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茶壺上刻的什麼字
篆書:
清心
右清左心
釋義:1、心情恬靜,沒有牽掛 2.純正之心 3.、居心清正
㈡ 想買個茶壺!賣家可以說刻字!不知道刻什麼字大家說刻什麼字好四個字的
那就刻個「刻四個字」
㈢ 茶具上面都是用什麼圖案的啊
茶文化最來早起源於我國宋朝時源期,有《茶經》可以做參考。所以茶壺上的圖應有中國的傳統文化,章顯中國風格的圖案或文字書法。譬如在古時用於修身養性、能體現高風亮節的梅蘭竹菊等,讓人在品茶的同時能夠欣賞一下優秀傳統的中國文化
㈣ 紫砂壺上刻什麼字好
壺藝是指製作一把紫砂壺的技術水準。一把優秀的紫砂壺在外觀上應符合:壺的把專、蓋、肩腹與壺身整體比屬例協調,且同時滿足以下四方面要求:
泥:「泥」是紫砂壺的基本製作原料,也只有用宜興紫砂泥做出的壺才具有使用、收藏價值。例如紫砂壺的保味功能就是由於紫砂泥獨有的雙透氣孔結構,這種結構使紫砂壺能較長時間地保存茶水不變質。
形:紫砂壺的「形」千變萬化,經歷數代工藝人的填補增益,如今的紫砂壺已是「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不過考慮到茶文化所推崇的「超世脫俗」宗旨,外形古雅、朴實的紫砂壺是購買首選。
款:款是指壺上的銘文、圖案等。主要考慮兩點:其一是銘文和圖案的作者是誰?其二是欣賞這些圖案的內涵。
工:工是指紫砂壺的製作工序。一把好的紫砂壺需要經過數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只有每道工序都嚴格把關,才能使紫砂壺在外形、款式、使用舒適度上表現出眾。
以上是紫砂壺的一個4字標准,你可以刻一下蘇東坡的茶詩,很有意境
㈤ 一套完整的茶具應該有哪些東西
一、水壺
要泡茶,必須先燒水。在古代沒有電,人們需要准備一個火爐與燒水壺放置在一邊,方便隨時煮水泡茶。
二、茶壺
茶壺是茶具中最重要的一件,茶壺的大小、材質、形狀都會影響到茶水的味道與香氣。古人認為茶壺以小為貴,小壺能夠讓茶香不渙散。選擇一把好壺,要求壺口緊密,出水流暢,壺身的形狀要勻稱,壺嘴、壺鈕和壺把要在同一條直線上。
三、壺承
壺承就是用來盛放茶壺的。在泡茶的時候,常常會有淋壺這一步驟,這是為了讓茶壺升溫,泡茶時味道會更加醇厚。這個時候為了防止茶水四處流淌,就需要用上壺承。壺承的邊緣最好深一點,以防止茶水流到茶席上。
四、蓋碗
蓋碗也叫做三才杯,含有茶碗、碗蓋和茶托。蓋碗泡茶可以清晰地觀察到茶葉出湯的全過程,而且還能夠聞香。
五、公道杯
公道杯又稱為茶盅、茶海,在泡茶時將茶水倒入公道杯中,讓茶水能夠濃淡均勻,然後再進行分茶。這樣能防止茶水每一道濃淡不均,還可以讓茶水的溫度稍降,更容易入口。
六、茶杯
喝茶時,茶杯會直接影響人們對於茶湯的感受。一隻好茶杯,從大小、材質、形狀、高地、厚薄等方面都有所要求。
七、杯托
杯托,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放置杯子的器具。用杯托來盛放茶杯,再奉給客人。一能體現出主人對於客人的尊重,二是能避免手指接觸杯沿,保持衛生。
八、茶則
茶則是用來取茶葉的。因為我們的手上有護手霜、汗漬等,最好不要用手直接取茶葉。
九、茶匙
茶匙比茶則稍微細小一點,可以用來取緊細的茶葉,或者茶粉。茶匙還可以用來疏通壺嘴。
十、茶葉罐
茶葉罐就是用來儲存茶葉的容器,有陶瓷、竹製、紫砂、鐵、錫等材質。對於茶葉罐的基本要求就是密封、防水,而且避光。
十一、茶盤
茶盤也叫壺承,是用來盛放茶壺、茶杯、茶寵、茶食的器皿,要求是盤面寬、盤底淺。
十二、茶巾
茶巾一般是手帕大小,用來擦拭茶壺、茶杯底部的水漬,還可以隨時擦乾茶盤上的水漬,保持茶席的乾爽與清潔。
(5)茶壺上定製些什麼擴展閱讀
從茶具形制上講,除茶壺和茶杯以外,蓋碗是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蓋碗一般由蓋、碗及托三部分組成,象徵著「天地人」三才,反映了中國人器用之道的哲學觀。
蓋碗的作用之一是防止灰塵落入碗內,起了有效的防塵作用;其二是防燙手,碗下的托可承盞,喝茶時可手托茶盞,避免手被燙傷。
清代茶具的多樣化還體現在茶托形狀的變化上,茶托最早出現在兩晉南北朝時,從出土的青瓷盞托可見南朝時越窯就已生產茶託了。清代的茶托品種豐富,花樣繁多,有的因製成船形,稱之為茶船,還有十字形、花瓣形、如意形等等。
