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過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這一開頭似乎就象是日記本上的一則記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無渲染,招之即來,簡單而隨便。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間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雞黍」相邀,既顯出田家特有風味,又見待客之簡朴。正是這種不講虛禮和排場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為對方敞開。這個開頭,不甚著力,平靜而自然,但對於將要展開的生活內容來說,卻是極好的導入,顯示了氣氛特徵,又有待下文進一步豐富、發展。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走進村裡,顧盼之間竟是這樣一種清新愉悅的感受。這兩句上句漫收近境,綠樹環抱,顯得自成一統,別有天地;下句輕宕筆鋒,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則又讓村莊不顯得孤獨,並展示了一片開闊的遠景。這個村莊座落平疇而又遙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靜而絕不冷奧孤僻。正是由於「故人庄」出現在這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所以賓主臨窗舉杯,「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才更顯得暢快。這里「開軒」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經意地寫入詩的,但上面兩句寫的是村莊的外景,此處敘述人在屋裡飲酒交談,軒窗一開,就讓外景映入了戶內,更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對於這兩句,人們比較注意「話桑麻」,認為是「相見無雜言」(陶淵明《歸田園居》),忘情在農事上了,誠然不錯。但有了軒窗前的一片打穀場和菜圃,在綠陰環抱之中,又給人以寬敞、舒展的感覺。話桑麻,就更讓你感到是田園。於是,我們不僅能領略到更強烈的農村風味、勞動生產的氣息,甚至彷彿可以嗅到場圃上的泥土味,看到莊稼的成長和收獲,乃至地區和季節的特徵。有這兩句和前兩句的結合,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構成一幅優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而賓主的歡笑和關於桑麻的話語,都彷彿縈繞在我們耳邊。它不同於純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會的現實色采。正是在這樣一個天地里,這位曾經慨嘆過「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詩人,不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卻了,就連隱居中孤獨抑鬱的情緒也丟開了。從他對青山綠樹的顧盼,從他與朋友對酒而共話桑麻,似乎不難想見,他的思緒舒展了,甚至連他的舉措都靈活自在了。農庄的環境和氣氛,在這里顯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幾分皈依了。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深深為農庄生活所吸引,於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這不禁又使人聯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杜詩田父留人,情切語急;孟詩與故人再約,意舒詞緩。杜之郁結與孟之恬淡之別,從這里或許可以窺見一些消息吧。
2. 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
過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 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 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游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自落。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美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春中田園
屋中春鳩鳴,樹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楊,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
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黃花川
危徑幾萬轉,數里將三休。
回環見徒侶,隱映隔林丘。
颯颯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靜言深溪里,長嘯高山頭。
望見南山陽,白露靄悠悠。
青皋麗已凈,綠樹郁如浮。
曾是厭蒙密,曠然銷人憂。
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
秋色有佳興,況君池上閑。
悠悠西林下,自識門前山。
千里橫黛色,數峰出雲間。
嵯峨對秦國,合沓藏荊關。
殘雨斜日照,夕嵐飛鳥還。
故人今尚爾,嘆息此頹顏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下是(唐)王維的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1
1
1
1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3. 哥哥回來的夏天讀後感(300字)
最近,我讀了《哥哥回來的夏天》這本書,全書寫了作者曹文芳的童年時光是怎麼和哥哥姐姐們度過的,雖然她有三個姐姐在身邊陪著她,但是她最喜歡哥哥,因為哥哥說,妹妹是自己從小背到大的。
這本書很厚,內容很多,被分成了很多個生動有趣的小篇章。這里我最喜歡《竹林邊的陪伴》這一篇章中的一些段落,文中寫著:我抬頭,看天空被塗得一抹黑,忘了畫上月亮和星星。我舉起食指在空中畫了一個彎彎的月牙,可那厚厚的黑吃了我畫的月牙,還染黑了我的手指。寫得多美啊,作者的調皮,作者的可愛,作者的天真,作者的無邪……她畫月亮,吃月牙,染手指,這一串的動詞,把作者的幽默詼諧的搞笑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
「誰要上碼頭,我堵在岸邊,絕對不允許他們穿鞋踩在清潔的石板上,偏要他們光腳。母親要洗菜,提水,來河邊次數多,有些不耐煩,埋怨我一天到晚把碼頭洗的濕漉漉的。姐姐們笑我頂個熱太陽洗碼頭,吃飽了撐的。」讀著這文字,小作者既頑皮,又可愛的樣子躍然紙上。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媽媽領我去江邊洗衣服,當時我也像作者一樣這刷一刷,那洗一洗,把我身邊的小石頭洗得滑溜溜,光亮亮的,那快樂的感覺現在一想起就有種蜜糖的味道。
跟作者一樣, 我也有一個哥哥, 他現在讀大學,每年夏天他也回來,哥哥回來的夏天也是我最開心的日子。抓魚、晨跑、下象棋、玩游戲,游水……哥哥也會像作者的哥哥一樣陪我瘋、陪我玩、陪我鬧。我愛我的哥哥,哥哥不僅是我的親人,是我一生的陪伴,更是我的摯友。
不知是因為有哥哥才選了這本書,還是因為這本書更愛哥哥了,也許二者兼而有之。
4. 摯朴的情感是什麼意思
摯朴的情感,說的簡單點就是情感真誠自然,情感中表露真實,沒有任何的功內力,沒有任何的私人目的容,愛就是非常純粹的愛,不受對方權力金錢所左右,對父母孝順是因父母給了我們愛和生命,不是因為父母能給我們多少金錢和房產,這種真誠自然的情感表達了世間最美好的愛,也會得到最美好的愛.
5. 摯朴是不是最朴實的語言
摯朴是指人的性格。
6. 《老師領進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文中講述了小時候教他國文的田老師口才文筆皆好,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演繹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培養了他豐富的想像力,引導他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領進門」不僅僅是將學生領進文學藝術的殿堂,更是為學生締造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
《老師領進門》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文質兼美、情感至深的閱讀課文。作者曾是我國五十年代初,中國文壇上被譽為「神童」的作家劉紹棠。其作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語言清新朴實。
《老師領進門》原文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滿6周歲,到鄰村小學讀書。
這個小學坐落在關帝廟的後殿,只有一位老師,教4個年級。4個年級1個班。老師姓田,私塾出身,17歲就開始教師生涯。他口才、文筆都很好。
開學頭一天,我們叩拜之後,便排隊進入教室。田老師先給二年級和四年級學生上課,叫三年級學兄把著一年級學弟的小手描紅。描紅紙上,一首小詩: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師給一年級上課了。他先把這首詩念一遍,串講一遍,然後,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我還記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個小孩子,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兒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進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很茂盛,小孩子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兒,嘴裡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來,戴在耳朵上,把自己打扮得像個迎春小喜神兒。他剛要動手,媽媽喊住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後邊歇腳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兒聽了媽媽的話,就縮回了手。後來,這八、九、十枝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了,此地就變成一座大花園。
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級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那時候的語文叫國語。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門下受業四年,聽到上千個故事,有如春雨點點入土。
今年我回家鄉去,在村邊遇到老師,他拄著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級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學的種子。老人搖搖頭,說:「這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罷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