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犁有2016建材市場生意怎麼樣
你好,現在的傳統復行業都制不怎麼樣了
為了長久打算,把握趨勢很重要
很多人認為創業就一定是自己租/買個店面,
或者開個公司/工廠,自己做老闆,這就是創業。其實不然,真正的事業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建立一條永久的財富管道,
當你停止工作的時候,你的收入不會減少反而不斷的增加,這才叫創業。
這也是今後不可阻擋的趨勢
歡迎與我交流。
⑵ 未來幾年建材行業前景怎麼樣
不太好,收到環保問題的影響很多廠家都減產或停產了,進貨價也提升了不少。
房地產也不太景氣,房子蓋的少了,賣的少了,建材當然收負面影響。
⑶ 2016進入地板磚行業有多大前景
從高速發展步入平緩發展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瓷磚膠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我國瓷磚產量為45.17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8%;2013年前三個季度,我國瓷磚產量達到71.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
4.6%。這與2012年1月預測的2012年瓷磚產量增長在5%以下,以及2013年1月預測的2013年瓷磚產量增長大約在5%左右基本相符。這些數據充分說明我國瓷磚行業已經從一個高速的發展時期,步入了平緩的發展時期。這一平緩發展期,可能不是一年兩年,也許我國瓷磚行業以後很難再看到兩位數增長的時代。
2.話說瓷磚產量過剩與表現
許多行業人士都認為年人均陶瓷磚消費6平方米是一個臨界數據。目前我國年人均陶瓷磚消費大約就是6平方米[(年產量-出口)/人口],換句話說,我國瓷磚產量處於過剩邊緣。
盡管如此,陶瓷磚產量的過剩並不恐怖。過剩是市場經濟發展之必然,我國瓷磚產量近十幾年來一直在「產量過剩」的包圍下發展,似乎永遠沒有過剩,但這是不可能的。我國的陶瓷磚行業幾乎是100%的民營企業,充分競爭,趨利導致過剩,市場調節提升。更何況,陶瓷磚產品屬於個性化產品,幾乎不太可能出現全行業產品過剩,更不會出現全行業虧損。2013年上半年產量僅增長5.8%,但噴墨印花機的增長超過50%,意味著噴墨印花產品增長將超過50%。
怎樣理解正在或即將出現的陶瓷磚產量過剩?可能各有各的見解。我看來,現階段我國陶瓷磚產量過剩更多的表現為:政策性過剩;階段性過剩;結構性過剩;動態性過剩;相對過剩等等。
政策性過剩,主要就是國家出台影響宏觀經濟或房地產發展的政策,造成房地產成交大量下挫,如:全面積徵收房地產稅,房地產大面積限購,「國20條」等等,而造成陶瓷磚產品銷售萎縮,但政策取消後,又出現井噴。最近國家限制樓堂管所建設,直接導致不少新上陶板、薄板生產線受到銷售的壓力。
階段性過剩,整個行業本身比較飽和,由於特大季節性變化,如:洪澇災害、冰凍災害、或農忙季節,而使陶瓷磚產品出現較大面積、大量滯銷,產品積壓。
結構性過剩,某種、某類產品大量過剩,如:全拋釉產品、微晶石產品大行其道,大量取代傳統拋光磚產品,而使拋光磚產品出現過剩,大量私拋廠倒閉;地爬牆流行,而是傳統瓷片出現過剩。
動態性過剩成為常態,由於我國瓷磚產量基數巨大,拋光磚、瓷片、仿古磚、大理石瓷磚、噴墨印花磚等多種品種中,今年幾類產品表現過剩,明年另幾類產品過剩。
相對過剩,由於陶瓷磚產品是極為個性化的產品,整個行業幾乎都由民營、私有企業分散構成,市場經濟主導、行業充分競爭,行業自身具有極強的應對調節能力,各時期出現的過剩多是相對過剩,容易調整度過。
歷史上2005年西班牙年人均瓷磚消費量達6.7平方米。從我國經濟發展整體向上的趨勢來看,表明我國瓷磚產量還有一些增長空間,但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已經出現:產量增幅漸緩,過剩趨勢漸明。
3.瓷磚出口量增、價漲、平均單價升
2012年全球瓷磚產品貿易總量約22億平方米,中國瓷磚出口約占國際市場貿易量的一半,2012年陶瓷磚產品的出口平均價格持續上揚,達到5.85美元/平方米(增長1.16美元/平方米),均價同比增長24.73%;其中:地磚(包括瓷質磚、細炻磚、炻瓷磚、炻質磚)平均提高86美分,增長
15.25%;釉面磚(陶質磚)提高1.37美元,增長33.74%。2013年上半年陶瓷磚出口平均單價繼續大幅度提升,達到6.93美元/平方米,增長1.08美元/平方米。表2的數據也同時表明:2012年及2013年上半年我國瓷磚出口量的增長幅度較前幾年大幅減緩,僅個位數增長。
