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房地產開發商是怎樣來獲取盈利的
比如說他開發一個樓盤
假設地價+稅費+企業經營成本+銀行利息+工程開發建設=1500元每平方米
但是他賣呢7500元每平方米,利潤就是6000元每平方米
但是商業地產、寫字樓等又不一樣了
這些有很大一部分是自持物業
靠租金保障收益
平衡風險
一般不會全賣
看在我說這么多字的基礎上
你就選為滿意回答吧
㈡ 房地產公司主要經營什麼,靠什麼盈利謝謝
跟政府拿地皮,貸款建樓盤,賣期房繼續投資,簡單的都是這樣
㈢ 請問開發商是如何靠囤地掙錢的~~誰真的明白~請作答~謝謝
開發商不傻 願意花錢買的地肯定都是他們認為的好地,就是有升值可能且升值潛力較大的地。升值部分不一定要大於購地成本,很簡單,你買了一塊金子,過半年升值了,這時候你轉手的價格是按升值後的價格走,所以不管你升職多少只要升職就算賺了。一般很少有1、2年土地價值翻倍的,因為政府也不傻,不會給開發商那麼大的利潤。但是肯定會升值。所以你的第3個問題就解決了。
升值部分不一定大於成本,但是肯定會升值,而時間成本和貸款利率就是開發商需要支付的升值成本,升值利潤大於這個成本就可以,不大需要考慮購買成本。
因此,圈地是值得的,只要開發商對市場和城市發展的趨勢判斷正確,從這個角度講,風險也是有的,特別是所謂的地王們,由於對市場判斷過於樂觀而導致無力開發的地王有的是。囤地資金一方面來自開發商自有資金,另一方面來自銀行貸款。現在銀行貸款嚴格了,所以自有資金比重大一些了。所以小開發商很少有能當地王的。潘石屹王石也經常拿不到自己想要的地。誰都要考慮成本么,不顧成本拿地的基本都困死了。拿地後需要在政府規定的時間內交齊所有資金,這方面北京很嚴格,原則上不可以拖欠,絕對不可以免除!!所以你的第一個問題解決了。
由於土地被高價出讓,政府希望土地能夠馬上開發(這有關他們的政績問題)並且希望得到較多的土地出讓金(這有關他們的收入問題),所以他們都會對開發商有所寬限。比如南方謀市的地王,由於拿地價格過高無力開發,政府雖然多次催促,但是企業已經陷入困境,而政府收回土地也不可能低價出手,所以土地只能閑置。不收回也不開發。銀行方面就只能被欠款。如果最後開發商不能承受就只能倒閉了,或者被別的開發商吃掉,資產債務一起轉入新公司。誰有錢誰搞去。所以 你的第2個問題也解決了。
㈣ 做市商交易機制中"做市商"是靠什麼盈利
一般做市商的盈利模式有以下幾種: 後台對沖:將客戶之間持有的相反頭寸進行小范圍內的撮合,如果有多餘的頭寸,則打到ECN平台里進行撮合。這種做法理論上是不會對客戶產生利益沖突的,而對做市商來說可以多賺一些手續費(點差)。唯一的風險來自做市商「兩次過濾」ECN的報價延遲造成的價格缺口。這種情況下,做市商應當自行承擔這部分風險而不應將其轉嫁到客戶頭上。 沒有後台干擾,直接連接到ECN:這種模式比較穩定,在ECN的報價基礎上加上一定的點差,使之相對固定,純粹通過點差賺取利潤。和上一種情況類似,該模式理論上不會對客戶產生利益沖突,做市商的風險來自於報價延遲引起的價格缺口。 後台對賭:這種模式是與客戶利益相沖突的模式,做市商和客戶互為交易對手,一方盈利另一方必定虧損,反之亦然。但是關鍵不是對賭本身的性質,而是做市商的做法。由於市場上70%以上的交易者是虧損的,對於做市商來說,使用這種模式確實是有盈利預期的。即便遇到虧損的單子也能夠堅決執行,讓客戶盈利,同樣是可信賴的做市商。 另外關於超短線的限制:有些做市商為避免數據延遲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煩,會限制超短線的執行,同時掛單必須離開市價一定范圍。作為做市商規避風險的一種方法,我認為這還是屬於合理的范圍,誰叫他們是做市商呢。 其實選擇交易員平台則隱藏著意外的風險,客戶可能分為兩類,盈利能力強的客戶被單獨劃分出來,進入慢速執行模式,此類客戶面臨著滑點、訂單難以成交等多重障礙。而盈利能力差的客戶被歸入自動執行模式,因為從平均數上看,這些客戶是虧損的。做市商和這些弱者交易,當然勝算更大,至於透明性,只能取決於這些做市商公司的內部政策。
㈤ 房地產開發商是怎麼賺到錢的(詳細)!
