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在吧,就是我裝修公司已經選好了,也請設計師幫我設計了,那我買建材的時候要不要把我的設計師也帶著呢
您買建材的時候建議您不要把設計師帶著,設計師和裝修工有時會內跟商家之間存在容某種默契,設計師或裝修工以行家的身份向消費者推薦商品,商家則抬高商品價格,此時設計師或裝修工還會幫著消費者討價還價,以示與消費者站在同一個戰壕里。其實在消費者轉身去交錢時,也許設計師或裝修工正在與商家談回扣的問題。所以買建材帶設計師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貳』 買建材要不要帶設計師過去,糾結呢。發現網上看好,再到門店挺便宜的,到底要不要帶設計師呢
要啊。
因為要多少材料,對方比你清楚。
另外,款式搭配都是要對方給指導意見的。
多一個人參考,多一份建議。
『叄』 家裝到底要不要請設計師
關於找不找設計師這件事兒,好好住APP之前做過一期「居住問」,發現很多人不是不想找設計師,而是不知道設計師究竟能為自己做些什麼?設計師的價值在哪裡?在哪裡能找到靠譜的設計師?
我們帶著大家的困惑,請了兩位設計師一起聊了聊,一位是獨立設計師,一位是大型設計公司的設計總監,他們都很具代表性。
通過他們,你可以了解到現在優秀的設計環境是怎樣的,在找設計師的時候也會更有底氣,能判斷一個設計師或者設計公司是不是對自己負責,花出去的錢是不是有所值,拒絕大忽悠,不要被買裝修送設計蒙蔽。
當然,重要的是,你也可以更清楚得判斷自己是不是需要一個設計師。
▲ 裝修過程中,我們會提供各類表格,方便業主采購。
最後就是獨立軟裝設計,現場擺場了。每家都會有獨立的軟裝方案,也會有詳細的軟裝采購表格。
姜波啦:軟裝也是算在這個設計費裡面嗎?還是另算呀?
於園:我們提供的設計服務是包含軟裝設計的,對於精裝修的戶型是獨立的軟裝設計。
本小墨:我們軟裝通常是包含在設計費里的,當然業主也可以選擇單獨請我們為他們做軟裝設計。
居住100問
好好住APP用戶 費米子fermi:首先設計師把控大方向,水電走向、空間利用、色彩傢具布置,畢竟有經驗。還有就是買東西,我個人是一次也沒帶設計師,看中哪個發他看,沒問題就買,有問題就再想想,實在喜歡也買,哈哈。
好好住APP用戶 花捲包子饅頭饃:裝修前打定主意不找,覺得靠好好住和各種論壇的積累應該足夠了,可是裝修開始後還是決定找了一個,原因:
1. 設計師能夠幫我區分自己原有的預想中,哪些可行,哪些雞肋,哪些不可行,把理論變成實踐。
2. 設計師來了以後少操太多心。作為一名數學不好的學渣,遇到各種需要具體數據的時候,只要微信一下設計師就搞定了,省下的心力可以放到我力所能及的其他事情上(裝修就是如果你是個愛操心的人要操的心太多)。
3. 家裡的衣櫃,考慮到定製衣櫃都是顆粒板,所以決定自己買板材打。木工師傅的技術是可以跟上的,可是衣櫃的科學布局是設計師和我花了一個下午溝通出來的,最終格局很滿意。畢竟裝修的一大意義就是為了日後使用起來順心不是么?
4. 設計師能提供很多你想不到或者不了解的細節處理,細節真的是強迫症患者的痛點,因為不專業所以如果沒有設計師真的不知道怎麼把握和實施。
5. 買東西的時候,可以隨時微信設計師哪些牌子好,哪些材質好,怎麼分辨,最低價大概多少。ps.有的設計師會依靠帶你買東西拿商家返點再賺一筆。所以選擇設計師時要好好分辨,至於我的設計師她會明確告訴我如果她帶我去買價格會是多少,有多少返點是她的,然後讓我自己去逛完比較決定。大部分時候她只給幾個建議,但是買東西還價的時候心裡就比較有底了,裝修建材水太深。
6. 設計師腦子里基本都有個時間軸,什麼時間該准備什麼,該買什麼了都會提前說,逛建材市場和家居館的時候就能夠目標明確,一次解決一樣急需解決的,不會漫無目的地浪費時間。就像游戲打怪一樣層層遞進,成就感大大的。
『肆』 買建材的時候到底要不要帶設計師呢糾結中啊。
這個問題還真的有點棘手,應該是不需要帶設計師一同去采購建材的,先您自己去談價格,看東西,看好後再給設計師參考參考也是可以的,謝謝
『伍』 一般選擇公司裝修房子,關於主材的購買能要設計師陪同嗎因為我也不懂.
