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建材百科 > 南通漢府建材在哪裡

南通漢府建材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1-02-27 12:48:11

① 江蘇是哪裡

江蘇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東部沿海的省份,簡稱「蘇」,位於華東地區。公元年因清代江南省(原明代南直隸)東西分置而建省。省名取自江寧府(今江蘇南京)、蘇州府(今江蘇蘇州)兩府首字。中華民國沿襲清代建置,仍置江蘇省。2011年江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604.3億元,僅次於廣東5.3萬億元,位居中國第二,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增幅高於全國平均增幅1.8個百分點。人均GDP首次突破6萬元,按當年匯率計算,達到9545美元。

中文名稱: 江蘇
外文名稱: Jiangsu Province
別名: 吳韻漢風,江南
行政區類別: 省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下轄地區: 1副省級市12地級市55區25縣26市
政府駐地: 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北京西路68號
電話區號: 025,0510至0527
郵政區碼: 210000至223800
地理位置: 中國東部沿海,長江、淮河下游
面積: 10.26萬平方公里
人口: 7898.8萬(2011年底)
方言: 江淮官話、吳語、中原官話
氣候條件: 暖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型氣候
著名景點: 中山陵、黿頭渚、徐州漢楚王陵墓群、蘇州園林、揚州瘦西湖等
機場: 祿口機場、碩放機場、奔牛機場等
火車站: 南京南站、徐州東站、蘇州北站等
車牌代碼: 蘇A至蘇N
簡稱: 蘇
現任省長: 李學勇
省會: 南京市
省名來源: 江寧府、蘇州府兩府取首字而來
2011年GDP: 48604.3億元

江蘇省行政區劃
副省級市 ▪ 南京市

地級市 ▪ 無錫市 ▪ 徐州市 ▪ 常州市 ▪ 蘇州市 ▪ 南通市 ▪ 連雲港市
▪ 淮安市 ▪ 鹽城市 ▪ 揚州市 ▪ 鎮江市 ▪ 泰州市 ▪ 宿遷市

目錄

基本省情省名由來
歷史文化
人文薈萃
建省建置
經濟實力
省情總括
自然地理地形
水文
氣候
自然資源
歷史沿革
交通運輸公路
鐵路
航空
航運
橋梁
長江隧道
軌道交通
旅遊資源綜述
長江旅遊區
太湖旅遊區
徐海旅遊區
著名旅遊景區
人口民族
經濟發展產業優化升級
城市化
區域發展
人民生活
行政區劃
歷史名人古代
近代
現代
民間藝術綜述
南京雲錦
蘇州蘇綉
蘇州崑曲
惠山泥人
常州梳篦
宜興紫砂壺
徐州琴書
鹽城淮劇
淮安淮海戲
無錫錫劇
蘇州蘇劇
南京白曲
揚州揚劇
文化節日
飲食文化
江蘇特產
各地語言綜述
官話
方言
高等院校基本省情 省名由來
歷史文化
人文薈萃
建省建置
經濟實力
省情總括
自然地理 地形
水文
氣候
自然資源
歷史沿革
交通運輸 公路
鐵路
航空
航運
橋梁
長江隧道
軌道交通
旅遊資源 綜述
長江旅遊區
太湖旅遊區
徐海旅遊區
著名旅遊景區
人口民族
經濟發展 產業優化升級
城市化
區域發展
人民生活
行政區劃歷史名人
古代 近代 現代民間藝術
綜述 南京雲錦 蘇州蘇綉 蘇州崑曲 惠山泥人 常州梳篦 宜興紫砂壺 徐州琴書 鹽城淮劇 淮安淮海戲 無錫錫劇 蘇州蘇劇 南京白曲 揚州揚劇文化節日飲食文化江蘇特產各地語言
綜述 官話 方言高等院校展開 編輯本段基本省情
省名由來
江蘇版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江蘇,自古便是富饒之地、魚米之鄉。而今,江蘇又走在改革開放的前列,自1978年以來,江蘇經濟年均增長16%,在這片僅佔全國1%的土地上,創造著約佔全國十分之一的GDP總量。江蘇歷史悠久、文化多元、兼具南北色彩,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省份。清代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兩省。「江蘇」名稱是在清康熙時組建江蘇省時取區域南部兩個府即江寧府(今南京市)之「江」字和蘇州府之「蘇」字合成省名。江蘇省的簡稱「蘇」的繁體字就很形象的詮釋了江蘇的含義,「蘇」由草、水、魚、禾四字組成,象徵著江蘇自古就是魚米之鄉。
歷史文化
中原古徐國經過了夏、商、周三代,歷時千餘年,徐國人民創造了燦爛的徐文化,形成了淳樸的徐國民風。光輝的徐國歷史和燦爛的徐文化似晶瑩的寶石,永遠放射出不朽的光芒。淮河流域的徐國史和長江流域的吳國史,共同組成了江蘇地區的上古史,徐文化、吳文化和徐吳過渡地帶的文化,共同組成了江蘇地區的古文化。這里是中國吳文化的發祥地,早在數十萬年前江蘇就已經是人類聚居之地。6000多年前,太湖附近以及徐州和洪澤湖附近就已經出現了原始村落,開始了原始農業生產。3000多年前,江蘇青銅器的冶煉和鍛造,已達到很高的技術水平。公元3-6世紀,南京成為中國南方經濟文化中心。公元7-10世紀以後,全國經濟重心南移,有所謂「天下大計,仰於東南」的說法,揚州成為南北交往要沖的城市。公元14-17世紀中葉以後,蘇州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都會和文化中心,南京、蘇州等地成為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祥地。19世紀末葉,絲織、繅絲、紡織、麵粉、採煤等近代工業,在無錫、蘇州、常州等地陸續興起,蘇州的絲織業,更是享有世界盛譽。
人文薈萃
夕陽下南京壯麗的天際線
江蘇「文物淵藪」素享「人文薈萃」的佳譽。自古以來,江蘇籍以及在江蘇活動的名人眾多,著名詩人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王安石、吳偉業為代表的歷代詩人,在江蘇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這里還產生過眾多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如書畫家顧愷之、張僧繇、龔開、米芾、黃公望、沈周、唐寅、邊壽民、鄭板橋、龔賢、吳歷、王石谷,書法家張旭、孫過庭、文徵明、祝允明,施耐庵、吳承恩、曹雪芹,「三言」的作者馮夢龍,劇作家梁辰魚、李玉,以及朱自清、柳亞子、葉聖陶、錢鍾書、周瘦鵑,當代作家蘇童、黃蓓佳、范小青、畢飛宇、金曾豪、何建明;當代詩人和編輯家丁芒、葉千華;明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徐霞客,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周信芳、江其虎等。以吳大澄、吳湖帆、徐悲鴻、劉海粟、陳之佛、李可染、傅抱石、錢松喦、林散之、費新我、肖嫻、程大利、亞明、宋文治、袁振西、恭達、黃學江、湯永、徐培晨、劉繼青、周矩敏、楊明義等為代表的書畫藝術大師;還有音樂家馬可、麥新、劉天華、阿炳;以劉邦、項羽、蕭何、韓信、彭越、陸遜、張昭、范仲淹、朱紈等一批歷史名人婦孺皆知。
建省建置