出口額與平均單價大幅增長,可能是政府與業內人士多年所期盼的結果,特別是2012年與2013年上半年,提升幅度每平方米都超過1美元。但這並不意味著都是我國陶瓷磚產品質量與品牌提升的貢獻,可能更多是因為近年人民幣匯率與價值的變化。也就是說這兩年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最近兩年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僅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接近2%。對內人民幣貶值具體體現在:原材料及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攀升;同時政府還增加了國內對製造企業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方面的要求提高,增加了陶企的生產製造成本。
4.我國瓷磚出口不斷遭遇發傾銷
2001年,印度對中國陶瓷企業立案反傾銷調查,拉開踉中國陶瓷磚反傾銷的序幕。2003年2月4日,印度對中國企業徵收8.28美元/平方米的反傾銷稅,為其他國家對中國陶瓷磚反傾銷樹立了一個「榜樣」。
2005年,韓國對華陶瓷展開立案調查。2006年4月對中國陶瓷磚產品仲裁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應訴或主動應訴企業,最低稅率為2.76%,最高為
7.49%,其他非抽樣企業則享受13.3%的加權平均稅率。2011年5月,韓國宣布延長徵收針對中國產陶瓷磚的反傾銷關稅,延長期限為3年,徵收的反傾銷稅在9.14—29.41%之間。
2006年6月,巴基斯坦對我瓷磚發起反傾銷調查,徵收14.85%—23.65%稅率不等的反傾銷稅,期限為五年。
2009年12月,泰國對華陶瓷反傾銷正式立案,對所有中國出口至泰國的釉面和未上釉瓷磚均進行反傾銷調查。2011年5月,泰國對華陶瓷磚反傾銷案終裁前的稅率確定:其中48家未抽樣出口製造商獲得的反傾銷稅率為4.58%。
2010年6月16日歐盟27國對中國瓷磚啟動反傾銷調查,2011年9月17日歐盟27國的終裁:對部分中國陶企實行26.3%—36.5%的進口關稅,其他實行普遍稅率69.7%的懲罰性關稅。
2011年7月25日阿根廷工業部通告我國,稱其已收到國內業界的書面申請,要求啟動對原產於中國的未上釉地磚和飾面瓷磚進行反傾銷調查,2012年8
月28日,決定對我瓷磚徵收臨時反傾銷稅,稅率為4.62美元/平方米,有效期6個月。2011年8月16日,另一個南美國家秘魯也相繼提出要求啟動對原產於中國的陶瓷磚進行反傾銷調查,但最後決定停止對中國陶瓷磚(小瓷磚)進行反傾銷調查。
2011年9月6日,巴西外貿委員會宣布,對中國的瓷磚關稅從15%提高至35%。2013年7月8日,巴西對中國瓷磚展開為期40天的反傾銷調查。
5.我國瓷磚出口與反傾銷的一些思考
我國瓷磚最具競爭力,擁有最好的性價比。世界廣泛需要中國的瓷磚。十多年以來,我國陶瓷磚出口一直是:量增、價漲、平均單價上升,但近兩年出口的增幅也在下滑。目前我國瓷磚行業,仍是一個非出口依賴的行業。到目前為止,產品出口比例僅12%,出口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在中國人均瓷磚消費接近或超過6平方米時,隨著產量的增加,擴大出口或到國外辦廠可能是中國瓷磚行業繼續擴張發展的方向。中國陶瓷磚出口的最大障礙是國內陶企間的惡性競爭和國外陶瓷行業的反傾銷。反傾銷將常態化,應做出各種應對預案。
韓國幾乎沒有拋光磚產業。2006年對中國所有陶瓷磚提出反傾銷調查,為什麼不提出:其調查訴訟對象不精確,而推翻其立案?2011年日落復審,延長三年,憑什麼徵收的反傾銷稅進一步加重?僅僅是懷疑反傾銷五年間我國陶瓷磚都是以最低稅率的出口廠家出貨?但我們自己有沒有嚴格控制?
2010年歐盟27國啟動反傾銷。實際上,超過20個歐盟國家幾乎沒有陶瓷磚產業,為什麼我們不游說這些國家的政府、進口商、商會反對歐盟反傾銷立案?因為他們也是受害者。而現在正在進行的日用瓷歐盟反傾銷,瑞典等一些歐盟國家的商會組織就公開提出了反對意見。
2011年巴西已經將來自中國的陶瓷磚關稅從15%提高到35%,我國海關有沒有監管對巴西的陶瓷磚出口單價變化,有沒有陶企與出口商進行桌底交易,壓低單價逃避高額關稅?
2012年泰國突然成為成為我國陶瓷磚第三大出口國,達到4311萬平方米,而2009年中國對泰國的出口僅1942萬平方米,是否有陶企借泰國出口(暗箱操作)歐盟?幾年後的日落復審准備如何對待?
對反傾銷我們有多少預知?為什麼每次都是沒有任何還手之力?我們自己應該做些什麼?政府、協會等有關部門應該監控什麼?有可能做出具體應對預案?又怎樣對待日落復審?日落復審是有準確日期的,有應對預案嗎?