古人飲茶之前,先要將茶葉放在火爐上煎煮。在唐代以前的飲茶方法,是先將茶葉碾成細末,加上油膏、米粉等,製成茶團或茶餅,飲時搗碎,放上調料煎煮。煎煮茶葉起於何時,唐代以來諸家就有過爭論。
時至唐代,隨著飲茶文化的蓬勃發展,蒸焙、煎煮等技術更是成熟起來。
茶餅、茶串必須要用煮茶茶具煎煮後才能飲用。這樣無疑促進茶具的改革,而進入一個新型茶具的時代。
㈥ 一套完整的茶具都有哪些東西
1、匙置
用來放置茶匙和茶夾,材質可以是陶瓷、竹木、石頭或塑料。
2、茶匙
又稱茶扒,因外形像湯匙而得名,主要作用是挖取茶壺內泡過的茶葉。因為茶葉沖泡後,經常會塞滿茶壺,特別是壺口,用手挖不雅觀更不衛生,此時即可用茶匙的尖處來清理茶壺出水處的細孔。茶匙建議選用比茶盤稍短的長度,好看而且收納方便。
3、茶夾
又稱茶筷,是溫杯洗杯時所用的茶具。
泡茶時一般都把杯子放於熱水中清洗殺菌,清洗後燙手的杯子無法拿取,此時即可使用茶夾夾取杯子,茶夾也用於夾出泡過的茶葉。
4、茶海
又名茶盅,公道杯。茶壺內的茶水和茶葉的接觸程度會影響茶水的顏色,因此如果從茶壺內直接倒出茶水,就會濃淡不均。公道杯就是來解決這一問題的。茶海宜選擇開口大的,方便倒茶,容量要比茶壺大,才不會出現茶水太多裝不下的冏境。
5、茶葉
乾燥完整、無過多的茶角茶梗、無粗老黃片及其他雜物,這樣的茶葉才稱得上品質良好。條形茶應緊細勻稱;半球形茶宜圓滿結實;劍片狀茶葉以葉片平尖細小為佳。
挑選茶葉時主要看色澤外形、聞香、品味、看茶渣。如果條件允許,讓店家現場沖泡茶葉,如果沖泡4-5次後還呈現甘甜芬芳的茶味,茶葉渣外形均勻一致,碎茶和雜質少,這樣的茶葉即可算得上好茶。
6、茶盤
茶盤的材質和款式多樣,挑選時要選擇平整的盤底,茶杯才站得穩;茶盤的邊要淺、顏色要白,因為深色茶盤易藏污納垢不方便清理。茶盤的材質多為竹、木材質,使用時宜每天清潔,並在清潔後擦乾水分,保持陰干狀態,避免發霉。
7、茶壺
常見的材質有陶、瓷、紫砂、玻璃或石制,最普及的當屬紫砂陶瓷類茶壺,陶壺質地細密透氣性好,導熱慢、保溫性好。
茶壺的形狀有很多種,建議選用圓形的茶壺,圓形的壺身空間更大,有助茶葉充分舒展開來,茶香才能擴散開來,更能呈現茶葉的完美味道。
挑選茶壺時要特別檢查茶壺蓋是否和壺身緊密貼合,壺蓋蓋上後搖動應不會和壺身撞擊,這樣才是精密度好的茶壺,沖泡時熱氣才不易跑出,茶的風味才能充分呈現。
8、茶則
茶則的作用是把茶葉加入茶壺中,常見的材質為竹製,竹子對半剖開後,再把前端斜切並磨成易盛放茶葉的形狀。
9、燒水壺
燒水壺的材質多樣,常見有鐵質、陶制、不銹鋼、電水壺或快煮壺等。
10、杯托
杯托是放在桌上,專門用來盛放杯子用的,相當於杯墊的作用,避免茶杯直接放於桌面留下茶漬。
11、品茗杯
用來品茶和賞茶色用的,大多為白瓷、紫砂或玻璃材質,一般為單獨一人使用,一杯只有一口。
12、聞香杯
用於聞茶香用的,和品茗杯比較更細長,高度比品茗杯高、杯口窄,一般和品茗杯搭配成一套出售。
怎麼用整套的茶具泡茶
1、用茶則挖取茶葉5.5克放進茶壺,茶葉約為壺內空間的1/4的份量,喜歡濃茶的可加入至約壺中一半的份量。
2、把350cc熱水倒入壺中,水溫約為攝氏90度-100度,如果水太熱茶葉易出現燒焦味道,只有老茶才適合用滾燙的熱水沖泡。為了讓茶壺內外溫度一致,可順勢往壺身淋上熱水。
3、蓋上壺蓋,浸泡約1分鍾,至茶壺外層的熱水收干後倒出。
4、把沖泡完的茶湯倒入茶海。
5、然後從茶海倒入聞香杯。
6、再把聞香杯的茶倒入品茗杯,先觀賞聞香杯內茶湯的色澤變化,並聞聞香杯中的茶香,再品茗。
提示:茶葉非常容易吸濕受潮和吸收異味,而且不可見光,因此新鮮茶葉宜使用密封罐裝起來後放於陰涼乾燥陽光照不到的位置,避免變質。
茶具 網路
㈦ 茶壺上上刻著:清心也可以。分別有幾種意思
出自林新居的禪理散文《滿溪流水香》之《清心也可以》,中有茶壺詩——「心也可以清,清心也可以,以清心也可,可以清心也。」
㈧ 送長輩的茶具套裝上刻什麼字比較好,訂制的
吉祥話很適抄合贈與長輩,襲雖然常見,但是也不會犯忌諱,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壽高德彰,上善若水,德厚載物,一品清廉,庭樹蘭珊、福壽綿長等,,,最後落款刻上小侄、姻孫**恭賀、敬奉等。古雅上檔次有紀念意義。希望有幫到你。
㈨ 茶具上刻什麼字
樓主是想定製茶具嗎,可以搜索下瓷庫中國,想刻什麼字都可以,定製的茶具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