要不要設計師陪同是業主決定的。你想讓他陪就讓他陪唄。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內設計師陪同購買材料容的,材料經銷商都會給予10%的提成款。
如果你自己有認識的關系比較近的親屬最好由他們帶領去購買。或者自己特能砍價。
如果沒有親戚朋友做建材的自己又不懂還是請設計師一起陪同去吧。
因為你自己去買的話材料經銷商一樣會賺你那麼多錢,或許更多,還不如讓設計師拿了提成提高積極性為你多出力。
其實,無論作為甲方的業主多能砍價,該出的錢都還是得出的,沒有誰不賺錢能完成一筆交易的。不同的只是業主的錢被誰賺走而已。一般的普通人一輩子裝修幾次房子?3次5次算多的了。一個設計師一年能給一個經銷商介紹多少客戶?10個算少的。所以即便給設計師提成,可能也比你自己砍價砍半天的還要便宜。
祝你好運。
『陸』 裝修到底要不要請設計師
關於找不找設計師這件事兒,好好住APP之前做過一期「居住100問」,發現很多人不是不想找設計師,而是不知道設計師究竟能為自己做些什麼?設計師的價值在哪裡?在哪裡能找到靠譜的設計師?
我們帶著大家的困惑,請了兩位設計師一起聊了聊,一位是獨立設計師,一位是大型設計公司的設計總監,他們都很具代表性。
通過他們,你可以了解到現在優秀的設計環境是怎樣的,在找設計師的時候也會更有底氣,能判斷一個設計師或者設計公司是不是對自己負責,花出去的錢是不是有所值,拒絕大忽悠,不要被買裝修送設計蒙蔽。
當然,重要的是,你也可以更清楚得判斷自己是不是需要一個設計師。
▲ 裝修過程中,我們會提供各類表格,方便業主采購。
最後就是獨立軟裝設計,現場擺場了。每家都會有獨立的軟裝方案,也會有詳細的軟裝采購表格。
姜波啦:軟裝也是算在這個設計費裡面嗎?還是另算呀?
於園:我們提供的設計服務是包含軟裝設計的,對於精裝修的戶型是獨立的軟裝設計。
本小墨:我們軟裝通常是包含在設計費里的,當然業主也可以選擇單獨請我們為他們做軟裝設計。
居住100問
好好住APP用戶 費米子fermi:首先設計師把控大方向,水電走向、空間利用、色彩傢具布置,畢竟有經驗。還有就是買東西,我個人是一次也沒帶設計師,看中哪個發他看,沒問題就買,有問題就再想想,實在喜歡也買,哈哈。
好好住APP用戶 花捲包子饅頭饃:裝修前打定主意不找,覺得靠好好住和各種論壇的積累應該足夠了,可是裝修開始後還是決定找了一個,原因:
1. 設計師能夠幫我區分自己原有的預想中,哪些可行,哪些雞肋,哪些不可行,把理論變成實踐。
2. 設計師來了以後少操太多心。作為一名數學不好的學渣,遇到各種需要具體數據的時候,只要微信一下設計師就搞定了,省下的心力可以放到我力所能及的其他事情上(裝修就是如果你是個愛操心的人要操的心太多)。
3. 家裡的衣櫃,考慮到定製衣櫃都是顆粒板,所以決定自己買板材打。木工師傅的技術是可以跟上的,可是衣櫃的科學布局是設計師和我花了一個下午溝通出來的,最終格局很滿意。畢竟裝修的一大意義就是為了日後使用起來順心不是么?
4. 設計師能提供很多你想不到或者不了解的細節處理,細節真的是強迫症患者的痛點,因為不專業所以如果沒有設計師真的不知道怎麼把握和實施。
5. 買東西的時候,可以隨時微信設計師哪些牌子好,哪些材質好,怎麼分辨,最低價大概多少。ps.有的設計師會依靠帶你買東西拿商家返點再賺一筆。所以選擇設計師時要好好分辨,至於我的設計師她會明確告訴我如果她帶我去買價格會是多少,有多少返點是她的,然後讓我自己去逛完比較決定。大部分時候她只給幾個建議,但是買東西還價的時候心裡就比較有底了,裝修建材水太深。
6. 設計師腦子里基本都有個時間軸,什麼時間該准備什麼,該買什麼了都會提前說,逛建材市場和家居館的時候就能夠目標明確,一次解決一樣急需解決的,不會漫無目的地浪費時間。就像游戲打怪一樣層層遞進,成就感大大的。
『柒』 購買建材時帶著設計師好嗎這裡面有貓膩嗎
許多消費者抄認為自己對建材一無所知,雖然裝修時選擇的是「清包」,但購買建材時還會帶上設計師或裝修工去幫忙做個參謀,以為自己本人在,就不會被「斬」。
設計師和裝修工有時會跟商家之間存在某種默契,設計師或裝修工以行家的身份向消費者推薦商品,商家則抬高商品價格,此時設計師或裝修工還會幫著消費者討價還價,以示與消費者站在同一個戰壕里。其實在消費者轉身去交錢時,也許設計師或裝修工正在與商家談回扣的問題。
有些商家會給設計師或裝修工一定比例的提成,如果他們去買,折扣會低到4-5折,有時甚至是2-3折,而這種折扣有利的不是消費者,而是進了設計師或裝修工的腰包,「默契宰客」成了某些建材商店的潛規則。
當然,有時裝修工拿不到建材上的好處,也會使壞。比如將水潑在木地板上,木地板發了霉,安裝時他們就大喊質量不行,迫使主人退貨,轉而到他的定點商家購買。此招雖損,但消費者也應棋高一著地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