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固定製造費用成本差異怎麼理解
固定製造來費用成本差異的源含義:
固定製造費用成本差異是指實際產量下實際發生的固定製造費用與實際產量下標准固定製造費用的差異。
【提示】固定製造費用成本差異(總差異)與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和變動製造費用成本差異都可以用以下通用公式表示:
總差異=實際產量下實際成本-實際產量下標准成本
㈡ 財管中的 耗費 能量 效率 產量 怎樣理解 把我搞蒙了
注意:(1)每件產品固定製造費用標准成本=每件產品標准工時×固定專製造費用標准分屬配率
(2)固定製造費用預算數
=生產能量×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預計產量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預計產量×每件產品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預計產量×每件產品固定製造費用標准成本
(3)固定製造費用標准成本
=實際產量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實際產量×每件產品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實際產量×每件產品固定製造費用標准成本
㈢ 為什麼企業採用變動成本計算,固定製造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
因為根據變動成本法,製造費用可以分為: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內只有變動製造費用計入生產成本容,即,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固定資產製造費用作為固定成本構成。相關公式:
銷售收入-銷售變動成本 = 邊際貢獻
稅前利潤 = 邊際貢獻-固定成本
銷售變動成本= 銷售量×單位變動成本
= 銷售產品變動生產成本+變動銷售費用+變動管理費用
固定成本 = 固定製造費用+固定銷售費用+固定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㈣ 如何理解固定製造費用成本差異的兩差異分析法
兩差異分析法將固定製造費用成本差異分為耗費差異和能量差異。
固定製造費用成本差異是實際固定製造費用與實際產量標准固定製造費用之間的差異。
耗費差異又稱預算差異,是實際固定製造費用與計劃固定製造費用的差異。
能量差異是計劃固定製造費用與實際產量標准工時的差異。
如:
產量(件)
標准10 400
實際8 000
單位產品需要工時(小時/件)
標准1.5
實際1.25
總固定製造費用(元)
標准187 200
實際190 000
那麼
成本差異=190 000-8 000×1.5×[187 200÷(10 400×1.5)]=46 000(元)
耗費差異=190 000-1872 000=2 800(元)
能量差異=187 200-8 000×1.5×[187 200÷(10 400×1.5)]=43 200(元)
式中「8 000×1.5×[187 200÷(10 400×1.5)]」這一部分表示按照計劃(計劃的單位工時,計劃的每小時費用分配率),生產實際產量所要花的錢。
(4)固定製造費用標准成本為什麼用實際產量擴展閱讀:
固定製造費用差異可分解為固定製造費用開支差異和固定製造費用能量差異。 固定製造費用開支差異,又稱為固定製造費用耗費差異、固定製造費用預算差異,是指固定製造費用的實際金額與固定製造費用預算金額之間的差額。
固定費用與變動費用不同,不因業務量而變,故差異分析有別於變動費用。在考核時不考慮業務量的變動,以原來的預算數作為標准,實際數超過預算數即視為耗費過多。
固定製造費用能量差異是指固定製造費用預算與固定製造費用標准成本的差額,或者說是實際業務量的標准工時與生產能量的差額用標准分配率計算的金額。它反映未能充分使用現有生產能量而造成的損失。
計算公式
固定製造費用的計算公式為:
固定製造費用差異=實際固定製造費用–實際產量下標准固定製造費用=實際產量×單位產品實際工時×固定製造費用小時費用率–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小時費用率
固定製造費用開支差異=實際固定製造費用總額–標准固定製造費用總額
固定製造費用能量差異=標准產量×單位產品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小時費用率–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小時費用率
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能力沒有被充分利用以及勞動生產率的改變,而導致固定製造費用產生能量差異。因此固定製造費用能量差異還可進一步分解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實際工時未達到標准能量而形成的閑置能量差異,又稱為生產能力利用差異;
另一部分是實際工時脫離標准工時而形成的效率差異。生產能力利用差異可體現現有生產能力是否充分利用;效率差異則可體現單位產品的生產效率是否改變。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製造費用能量差異=生產能力利用差異+效率差異
生產能力利用差異=標准固定製造費用總額–標准小時費用率和實際工時下的固定製造費用=標准產量×單位產品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小時費用率–實際產量×單位產品實際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小時費用率
效率差異=標准小時費用率和實際工時下的固定製造費用–實際產量下標准固定製造費用=實際產量×單位產品實際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小時費用率–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
㈤ 如何理解標准成本制度下固定製造費用三因素分析法
1、實際固定製造費用與預算固定製造費用的差額。其計算公式如下:固定製造費用的耗費回差異可由多種原因造答成,如產量超出相關范圍而增加固定資產、水電漲價、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等。
2、固定製造費用能量差異是指固定製造費用預算與固定製造費用標准成本的差額,或者說是實際業務量的標准工時與生產能量的差額用標准分配率計算的金額,它反映未能充分使用現有生產能量而造成的損失。
(5)固定製造費用標准成本為什麼用實際產量擴展閱讀:
三因素分析法的能力差異與效率差異之和,等於兩差異分析法的產量差異。採用三差異分析法,能夠更好地說明生產能力利用程度和生產效率高低所導致的成本差異情況,並且有利於分清責任:能力差異的責任一般在於管理部門,效率差異的責任則往往在於生產部門。
其中耗費差異的計算與二因素分析法相同。不同的是要將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量差異」進一步分解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實際工時未達到生產能量而形成的閑置能量差異;另一部分是實際工時脫離標准工時而形成的效率差異。
㈥ 如何理解注會財管教材中製造費用能量差異的計算公式<br/>
注意:(1)每件產品固定製造費用標准成本=每件產品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版配率
(2)固定製造費用權預算數
=生產能量×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預計產量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預計產量×每件產品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預計產量×每件產品固定製造費用標准成本
(3)固定製造費用標准成本
=實際產量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實際產量×每件產品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實際產量×每件產品固定製造費用標准成本
㈦ 實際產量下標准成本為什麼用標准產量計算
一種成本計算方法。這種方法不像間接費用是預計的,而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專也是按預計的屬數字來計算的,這種成本的計算方法稱為標准成本制度或責任分解制度。
成本標准=單位產品標准成本=單位產品標准消耗量*標准單價
標准成本=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標准成本
標准成本按所根據的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分為理想標准成本和正常標准成本。
㈧ 固定性製造費用成本差異可以劃分為什麼
固定製造費用差異包括:固定製造費用支出差異、固定製造費用生產能力利用差異和固定製造費用效率差異。
固定製造費用差異是指實際固定製造費用與實際產量下的標准固定製造費用之間的差額。在標准成本法下,成本差異是指實際產量下的成本差異。
㈨ 如何理解固定製造費用的三因素分析法
1、實際固定製造費用與預算固定製造費用的差額。其計算公式如下:固定製造費用的耗費內差異可由多種容原因造成,如產量超出相關范圍而增加固定資產、水電漲價、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等。
2、固定製造費用能量差異是指固定製造費用預算與固定製造費用標准成本的差額,或者說是實際業務量的標准工時與生產能量的差額用標准分配率計算的金額,它反映未能充分使用現有生產能量而造成的損失。
3、固定製造費用能量差異還可進一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實際工時脫離標准能量(即預算固定製造費用)而形成閑置產量差異,另一部分實際工時脫離標准工時而形成的效率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