內部運用了以拱門、扶壁、小圓頂等設計來支撐和分擔穹隆重量,創造了此類建築的典範。從結構的明晰與層次的井然有序來看,這是一件相當需要技術水平的設計,也足以說明當時的設計師足夠用心。
為了宗教儀式需要,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穹頂下空間與南北兩側是明確隔開的,但卻與東西兩側統一。另外,南北兩側的空間,因為透過柱廊與中央部分相通,所以在視覺上呈現出了多層次的感官體驗。
聖索菲亞大教堂由於地震和叛亂的摧毀經歷過數次重修,公元532年查士丁尼大帝投入一萬名工人花費長達六年的光陰將聖索非亞大教堂裝飾得更為精巧華美。在17世紀聖彼得堡大教堂完成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無論你在哪裡都能看到聖索菲亞大教堂金光燦爛的尖頂。高大的土紅牆上有許多像蘑菇一樣的屋頂,它們四周烘托出了巨大的中央圓頂。而大教堂的窗戶上鑲嵌著斑駁燦爛的彩色的玻璃,彩色大理石在地面上鋪成各種艷麗的圖案。所有這些都顯示了羅馬帝國的強大實力。
聖索菲亞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