面對我國瓷磚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我國出口的瓷磚進行反傾銷調查訴訟將常態化,我們應該尋找系統的應對措施。
6.營銷新動向
渠道下沉:三四線市場全面發展,經銷商扁平化擴大,縣、鎮級的分銷商紛紛獨立扁平,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進程進一步繁榮了三、四線市場的瓷磚產品銷售。
工程比例上升:精裝房比例不斷加大,如:萬科地產現在是100%的經裝修房;現在廣州、深圳超過50%的新建住宅都是經裝修房;沈陽已經出台二環內不允許毛坯房的政策。經濟適用房大量增加,檔次也不斷提升。
品牌集中度增加:盡管陶瓷磚行業由於產品的品種花色眾多,消費層次從高到低差異極大,不太可能像水泥、玻璃行業形成寡頭。但近年來的發展,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鼓勵了品牌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方向。
多產品、多品牌、多店面經營:經銷商為了更好地佔有市場,逐步擴充自己的經營品牌,從單一產品向多個產品,從單一的品牌向多個品牌,從單一店面向多個點面發展。如:杭州東箭建材旗下代理了TOTO、箭牌、東鵬、金意陶、法恩莎、安華、美加華、高寶、萬斯敦品牌,在杭州轄區內有加盟店60餘家,經營面積達到50000平方,同時還擁有分銷商150餘家。而總部在北京的遠東神華目前經營的品牌有法恩莎、安蒙、歐神諾、L&D、冠珠等國內外知名品牌。
跨地域連鎖經營模式:華耐集團是國內最早實現陶瓷建材連鎖化經營的企業。華耐集團旗下最大的體系——華耐立家建材連鎖目前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瓷磚零售企業,也是國內最為成功的建材流通企業之一。2010-2011年度,華耐立家建材連鎖得到迅猛發展,在北京、上海、天津、廣東、四川、山東、江蘇、山西、河北、安徽、雲南等地建起246家自營店、103家加盟店、176家分銷商,成為集家居建材流通、衛浴製造、整體家裝為一體的現代化大企業。2012年華耐立家陶瓷方面的銷售超過20億元,如果作為單一陶企規模可以進入前十的水平。類似的還有廣東惠泉美居北京遠東神華。
混合營銷體系組合:混合營銷體系組合,主要是部分陶企調整一貫的區域代理體系而融入部分地區的分公司制。隨著精裝修房的比例不斷提高,工程項目的銷售不斷增加,分公司溶於區域經銷代理制的營銷體系開始出現。陶瓷磚產品營銷整體戰略的調整與各種方法的嘗試主要是圍繞著品牌、渠道、終端的建設。這幾年不少陶企都作了這方面的嘗試,雖然有些開始是因為對一些地區經銷商的業績不滿意而作出的調整。比較典型的東鵬陶瓷,目前在上海、廣州、深圳、西安、薩索羅等地設立分公司,近幾年並取得不菲的業績。一些大型陶企的產品營銷將可能集區域經銷、分公司體系、建材超市、電子商務於一身,尋求最大利益化。
7.瓷磚產業新格局
在經歷了多次建陶產業轉移之後,我國瓷磚產業的新格局已經形成,原有的佛山陶瓷引領四大產區的基本產業格局已經正在被打破。廣東、福建、山東、四川四大產區建陶產量在2008年之前一直佔有全國產量的80%以上,現在四省瓷磚產量佔全國產量份額由2008年的84.37%下降到2012年的
65.74%。這個數據未來還將繼續下降。
全國瓷磚產業廣東、福建、山東、四川四大產區的概念已經被徹底推翻,2011年年底發布的《全國瓷磚產能報告》顯示:江西省陶企每天生產製造瓷磚的產能達到331.61萬平方米,超過四川省250.95萬平方米,瓷磚生產製造產能全國第四大;
從統計數據來可,2008年江西省建築陶瓷產量僅一億平方米,全國第七,2009年增長134.4%(產量達2.43億平方米,全國第六);2010年增長98.65%(產量達4.84億平方米,全國第五);2011年增長23.75%(產量5.93億平方米,全國第五)。2012年增長6.9%,產量
6.39億平方米,超過四川成為全國建陶產量第四。
在建築陶瓷產業轉移重新布局的過程中,佛山地區的陶瓷廠大量減少,近幾年來,廣東陶瓷磚產量幾度下降。但是由於轉移到內地的陶瓷磚生產製造企業,普遍都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綜合發展條件遠不如在廣東地區,在產業轉移的後期,更多陶企選擇了在廣東省內轉移擴張(如:恩平、開平、雲浮、英德等),或選擇與廣東人文地理比較接近的廣西地區發展,廣東省的陶瓷磚產量又有所增長。根據2011年的《全國瓷磚產能報告》,廣東省仍然是我國瓷磚的最大生產製造產地,生產線總量、總產能達到了全國的三分之一。盡管近年來佛山地區的瓷磚企業數量明顯減少,但在肇慶、清遠、恩平等地大量增加了陶瓷磚生產線。以佛山陶瓷為中心的廣東陶瓷磚在全國的龍頭地位仍然存在。
目前全國陶瓷磚產區第一梯隊廣東(2012年產量:22.27億平方米)、福建(產量:21.71億平方米)、山東(產量:9.32億平方米)、江西(產量:6.39億平方米)、四川(產量:5.82億平方米)。2012年年產量之和65.51億平方米,佔全國總產量72.85%。目前全國陶瓷磚產區第二梯隊(1~5億平方米產量)有:遼寧、湖北、河南、廣西、陝西、河北、重慶、湖南八個省市地區,2012年年產量之和20.58億平方米;佔全國產量22.89%。