一位房地產公司員工揭開房地產是如何賺錢的:
在下從99年接觸房地產業,一直干到今天,這行讓我歡喜讓我優,讓我賺了很多錢,真的很多很多,但是也讓我很受傷,今天我終於拿到了簽證,過完年我就帶著老婆孩子移民離開這個國家了,有幾句話,還是想說出來。我大學畢業就幹了房地產,在一家業內TOP10的公司,一步步從售樓先生干到今天的地區副總,十年後,終於感覺到累了,也看透了,以前是不能說,今天終於可以說了。
你們以為一定要財大氣粗才能做開發商你們錯了,開發商大部分一開始都是空手套白狼,關系比資金重要的多,地才是一切的根本,只要跟政府關系夠硬,拿到了地,那銀行都巴巴的跑來,乖乖的給你貸款。
你以為開發商都是自掏腰包你們又錯了,土地轉讓金都是貸款的,修樓蓋房都是承建商墊資的,開發商沒掏幾個錢!
你覺得蓋好房子,開發商該賣房了吧,這次還是錯了,開發商在開盤之前,會搞個內部認購,至少一半以上的房子都給內部認購掉,這個很多人知道了,其實就是找人向銀行貸款買房,這哦其實就是自己賣給自己,但也是變相把樓盤以市價賣給銀行,說白了就是產權變換一下,這銀行的錢就全進到開發商的腰包了,真正想買房的老百姓,第一次幾乎沒有能買到心儀的房子,基本都是「賣掉了」,然後過兩天告訴你說有人退房,其實這都是把內部認購的房子轉移到老百姓手裡,鈔票再一次進入開發商的腰包。
你覺得開發商拿到錢了,就該去還銀行貸款了吧,這次還是錯了,開發商怎麼會那麼傻,進了口袋的錢還掏出來開發商會用這些款子再去拿地,只要拿到土地,隨便哪個銀行都乖乖的撅著屁股上門來。
如果你們問銀行就這么傻我要告訴你,銀行就是這么傻,開發商向銀行貸款拿地,是用土地做抵押的,現在房子都蓋好賣掉了,開發商就算還不了拿地的貸款,銀行對這筆爛帳也沒辦法,只能去找政府,政府就把這塊地再次出讓,拆遷,補銀行爛帳。所以你們沒見嗎,但凡成熟的開發商,都是擁有好幾個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錢就這么轉來轉去。心情好就還貸款給銀行,心情不好就再說了。
你們如果覺得政府是真心希望控制房價的,你們怎麼老是錯呢,真心覺得房價過高的,只是中央政府而已。但是中央政府手裡沒一寸土地,土地全是地方政府的。你們知道地方政府征地多少錢一畝嗎幾萬塊而已,可賣給開發商多少錢嗎幾百萬一畝哦!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土地就是GDP,土地就是政績,土地就是繁榮昌盛。你說地方政府會聽中央的嗎
中央的話地方可以不聽,那中央也不是吃軟飯的,於是新政策出台了,土地轉讓從以前的出讓制度變成今天的競拍制度。而且中央一揮手,央企老大哥們出馬了,老大哥們揮舞著鈔票出現在一個個土地競拍會現場,大家驚呼,中央要控制土地了。
你們覺得央企出馬了,房價有望回落了。怎麼每次都錯呢!現在要拿地不光靠關系了,只能是競拍,這樣很多小開發商是不行了,但是土地就基本都集中到幾個大開發商手裡,變相土地兼並啊。央企老大哥是不差錢,但民企拿不到地,還不能抬抬價競拍的時候多舉舉牌子,那價格就是幾千萬幾千萬的往上竄。央企再牛,我讓你拿地的價格跟市場房價靠攏,我讓你控制房價,你控制啊!地價就這么高,你老大哥不拿,我民企拿,前面說過了,甭管什麼價格,只要土地在手,不怕鈔票沒有!
老大哥們拿了地,那怎麼辦,只能蓋房子賣掉,賣什麼價不可能低於低價吧。再說老大哥的錢哪兒來的,國家給的。國家的錢哪兒來的,從老百姓手裡收的。是的,事實就是這么殘酷,國家從老百姓手裡收錢買昂貴的土地蓋成房子再以更貴的價格賣給老百姓。
這就是房地產界的循環,政府,土地,銀行,一次次的循環,生生不息,於是房價也就滾雪球一般。
其實,真正想抑制房價,辦法很簡單,只要全民堅持兩年不買房,不要多,只要兩年,那樣會倒掉一批開發商跟槍斃一批銀行行長雙規一批市長,代價是大了點,但是換來的是啥大家心裡清楚。
我幹了10年房地產,真的看透了,天天跟肥頭大耳的政府官員吃飯喝酒,跟腸肥腦滿的行長唱歌跳舞,真的累了
㈥ 請教什麼是房地產開發商像中糧,萬科這類的集團算不算啊他們靠什麼來盈利的謝謝!!
