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外電子政務建設的特點有哪些
與20世紀90年代初相比,電子政務近幾年來在概念上有了很大的發展。綜觀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日本等西方國家電子政務發展的狀況,雖然這些國家在電子政務建設的具體做法方面有許多差異,但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值得我們注意。
(1)改善對企業和公眾服務是普遍目標選擇
電子政務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要從根本上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務。西方國家在確定電子政務的目標時,把電子化服務作為重要的衡量指標。他們認為,在電子化政務戰略中,如果沒有為公民服務以及運行效率衡量的目標,電子政務的發展就將是失敗的。為此,西方國家在推動電子政務的發展中,把改善政府傳統的公共服務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2)電子政務的發展普遍與政府改革緊密地結合
近20年來,西方國家在社會壓力、財政壓力以及經濟全球化壓力下,普遍進行了大規模的政府改革。為了鞏固這些改革成果,西方發達國家普遍把推動政府信息化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並把鞏固改革成果與推動政府信息化、發展電子政務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收到了顯著效果。
(3)遵循「長遠規劃、由易到難、分階段實施」的建設原則
比如美國把電子政務的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實施,按照美國的規劃,到2005年將有35%的政府將處於第二階段;到2010年,絕大多數現有政府部門將按照電子政府的要求被改造。這說明電子政府的建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即使像西方發達國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分步實施。
(4)制定統一的規劃和技術標准,規劃電子政務的發展
美國於1993年制定並頒布了《美國國家基礎設施行動計劃》,1994年又提出了《政府資訊科技服務遠景》,從而確定了美國聯邦政府推動電子政府發展目標。歐盟制定了「信息社會行動綱領」,對未來的政府信息化做了周密的安排。英國在1996年頒布「直接政府綠皮書」對電子政務的發展做出了系統規劃,並提出了近期和無期目標。加拿大在1994年由工業部長提出了一份有關發展信息高速公路的戰略框架,其中有關政府信息化的問題被作為主要內容。
(5)利用互聯網路實現資源共享和集成
利用互聯網路實現政府資源共享和集成,一方面是由於發達國家經過持續近五十年的信息化努力,政府內部的管理信息系統和各種決策支持系統已經基本完成,有可能利用互聯網將政府的信息系統在技術上向政府外部延伸;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為重新構造政府和建立政府、企業、公眾上者之間的新型互動關系提供了一個全新機會和平台。
B. 中國推進國家電子政務建設什麼是宗旨
運用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專的優化屬重組,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限制,建成一個精簡、高效、廉潔、公平的政府運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與服務。
請採納
C. 關於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建設的意見
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建設的意見
為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轉發<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2]17號)提出的各項任務,充分發揮網路在電子政務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電子政務和信息化健康發展,現就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建設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主要原則
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建設要堅持以下原則:
——需求主導,統籌規劃。根據中央和地方開展電子政務建設對網路的需求,按照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建設。
——整合資源,服務應用。充分利用國家公共通信資源,加強已有網路資源整合,促進互聯互通,形成統一的國家電子政務網路,為各地區各部門的業務應用系統提供服務。
——著眼發展,注重安全。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安全,綜合採取技術和管理等措施,確保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和業務應用系統的安全。
二、建設目標
國家電子政務網路由基於國家電子政務傳輸網的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組成。政務內網由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的業務網路互聯互通形成,主要滿足各級政務部門內部辦公、管理、協調、監督和決策的需要,同時滿足副省級以上政務部門的特殊辦公需要;政務外網主要滿足各級政務部門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面向社會服務的需要。
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建設的目標是:用3年左右的時間,形成中央到地方統一的國家電子政務傳輸骨幹網,建成基本滿足各級政務部門業務應用需要的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健全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安全保障機制,完善國家電子政務網路管理體制,為電子政務發展提供網路支持。
三、管理體制
在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領導下,中共中央辦公廳、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全國政協辦公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分別負責政務內網中各自業務網路的建設和管理。黨中央、國務院各所屬部門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利用國家電子政務網路,部署各自不同安全等級的業務應用系統。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負責具體協調。