高速發展、擴張的同時,產業格局正在發生著悄然的變化,舊的產業格局正在開始打破,新的產業格局雛形正在逐步形成,然而新的產業體系尚未全面構成,換句話說就是發展的新產業格局打破了舊的產業格局,顯露了建陶產業新格局的一些發展方向,但距穩定的建陶產業新格局的形成還有相當的一段距離,因此新形勢、新格局下的建陶產業與產區發展已經受到行業、政府與陶企的普遍關注。近幾年我國建陶產業的發展明顯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其一是擴張,「十一五」期間產量成倍增長,連續八年產量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二是產業轉移,佛山陶瓷產業轉移是我國建陶發展史上最大的一次產業轉移,佛山陶企在全國各地建廠圈地4萬多畝;其三是整治提升,以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為實質的整治提升,使佛山地區關停轉的陶企達70%,山東淄博產區陶企關停轉近50%,福建晉江產區已經明顯感到這方面的壓力,夾江產區已出台了相應的政策,甚至高安產區政府也有所動作;其四是再布局,從表像上看幾乎就是遍地開花,新興建陶產區如雨後春筍,廣東的河源、恩平、雲浮,江西的高安、景德鎮、豐城,廣西的藤縣,湖北的當陽、蘄春,湖南的岳陽、臨湘、衡陽、茶陵,遼寧的法庫、建平,陝西的咸陽、寶雞,安徽的淮北、蕭縣,河北的高邑、內蒙的鄂爾多斯、山西的陽城、河南的鶴壁,內黃,雲南的易門,新疆的米泉等等。前幾年(2009~2011年)每年建陶產品產量增長超過50%的省份平均有8個,其中大部分都是超過100%。
佛山陶瓷的概念正在向全國各地滲透,原先佛山陶瓷一枝獨秀的概念正在擴大、變化,沒有出現像很多人擔憂的逐步淡化。隨著佛山陶瓷的大規模轉移,佛山陶瓷的概念越來越寬,越來越模糊,目前沒有逐漸淡化的跡象,隨著其范圍的擴大,將來是否會被淡化,值得注意。全國建陶產區進入了群雄紛爭的後佛山陶瓷時代。由於物流成本的比重增加,建陶產品市場區域化的特徵越來越明顯,並直接導致了生產製造區域化。由於建陶產業集群性的特徵,但過於集群又易導致環保與能耗的壓力,新的建陶產業格局將全面表現出大范圍的相對分散,小區域的有限集中,(也許一地集中100-150條生產線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規模)。在建陶產業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新興建陶產區彼此將在原材料優勢、能源優勢、相關區域優勢等方面的競爭中逐步完善新的建陶產業格局與產業體系,各個建陶產區將完成自身的產業定位,我國建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將步入一個新的階段。
正在形成的瓷磚產業新格局將對老牌瓷磚產業基地(如:淄博、夾江、閩清、晉江、佛山等)的產能、銷售、品牌等各方面都將形成沖擊。受沖擊最大的可能是淄博陶瓷,其次是福建陶瓷與四川陶瓷。佛山陶瓷由於其家喻戶曉、有口皆碑、名聞遐邇的區域品牌特徵,佛山陶瓷發展總部經濟的戰略,使佛山當地聚集著更多的陶企總部及機械裝備、色釉料配套企業,佛山陶瓷的區域品牌的實際效益仍在不斷強化,佛山陶瓷產業轉移引起了佛山陶瓷概念的變化而沒有淡化。2010年、
2011年大量佛山陶企將戰略的重點放回到廣東(恩平、開平、清遠等地)、廣西,泛佛山陶瓷的概念與廣東陶瓷的概念越來越模糊。
佛山陶瓷產業轉移及我國瓷磚產業新格局的構建已經進入尾聲,我國瓷磚產業新體系正在形成,後佛山陶瓷時代開始來臨,我國瓷磚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正在步入一個新的階段。
8.國家產業政策加大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近幾年國家出台一系列的產業政策法規,直接影響我國瓷磚產業的發展。如:《建築衛生陶瓷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建築衛生陶瓷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GB21252)》、《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GB25464)》等。