房地產產業就是通過從政府或其他方面購買地皮並且在上面建設建築物,以出售或出租盈利的開發商。中糧主要是商品房開發、物業租賃、來料加工業房地產開發經營;國內商業、物資供銷業(不含專營、專賣、專控商品);建築技術咨詢,進出口貿易萬科主要是房地產開發;興辦實業(具體項目另行申報) ;國內商業;物資供銷業(不含專營、專控、專賣商品) ;進出口業務(按深經發審證字第113號外貿企業審定證書規定辦理)
主要資料你可以去股市查
㈦ 現在建材行業網站排名前三是那幾個商務模式和盈利模式分別是什麼
1.排名前幾個,就不寫出來了,有打廣告的嫌疑,嘿嘿。
2.主要的模式,版掛廣告,會員費。和商權家合作圖片推薦廣告等。
3.建材行業現在比較激烈,主要是用b2b平台商鋪方式。
4.還有就是產品企業的方式,盈利模式就是銷售產品。
㈧ 家居建材如何與房地產商合作
房地來產業是家居建材業發展自的源頭之水。就如房地產業更多的是做「外套」,做房子的建築、結構,無論三室一廳還是一室一廳的小戶型,更多提供的是空間。人們真正所需要的是內容,因此,家居建材業提供的才是人們真正的生活細節。
目前行業需要探討和研究的是更有效率的合作方式以及靈活多變的聯動組合。地產、裝飾、家居建材之間的全線同步服務模式也被提上日程。
家居建材市場是房地產的下游產品,但是房地產市場並不是家居市場的全部,因為家居市場不光跟房地產是關聯的,跟二手房的交易量是關聯的,跟家居的再裝修是關聯的。未來家居市場的發展更跟社會整體購買力、人們的消費時尚、消費個性有著更密切的關聯。
正常渠道是你應該有個項目對接人,但是你現在沒有,就需要你去談了,在談判過程中你應該是不卑不抗的,你不是推銷的,你與開發商也好建築商也好是合作的關系,所以不必要找什麼前台小姐,直接找項目部經理,或采購部經理,怎麼找你自己想辦法,因為每個城市渠道不同,人脈也不同。
㈨ 房地產公司靠什麼賺錢
「開發商的利潤率到底有多高?有的地產大腕說「一年下來也就7.7%」,也有另外的大腕說「大概在20%左右」。今年兩會時,前中國首富、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說:一年做房地產的收益超過做十年農業的收益。至於網民在網路上,則是從來沒有停止過對「開發商牟取暴利」的指責。
在采訪中,有同意通過不具名方式透露內情的開發商對記者表示:市場好的時候,原計劃賣八千的房子,最後一萬八賣掉了,你說利潤率有多高?」
非上市企業嘴上說利潤不高
目前,絕大多數的房地產企業並沒有實現上市,相比於上市公司,這部分企業的財務透明度不高,因此,在談到利潤率問題,這部分企業說法最為多樣。
4月初,在北京舉行的一次房地產界活動上,有地產大腕錶示,該企業的凈利潤率「一年下來也就7.7%」。此前,與網友聊天時,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表示,「房地產的極限凈利潤率是26.6%,媒體上常常有90%、50%利潤率的說法,都是沒有根據的」。
2005年中,國土資源部通過調研數據,曾對房地產商的利潤率問題進行過分析,結論是北京市房地產開發利潤占房價的比重平均達到17.1%,其中最高的在二、三環之間,達到了20.4%。目前,全國大多數城市房地產開發的利潤率普遍在10%以上,中高檔房地產平均利潤率更高,一般達到30%~40%。這種暴利使得社會各行業紛紛進軍房地產開發,為獲得土地競爭激烈,導致炒作之風盛行。
上市企業面上說利潤不少
非上市企業由於財務的不透明,或許說法不一,進行諸多掩飾,但已經上市的企業在利潤率的問題上則無可迴避。按照規定,上市公司必須公布相應的財務數據,從相關報表看,部分上市房地產公司的利潤率正好符合國土部的調研結論。
從2005年的財務報表數據來看,萬科2005年的房地產主營業務利潤率為29.22%,相比於2004年增長了3.47%;招商局的房地產主營業務利潤率為23.67%,比2004年增長了5.72%;金地集團的毛利率為38.04%,比2004年上漲了10.78%;業務主要集中在上海的中華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率為30.98%,該利潤率比2004年還回落了4.21%;北京城建房地產銷售利潤率為22.13%,比2004年增長了5.02%;陸家嘴在土地使用權轉讓業務上的利潤率為66.92%,比2004年上漲了15.5%,在房產銷售方面的利潤率為20.01%,該利潤率比2004年還回落了10.29%。
㈩ 請教房地產開發商是怎樣來獲取盈利的謝謝!!!!!
說得簡單些,就是購買土地,建造房子,這個產生成本,然後以一定的價格銷售出去,賺取差價,當然要交很多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