江蘇城市風貌(40張)江蘇省正式建制始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由原江南省析分為江蘇,安徽兩省,兩江總督駐南京,總管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江蘇巡撫衙門設在蘇州,蘇州為省會,直至1912年。1983年起江蘇實行市管縣行政體制。現設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連雲港、淮安、鹽城、揚州、鎮江、泰州、宿遷13個省轄市,26個縣級市,24個縣以及55個市轄區。
經濟實力
江蘇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全省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國一直處於前列。國內生產總值僅次於廣東,位居大陸第二;全年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700美元,名列全國各省區第一。 江蘇對外開放日益擴大。2007年進出口總額3182.3億美元,增長24.1%;其中出口1849.5億美元,增長28%。外商直接投資158億美元,增長52.4%。全年新批境外企業33家,投資額5404.7萬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設計咨詢合同額20.9億美元,營業額19.8億美元。各具特色的開發區遍布全省,其整體規模和發展水平均居全國前列。對外友好關系不斷發展。
省情總括
現代繁華、高樓林立的無錫
江蘇簡稱蘇,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地處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州,介於東經116°18′-121°57′,北緯30°45′-35°20′之間。東瀕黃海,西連安徽,北接山東,東南與浙江和上海毗鄰。全省總面積10.26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1.1%。其中平原面積7.06萬平方千米,水面面積1.73萬平方千米。 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蘇北行署和蘇南行署,後合並恢復江蘇省,省名至今未變。 截至2009年末,全省轄1副省級城市,12個地級市,55個市轄區、26個縣級市、25個縣。在2010年國家規劃中,省會南京為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東地區)。 江蘇以地形地勢低平,河湖眾多為特點,平原、水面所佔比例之大,在全國居首位。主要有蘇南平原,江淮平原、黃淮平原和東部濱海平原。全省耕地面積474萬公傾(2006年)。全省境內河川交錯,水網密布,長江橫穿東西400多千米,大運河縱貫南北690千米,西南部有秦淮河,北部有蘇北灌溉總渠、新沭河、通揚運河等。有大小湖泊290多個,太湖和洪澤湖為全國五大淡水湖。全省海岸線長954千米。 全省氣候具有明顯的季風特徵,處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大致以淮河—灌溉總渠一線為界,以南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以北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全省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分明。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地形
江蘇地處江淮平原,地形以平原為主,江蘇省的平原面積7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70%以上,主要有蘇南平原、蘇中江淮平原、蘇北黃淮平原組成。江蘇地形地勢低平,河湖較多,平原、水面所佔比例較大,成為江蘇一大地理特點。 江蘇是全國地勢最低的一個省區,絕大部分地區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北部和西南部,佔全省總面積的14.3%,主要有老山山脈、雲台山脈、寧鎮山脈、茅山山脈、宜溧山脈。連雲港的市郊雲台山玉女峰為全省最高峰,海拔625米。江蘇第二高山:宜興市張渚鎮嶺下村黃塔頂,最高峰海拔611.5米,蘇南山區第一高峰。位於徐州市區東北40公里賈汪區境內的大洞山,海拔361米,又名茱萸山、九十九頂蓮花山,屬淮陰山脈,周圍大小100餘山頭,連成一氣,森林、灌叢、灌節叢、衡疏四種植被300多種植物分布其中,景深木秀,綠濤洶涌,被徐州市列為生態自然保護區。
水文
江蘇跨江濱海,河湖眾多,水網密布,素有「水鄉江蘇」之稱。 全省大部分地區水系相當發達,共有大小河流和人工河道2900多條,陸域水面面積達1.73萬平方公里,水面所佔比例之大,在全國各省中居首位。其中尤其以長江以南的太湖平原和長江以北的里下河平原,大大小小的河流形成蛛網狀,分布極為稠密,為大面積的水網密集地帶。 長江是流經江蘇最大的河流,呈東西向橫穿江蘇,省境內長度425公里,將江蘇省分割為南北兩部分。在江蘇省境內,長江的支流有江蘇省西南部的秦淮河,在南京市匯入長江。 在歷史上,淮河曾經流過江蘇省北部,注入黃海,也是中國傳統的南北分界線。不過,自1194年以後黃河奪取淮河河道入海,雖然黃河在1855年又再度向北注入渤海,但是淮河已經無法經由原河道入海,而是主要由洪澤湖、高郵湖、京杭大運河注入長江。淮河故道(也是黃河故道)今日水量不大,其南側不遠處開鑿了蘇北灌溉總渠。
氣候
江蘇屬於溫帶向亞熱帶的過度性氣候,基本以淮河為界。江蘇省各地平均氣溫介於13℃-16℃,江南15℃-16℃,江淮流域14℃-15℃,淮北及沿海13℃-14℃,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增高。最冷月為1月份,平均氣溫-1.0-3.3℃,其等溫線與緯度平行,由南向北遞減,7月份為最熱月,沿海部分地區和里下河腹地最熱月在8月份,平均氣溫26℃-28.8℃,其等溫線與海岸線平行,溫度由沿海向內陸增加。全省春季升溫西部快於東部,東西相差4-7天;秋季降溫南部慢於北部,南北相差3-6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省耕地面積7353萬畝,佔全國的3.97%,人均佔有耕地0.99畝。沿海灘塗890多萬畝,是重要的土地後備資源。 水資源 江蘇水資源十分豐富,境內降雨年徑流深在150-400毫米之間。本省地處江淮沂沭泗五大河流下游,長江橫穿本省南部,江水系本省最可靠的水資源。境內有太湖、洪澤湖、雲龍湖、高寶湖、駱馬湖、微山湖等大中型湖泊,以及大運河、淮沭河、串場河、灌河、鹽河、通榆運河、灌溉總渠和通揚運河等各支河,河渠縱橫,水網稠密。本省平原地區廣泛分布著深厚的第四紀鬆散堆積物,地下水源豐富。全省地下水總量對農灌具有開采意義的是徐淮淺層水約29.57億立方米/年,供墾區及海塗開發,人畜飲用的沿海深層地下水5.85億立方米/年。 礦產資源 繁華美麗、多姿多彩的徐州
全省地跨華北地和揚子准台兩大地質構造單元,有色金屬類、粘土類、建材和稀有金屬類、特種非金屬類礦產是江蘇礦產資源的特色和優勢。目前已發現的礦產品種有133種,已探明儲量的65種,其中建材、粘土等34種單礦儲量列全國前十位,鈮鉭礦、方解石、泥灰石、凹凸棒石粘土、二氧化碳氣等8種礦產保有儲量列全國第一位,連雲港市東海縣被稱為「中國水晶之都」。 生物資源 全省野生動物資源為數較少,植物資源非常豐富,約有850多種,尚有可利用和開發前途的野生植物資源600多種。蘇北邳州地區有全國最大的銀杏樹種植區。水生動物資源極為豐富。東部沿海漁場面積達10萬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著名的呂四、海州灣等四大漁場,盛產黃魚、帶魚、鯧魚、蝦類、蟹類及貝藻類等水產品。內陸水面有2600多萬畝,養殖面積1200萬畝。有淡水魚類140餘種,是全國河蟹、鰻魚苗的主要產地。被稱為「長江三鮮」的鰣魚、刀魚、河豚,「太湖三白」的白魚、銀魚、白蝦,都是水中珍品,盱眙更是被稱為「龍蝦之都」。 魚米之鄉 江蘇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畜禽種類繁多。糧食、棉花、油料等農作物幾乎遍布全省。種植利用的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種260多個,蔬菜80多個種類、1000多個品種,江蘇蠶桑聞名全國,名茶有「碧螺春」、「雲台山雲霧茶」、"蘆蒿茶"、「雨花茶」等。