2010年福建晉江政府發文《晉江市陶瓷行業污染深化整治工作方案》(晉政文〔2010〕442號),下達了晉江市陶瓷行業限期淘汰煤氣發生爐使用天然氣的工作計劃。下屬鄉鎮紛紛發文承諾2013年9月底之前完成全部「煤改氣」工作計劃。2012年10月廣東清遠市政府就也出台了《推進陶瓷企業「煤改氣」工作實施方案》,類似的還有江西高安市政府、廣東肇慶、遼寧法庫、山東淄博。事實上,強制所有陶企使用天然氣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果經過一段時間後,全國仍有不少產區可以使用煤制氣,就意味著政府在正面製造行業的不公平競爭;如果大家都完成「煤改氣」,天然氣的供應是否能夠保證(當年夾江產區就是無法保證天然氣的供應,而有不少陶企轉用煤制氣),建陶產業是一個連續性生產的產業,如果因為斷氣(無法持續供應充足的天然氣)而造成的損失由誰來承擔負責;
天然氣是被壟斷的,以後它的價格波動是依據什麼機制,誰來監督。
2013年4月工信部發布JC/T2195-2013《薄型陶瓷磚》行業標准發布。最近工信部最近在其官網公開徵求對《建築衛生陶瓷行業准入標准(徵求意見稿)》的意見(2013年10月8日截止)。《建築衛生陶瓷行業准入標准》正式發布開始實行,勢必對行業的下一步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
⑷ 現在工程裝修行業怎麼樣啊個人家裝怎麼樣
大的經濟環境下不景氣,但人的吃飯,房子得住,這行業只是利潤縮水了……以下摘自網路和網路希望對你有幫助。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室內裝飾工程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在大家居產業中,受到互聯網思維沖擊最大、改變最多的,非家裝行業莫屬,這是因為傳統家裝過程中消費者累積的「痛點」較多。比如,工期、差價、增項等問題,讓這一行業成為了最早受到互聯網思維改造的傳統行業之一。
趨勢一:家裝微利時代到來
自2014年愛空間家裝推出699元/平方米的產品後,來自不同品牌的698元/平方米、666元/平方米、599元/平方米的服務就層出不窮,有的企業還細分了施工包或者主材包,也用類似的定價模式。
許多業內人士將這一「XXX元/平方米」現象歸類為互聯網家裝模式,認為這屬於產品式思維。在這些套餐中,也常包含許多免費項目,與互聯網思維
中的
「免費」概念一致。同時,該模式對工期也有規定,這種比快的方式還一度引起了行業內部熱潮。比如,相關條件下20天、18天,甚至15天完工的說法層出不
窮。
然而,相反意見也不絕於耳。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這根本就不屬於互聯網家裝,僅僅只是一種跟風的報價模式,互聯網家裝的精髓還須再度挖掘。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些報價背後的原因在於家裝微利時代已經到來。實創裝飾集團董事長孫威認為:「互聯網讓我們離客戶越來越近,所以中間的環
節都不再需要。企業之間通過競爭,不斷有效地應對環境的變化,自然而然進入了微利時代。」這種模式的代表企業有愛空間、居然裝飾、聖點裝飾、實創裝飾、東
易日盛速美集家等。
趨勢二:各類虛擬應用逐漸成熟
一些以科技型身份進軍家裝領域的企業,大多具備線上產品智能化、管理流程化的 優勢。他們擁有較為成熟的APP和網站3D虛擬設計,更適合消費習慣,能與消費者互動並產生黏性。
此外,傳統家裝公司也都在豐富線上輔助設計的3D虛擬設計軟體,或者BIM軟體,藉此為測量、成本計算等提供有效幫助,並直接鏈接ERP系統,與工人管理體系同步。因此,一些傳統企業發聲要以互聯網公司為目標而求變。
趨勢三:信貸業務介入家裝服務
裝修消費應屬大金額消費項目,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逐漸成熟的基礎上,不少無息信貸業務也走進了裝修領域。
日前,集美家居與中國建設銀行、谷邁安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簽訂了一項信貸置家業務,目的是通過谷邁安居在北京區域社區中的體驗店,在幫助消費者裝修、報價後,吸引消費者在集美家居選擇購置相關家居建材產品,以此獲得24期的免息、免手續費的消費優惠。
而在今年年初,聖點裝飾就與互聯網金融服務商優優寶一起,帶給消費者「先裝修後付款」的福利,也改變了傳統裝修中先繳費、再裝修的模式。
趨勢四:催生「家裝後服務」市場
在互聯網科技公司瞄準家裝市場,傳統家裝公司推陳出新的時刻,行業中不少企業也來涉足泛家裝領域,且切入點更加獨特。比如多彩飾家就盯准了裝修後服務市場。
多彩家裝表示,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家裝產品維修、美化等問題已成需求,多彩飾家的服務將針對「裝修後服務」市場,小到一塊面板,大到整個空間,以軟裝美化為目標,將「居家換新」作為企業邁向家裝市場的新機遇。
而在傳統家裝公司中,這一趨勢也開始蔓延。一直以老房裝修為優勢的今朝裝飾,今年也開始專注打開局部裝修市場。
趨勢五:建立「互聯網+」秩序成企業共同訴求
有業內人士預測,在不久的將來,家裝領域可能會出現巨頭企業。受此說法影響,業內各種頭腦風暴式的討論層出不窮,氣氛緊張。種種跡象顯示,這是
家裝行業將產生劇變的前奏。然而,對於行業內來講,真正恐懼也許並不是會有多大型的企業出現,而是在目前的環境下,行業該如何建立起真正與互聯網相關的規
