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何以為家》是哪個國家拍的
《何以為家》的故事發生在黎巴嫩貝魯特。黎巴嫩處於中西交匯之處的阿拉伯地區,是阿拉伯國家中唯一一個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相互共存的國家,自從1975年黎巴嫩發生過一場持續15年的內戰後,就嚴重破壞了黎巴嫩的經濟發展。自2011年敘利亞戰爭爆發以來,超過100萬敘利亞難民湧入黎巴嫩。黎巴嫩作為歷史上巴勒斯坦難民的接收國,在新一波難民潮來到後,難民人口超過了全國人口的1/4。
黎巴嫩像贊恩這樣的孩子有很多,但不是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像贊恩這么幸運,能被導演從貧民區帶出來,想要解決黎巴嫩的根本問題,還需要時間。《何以為家》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戰爭帶給百姓的災難,也看到了窮人家的生活狀況,很多時候不是孩子越多越好,要是做不到撫養孩子的義務,就不要給予他們生命。
② 為什麼有人說中國拍不出《何以為家》這樣的電影
因為現在中國太過於了經濟化。很多人拍電視劇電影就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而不是為了一部好看而又非常耐人尋味的電視劇而奉獻。所以說拍不出來這樣的電影
③ 何以為家電影簡介
《何以為家》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位小男孩因為父母生了他卻沒有養他,最終把父母告上法庭的一個故事。
這部影片真的很好,因為講述的就是真實的事情,這部影片從編劇到剪輯,歷時五年的時間,最後才以電影的形式展現在眾人面前。看到這部影片,我最真實的感受就是,如果將來我有孩子,一定要好好對她,一定要盡自己所能,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生活,好好保護他。
④ 《何以為家》這個電影屬於哪一類
肯定是劇情片
⑤ 如何看待《何以為家》這部影視作品拍攝過程中演員被遣返的事情
《何以為家》這部電影非常的感人,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
電影講述的故事簡單而又充滿辛酸:一位年僅12歲的小男孩在經歷一段悲慘的人生經歷後,不得已將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理由是:父母將他生下之後沒有盡到盡到養育的責任,讓他經歷了屬於他這個年齡本不該經歷的絕望命運過程。
一個已經懂事了的孩子怎能毅然決然將自己的父母推上法律的審判庭,成為千夫所指的對象。觀看過電影的人才知道,男主人公扎因所面對的生活困境比我們想像中還要糟糕許多,迫使他做出如此舉動。
作為2018年在嘎納電影節參與主競賽單元影片角逐並獲得陪審團大獎的黎巴嫩電影,《迦百農》一亮相便引發轟動。在內地以《何以為家》的片名上映之後,同樣受到觀眾的好評,成為感動人心的佳作。
一個從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家庭中憤然出走的少年,一個還在哺乳期內尚在蹣跚學步的嬰兒,在悲慘命運的安排下走到了一起。他們要面對的是食不果腹、流浪街頭的殘酷現實,正是生活在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的真實寫照。
電影的成功主要歸功於這位名叫娜丁·拉巴基的黎巴嫩女導演,她用紀實性的電影拍攝手法,以一個12歲男孩的視角去認識這個殘酷的現實世界。
電影的場景主要以貧民窟周邊以及毫無規則可言的貧困人口聚集地,一群衣衫襤褸的出自貧民窟家庭的孩子在街上嬉戲奔跑,他們沒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成為戰亂和貧窮世界下的犧牲品。
⑥ 電影何以為家是真實故事嗎
是真實抄的故事改編的。《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導演納迪·拉巴基執導,贊恩·阿勒費亞、Yordanos Shiferaw等主演,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該片於2018年5月17日在戛納電影節首映,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⑦ 電影《何以為家》引發哪些深思
電影《何以為家》講述了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慘的生活經歷,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從而引發了許多有關於生命的深思,具體如下:
1、僅僅是給孩子生命這件事情,並不偉大:
在劇中,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對節目主持人說:關於童年,我日後能記住的只有暴力、辱罵、毆打——鏈子、水管、皮帶打在身上的感覺。在家庭中,父母常常會將負面情緒強加給孩子,而孩子照單全收。劇中的父母認為生下了孩子,孩子就應該感謝父母,但比起生下孩子之外,給孩子營造的環境和對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要。
2、生存不易,也能給孩子最大的愛:
《何以為家》中,收留贊恩的單親媽媽沒有合法身份,還是拼盡全力帶著孩子爭取生存的機會,上班時候把他藏在廁所,趁著休息的功夫偷偷去餵奶,沒錢買,就撿來別人剩下的大塊生日蛋糕給孩子慶生,也歡迎贊恩加入他們的生活,最走投無路的時候,孩子也是她的底線。
3、唯一能做的是,讓悲劇從這里終止:
贊恩是悲劇家庭的受害者,可贊恩的父母,又何嘗不是,他們飽受中東戰亂,流離失所。他們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在戰火紛飛的時局裡,不懂如何去愛。
在贊恩的視角里,父母是惡人,房東也是惡人。但其實他們都沒想作惡,他們只是按照社會教給他們的方式生活。如果說,這個故事裡全是受害者,那悲劇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誰,追究這些已經毫無意義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悲劇在贊恩這里終止。
(7)何以為家電影哪裡拍的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黎巴嫩一個小城鎮里的法庭,12歲的男孩扎因因為持刀傷人被判入獄,不過在律師的支持下,扎因起訴自己的父母,是因為父母不能為他提供保護和安全感。
扎因的父母很窮,負擔不起撫養孩子們的費用,這意味著扎因不能獲得身份證,所以扎因是一個沒有資格獲得護照的黑戶,無法去學校上學,甚至在緊急情況下也無法在醫院獲得救助。
扎因是家裡的長子,為了養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為當地的雜貨商送貨,雜貨商老闆對扎因的妹妹有一種邪惡的興趣。當扎因的父母把妹妹賣給雜貨商時,扎因無比傷心跑到了一個海濱小鎮,在那裡,扎因遇到了衣索比亞移民的拉希爾;
是一個善良的人,她的生活比扎因稍稍好一點點,拉希爾隱瞞了她有個一歲的兒子約拿斯,為了逃避僱主和政府部門的監視,她在工作時一直把孩子放在購物車上,她住在一間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正努力攢錢試圖買一張偽造的身份證。
⑧ 《何以為家》這部電影要怎麼解讀,才是正確的
我覺得《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拍的非常好,雖然國家不同、情況不同、各種習俗不同等等的不同,但是想要表達的東西卻是在每個國家都存在的。
這部電影通過小男孩贊恩起訴他父母的故事,通過倒敘的拍攝手法向我們呈現出來了這個電影。向我們展現出來了贊恩的悲慘故事。
贊恩因為忍受不了這種家庭就離家出走,他們父母也不擔心他,也沒有去尋找他,但他再次回家的時候,他的父母不僅沒有關心他的好壞,反而巴不得他不要回來。所以在最後贊恩刺傷他的僱主,以至於被關進看守所裡面,他的媽媽給他吃糖他卻扔到垃圾桶裡面,到最後他起訴他父母生他們而不對他們負責的事情。看這部電影讓我感觸很大,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也要感謝父母給予我們的關愛,在今後為人父母之後也要對自己的孩子負責。
⑨ 何以為家電影簡介
該片講述了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慘的生活經歷,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
劇情介紹
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
故事中,贊恩的父母在無力撫養和教育的狀況下依然不停生育,作為家中的長子贊恩,弱小的肩膀承擔了無數生活的重壓。
當妹妹被強行賣給商販為妻時,贊恩憤怒離家,之後遇到一對沒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強生活。然而生活並沒有眷顧贊恩,重重磨難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驚的舉動……
(9)何以為家電影哪裡拍的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在這里,女孩是一種商品,可以換錢;男孩是一種工具,負責養家糊口、照顧更小的小孩。 父母只管生,不管養,將孩子當做搖錢樹和免費勞動力。
他們不但不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只會給他們帶來苦難和折磨。 現在做什麼都要考證,做父母卻不需要考證。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配當父母,也並不是生了孩子就自動成為媽媽。
他們只圖一時的快活,讓孩子跟著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一起受苦,他們根本不配做父母。 如果不能給予孩子幸福,當初就不應該把他們生下來。
他們是你的孩子,但他們更是他們自己,他們有自己的人格和思想,不應該被虐待,更不應該被販賣。 父母有管教孩子的義務,孩子也有權利將父母告上法庭。 贊恩什麼都不要,他只要父母別再生了。
⑩ 電影《何以為家》有哪些讓你感動的地方
我最感動的地方是男主角的努力,果敢,以及愛護弟弟妹妹的愛心。12歲的扎因,在一個搖搖欲墜的混凝土高層建築中長大,他是家裡的長子,為了養活自己和妹妹,他被迫工作,為當地的雜貨商送貨,拖著比自己個子還高的輪車到處奔波,搬運沉重的貨物,還要替父母照顧妹妹生活一團糟。
為人父母,不需要任何考核,但卻需要愛,還有物質。如果都沒有,那麼請不要再生了!這部主要講述生活在最底層,沒有身份、沒有人權的12歲小男孩控告親生父母的故事,讓每一個觀眾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淚。為了讓觀眾意識到這個殘酷的現實和所講電影故事的真實性,導演娜丁·拉巴基選擇一批真實生活在難民的人出演影片,要求演員必須經歷過這樣的生活 。所以這是一部真實的故事改編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