鳥類主要是野雞、野鴨,沿海有丹頂鶴、白鶴、天鵝等珍稀飛禽。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江蘇建省始於清代初年,分江南省(明南直隸布政使司)為江蘇省和安徽省,取江寧、蘇州兩府的首字而得名。溯流求源,江蘇是《尚書·禹貢》所載九州中的徐、揚兩州的一部分。 江蘇地域和古老的黃河流域一樣,也是中華民族誕生的搖籃之一。從遠古時代起,在江蘇這土地上就有人類勞動、生息、繁衍。考古發現表明,在距今四五十萬年以前,江蘇境內就生活著丹徒「高資猿人」;在距今四萬至一萬年前,「泗洪下草灣人」、「丹徒人」、「溧水人」、「宜興人」等遠古居民,足跡遍及大江南北的許多地方。距今六七千年前,北自淮河流域,南至太湖的廣大區域,分布著許多原始的氏族部落。從淮安青蓮崗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炭化小米,吳縣草鞋山文化跨越中發現的炭化秈稻、粳稻、大米、野生葛纖維織成的羅紋葛布線片以及「桿欄式」房屋建築遺存,崑山千墩、吳縣張陵山文化遺址出土的大批史前玉器琮璧文化來看,江蘇境內古人類創造的文化位居當時其他地區的前列。 春秋時期,江蘇分屬吳、宋等國,戰國時為楚、越、齊國的一部分。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分屬九江、會稽等郡。西漢時分屬下邳郡、彭城郡、廣陵郡、丹陽郡和吳郡。 三國時,蘇南屬吳,蘇北歸魏,南京當時為「建鄴」是吳國國都。 唐朝由河南道、淮南道和江南道分管 宋代屬淮南東路的一部分。 元朝時,蘇北屬河南江北行省,蘇南屬江浙行省。 明朝,初年改元朝「集慶路」(南京)為「京師」,建應天府;成祖遷都北平,改北平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同時置南直隸(南京),管轄南京、江蘇其它區域和安徽全省,明永樂以後都歸南直隸(南京)管轄。 清朝初年改南直隸為江南省,江蘇省當時為江南省的一部分。 康熙六年(1667年)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二省,江蘇省(巡撫衙門駐蘇州)轄江寧府、蘇州府、淮安府、揚州府、徐州府、通州府、常州府、鎮江府、松江府(上海),其范圍大致與現在相同。 1927年(民國16年),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同年將南京、上海改為「特別市」分出江蘇,南京稱為中國首都(至此中國第一次有了「首都」的稱呼)。 省的體制一直延續到民國以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四軍在蘇北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發動和領導人民進行了偉大的抗日戰爭。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解放。6月2日,江蘇全境解放。後分設蘇南、蘇北兩個行政公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 1952年11月,兩署一市合並,成立江蘇省人民政府。 1955年2月舉行的江蘇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選出由47名委員組成的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接替了原有的省人民政府。 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原松江專區九縣和南通的崇明縣劃歸上海市管轄。 1966年1月,江蘇省人民委員會中斷。 1980年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恢復辦公。 1983年,江蘇省開始實行市管縣體制,設立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連雲港,淮陰(今淮安),鹽城,揚州,鎮江11個省轄市。 1996年,增設泰州,宿遷兩個地級市。至此江蘇省共管轄13個省轄市。 2011年,崑山、泰興、沭陽被列入省直管縣(市)試點。
編輯本段交通運輸
公路
古今交輝的「龍城」常州
江蘇高速公路總里程目前居全國前列。2008年底,江蘇的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了3725公里,密度為3. 27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國各省區前列,首輪規劃的「四縱四橫四聯」高速公路網主骨架全面建成。計劃到2010年底,江蘇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將達4000公里,包括滬寧高速公路(1996年通車)、京滬高速公路(2000年通車)、蘇嘉杭高速公路、連徐高速公路、寧靖鹽高速公路、寧宿徐高速公路、寧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寧高高速公路、鹽徐高速公路、徐濟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寧連高速公路等,蘇南高速公路業已成網,蘇北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至2015年,通車里程將達到5200公里基本建成「五縱五橫五聯」的江蘇高速公路網
鐵路
江蘇鐵路交通發達,京滬鐵路、隴海鐵路兩條鐵路干線經過境內,京滬鐵路主要呈東西向穿越江蘇的南部,隴海鐵路也呈東西向經過江蘇的最北部,徐州則為兩大幹線交匯的樞紐。京滬鐵路南京至上海段為中國最繁忙的鐵路之一,高峰時段平均每5分鍾就有列車通過。 滬寧城際客運專線進一步縮短了南京和上海的時空距離。除此之外,還有新長鐵路、寧蕪鐵路、寧啟鐵路、寧西鐵路(在建)、寧連鐵路、沿海鐵路(在建)等。規劃在建中還將有京滬客運專線、寧杭城際軌道交通。
航空
截至目前為止,共有9個民用機場投入使用,分別為: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常州奔牛國際機場、無錫碩放國際機場、南通興東機場、連雲港白塔埠機場、鹽城南洋機場、徐州觀音機場、淮安漣水機場、揚州泰州機場
航運
江蘇省東瀕黃海,長江和京杭大運河呈十字形貫穿全省,太湖平原和里下河平原水網密布,水運歷來在江蘇省的交通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江蘇省絕大部分城市歷史上均是依託水運優勢得以發展繁榮。 南京港是全省最大的港口,亦為中國內河航運第一大港。 主要港口: 海洋港口 1.連雲港港(連雲港) 2.大豐港(鹽城) 3.洋口港(南通) 4.呂四港(南通) 長江港口 1.南京港 2.鎮江港 3.常州港 4.江陰港 5.太倉港 6.南通港 8.泰州港 7.揚州港
橋梁
由於長江流經江蘇省腹地,跨江橋梁的建設對於蘇北蘇南交通體系至關重要。 目前已經建成的跨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1968年通車) 江陰長江大橋(1999年通車) 南京長江二橋(2001年通車) 潤揚長江大橋(2005年通車) 南京長江三橋(2005年通車) 蘇通長江大橋(2008年通車) 崇啟長江大橋(2011年通車) 大勝關長江大橋(京滬高鐵、滬漢蓉、南京地鐵) 正在或即將建設的跨江大橋有: 泰州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四橋 滬通鐵路過江公鐵兩用橋大橋 其中只有南京長江大橋和滬通鐵路長江大橋是公路、鐵路兩用橋。
長江隧道
1.南京長江隧道(2010年通車) 2.南京緯三路長江隧道 (在建)
軌道交通
南京地鐵規劃圖
1.南京地鐵 南京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為17條線,總長度達到了647公里。目前,南京地鐵有地鐵1號線、地鐵2號線等共57座車站進行商業運營,總里程達到85公里。 2.蘇州軌道交通 蘇州將規劃建成9條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總里程(含延伸段總長)380公里,目前蘇州軌道交通1號線已經通車。 3.無錫軌道交通 4.常州軌道交通 5.徐州軌道交通 6.上海地鐵11號線崑山段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綜述