則和秩序。
⑸ 現在做建材行業前景如何,好做嗎
建材行業經濟效益保持平穩增長
建材行業是中國重要的材料工業。建材產品包括建築材料及製品、非金屬礦及製品、無機非金屬新材料三大門類,廣泛應用於建築、軍工、環保、高新技術產業和人民生活等領域。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規模以上建材行業營業收入4.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實現利潤總額4291.5億元,同比增長13.5%;規模以上建材行業銷售利潤率為8.9%。
在當前我國國民經濟調整大背景下,建材行業的市場結構、動力結構均出現明顯調整變化,行業經濟運行總體呈現「平台調整期」特徵。主要產品生產總體放緩態勢已基本確認,行業總體規模保持平穩波動,而水泥、陶瓷等傳統行業規模結構有所調整,玻璃纖維、技術玻璃等行業受國內外需求環境變化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加快。總體分析,建材行業經濟運行既受到趨勢性下滑壓力,又有突發性因素影響。
總體來看,全年影響總體基本可控,建材出口下降可能性顯著。2020年預計建材行業經濟運行將呈現「前低後高」運行態勢,全年規模以上行業營業收入預計增長4-5%。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家居建材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⑹ 市場上裝飾行業趨勢怎麼樣
現在市場上裝飾行業的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很多商家由坐商變為行商,工廠直銷、總裁簽名、都對傳統的行業產生巨大的沖擊。像南漳縣南光商貿這樣的公司直接拿品牌代理,省去許多中間環節,絕對有能力以不變應萬變。
⑺ 怎樣看待未來基礎建材的發展前景
2019年上半年中國家居建材行業市場分析
毫不誇張地說,家居建材行業迎來空前熱鬧、變局叢生的時代。這是以往幾十年裡,未曾大規模發生過的。多種思潮交鋒,多種模式縱橫;戰場在全國拉開,也在局部市場打得火熱;前些年停留在話題討論層面的經營策略,2019上半年出現了更大范圍的落地。
變化一:行業增速放緩,頭部企業增勢相對強勁,中小企業生存空間繼續遭遇擠壓
據統計局數據,2019上半年中國傢具類商品零售額為896億元,同比增長5.7%,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商品零售額為907億元,同比增長3.6%,家用電器類商品實現零售額4392億元,同比增長6.7%。
2018-2019年6月中國傢具類零售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備註:2018年11月累計零售額增速為9.8%)
相比2018年同期家居相關商品零售增速放緩,但都保持了同比增速,整個行業的形勢並不糟糕,只不過增速已經下滑了。以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增幅都在兩位數,
現在已經掉到個位數。大材研究研判認為,以後大部分時間可能會保持在5%的增速以內。
結合很多上市家居企業的情況,還有部分沒上市的龍頭企業,增速大多在兩位數,部分10%以上,部分在20%到30%之間,對比前些年,增速也在下滑。
但大家要注意的是,大多數龍頭企業的增速,都超過了行業水平,有的還是行業水平的幾倍。縱向來看,企業的增速下滑,但橫向比較,放到當前的行業大環境下,這些企業的增勢依然相對強勁。
還有一些公司做新業務,能夠實現100%以上的增速,比如歐派的木門、衛浴業務;比如,增速都非常強勢。
對比之下的反差結果,意味著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繼續遭遇擠壓,別人的生意好了,行業的景氣度又一般,結果就是自己的生意被搶走一部分。何況很多全國品牌都在擴張網點,搞渠道下沉,以前在地方上活得還不錯的區域品牌,估計好日子一天一天地沒了,得准備好打硬仗。
變化二:精裝房交付繼續增加,工程訂單需求繼續增加,零售市場向存量房轉移
據奧維雲網的數據,2019上半年,精裝房的情況是這樣的:全國共有574家開發商、開盤1448個精裝修/全裝修商品住宅項目,開發商及項目增速分別是42%、28%。
其中,新增的精裝房開發商快速提升,在574家開發商里,428家是2016年以來首次有精裝修/全裝修項目開盤,去年同期是309家,同比增長38.5%。新增開發商推的項目也不少,一共推了440個項目,差不多32萬套精裝住宅。
以往做精裝房的,主要是前10強或前100強開發商,不過,現在很多中小開發商,100強以外的房企也在推精裝住宅,增長速度非常快。比如上半年,TOP10開發商的精裝住宅開盤量接近56萬套,同比增長2.9%,市場佔比超43%。