中共中央辦公廳會同國務院辦公廳負責統籌協調政務內網中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業務網路間頂層互聯互通平台的建設和管理,指導管理政務內網的交換體系建設,研究起草政務內網相關管理辦法。
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政務外網的管理。
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組建國家電子政務管理機構。國家電子政務管理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有關單位,充分利用國家公共通信資源,形成中央到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電子政務傳輸骨幹網,統籌規劃國家電子政務網路的網路地址和域名,組織研究起草相關標准和管理辦法等。
各地區要按照本意見精神,結合實際,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合理安排本地區電子政務網路的建設和管理工作,確保與中央到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電子政務傳輸骨幹網對接,實現本地區各業務網路橫向間及與上級業務網路間的互聯互通,促進電子政務健康發展。
四、工作部署
(一)統一國家電子政務傳輸骨幹網。國家電子政務管理機構組織協調有關單位,利用國家公共通信資源,形成中央到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電子政務傳輸骨幹網,並負責協調各級電子政務傳輸骨幹網的互聯互通,形成統一的國家電子政務傳輸骨幹網。中央和地方要結合實際,逐步整合業已存在的專用傳輸骨幹網;確有需要的,經審批後允許繼續存在。各地區各部門不得自己重新鋪設獨立線路和組成傳輸骨幹網。
(二)推進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建設。中共中央辦公廳會同國務院辦公廳統籌協調政務內網建設,分別向黨中央、國務院各所屬部門提供網路支持,確保已有業務網路間互聯互通。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統籌協調政務外網管理,為各類業務應用系統建設提供網路支持。中共中央辦公廳、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全國政協辦公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統一規劃的網路地址和域名,分別建設和管理各自的業務網路。各地區要基於統一的國家電子政務傳輸骨幹網,推進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建設。
(三)保障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和信息安全。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的建設要按照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的有關要求,分別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要通過建立統一的密碼和密鑰管理體系、網路信任體系和安全管理體系,分級、分層、分域保障信息安全。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系統建設和管理,要嚴格按照黨和國家的有關保密規定執行。
(四)推進業務應用系統建設。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分別組織協調黨中央、國務院各所屬部門業務應用系統的部署,並抓好督促指導工作。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統一要求和相關標准,根據各自職能和工作實際,明確本地區本部門業務應用系統的部署范圍,加強信息資源開發,推動相關業務應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區各部門要在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領導下,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進統一的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建設。各地區信息化領導機構要制定本地區電子政務網路建設的實施方案,明確責任,狠抓落實。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及有關部門要加強組織協調,加快推進電子政務網路建設。
(二)確保資金落實。國家電子政務網路的建設、運行和管理所需經費,由中央和地方分別負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要根據本意見要求,加快政務內網建設項目審批,建設資金從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安排。中央到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電子政務傳輸骨幹網的運行維護經費由中央財政安排。網路建設及服務的采購要嚴格執行政府采購的有關規定。技術支持和運行維護要堅持社會化、專業化的方向。
(三)分級負責做好網路建設、運行和管理工作。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分級負責,落實建設任務,完善管理制度,健全運行機制,做好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建設、運行和管理的各項工作,切實做到資源整合、運行有序、管理到位、確保安全
D. 國家電子政務建設標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政府管理的模式有管理型的,有管理服務型的,也有服務型的。中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時,政府管理模式是管制型的。進入市場經濟時代,政府管理的模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政府首先要放棄過去那種管制式的模式,向管理型、服務型方向轉化。因此在中國當前社會經濟條件下,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們要構建的電子政務目標模式,應該是管理服務型的。構建管理服務型的電子網路政府,應該是中國現階段政府信息化追求的首要目標。
明確了當前我國進行電子政務只能採用管理服務型模式,就要從中國國家管理機制的實際出發研究如何建設電子網路政府。中國是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上下都有黨、政、人大、政協四套班子,光中央的部級機構就有上百個。還有四十七個副省級以上單位,近四百個地級市,兩千七百多個縣,四萬九千多個鄉鎮。在這樣龐大的國家管理系統中,進行電子政務建設,其管理服務型模式應如何實現呢,如何有效地推進呢?