江蘇旅遊 美好江蘇 歡迎您(40張)江蘇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這里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有小橋流水人家的古鎮水鄉,有眾口頌傳的千年名剎,有精巧雅緻的古典園林,有煙波浩渺的湖光山色,有規模宏大的帝王陵寢,有雄偉壯觀的都城遺址,纖巧清秀與粗獷雄渾交匯融合,可謂是「吳風漢韻,各擅所長」。 江蘇十三座城市,每一座都有其極具代表性的旅遊資源: 南京的六朝勝跡;徐州的兩漢遺韻 蘇州的園林古鎮;無錫的太湖風光 常州的主題公園;鎮江的寺院山林 揚州的漢唐文化;泰州的國粹風采 鹽城的珍禽靈獸;南通的江濤海潮 淮安的偉人故居;宿遷的田園風景 連雲港的海域仙境 江蘇的山雖不高,但多負盛名,其中有南京鍾山,鎮江北固山、金山,句容和金壇交界處的茅山,南通狼山,蘇州天平山,徐州雲龍山和連雲港花果山等。 江蘇的水兼江河湖海,中國第一大河——長江橫穿東西,江面遼闊。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及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煙波浩瀚,碧波萬頃。連雲港的海濱浴場,南通鹽城的濕地灘塗則是江蘇的沿海旅遊資源。江蘇的名泉極多,有「天下第一泉」鎮江中泠泉,「天下第二泉」無錫惠山泉,蘇州虎丘的「天下第三泉」及憨憨泉。
長江旅遊區
長江旅遊區山川秀麗,古跡眾多,包括寧鎮揚通泰五市。主要景點有 南京: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秦淮風光帶、夫子廟、江南貢院、莫愁湖、燕子磯 鎮江:金山、焦山、北固山、茅山、寶華山 揚州:瘦西湖、大明寺、個園、仙鶴寺、揚州漢陵苑 泰州:梅蘭芳紀念館、溱湖濕地公園、溱潼古鎮、興化垛田風光帶 南通:狼山景區
太湖旅遊區
太湖旅遊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山明水秀,包括蘇錫常三市。主要景點有 蘇州: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獅子林、滄浪亭、環秀山莊、退思園、周庄鎮、同里鎮、甪直鎮、木瀆鎮、虎丘、寒山寺、蘇州樂園、玄妙觀、盤門三景 無錫:黿頭渚風景區、錫惠公園、無錫影視基地、靈山勝境、善卷洞、竹海 常州:武進太湖灣旅遊度假區、環球動漫嬉戲谷、中華孝道園、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環球恐龍城、中華恐龍園、天寧寺、天寧寶塔、紅梅公園、武進新天地公園、天目湖、南山竹海、金壇茅山風景名勝區
徐海旅遊區
遠望蘇州工業園區漂亮的天際線
徐海旅遊區歷史悠久,名勝眾多,包括徐淮連鹽宿五市。主要景點有 徐州:漢文化景區,漢皇祖陵,龜山漢墓,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茅村漢畫像石墓,徐州博物館,徐州漢城,沛縣漢城;雲龍山水、泉山國家森林公園;九里山古戰場;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林 淮安: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紀念館、淮安府衙、吳承恩紀念館、堯帝公園、金湖荷花盪、嵇圩林場、鎮淮樓、韓信故里 鹽城: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館、鹽城灘塗珍禽自然保護區、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連雲港:大伊山、花果山、東西連島、墟溝海濱浴場 宿遷:皂河安瀾龍王廟、駱馬湖旅遊風景區
著名旅遊景區
全省有2處世界遺產、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5A級景區9家、4A級景區101家、2處國家級旅遊度假區、2處國家級地質公園、3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5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9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8座全國優秀旅遊城市、12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4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世界遺產:蘇州古典園林、明清皇家陵寢——明孝陵 非遺:崑曲、古琴、南京雲錦織造技藝、中國雕版印刷技藝、中國剪紙、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中國傳統桑蠶絲織技藝、端午節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湖、南京鍾山、雲台山、蜀崗瘦西湖、三山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京、蘇州、揚州、淮安、南通、鎮江、常熟、徐州、無錫、宜興 5A級旅遊景區: 南京:中山陵園風景區、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景區 無錫:影視基地景區、靈山景區 揚州:瘦西湖風景區 蘇州:周庄古鎮、同里古鎮、蘇州園林景區 常州:環球恐龍城、武進太湖灣旅遊渡假區、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溧陽天目湖旅遊度假區 南通:濠河風景區
編輯本段人口民族