而非50強及非100強開發商的精裝住宅,增速高達70%、32%,光看這個增長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前10強房企。而且今年上半年新增的428家開發商里,全都是100強之外的企業。
2019上半年,精裝房的部品情況是這樣的:建材、衛浴與廚房部品配置率很高,已經上升到96%了,比如戶內門、瓷磚、木地板、開關插座、坐便器、衛浴五金、洗面盆、浴室櫃、櫥櫃、廚房水槽等。
像電器這塊的配置率也很高,比如煙機、灶具配置率,高達95%。還有智能家居的配置率,77%,增幅做到了36%;比如智能門鎖、智能安防的需求量很大,上半年配置率高達49.7%、64.4%,配置量分別是64萬套、83萬套,同比增速都超過66%。
智能晾衣架增長非常快,是今年的爆款。去年的時候,全年共有4家開發商的16個項目配套了智能晾衣架,而今年上半年就達到6家開發商的19個項目,配套量2.2萬套,增幅超10倍。
大材研究認為,要做智能晾衣架的生意,進入開發商的精裝房采購清單,將是核心營銷策略之一。
洗碗機延續去年的高增長,熱水器的需求還在放龐大,這兩類產品的增速都在100%左右。另外,像冰箱、新風、洗碗機、凈水器等產品的配置增速,都在20%以上。
綜合目前的情況,大材研究認為,毫無疑問,一方面精裝房的交付量還會增加,佔新建商品住宅的比例繼續上升,這種現象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滲透,以後你看到交房的小區,發現大多是精裝房,地面牆面衛浴間廚房都已經搞定了,很多建材商的生意肯定沒了。
另一方面,精裝房的配套部品種類在擴大,以前主要是塗料、地板、瓷磚、櫥櫃、衛浴潔具、門窗這些,現在增加了很多,比如智能家居、凈水器等,一些開發商還在搞拎包入住,自己有裝修公司接單,自己建供應鏈,跟部分家居建材企業合作拎包入住。
這些事情都會帶來一個結果,你搞不定工程訂單,生意會少許多。如果沒有能力做工程業務,做不了精裝配套訂單,那你就得深挖零售市場,拿下存量房市場。
變化三:全屋定製、多品類集成、整裝、拎包入住漸成氣候,市場接受度提高
2018年的時候,全屋定製受到廣泛追捧,很多做衣櫃、櫥櫃等櫃類產品的企業,還有成品傢具企業、木門企業等,都在推全屋定製。
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里,當時主要立足於自己的優勢產品,比如全屋櫃類定製、全屋木門定製、全屋瓷磚定製等,整個表現是圍繞單品做文章,力圖在某個細分品類里打造爆款。
而今年的情況有所變化,部分公司做了調整,開始向全屋配齊擴張,不光是做自己的優勢產品,還可能自建生產線、投資某些公司,繼續擴大品類,走大家居路線的全屋定製,把櫃類產品、軟裝等全部搞定。
多品類集成上升到普遍現象,比如櫥櫃衣櫃的集成、衣櫃木門的集成、牆面集成、牆面頂面集成、廚房衛浴間集成等。
探索整裝的企業有所增加,以歐派、尚品宅配等為代表的傢具企業,繼續深入探索整裝業務,據尚品宅配董事長李連柱介紹,「HOMKOO整裝雲」平台的入駐企業已超過1300家,目標是整合賦能1萬家裝修公司。平台上的中小裝修企業,除了免費使用尚品宅配的設計軟體、供應鏈系統,還可以批量團購建材,大幅降低采購成本。
另外,尚品宅配的自營整裝業務還在成都、廣州、佛山三地努力,2018上半年在建工地數251個,累計客戶數782戶;全年交付整裝工地849個。到2019第一季度,交付工地316個。還是有不小的進步。
而歐派家居的整裝大家居業務繼續推進,不光開了幾十個整裝大家居店,而且在推動星居與微居的一家搞定業務,消費者只需面對歐派這一個供應商,就能完成全套家裝。歐派有一個套餐是598元每平,有產品包、施工包、整裝包等。
還有金牌廚櫃,也啟動了桔家雲整裝的項目,這個做法是以全屋定製為核心,同時做全案設計,整合建材家居行業的優質品牌,一鍵打通設計、訂單、生產、物流、倉儲、安裝、施工監控等環節,賦能裝修公司、設計師與施工隊,給消費者提供整體家裝服務。
他們想以設計為導向,然後帶動各種建材、定製與家居軟裝產品的銷售,同時將裝修也覆蓋了。
曲美也有一個整裝業務,建博會上就發布了5大整裝定製系列,包含了全屋板式產品、金屬系統定製櫃,以及廚房、木門、地板、護牆板等。
由於富森美的強勢推進,以及傢具企業探索與精裝房的匹配,今年拎包入住也相當火。有一撥公司從大家居、整裝、全屋定製、全屋配齊等角度入手,也在向拎包入住看齊。大家都想把硬軟裝、主輔材、家電這些都搞定了,業主確實能夠拎著包就住進來。
富森美專門開辟一塊場地,專門做了拎包入住生活館,3萬平米,提供從設計、施工、材料、軟裝的一站式服務。至少已經有掌上明珠、帝標、米蘭等公司入駐,普遍做法是將展館做成家的模式,客廳、廚房、卧室等,各種風格。
紅星美凱龍也計劃做這事,計劃通過城市大家居體驗館、小區樣板間拎包入住、社區服務店的全場景滲透,讓消費者體驗一站式的開發商、設計、施工、服務體驗配套。而且據說組建了百人團隊,聯動旗下365座家居MALL,打通拎包入住服務鏈。
從消費端來看,大材研究注意到,業主對一站式配齊的認可度在提升,拋開第三方機構的調研結果不說,單從小區業主的購物選擇來看,全屋定製、整裝的選擇偏好比較明顯。
變化四:工程經銷商崛起,企業當成獨立的經銷網路予以打造