重要的是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要保證三個前提,即:一是政府主導,制定統一的規劃和技術標准,這是基礎,是保證;二是IT企業要積極參與,這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推動力量:三是要保障信息的安全。另一方面要抓好四個重點環節。一是要特別強調應用,也就是以應用來驅動電子政務的建設進程。就是說我們不是為了建設電子政務而建設電子政務,主要應該考慮它的應用。二是在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投資要多元化,不一定政府成為單一的主體,在一些領域可引入市場機制,形成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三是堅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採取典型示範的方法,各地區、各級政府分批、分階段地有序進行。四是管理和技術的高度融合。凡是一個電子政務應用系統做得好的,或者有效的系統,都是行政人員深度介入,並和技術進行充分的融合。做到這一點關鍵要解決四個環節上的問題:政務邏輯的抽象是第一步,誰對政務邏輯最清楚,公務人員和政務人員,而不是IT人員。第二步,梳理政務業務規范,小到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司局,每一個處室,大到每一個政府都有很多的政務工作,每一項政務都有它的流程,要使其合乎具體的規范,就需要認真的梳理流程。第三步,在前兩步的基礎上,構建應用系統的政務模型。第四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內部政務流程的整合和優化。在電子政務實際工作中,有些單位的領導人認為電子政務應用系統的開發,就是IT人員的事情,一開始就把政府的各種應用系統讓IT人員來做,來開發。結果開發出來以後,不能用,或者不好用。為什麼?底子就沒有搞好,模型就沒有搞好。上海的、深圳的、青島的國家海關、稅務等做得好的,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經驗,這就是政務人員深度參與,和IT人員緊密結合到一起,所以沒有管理和技術的高度融合,應用系統是很難成功的。
E. 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性
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建設。國內研究者將我國電子政務發展階段進行了歸納,認為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經歷了辦公自動化系統、專業領域信息化、政府上網工程實施和全面電子政務建設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辦公自動化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這一階段,政府辦公使用計算機、傳真、列印、復印機等現代辦公設備和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路技術等協助處理信息,從而提高辦公效率和質量;
第二階段為專業領域信息化階段,從1993年至1998年,此階段是政府為推動國民經濟信息化和社會發展信息化而提出的計算機聯網、應用工程在專業領域的應用,主要表現為金字工程建設。起步於1993年啟動的「三金工程」,即「金橋」、「金關」、「金卡」,現已發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稅、金財、金盾、金審、金貿、金農、金保等;
第三階段是政府上網工程階段,從1999至2002年。1999年1月22日由中國電信和國家經貿委聯合40多家部委辦局發起召開的「政府上網工程啟動大會」,標志著我國正式啟動了政府上網工程,並把當年確定為「政府上網年」,中國電子政務發展進入了實質性建設階段。截至2002年底,各級政府在gov.cn上注冊的域名數量就達6686個,已經建成的琳琅滿目的政府門戶網站數量達4929個。國家各部、委、辦、局以及地市級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已建起了自己的網站,一些經濟中心城市的政府網站已初具規模;
第四階段為全面建設和理性發展電子政務階段,2002年底至今。2002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以中辦發〔2002〕17號文件轉發了《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對十五期間我國電子政務的指導思想、建設原則、目標、任務和措施等作出具體部署,我國電子政務開始以戰略性的地位納入政府行動計劃,即全面建設電子政務階段。2003年,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討論通過了《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提出要抓緊推行電子政務,按照統一規劃、突出重點、整合資源、統一標准、保障安全的原則,逐步建成電子政務體系的基本框架。