② 海西指的是什麼地方

海西目錄[隱藏]

海西州
歷史概況
自然地理
行政區劃
民族概況
礦產資源
自然景觀
基礎設施
經濟發展
「十五」發展目標
經濟布局
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簡稱
海西概況 海西州
歷史概況
自然地理
行政區劃
民族概況
礦產資源
自然景觀
基礎設施
經濟發展「十五」發展目標經濟布局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簡稱海西概況

[編輯本段]海西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南通西藏,北達甘肅,西出新疆,東臨本省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甘新藏四省區交往的中心地帶,更因扼內地進出西藏之咽喉,在穩藏援藏方面作用突出,是鞏固祖國西南邊防的後勤保障基地,戰略地位重要。
[編輯本段]歷史概況
海西古為西羌地,東晉後期、隋和唐時,先後為吐谷渾和吐蕃政權所控制。明初東蒙古諸部進入,明末為西蒙古和碩特部所統治。作為「絲綢之路」輔道,這里曾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國家重點文化保護單位都蘭熱水吐蕃古墓群和諾木洪塔里他里哈文化遺址,是海西悠久歷史和先民優秀文化的見證,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海西州域主體為中國四大盆地之一的柴達木盆地,北靠阿爾金山、祁連山,南依昆侖山。東西長約837公里,南北寬約486公里,總面積32.58萬平方公里,占青海省總面積的45.17%。州內大部分地區在海拔3000 米上下,最高點是昆侖山的布喀達板峰,海拔7720米;最低點位於達布遜湖區,海拔2675米。全州年平均氣溫為-5.6C-5.2C度,年平均降水量16.7—487.7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353.9—3526.1毫米,屬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海西州現轄三縣兩市三個行政委員會,分別是德令哈市、格爾木市、都蘭縣、烏蘭縣、天峻縣、大柴旦行政委員會、冷湖行政委員會、茫崖行政委員會。東部三縣一市基本為農牧區,西部一市三行委為工礦區。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
[編輯本段]民族概況
海西州總人口36.91萬人,有漢、蒙古、藏、回、土、撒拉等29 個民族;其中蒙古族、藏族為主體民族,人口分別是2.47萬和4.11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6.7%和11.1%。州域大部分地區少有人煙,平均每方公里1.16人。
[編輯本段]礦產資源
柴達木盆地素有「聚寶盆」的美稱。全州現已探明儲量的礦產57種,礦產地281處,其中大型礦床72處,中型礦床61處。礦產資源的潛在經濟價值約15萬億元,佔全省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總量的90.78%。主要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煤、原鹽、鉀、硼、鋰、鎂、鍶、溴、碘、芒硝、自然硫、鉻、鉛鋅、金、銀、石棉、石灰岩等,其中原鹽、鉀、鎂、鋰、鍶、石棉、芒硝等礦藏儲量居全國首位,溴、硼等儲量居第二位。礦產資源具有儲量大、品位高、類型全、分布集中、資源組合好等特點。全州共有草原1.67億畝,其中可利用草場1.06億畝;宜農土地553萬畝,發展農牧業潛力較大。綠洲農業耕地72萬畝,盛產小麥、油菜和優質牛羊肉等農畜產品。柴達木枸杞、山羊絨享譽海內外。
[編輯本段]自然景觀
世界屋脊和深居內陸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海西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長江原頭、雅丹地貌、茫茫戈壁、海市蜃樓、千年冰川、萬丈鹽橋、道教聖地昆侖山、西王母瑤池、二郎神洞、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唐代吐蕃墓葬群、都蘭國際狩獵場等聞名遐邇,引起世人越來越多的關注與嚮往。
[編輯本段]基礎設施
已經建成的龍羊峽至烏蘭330千伏輸變電工程和正在建設的烏蘭至格爾木330千伏輸變電工程,使全州逐步納入了西北大電網的覆蓋范圍。青藏、青新、敦格等國道干線公路在州內構成環形公路交通網;青藏鐵路橫貫州境536公里;格爾木機場開辟有格爾木至西寧——西安——濟南——青島航線。蘭西拉和青新光纜貫穿州境,通訊實現自動化,並形成統一的本地電話網,城鎮地區全部開通無線尋呼、移動通信業務。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隨著優勢資源的開發,海西的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展壯大起來。青海石油管理局、青海油田公司、青海鹽湖工業集團公司、西部礦業公司、青海鹽業有限公司、灘澗山金礦和內蒙古西聯化工公司德令哈純鹼廠為主的工業企業成為海西州經濟發展的主要帶動力量。青海鉀肥二期工程和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重點項目正在實施。農村牧區水利、「四配套」建設步伐加快,農牧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格爾木和德令哈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西部工礦區和東部綠洲農業區的城鎮建設也有了一定規模。城鎮地區二、三產業發展迅速,非農業人口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二。人口和經濟的城市化特徵日益明顯,海西州已基本形成以工業為主的工農牧業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2000年,海西州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3.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3.2億元,第二產業34.7億元,第三產業15.5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5萬元;海西州一般財政收入6.0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24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924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各級各類教育蓬勃發展,教育體系逐步完善。適齡兒童入學率98.5%,少數民族適齡兒童入學率92.3%,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到78%。人口自然增長率12.51‰。州、市(縣)、鄉、村衛生醫療和防疫網路初步建立,全州「2000年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基本實現。科學研究和科技推廣工作取得進展,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5%。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環境保護等事業有了新的發展。
[編輯本段]「十五」發展目標
1、經濟發展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按2000年價格計算,到2005年達到107 億元,比2000年翻一番。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全州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力爭達到300億元。
2、經濟結構調整目標: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工業化、市場化、信息化、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8%左右,非公有制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0%左右。
3、科技教育目標: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技術進步加快,各族人民科技文化素質顯著提高。全州基本普通九年義務教育,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5%以上。
