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網的功率因數是多少
功率因數(Power Factor)的大小與電路的負荷性質有關, 如白熾燈泡、電阻爐等電阻負荷的功率因數為1,一般具有電感性負載的電路功率因數都小於1。功率因數是電力系統的一個重要的技術數據。功率因數是衡量電氣設備效率高低的一個系數。功率因數低,說明電路用於交變磁場轉換的無功功率大, 從而降低了設備的利用率,增加了線路供電損失。
在交流電路中,電壓與電流之間的相位差(Φ)的餘弦叫做功率因數,用符號cosΦ表示,在數值上,功率因數是有功功率和視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功率因數低的根本原因是電感性負載的存在。例如,生產中最常見的交流非同步電動機在額定負載時的功率因數一般為0.7--0.9,如果在輕載時其功率因數就更低。其它設備如工頻爐、電焊變壓器以及日光燈等,負載的功率因數也都是較低的。從功率三角形及其相互關系式中不難看出,在視在功率不變的情況下,功率因數越低(角越大),有功功率就越小,同時無功功率卻越大。這種使供電設備的容量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容量為1000kVA的變壓器,如果cos=1,即能送出1000kW的有功功率;
而在cos=0.7時,則只能送出700kW的有功功率。功率因數低不但降低了供電設備的有效輸出,而且加大了供電設備及線路中的損耗,因此,必須採取並聯電容器等補償無功功率的措施,以提高功率因數。
功率因數既然表示了總功率中有功功率所佔的比例,顯然在任何情況下功率因數都不可能大於1。由功率三角形可見,當=0°即交流電路中電壓與電流同相位時,有功功率等於視在功率。這時cos的值最大,即cos=1,當電路中只有純阻性負載,或電路中感抗與容抗相等時,才會出現這種情況。
感性電路中電流的相位總是滯後於電壓,此時0°<90°,此時稱電路中有「滯後」的cos;而容性電路中電流的相位總是超前於電壓,這時-90°<0°,稱電路中有「超前」的cos。
功率因數的計算方式很多,主要有直接計演算法和查表法。常用的計算公式為:

⑵ 功率因數,要求達到多少
嘿嘿
在我們公司復從事無功補償設備研發制、生產、銷售的29年裡,常常有新手向我們提類似的問題。這樣:
按照國家的規定,對於有獨立變壓器的用戶,用戶的【月平均功率因數】必須高於0.90,才算合格,不會罰款了,當然,高一點更好,供電公司會給獎勵的。當然,對於農村排灌燈用電,要求0.85以上。只是這個標准很少執行,大多數是按照0.90來執行。
不過要注意,這里的0.90,是供電公司按照整月的用電數據計算出來的,不是補償櫃上顯示的,如果你自己要看數據,一定要看供電公司的電表的數據才行。
供電公司執行的文件是:原水利電力部、國家物價局文件(83)水電財字第215號文件 1983年12月2日頒布的《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辦法》,網上有全文,你可以找來看看。
更多關於無功補償、功率因數等等問題的資料可到這里來查找和討論:https://..com/uteam/view?teamId=36954
⑶ 國家電網對用電設備的功率因數有要求嗎,要求范圍多少
對家用、商用無約束,僅對工業方面有要求。但不是強制要求功率因素必須在什麼范回圍內,而答是通過電價調節。
發電機的無功出力及進相運行能力,應達到製造廠規定的額定值,並入電網的發電機組應具備滿負荷時功率因數在0.85(滯相)~0.97(進相)運行的能力。
對於新建機組應滿足進相0.95運行的能力。發電機自帶廠用電時,進相能力應不低於0.97。現役發電機組不具備進相運行能力的,應根據需要開展進相運行試驗及技術改造工作,並以此確定發電機組進相運行范圍。