特別是從2004年起,各級政府相繼調整了電子政務發展策略,開始實施「冷」處理。中國電於政務建設在辦公自動化和重點業務系統建設己經取得成績的基礎上,進入了統籌規劃、整合創新、穩步推進的階段。《2005中國信息化發展報告報告》明確提出,2005年中國電子政務建設的重點任務是構建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明確現階段中國電子政務的戰略定位和在未來國家行政體制改革中的作用及兩者之間的關系,明確中央與地方在電子政務建設中的關系原則,理順電子政務運行管理體制。在繼續推進重點電子政務工程建設的同時,逐步完善電子政務系統運行管理體制,加快制定電子政務建設項目管理辦法,規范項目立項、招投標、工程監理等,保證項目建設質量和效益。有關部門已經啟動《電子政務法》的前期調研,《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也報送國務院法制辦。業內人士將2006稱為「電子政務務實年」,至此,中國電子政務建設也由此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和理性發展的階段。
F. 中國電子政務建設模式是什麼
政府管理的模式有管理型的,有管理服務型的,也有服務型的。中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時,政府管理模式是管制型的。進入市場經濟時代,政府管理的模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政府首先要放棄過去那種管制式的模式,向管理型、服務型方向轉化。因此在中國當前社會經濟條件下,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們要構建的電子政務目標模式,應該是管理服務型的。構建管理服務型的電子網路政府,應該是中國現階段政府信息化追求的首要目標。
明確了當前我國進行電子政務只能採用管理服務型模式,就要從中國國家管理機制的實際出發研究如何建設電子網路政府。中國是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上下都有黨、政、人大、政協四套班子,光中央的部級機構就有上百個。還有四十七個副省級以上單位,近四百個地級市,兩千七百多個縣,四萬九千多個鄉鎮。在這樣龐大的國家管理系統中,進行電子政務建設,其管理服務型模式應如何實現呢,如何有效地推進呢?
重要的是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要保證三個前提,即:一是政府主導,制定統一的規劃和技術標准,這是基礎,是保證;二是IT企業要積極參與,這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推動力量:三是要保障信息的安全。另一方面要抓好四個重點環節。一是要特別強調應用,也就是以應用來驅動電子政務的建設進程。就是說我們不是為了建設電子政務而建設電子政務,主要應該考慮它的應用。二是在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投資要多元化,不一定政府成為單一的主體,在一些領域可引入市場機制,形成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三是堅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採取典型示範的方法,各地區、各級政府分批、分階段地有序進行。四是管理和技術的高度融合。凡是一個電子政務應用系統做得好的,或者有效的系統,都是行政人員深度介入,並和技術進行充分的融合。做到這一點關鍵要解決四個環節上的問題:政務邏輯的抽象是第一步,誰對政務邏輯最清楚,公務人員和政務人員,而不是IT人員。第二步,梳理政務業務規范,小到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司局,每一個處室,大到每一個政府都有很多的政務工作,每一項政務都有它的流程,要使其合乎具體的規范,就需要認真的梳理流程。第三步,在前兩步的基礎上,構建應用系統的政務模型。第四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內部政務流程的整合和優化。在電子政務實際工作中,有些單位的領導人認為電子政務應用系統的開發,就是IT人員的事情,一開始就把政府的各種應用系統讓IT人員來做,來開發。結果開發出來以後,不能用,或者不好用。為什麼?底子就沒有搞好,模型就沒有搞好。上海的、深圳的、青島的國家海關、稅務等做得好的,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經驗,這就是政務人員深度參與,和IT人員緊密結合到一起,所以沒有管理和技術的高度融合,應用系統是很難成功的。
G. 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關鍵所在是什麼
中國電子政務建設的四大關鍵
1(明確目標、分步實施