4、可持續發展目標: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2.5‰以內。生態環境有明顯改善,資源綜合利用取得新進展。
5、人民生活目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6.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編輯本段]經濟布局
1、東部經濟區:以德令哈市為龍頭,依託青藏鐵路和315國道的交通優勢,重點發展特色農牧業、農畜產品加工業、鹽化工業、建材業、中藏葯加工以及商貿、房地產、旅遊等產業,培育發展德令哈——烏蘭——天峻和都蘭經濟帶,德令哈——烏蘭——天峻經濟帶,以培育和發展制鹽業、鹽化工、煤炭建材為主,同時發展絨山羊、藏系羊養殖與加工和中藏葯材種植與加工。都蘭經濟帶重點發展農牧業綜合開發和肉食品加工業,實施香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開發有色金屬、石墨、硅灰石等資源。
2、西部經濟區:以格爾木市為龍頭,重點發展鹽湖化工、石油天然氣化工、多金屬加工、建材工業、煤炭工業、旅遊業和商貿物資流通業。利用地區優勢,培育發展格爾木——柴旦經濟帶,依靠自身優勢,積極支持青海油田、鹽湖集團公司、西部礦業公司和格爾木農場,推動龍頭產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大力發展鹽湖化工、石油天然氣化工、多金屬加工、煤炭和建材工業,同時開發寶玉石、礦泉水、溫泉等資源。冷湖——茫崖經濟帶,依託資源,大力發展鹽化工業,開發芒硝、天青石等資源。
[編輯本段]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簡稱
海峽西岸經濟區,簡稱「海西」。
海峽西岸經濟區,是指台灣海峽西岸,以福建為主體包括周邊地區,南北與珠三角、長三角兩個經濟區銜接,東與台灣島、西與江西的廣大內陸腹地貫通,具有對台工作、統一祖國,並進一步帶動全國經濟走向世界的特點和獨特優勢的地域經濟綜合體。它是一個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綜合性概念,總的目標任務是「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基本要求是經濟一體化、投資貿易自由化、宏觀政策統一化、產業高級化、區域城鎮化、社會文明化。經濟區以福建為主體涵蓋浙江、廣東、江西3省的部分地區,人口約為6000~8000萬人,預計建成後的經濟區年經濟規模在17000億元以上。
[編輯本段]海西概況
「海西」海峽西岸經濟區,簡稱「海西」,是指台灣海峽西岸,以福建為主體包括周邊地區,南北與珠三角、長三角兩個經濟區銜接,東與台灣島、西與江西的廣大內陸腹地貫通,具有對台工作、統一祖國,並進一步帶動全國經濟走向世界的特點和獨特優勢的地域經濟綜合體。它是一個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綜合性概念,總的目標任務是「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基本要求是經濟一體化、投資貿易自由化、宏觀政策統一化、產業高級化、區域城鎮化、社會文明化。經濟區以福建為主體涵蓋浙江、廣東、江西3省的部分地區,人口約為6000~8000萬人,預計經濟區年經濟規模在17000億元以上。它面對台灣,毗鄰台灣海峽,地處海峽西岸,是一個肩任促進祖國統一大業歷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經濟綜合體,因此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截止目前海峽西岸經濟區擴張,包括福建周邊的浙江溫州、麗水、衢州、金華、台州;江西上饒、鷹潭、撫州、贛州;廣東梅州、潮州、汕頭、汕尾、揭陽以及福建福州、廈門、泉州、漳州、龍岩、莆田、三明、南平、寧德共計23市。
為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2004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七屆七次全會批准實施《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綱要(試行)》,2005年1月福建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作出了《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決定》,省第八次黨代會對加快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進一步明確了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內涵、意義和總體部署,進一步統一了全省人民的思想與行動,凝聚了全省人民的智慧與熱情,推動福建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構想成果來之不易,充分反映了福建人民服務全國發展大局、服務祖國統一大業的強烈責任意識,充分展示了福建人民應對風險的氣勢、攻堅克難的精神、謀求發展的意識和服務全局的合力。
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是中央戰略決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福建貫徹落實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的偉大實踐,是福建服務全國發展大局和祖國統一大業的歷史責任,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福建發展的戰略選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有利於促進全國區域經濟布局的完善。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將有力推進福建與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區域協作,逐步形成從環渤海灣到珠江三角洲整個沿海一線的完整發展布局,凸顯海峽西岸在東部率先發展、東中西部良性互動的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有利於在加快東部發展中發揮福建優勢。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有助於福建在新一輪發展中樹立新理念、拓展新思路、開辟新空間,充分發揮沿海港口、外向帶動、對台合作、生態資源和對內聯接等優勢,實現經濟社會在新的起點上更高水平、更優效益的又好又快發展,促進人民生活水平上新台階,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有利於形成服務中西部發展的東南沿海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構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鐵路、大型海港、空港為主骨架、主樞紐的海峽西岸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揮對外開放的「窗口」示範作用,為促進中部崛起、西部開發提供一條快捷順暢的對外開放戰略通道,並不斷拓展福建發展空間。
——有利於構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前沿平台。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將進一步促進海峽兩岸經濟緊密聯系、互動聯動、互利共贏,使福建成為海峽兩岸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的結合部、先行區和重要通道,提高台灣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和認同感,為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做出新貢獻。
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認為,建設海峽西區展示了祖國大陸對台灣的最大的努力和最大的誠意。海峽西岸經濟區不僅會促進周邊的浙江、廣東等東部地區發展,從全國布局來看,對中部崛起和西部開發也有拉動的作用。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這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首次被寫入中共黨代會報告。