以前招經銷商,多是招零售經銷商,到傢具、建材市場或賣場開店,由於工程市場的崛起,工程經銷商成了一支獨立的渠道力量。
據大材研究觀察,2019年以來,陸續有多家企業在招工程經銷商,其中既有之前的經銷商轉型到工程領域,同時做零售與工程業務;也有單獨的工程經銷商,只做工程。
比如皮阿諾,在半年度財報里就提到,正全力加大工程經銷商招商力度,引入保利、陽光100、奧園等地產商,擴大工程經銷商覆蓋區域。
大材研究預判,未來幾年裡,會有更多家居建材企業轉型工程渠道,集中精力組建工程經銷商團隊,開發商背景的職業經理人將很受廠家歡迎,擁有開發商資源的經銷商將是工廠的坐上賓。
變化五:定製家居出現三條路線:全屋、換代、垂直
以櫃類為主的單品定製傢具,競爭非常激烈,各種產品套餐、價格戰、渠道戰等,連續交鋒幾年時間,能做的基本上都做了。
目前來看,定製傢具也在調整,部分企業進行品類延伸與擴充,尋找新的成長道路。
據大材研究觀察,定製家居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全品類滲透,以前主要是櫃類傢具的定製,現在是衛浴定製、門窗定製、全屋木門定製、全瓷定製、頂牆定製等,各個品類都在探索定製。
尤其是今年全衛定製非常火,可以稱為全衛定製元年,估計經歷三五年的孵化期與市場催熟,會進入到高速裂變期。
二是第X代產品來襲,部分品牌提出升級換代的概念,比如尚品宅配第二代全屋定製、索菲亞定製3.0、瑪格第三代實木定製等,從這些內容來看,主要是種類在增加,全屋定製的邊界繼續擴大,向全屋配齊邁進。
三是從大家居向大消費擴張,引進圖書、親子、簡餐等業態。這一步邁得
四是定製涉足裝修環節,與家裝公司合作,聯手推整裝,比如給家裝公司提供整裝產品包。
定製傢具企業跟裝修平台合作,打通裝修公司渠道,比如好萊客跟齊家網的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從好萊客購買定製家居及相關傢具,然後通過合資公司的線下店賣給終端客戶。
五是走垂直路線,尋求差異化,集中體現在某個細分領域做精做深,做成細分市場的老大,避開跟龍頭企業的正面交鋒。有些公司從材質入手尋求差異化,比如不銹鋼櫥櫃;比如從風格入手,做東方美學范,或者北歐風等。
——更多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家居建材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⑻ 未來的家居建材行業的發展趨勢怎麼樣
智能化、物聯網已走進廣大消費者的視野,正在逐步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專年的北京建博會屬就開始顯露出行業的發展趨勢了,如果你想要了解的話可以到北京建博會啊,今年3月份也有展會,具體好像是3月2-5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展
⑼ 2018年建材行業市場前景怎麼樣
今年以來,建材行業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表現為穩中有變的運行特徵。內這一方面是容由於近年來建材行業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在環保、質量、錯峰生產等綜合手段共同作用下,致力於產業結構調整和控制產能釋放,努力維護市場供需動態平衡的結果。而另一方面,產能嚴重過剩等結構性矛盾還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市場需求下滑、企業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行業下行壓力不斷積聚。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家居建材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8月,規模以上建材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萬億元,利潤總額2463億元。其中水泥、平板玻璃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放緩,利潤增幅有所收窄。混凝土與水泥製品、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衛生陶瓷、防水材料、輕質建材、隔熱保溫材料、石灰石膏、技術玻璃、非金屬礦製品等行業主營業務收入保持穩定。但與上年實際銷售收入比較,大部分產業出現下降。
⑽ 2016年十大暴利行業有什麼是利潤最高不起眼行業
這個問題嘛,還是得結合自身看,
看自身是否有好項目,是版否有資本,是否有人脈,
還有是喜歡平平 淡淡還權是風風 火火。如果覺得想大幹一份事業,
窮人做事、富人做市、商人做勢[趨勢]
在當今社會一定要想辦法做些趨勢性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