盡管美國具有世界最為先進的信息技術條件,但是在電子政務戰略的具體實施方面,美國仍然採取「分階段實施」的策略,技術復雜程度由簡單到復雜。從柯林頓政府提出「國家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以來,在10年多的發展過程中,美國電子政務經歷了從初級、中級、高級以至目前逐漸成熟完善的不同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特點,如初級階段的政府部門內部的辦公自動化;中級階段的政府上網,主要提供一般的網上信息發布、簡單的事務處理;在高級階段,進一步發展門戶網站、網上辦公;在成熟完善階段,主要任務是重組政府業務、建立具有適應能力的政務處理系統、實現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公眾的互動式業務處理與服務的電子政府。
「十五」期間,中國電子政務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形成標准統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務信息網路平台,逐步實現同層次和上下級政府機構之間的信息交換和信息共享,支持政府公用功能性系統和事務性系統的開發和應用;重點業務系統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基礎性、戰略性政務信息庫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信息資源共享程度明顯提高;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務部門的管理能力、決策能力、應急處理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得到較大加強;與電子政務相關的法規和標准付諸實施,電子政務體系框架和安全保障與培訓體系初步形成,並為下一個五年計劃的電子政務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根據上述目標,當前中國電子政務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有計劃、有步驟地建設和整合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平台,為在網路環境下實現各主要業務系統的互聯交換和資源共享,以及規范政府管理與服務創造必要條件;繼續完善和建立一批重點的政務、業務系統;規劃和開發一批戰略性、宏觀性、基礎性和公益性的政務信息資源;積極推進公共服務;基本建立起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建立電子政務標准化體系;完善公務員信息化培訓和考核體系;建立並完善電子政務法律法規和制度。
目前,許多經濟發達地區的政府部門已經建立了內部辦公自動化系統,並且具有網上信息發布和簡單的事務處理能力,這些政府部門下一階段要著重進行政府門戶網站建設,並實現部分業務在網上進行處理。
2( 資源整合、建設門戶
以前,新加坡也是由各政府部門單獨地建立政府網站提供網路服務,彼此之間沒有加以一體化的整合。1999年,新加坡的電子政務開始出現整合趨勢,一些業務不再按照部門來設置,而是按照流程做打包處理,也就是說,公眾或企業在辦理網上業務時,不必再考慮要轉遍各個政府站點,分別辦完各種相關手續,而是按照業務流程,一步步地在一個單一的網上完成所有這些相關業務手續,實現了「一站式」網上辦公。目前,所有這些打包服務都可通過新加坡的政府中心站點找到。新加坡的政府中心站點有一個統一的接受用戶反饋的部分,用戶發往政府各個部門的意見、建議、反饋等都通過這里的統一格式進行。
整合現有政府信息系統已經成為中國電子政務發展的關鍵所在。政府部門「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與電子政務的統一性、開放性、交互性和規模經濟等特性發生了嚴重的沖突。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在開展電子政務建設時往往各自為政,採用的建設標准各不相同,業務內容單調重復。例如,在某些省會城市,省工商局、市工商局甚至區工商局同時建立各自的網站,給工商行政管理帶來混亂。實際上,如果各個委辦局以虛擬專網形式接入統一網路平台,可以大大降低建設和維護成本。
3( 應用主導、注重實效
推行電子政務要堅持從應用出發,絕對不能離開應用談技術。盡管大多數縣級以上政府都有了自己的網站,各地的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了相當成績,但政府業務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都很有限。這直接限制了電子政務建設與政府體制改革緊密結合的機會。這是因為雖
1/3頁
H. 發達國家電子政務建設對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有哪些啟示
(一)建立以公眾為中心的服務型政府
服務既是電子政務的出發點又是歸宿,沒有服務就沒有電子政務。電子政務要求各級政府將自己轉變成為一個個服務型政府。中國的政府運作體制距離服務型政府 尚有差距,要有意識地跨越這道門檻。具體而言,政府網站首先要提供真正有價值的,公眾關注程度較高的信息,包括辦事指南、投訴辦法、各種表格下載、政府公 告、詳細的聯系方式、招標公告、網上申報、法律法規、統計資料等。除發布對公眾有價值的信息外,政府網站還需要提供必要的公眾咨詢,及時更新政務信息等在 線服務。也就是說,政府網站至少要具備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與用戶互動兩項功能。