③ 臨汾在山西哪裡

臨汾位於山西省西南部,東倚太岳,與長治、晉城為鄰;西臨黃河,與陝西省隔河相望;北起韓信嶺,與晉中、呂梁毗連;南與運城市接壤。

臨汾市政府

地址: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市府街。

④ 關羽的後代現在在哪裡

[字義]
「關」的本義為門閂。許慎《說文解字》:「關,以木橫持門戶也。」
[遺跡]
河南洛陽關林
河南許昌西郊灞陵橋
[關姓源流]
關姓在現今中國姓氏人口排列位於第153位。
關姓起源主要有三。一是源自顓頊帝的後裔關龍氏。顓頊帝是黃帝的孫子,有聖德,為五帝之一。帝舜時,顓頊的後裔董父為舜養龍,被賜為豢龍氏。上古時豢與關二字互相通用,所以豢龍氏又寫作關龍氏。到夏朝末年夏桀在位時期,荒淫無度,不理朝政。大夫關龍逢苦苦勸諫,反被殺害。後來關龍逢的後人把姓簡化為關氏,並尊關龍逢為關姓的始祖。夏人的活動范圍主要在河南、山西等黃河中下游地區。夏朝的國都曾設於安邑,亦即現在的山西省夏縣北方。據說,關氏的始祖關龍逢,便是當時的安邑人。換言之,關氏家族的發源地也就在這里。二是春秋時期關尹喜的後人,以官名為氏。關尹即守關的關令。春秋時期老子見周王室衰敗,欲離開周地西遊,走至函谷關時,負責守函谷關的關尹喜非常景仰老子的學問,再三請求老子為其著書。老子就寫了《道德經》,闡述了其哲學思想。傳說喜將此書傳播於世後,也隨老子成仙而去。喜的後人就以其官名為氏,稱關氏。據說,這一支關氏主要是繁衍於山東、江蘇的交界之處。三是一些少數民族改姓為關。如清朝滿族姓氏瓜爾佳氏和烏扎拉氏的後人有改姓為關的。如嘉慶年間延綏鎮總兵關騰,為鑲黃旗瓜爾佳氏。道光咸豐年間黑龍江副都統關保,為正黃旗烏扎拉氏。
春秋時期有鄭國大夫關其思。關氏子孫到三國時期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關羽。根據目前見到的一些關氏族譜記載,三國蜀漢大將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為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市解州鎮)人,是夏代忠臣關龍逢第二十七世(一作三十七世)後裔。關羽的祖父關審,字問之,號石磐,深諳《易經》、《春秋》。關羽的父親關毅,字道遠。關羽作為忠、義、勇、武的代表,受到中國人普遍崇敬,關羽本人也被神話,與孔子共尊為「文武二聖」。後世的關姓人也都驕傲地稱自己是關羽的後裔。關羽的後裔在史書中記載不詳。《三國志》中提到魏滅蜀漢後,將關公的子孫全部殺死。然而依照現存的關氏族譜記載,關羽、關平父子於麥城兵敗被殺後,關平之妻趙氏帶著八歲的兒子關樾,在安鄉避難,改姓為門。直到西晉滅吳後趙氏才帶兒子出來恢復關姓。清雍正十年(1732年),朝廷確定由關樾一支後裔世襲五經博士。關羽另一子關興,在蜀漢時任侍中,為諸葛亮所器重,惜早卒,遺有兩子關統和關彝,因為嫡子關統無子,所以由庶子關彝承襲爵位,成為關公後裔的一大宗派。至北魏時期,關羽的後代關朗,精通經史,為魏孝文帝所器重。此後還有一支關羽後人向南遷移至今湖北江陵一帶定居下來。西晉末年關姓又有一支從山西遷至江蘇定居。南朝宋有名儒關康之,精通經史,著作甚豐,其祖籍為河東楊縣(今山西洪洞)人,後徙居京口(今江蘇鎮江)。
唐朝五代時,關姓已經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河北、江蘇等地。據《舊唐書》記載關羽後裔關播,字務先,在唐朝德宗時擔任檢校尚書右僕射(相當於宰相)的官職,其祖上即從山西遷入河南。五代時有著名畫家關仝,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擅畫山水。
至宋代末期,關姓又出了一位著名人物關漢卿,號已齋叟。約生於金末,卒於宋亡(1279年)之後。他是元代戲曲奠基人,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安國(今屬河北)人,一說大都人。一生所作雜劇60餘種,現存《竇娥冤》、《救風塵》、《拜月亭》、《望江亭》等十三種。塑造了竇娥、趙盼兒、王瑞蘭、譚記兒等多種婦女典型形象。這些形象流傳至今而不朽。
明末清初,鄭成功收復台灣時,就有關姓將士入台駐守,後定居於當地。清政府統一台灣後又有不少關姓人從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遷居台灣。現在關姓子孫已廣泛分布全國各地,並流播海外。
[祖地今日]
[新鄭]位於河南省中部,北靠省會鄭州,距鄭州市38公里,是中原商貿城鄭州市的衛星城市,居河南省經濟發展核心區。全市總面積873平方公里,總人口 60萬人,城鎮人口15萬人。農業主要種植玉米、紅薯、小麥。養殖業有生豬、禽、蛋等。新鄭紅棗非常有名。工業有機械、電力、建材、化工、煙草、食品加工等行業。新鄭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出生、建都之地,也是眾多姓氏的祖地。春秋戰國時的鄭、韓兩國先後在此建都500多年。因此新鄭被中國古都學會命名為 「中華第一古都」。主要旅遊景點有軒轅故里、鄭韓故城、始祖山文化游覽區、新鄭博物館、歐陽修陵園等。鄭韓故城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另有風台寺塔,唐戶遺址,華陽故城、裴李崗文化遺址等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⑤ 仁壽位於四川什麼地方