(3)國家電網功率因數最高是多少擴展閱讀:
功率因數的計算:
凡實行功率因數調整電費的用戶,應裝設帶有防倒裝置的無功電度表,按用戶每月實行有功電量和無功電量,計算平均功率因數。
根據電網需要,對用戶實行高峰功率因數考核,加裝記錄高峰時段內有功、無功電量的電度表,據以計算月平均高峰功率因數;對部分用戶還可試行高峰、低谷兩個時段分別計算功率因數,由試行的省、市、自治區電力局或電網管理局擬訂辦法,報水利電力部審判後執行。
⑷ 國家電網對用電設備的功率因數要求是多少
0.85,對於低於0.85要求的用戶,供電公司會有相應的處罰措施,對高於標準的用戶會有一定的獎勵。
建議客戶綜合考慮負載和設備的損耗(電容)設定不同的功率因素目標值,但不能低於0.85。
⑸ 電力線路功率因數達到多少是合格
100KVA以上變壓器功抄率因襲數要達到0.9才合格。
功率因數(Power Factor)的大小與電路的負荷性質有關, 如白熾燈泡、電阻爐等電阻負荷的功率因數為1,一般具有電感性負載的電路功率因數都小於1。功率因數是電力系統的一個重要的技術數據。功率因數是衡量電氣設備效率高低的一個系數。功率因數低,說明電路用於交變磁場轉換的無功功率大, 從而降低了設備的利用率,增加了線路供電損失。
在交流電路中,電壓與電流之間的相位差(Φ)的餘弦叫做功率因數,用符號cosΦ表示,在數值上,功率因數是有功功率和視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⑹ 國家規定用企業的功率因數要求是多少
呵呵
在我們公司從事無功補償設備研發、生產、銷售的29年裡,常常有新手向我們提類似的問題。這樣:
不同的用電企業,有不同的要求。國家的規定如下:
功率因數標准0.90:適用於160千伏安以上的高壓供電工業用戶、裝有帶負荷調整電壓裝置的高壓供電電力用戶和3200千伏安及以上的高壓供電電力排灌站;
功率因數標准0.85,適用於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其他工業用戶,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非工業用戶和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電力排灌站;
功率因數標准0.80,適用於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農業用戶和躉售用戶,但大工業用戶未劃由電業直接管理的躉售用戶,功率因數標准應為0.85。
這個文件網上有全文,你可以查找來看看。更多關於無功功率、功率因數等等問題的資料可到這里來查找和討論:https://..com/uteam/question?taskId=2&teamId=36954
⑺ 國家標准中:功率因數的正常范圍是多少
三相電機功率因數的范圍是 0.8~0.9。
按規定月平均功率因數不得低於 0.9,低於 0.9 則按規定的百分數與用戶的總電費相乘來增加電費,功率因數越低,增收的百分數越大;
高於 0.9則按規定百分數減收用戶電費,但減收的百分數比增收的百分數相應要小,當功率因數在0.95<1時,減收的百分數一直為 0.75%,而不再提高了。
因此用戶的月平均功率因數一般控制在 0.9~0.95 左右比較適宜,最好不要大於 0.95,一方面 0.95 以上獎勵百分數不變,而補償電容的增加會使用電增加;
另一方面要考慮當負荷突變下降時,會造成無功倒送的可能,因為無功電表對正向或反向的無功電量都是累計計量的,因此反而會降低用戶的功率因數。

(7)國家電網功率因數最高是多少擴展閱讀:
單相電機功率因數很低,在 0.5 以下的功率因數的范圍:
1、功率因數 0.90 標准值適用於:
(1)160kV/A 以上的高壓供電工業客戶(包括社隊工業客戶)。
(2)裝有帶負荷調整電壓裝置的高壓供電電力客戶。
(3)200kV/A 及以上的高壓供電電力排灌站。
註:160kV/A 高壓供電工業客戶的功率因數標准值為0.85,而不是0.90。
2、功率因數 0.85 標准值適用於:
(1)100kV/A(kW)及以上的其他工業客戶(包括社隊工業客戶)。
(2)100kV/A(kW)及以上的非工業客戶。
(3)100kV/A(kW)及以上的電力排灌站。
3、功率因數標准0.80,適用於:
100kV/A(kW)及以上的農業戶和躉售客戶,但大工業客戶未劃由電業直接管理的躉售客戶功率因數標准應為0.85。
⑻ 全國供電規則功率因素不低於多少
全國供電規則關於用戶功率因素的有關條款:
無功電力應就地平衡。用戶應在提高用電自回然功率因答數的基礎上,設計和裝置無功補償設備,並做到隨其負荷和電壓變動及時投入或切除,防止無功電力倒送。用戶在當地供電局規定的電網高峰負荷時的功率因數應達到下列規定:
高壓供電的工業用戶和高壓供電裝有帶負荷調整電壓裝置的電力用戶,功率因數為0.90以上;
其他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電力用戶和大、中型電力排灌站,功率因數為0.85以上;
躉售和農業用電,功率因數為0.80。
凡功率因數不能達到上述規定的新用戶,供電局可拒絕接電。未達到上述規定的現有用戶,應在二、三年內增添無功補償設備,達到上述規定。對長期不增添無功補償設備又不申明理由的用戶,供電局可停止或限制供電。供電局應督促和幫助用戶採取措施,提高功率因數。
功率因數調整電費按國家批準的《電、熱價格》的規定執行。
⑼ 高壓供電的工業用戶的功率因數應保證在多少以上為什麼
功率因數標准0.90,適用於160千伏安以上的高壓供電工業用戶
因為供電局發電是KVA(視在回),分解成KW(有功)和KVAR(無功),大家都答知道電費是按有功來算的,也就是KWH(千瓦時),無功是沒法計入電費的,它越大對供電局損失越大。
功率因數=有功/視在
功率因數越高,說明供電局輸出的有功越多,能夠增加供電局的經濟效益。
如果供電用戶能夠自己提供部分或所有無功,而只從電網獲取有功,對供電局非常有利。
所以供電局對功率因數高的用戶會有獎勵,低的用戶就要罰款。
這個數值是國家規定的,也是通過了各方面的考慮計算出來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