(二)政府高層的強力支持和積極推動
政府機構在電子政務建設中要發揮主導作用。前述幾個發達國家的電子政務建設都是在政府的倡導和推動之下展現出蓬勃的生機和較快的發展速度。電子政務是一項非常復雜的龐大系統工程,政府必須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以統一安排部署,保證各級政府的電子政務建設有序進行。
(三)普及網路和信息技術應用知識,創造和諧的應用環境
從加拿大的發展經驗中可以看出,公民整體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為電子政務在公眾中得到積極回應提供了可能性,這也是公民和政府能通過電子政務實現互動的條件。因此,我們必須做好相關培訓工作,為電子政務應用創造和諧環境。
(四)完善相關法規法律為電子政務發展保駕護航上文分析的幾個電子政務先進國家在發展電子政務的過程中都非常重視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提供電子政務發 展的法制環境保障。相比之下,中國在電子政務的法制環境建設方面還遠遠不夠,要使中國的電子政務建設健康、良性發展,迫切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I. 如何完善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
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中的問題
(一)思想觀念滯後,電子政務受到人文環境的約束
從近年的實踐來看,對我國電子政務的建設,一方面,認識上還存在一些誤區。不少人對電子政務的目的、意義、重要性和發展趨勢缺乏足夠的認識,他們習慣於傳統的辦公模式,對電子化給傳統政務辦公方式帶來的革命性變革認識不足又難以適應。把電子政務當作政府部門的計算機化,認為電子政務是一個技術問題,從而加強硬體投入,卻不重視軟體的開發,也不重視業務流程的重組,更不注重信息的收集,使建立起來的網路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部門利益自我保護根深蒂固。電子政務建設強調政府流程再造,需要對政府機構進行改革,必然會帶來政府相關部門利益和部門的消失和權利的削弱,會減少人員等,對發展電子政務的阻力也會增大。
(二)標准化程度低,政務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滯後
電子政務建設沒有完全以政府業務流程為導向,各業務系統共享程度較低,普遍存在著「重建設輕應用,重硬體輕軟體」的現象。盡管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現有網路平台條件,嚴禁重復建設」的明確要求,但由於電子政務的發展缺乏宏觀的規劃,政務專網建設存在各自為政、標准不統一的現象,不能支持實現互聯互通,信息不能共享,跨部門業務不能協同。「縱強橫弱」、「信息孤島」現象比較嚴重。政府信息資源管理制度規范尚不完善,政務信息公開的制度性建設剛剛開始,制約了政府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的整體水平。
(三)注重「電子」建設,忽視政府業務流程的改進
「電子政務」的關鍵是「政務」,而不是「電子」。但不少領導者只是把電子政務當成一種新技術,以為只要投資,有了硬體設備和各種軟體,政府上網以後,就算建成電子政務。這種錯誤的認識,導致出現一些問題,一方面,原有的金字塔式的行政組織結構不利於信息的有效傳播。信息在行政傳播過程中呈現非對稱性和層級性,往往造成信息的失真或失效。另一方面,傳統的業務流程不適應電子政務。傳統的政府機構條塊分割,職能包羅萬象,政府業務數據流程不得不按地理位置和人力分配被分割在多個部門,使得相同的信息往往在不同的部門都要進行收集、存儲、加工和管理,在建立電子政務系統時,各個系統相互獨立,技術與規范各不相同,結果是建立起了一個個信息孤島。這種多層次、低效能的行政機構和業務流程不利於信息的統一收集和整理。
(四)安全存在隱患,制約了電子政務的發展
對於電子政務來說,網路的安全非常重要,它關繫到信息時代國家機器的穩定運行和社會秩序的安定團結。總體上看,我國的網路與信息安全防護仍處於初級階段,尚未形成科學、完整、高效、統一的電子政務安全保障體系。主要表現為我國的政務系統大多分級、分域保護不明確;安全隔離不徹底,內外網承載業務劃分與信息安全的要求不對等;密碼與信任體系建設不完善;信息安全法律法規和標准不完善;全社會的信息安全意識不強;信息安全的管理和技術人才缺乏;信息安全技術缺乏創新性與自主性,同時對引進的信息技術和設備缺乏有效的管理與合理改造。呈快速上升趨勢的病毒傳播和網路攻擊等犯罪活動使網路泄密事件屢有發生。這些都存在對電子政務系統構成威協的不安全因素。
完善電子政務建設的措施