仁壽縣城北距成都市中心90公里,公路縱橫交錯。縱有國道北接成都和雙流國際機場,南通樂山、自貢;橫有106省道西接成昆線和成樂高速路,東連成渝線及高速路;還有直通資陽、資中和威遠的省縣路網,交通四通八達。
【地形地貌】
地表形態特徵為低丘平壩、平台,低山,丘陵三大類型。
【面積人口】
仁壽轄21鎮89鄉,幅員面積2606平方公里,現有160萬人,縣府駐文林鎮。
民族宗教
縣境內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以回族居多。
【歷史文化】
仁壽在秦代屬武陽縣,西漢時分屬為郡和蜀郡。隋文帝十八年置縣。以後轄屬變動較大,到民國元年歸屬成都府管轄。1950年屬川南行政區內江專區,1958年劃入樂山專區,現劃入眉山市。歷史悠久,在這片熱土上,誕生了文武雙全的宋宰相虞允文,著名畫家石魯、馮建吳兄弟和新中國地質事業奠基人之一黃汲清院士,歷代人才輩出,教育興旺發達。
【物產資源】
仁壽水資源豐富,有貴平、通江、龍水等8條河流過境。耕地面積135.42萬畝,可供水量3.94億M3,可開採的地下水量1.2億M3,森林覆蓋率19.96%。煤炭儲量300億Kg,膨潤土儲量10億Kg,豐富的石灰石和生物資源均有工業開發價值。
【旅遊資源】
該縣旅遊資源豐富。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黑龍灘水庫譽為「西南第一海」、「成都後花園」,在23.6平方公里的湖面上鑲嵌著85個島嶼,其中,龍岩、潑水現字天下一絕。牛角寨大佛號稱樂山大佛之父,1569尊石刻造像分布於全山,集儒、道、佛於一體的佛龕更是世界瑰寶。左青龍、右白虎的南宋虞宰相之墓保護完好,禾嘉中華溶洞群深達30Km,鍾乳石千奇百怪,岔洞妙趣橫生。
【氣候】
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4℃,年均降雨1009.4㎜,年均日照1196.6小時,無霜期312天。
【住宿】
仁壽縣光明旅社
住宿,休閑
地址:文林鎮郵電局對面陵州家園407房間
仁壽縣仁壽賓館
住宿,中餐兼營按摩,美容美發,歌舞衙娛樂
地址:文林鎮江家壩
四川省仁壽華生賓館
中西餐、住宿
地址:文林鎮江家壩群英街
四川省仁壽黑龍灘賓館
中餐、小吃、住宿
地址:正興鄉庫壩村
交通
仁壽縣交通通信
成都東門車站、成都汽車站、城北客運中心每天均有數班開往仁壽的長途汽車。
黑龍灘位於距成都90公里的仁壽縣城郊。仁壽至黑龍灘景區僅5公里,可乘公共汽車前往。
【美食】
仁壽文宮、鰲陵的羊肉自古有名,仁壽波雜羊製品
在仁壽縣羊肉美食節上讓遊客大快朵頤!
【購物】
「中國枇杷之鄉」,枇杷、豐水梨等優質水果和羔羊暢銷北京、香港,出口新加坡、美國。
二、年號
1、仁壽 (楊堅)
仁壽(601年正月—604年十二月):隋朝政權隋文帝楊堅的年號,歷時3年余。
仁壽四年七月隋煬帝即位沿用。
2、仁壽 (段智祥)
仁壽(?-1238年)是大理皇帝段智祥的年號,起始時間不詳。
李兆洛《紀元編》等寫作「天開元壽」,誤與之前年號天開相連。
3、仁壽 (文德天皇)
仁壽(851年四月二十八日至854年十一月三十日)是日本的年號之一,指的是嘉祥之後、齊衡之前。此時的天皇是平安時代之文德天皇。
三、人名
仁壽為淳穎第四子端恩長子,生於嘉慶十五年三月初六日,道光三年賞戴花翎,六年八月襲睿親王,七年擔任正白旗總族長,後擔任鑲白旗漢軍都統、正紅旗蒙古都統等職,管理過左右兩翼宗學,做過玉牒館總裁、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同治三年十月初十日逝世,享年55歲,謚曰僖。
4.仁壽縣清水鎮
仁壽縣鄉鎮中屬清水鎮最大,有清水鎮中心小學、清水鎮初級中學、以及清水高中。
清水高中,2005年被評為眉山市重點中學。每年向全國高等院校輸送大批人才。
清水鎮新車站已於2008年6月開始動工新建。建成之後將成為仁壽縣最大的汽車站。
清水鎮網吧:【民心網吧】【來來網吧】【地下室網吧】【心怡網吧】推薦『民心網吧』,本人以前經常在那上網。
近年來,全國各地房地產公司均來清水鎮投資建房,清水鎮經濟發展迅猛,歐爾雅等知名企業已入駐清水鎮。
相信清水鎮的明天將會更好!
5.仁壽清水概況
仁壽縣清水鎮位於仁壽縣北端,全鎮幅員面積70平方公里,轄設20個行政村、163個經濟社和兩個居委會。總戶數6321戶,總人口28000人。耕地面積23698畝,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玉米、小麥、油菜、水果、蔬菜等。
[交通便利]
國道213線、省道華青線貫徹境內,距成都40公里、成昆線40公里、成渝線50公里、雙流國際機場50公里、樂山港100公里,水、陸交通十分方便,電力充足,勞動力資源豐富,城鎮日供水5000平方,金融部門齊全。水、電、路、人、財、物具備,通訊暢通,能快捷的與國際國內取得信息聯系,投資環境優勢明顯。
[基礎設施]
清水鎮在2005年底,各村已實現公路、電話、有線電視三通。全鎮農村已開通2200戶程式控制電話,1500戶村民安裝了閉路電視。全鎮共有街道6條,有商貿和個體工商戶1000餘戶,農貿市場1個,中小學5所,在校學生5000餘人,有中心衛生院1所,自來水廠1個,場鎮設施完善,人民生活富餘安康。
[農業經濟]
全鎮農業結構合理,形成了傳統項目與優勢項目的互補,其中優質水稻12000畝、優質水果 3000畝、水稻制種5000畝、新鮮蔬菜基地1000畝、集約化養魚500畝、糧食總產量達1.6萬噸。
[工業發展]
全鎮2005年GDP達到1.71億元,工業產值1.06億元。工業主要以建材、耐材、農產品加工為主,全鎮大小企業16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家。

閱讀全文

與南通漢府建材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定製六平方紅宇牌櫥櫃雷多少錢 瀏覽:737
寧波義大利傢具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瀏覽:636
築巢家居質量怎麼樣 瀏覽:698
上猶千惠家電電話多少 瀏覽:547
家居商場里東西有虛假怎麼辦 瀏覽:310
2020年九月多久適合裝修 瀏覽:125
鋼結構柱子用什麼材質裝修 瀏覽:943
量手定製對戒卷什麼意思 瀏覽:373
什麼木質傢具對人體健康有益 瀏覽:158
衣櫃kd軟體怎麼用 瀏覽:696
國家電網客服簡歷怎麼寫 瀏覽:877
裝修二級都能幹什麼活 瀏覽:946
金牌櫥櫃裝了多少錢 瀏覽:116
4米櫥櫃一般用多少板 瀏覽:211
為什麼裝修公司要送家電 瀏覽:874
連接衣櫃裡面的螺絲怎麼拆 瀏覽:63
大贏家電玩城怎麼老輸錢 瀏覽:717
建材門店導購怎麼樣啊 瀏覽:839
裝修垃圾有什麼東西 瀏覽:606
西安哪個建材市場出售白灰 瀏覽:30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