促進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既是我國各級政府機構自身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與國際接軌,適應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需要,我們要借鑒發達國家電子政務發展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信息化和電子政務的現狀,針對電子政務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對策建議。本文來自範文庫 www.china-k.net
(一)健全領導機構,規劃統一的電子政務平台
目前,制約我國電子政務應用發展的主要瓶頸是地方之間、部門之間不能協同共享應用系統和信息資源。因此,對電子政務的發展要加強領導、統一規劃。一方面,國務院要成立電子政務領導機構,統一領導和組織中央及地方政府的電子政務建設,可以採取「總體統籌、分工負責」的原則,加強政府的指導監督等管理工作,要統攬全局地設定電子政務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安全措施等。建立統一的電子政務平台,確保各政務部門縱橫之間的互連和協同辦公,遏止重復建設和降低電子政務成本。另一方面,要盡快完善我國電子政務的各項標准化措施,構建我國電子政務的標准化體系,要重點建立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適合我國政府辦公特點並與國際標准兼容的電子政務標准,以實現電子政務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為跨地區、跨部門業務系統的互聯和資源共享創造條件,保證整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二)加大智力投資,營造良好的電子政務人文環境
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中重要的一個主題是提高人們的信息素質,全民信息素質的提高反過來又會促進電子政務建設水平的提高。公務員作為行使政府行政職能的主體,其自身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電子政務的實施。因此,政府要加大智力投資,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公務員的素質,從而營造良好的電子政務人文環境。一方面要對政府公務員進行電子政務培訓。另一方面要進行信息化普及教育,提高全民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同時,要通過公開招聘、考試錄用等途徑引進具有計算機知識的專業技術人員,使公務員隊伍在技術和能力層面上發生質的變化。
(三)建立完善的安全機制,保障電子政務良好運行
信息安全是現今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瓶頸」問題,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從管理和技術兩方面來保證電子政務的安全。首先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包括信息發布、數據保護、應急處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制定完善的網路監管法規以及信息採集和關系協調的程序性法規等,加大對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要加強政府信息的安全管理,對政府信息網路的建設、管理、維護、內容和形式進行必要的規定和約束,保障政府信息網路的規范、安全運行。其次從技術上要加大對安全技術和產品的投入,信息網路的安全必須國產化,就必須加大自主知識產權的安全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投入,重點加強密碼技術、身份鑒別技術、預警、網路監管、檢測與應急處理、信息安全測試與評估、災難恢復等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以確保機密部門的信息安全。另外提高公務員的技術水平和素質也是必要的。並應盡快制定更為詳盡的規章制度及安全管理手段,以杜絕內部破壞事件的發生。
(四)加快政府流程再造,推動電子政務健康發展
要實現「一站式」的辦理和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在線服務」,這就需要實現政府各部門之間進行互動式辦公和處理大量為公眾服務的事項。而各部門的管理業務本身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業務差別很大,要使這些不同業務部門的政府機構之間實現互通互聯,做到「一站式服務」,就必須進行政府流程再造。就要運用網路信息技術,打破政府部門內部傳統的職責分工與層級界限,實現工作方式的動態化、並聯化、部門集成化、電子化。要改「職能導向」為「需求導向」,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公眾的需求為核心,其目的是為公眾創造有益的服務。通過優化和再造政務流程,可以改變政府的工作模式,淡化部門意識,提升政府的社會服務能力和宏觀決策水平。